卷第一百○三 【宋紀一百三】
關燈
小
中
大
诏大臣,預區處以俟探報,探報速聞,則在我之計可得而用也。
” 時群臣奉诏論邊事者,黃潛善等請皆送禦史台抄節申尚書省。
庚子,诏:“有警而見任官辄搬家者,徒二年;因而搖動人心者,流二千裡。
”由是士大夫皆不敢輕動。
京東東路安一撫使劉洪道,以趙晟首亂青州,賊心難制,欲殺之,乃好謂晟曰:“萊州不遭兵火,戶口富饒,煩公為甯,如何?”晟曰:“諾。
”洪道密遣人告權知濰州閻臯、權知昌樂縣張成,使伏兵中途邀擊。
晟以其衆行至秬米寨,不虞臯、成之圖己也,遂懈而不整。
遇伏發,大敗,晟死。
洪道以成知萊州。
洪道既殺晟,遺民複還,軍府浸盛。
統制濱州軍馬葛進,以洪道得青州因己所緻,欲奪之,乃與知濱州向大猷引兵至城下。
洪道見衷甲,遂阖扉不納,而缒酒肉以犒師。
進怒,攻北城,據之,洪道與軍民居南城以守。
進遣大猷入南城計事。
洪道囚之。
京城統制官張用、王善為杜充所疑,乃引兵去,犯淮甯府,充遣統制馬臯追擊之,用、善并兵擊臯,官軍大敗,一屍一填蔡河,人馬皆踐一屍一而渡,至鐵爐步而還,官軍存者無幾。
用以一騾送李寶歸京師。
于是善整兵欲攻淮甯,用不可,曰:“吾徒所以來,為乏糧耳,安可攻國家之郡縣?”善曰:“天下大亂,乃貴賤、貧富更變之時,豈止于求糧而已!況京城已出兵來擊我,事豈無名乎!”用曰:“汝攻陳州,吾當往蔡州。
然兄弟之義,文字勿絕。
”乃命諸軍束裝。
翼日,善鳴鼓進,雲梯、天橋一逼一城下,守臣馮長甯命熔金汁灌之,焚其天橋。
用勸善勿攻,善曰:“安有小不利而遂止,當俟鴉頭變白,乃舍此城耳。
”用引其軍去。
善圍淮甯久之,東京留守杜充遣都統制陳淬來援,善乃退。
時知穎昌府、直寶文閣郭允迪已降金,有舉人陳味道者,與知蔡州程昌善,金遣味道以旗榜招之。
昌既見味道,使人探其囊中,得金檄文;昌大驚,聚官屬,執味道,釘之,磔于市。
丙午,金左副元帥宗翰破徐州,守臣龍圖閣待制王複死之。
初,宗翰自襲慶引兵欲趨行在,遂圍徐州。
複率軍民力戰,外援不至,城破,複堅坐廳事不去,謂宗翰曰:“死守者我也,監郡而次無預焉,願殺我而舍僚吏與百姓。
”宗翰猶欲降之,複大罵求死,由是阖門遇害。
城始破,武衛都虞候趙立巷戰,守門以出,為金兵所擊,以為已死,夜半,得微雨,漸活,乃殺守者,潛人城,求複一屍一,埋之,遂一陰一結鄉兵為興複計。
宗翰既去,軍民請舉人鄭某權知州事。
事聞,贈複資政殿學士,谥忠節。
禦營平寇左将軍韓世忠兵潰于沐一陽一。
初,世忠在淮一陽一,将會山東諸寇以拒金。
會左副元帥宗翰兵至滕縣,聞世忠扼淮一陽一,恐稽師期,乃分東南道都統領兵萬人趨揚州,以議事為名,使帝不得出,而宗翰以大軍迎世忠。
世忠不能當,夜引歸,軍無紀律,未晚,至宿遷縣,不虞金人之踵其後。
質明,覺之,奔于沐一陽一。
世忠在沐一陽一,夜不安寝,與其帳下謀,夜,棄軍,乘潮走鹽城縣。
翼日,諸軍方覺,遂潰去。
閤門宣贊舍人張遇,死于漣水軍之張渠村,後軍管隊官李彥先,率本隊四十七人,得二舟,入海聚衆。
自此輔逵聚衆于漣水,李在據高郵,皆世忠之兵也;其馀收散卒自為徒一黨一者,不可勝計。
宗翰入淮一陽一軍,執守臣李寬而去。
京東轉運副使李祓,從軍在淮一陽一,為所殺,後贈中散大夫,官其家二人。
寬,遵勖孫;祓,清臣子也。
己酉,金人破泗州。
先是禮部尚書王綯,聞金兵且南至,率從官數人同對,帝命至都常議。
黃潛善、汪伯彥笑曰:“諸公所言,三尺童子皆能及之!” 時金人自滕縣以五千騎趨淮,皆金裝,白氈笠子。
把隘官永州防禦使閻瑾屯泗州,遣人伺其實,或曰劉忠犯臨淮,或曰李成馀一黨一也。
瑾以兵迎之,獲遊騎數人,乃知為金人至。
江淮發運副使呂源聞之,遣人收淮北舟船數百泊南岸,命使臣張瑾焚浮橋,且贻輔臣書,乞為宗社大計,速圖所以安聖躬者。
金兵至泗州近境,瑾引軍南走,昭信尉孫榮将射士百馀拒敵。
是日也,塵氛蔽日,金人初不測其多寡,遂相拒逾日。
榮鬥死,金人乃于泗州之數十裡間,計置渡淮。
是夕,泗州奏金人且至,帝大驚,軍中倉皇,以内帑所有,通夕搬挈。
二月,庚戌朔,帝駕禦舟泊河岸,郡人惶怖,莫知所為。
知天長軍楊晟惇奏拆浮橋,始诏士民從便避敵,官司毋得禁。
帝即欲渡江,黃潛善等力請少留俟報,且搬左藏庫金帛三分之一,帝許之。
戶部尚書葉夢得即具舟楫,從大将假二千人津發,一日而畢。
然公私舟交河中,跬步不容進矣。
夢得複請以戶部所馀物,前期支六軍春衣及官吏俸一月,亦從之。
遂命禦營統制官劉正彥以所部從六宮皇子往杭州,幹辦禦藥院陳永錫護皇子,又遣吏部尚書呂頤浩、禮部侍郎張浚往沿淮措置。
金以數百騎掩至天長軍,統制任重、成喜将萬人俱遁。
亟遣江淮制置使劉光世将所部迎敵,行都人謂光世必能禦賊,而士無鬥志,未至淮而潰。
金人以支軍攻楚州,守臣直秘閣硃琳,具款狀遣人迎降,開西北門納金人,開東門縱居人自便。
軍民皆趨寶應縣,欲自揚州渡江;金人覺之,悉邀回城中。
閻瑾引兵至洪澤鎮,其将姚端殺之。
壬子,金人破天長軍。
帝遣左右内侍邝詢往天長軍觇事,知為金人至,遽奔還。
帝得詢報,即介胄走馬出門,惟禦營都統制王淵、内侍省押班康履五六騎随之;過市,市人指之曰:“官家去也!”俄有宮人自大内星散而出,城中大亂,帝與行人并辔而馳。
黃潛善、汪伯彥方會都堂,或有問邊耗者,猶以不足畏告之,堂吏呼曰:“駕行矣!”二人乃戎服鞭馬南骛,軍民争門而死者,不可勝數,帝次揚子橋,一衛士出語不遜,帝掣手劍殺之。
時軍民怨黃潛善刻骨,司農卿黃锷至江上,軍士呼曰:“黃相公在此。
”數之曰:“誤國害民,皆汝之罪。
”锷方辨其非,而首已斷矣。
少卿史徽、丞範浩繼至,亦死。
給事中兼侍講黃哲方徒步,一騎士挽弓射之,中四夭而卒。
是日,鴻胪少卿黃唐俊渡江溺死,在谏議大夫李處遁為亂兵所殺,太府少卿硃端友、監察禦史
” 時群臣奉诏論邊事者,黃潛善等請皆送禦史台抄節申尚書省。
庚子,诏:“有警而見任官辄搬家者,徒二年;因而搖動人心者,流二千裡。
”由是士大夫皆不敢輕動。
京東東路安一撫使劉洪道,以趙晟首亂青州,賊心難制,欲殺之,乃好謂晟曰:“萊州不遭兵火,戶口富饒,煩公為甯,如何?”晟曰:“諾。
”洪道密遣人告權知濰州閻臯、權知昌樂縣張成,使伏兵中途邀擊。
晟以其衆行至秬米寨,不虞臯、成之圖己也,遂懈而不整。
遇伏發,大敗,晟死。
洪道以成知萊州。
洪道既殺晟,遺民複還,軍府浸盛。
統制濱州軍馬葛進,以洪道得青州因己所緻,欲奪之,乃與知濱州向大猷引兵至城下。
洪道見衷甲,遂阖扉不納,而缒酒肉以犒師。
進怒,攻北城,據之,洪道與軍民居南城以守。
進遣大猷入南城計事。
洪道囚之。
京城統制官張用、王善為杜充所疑,乃引兵去,犯淮甯府,充遣統制馬臯追擊之,用、善并兵擊臯,官軍大敗,一屍一填蔡河,人馬皆踐一屍一而渡,至鐵爐步而還,官軍存者無幾。
用以一騾送李寶歸京師。
于是善整兵欲攻淮甯,用不可,曰:“吾徒所以來,為乏糧耳,安可攻國家之郡縣?”善曰:“天下大亂,乃貴賤、貧富更變之時,豈止于求糧而已!況京城已出兵來擊我,事豈無名乎!”用曰:“汝攻陳州,吾當往蔡州。
然兄弟之義,文字勿絕。
”乃命諸軍束裝。
翼日,善鳴鼓進,雲梯、天橋一逼一城下,守臣馮長甯命熔金汁灌之,焚其天橋。
用勸善勿攻,善曰:“安有小不利而遂止,當俟鴉頭變白,乃舍此城耳。
”用引其軍去。
善圍淮甯久之,東京留守杜充遣都統制陳淬來援,善乃退。
時知穎昌府、直寶文閣郭允迪已降金,有舉人陳味道者,與知蔡州程昌善,金遣味道以旗榜招之。
昌既見味道,使人探其囊中,得金檄文;昌大驚,聚官屬,執味道,釘之,磔于市。
丙午,金左副元帥宗翰破徐州,守臣龍圖閣待制王複死之。
初,宗翰自襲慶引兵欲趨行在,遂圍徐州。
複率軍民力戰,外援不至,城破,複堅坐廳事不去,謂宗翰曰:“死守者我也,監郡而次無預焉,願殺我而舍僚吏與百姓。
”宗翰猶欲降之,複大罵求死,由是阖門遇害。
城始破,武衛都虞候趙立巷戰,守門以出,為金兵所擊,以為已死,夜半,得微雨,漸活,乃殺守者,潛人城,求複一屍一,埋之,遂一陰一結鄉兵為興複計。
宗翰既去,軍民請舉人鄭某權知州事。
事聞,贈複資政殿學士,谥忠節。
禦營平寇左将軍韓世忠兵潰于沐一陽一。
初,世忠在淮一陽一,将會山東諸寇以拒金。
會左副元帥宗翰兵至滕縣,聞世忠扼淮一陽一,恐稽師期,乃分東南道都統領兵萬人趨揚州,以議事為名,使帝不得出,而宗翰以大軍迎世忠。
世忠不能當,夜引歸,軍無紀律,未晚,至宿遷縣,不虞金人之踵其後。
質明,覺之,奔于沐一陽一。
世忠在沐一陽一,夜不安寝,與其帳下謀,夜,棄軍,乘潮走鹽城縣。
翼日,諸軍方覺,遂潰去。
閤門宣贊舍人張遇,死于漣水軍之張渠村,後軍管隊官李彥先,率本隊四十七人,得二舟,入海聚衆。
自此輔逵聚衆于漣水,李在據高郵,皆世忠之兵也;其馀收散卒自為徒一黨一者,不可勝計。
宗翰入淮一陽一軍,執守臣李寬而去。
京東轉運副使李祓,從軍在淮一陽一,為所殺,後贈中散大夫,官其家二人。
寬,遵勖孫;祓,清臣子也。
己酉,金人破泗州。
先是禮部尚書王綯,聞金兵且南至,率從官數人同對,帝命至都常議。
黃潛善、汪伯彥笑曰:“諸公所言,三尺童子皆能及之!” 時金人自滕縣以五千騎趨淮,皆金裝,白氈笠子。
把隘官永州防禦使閻瑾屯泗州,遣人伺其實,或曰劉忠犯臨淮,或曰李成馀一黨一也。
瑾以兵迎之,獲遊騎數人,乃知為金人至。
江淮發運副使呂源聞之,遣人收淮北舟船數百泊南岸,命使臣張瑾焚浮橋,且贻輔臣書,乞為宗社大計,速圖所以安聖躬者。
金兵至泗州近境,瑾引軍南走,昭信尉孫榮将射士百馀拒敵。
是日也,塵氛蔽日,金人初不測其多寡,遂相拒逾日。
榮鬥死,金人乃于泗州之數十裡間,計置渡淮。
是夕,泗州奏金人且至,帝大驚,軍中倉皇,以内帑所有,通夕搬挈。
二月,庚戌朔,帝駕禦舟泊河岸,郡人惶怖,莫知所為。
知天長軍楊晟惇奏拆浮橋,始诏士民從便避敵,官司毋得禁。
帝即欲渡江,黃潛善等力請少留俟報,且搬左藏庫金帛三分之一,帝許之。
戶部尚書葉夢得即具舟楫,從大将假二千人津發,一日而畢。
然公私舟交河中,跬步不容進矣。
夢得複請以戶部所馀物,前期支六軍春衣及官吏俸一月,亦從之。
遂命禦營統制官劉正彥以所部從六宮皇子往杭州,幹辦禦藥院陳永錫護皇子,又遣吏部尚書呂頤浩、禮部侍郎張浚往沿淮措置。
金以數百騎掩至天長軍,統制任重、成喜将萬人俱遁。
亟遣江淮制置使劉光世将所部迎敵,行都人謂光世必能禦賊,而士無鬥志,未至淮而潰。
金人以支軍攻楚州,守臣直秘閣硃琳,具款狀遣人迎降,開西北門納金人,開東門縱居人自便。
軍民皆趨寶應縣,欲自揚州渡江;金人覺之,悉邀回城中。
閻瑾引兵至洪澤鎮,其将姚端殺之。
壬子,金人破天長軍。
帝遣左右内侍邝詢往天長軍觇事,知為金人至,遽奔還。
帝得詢報,即介胄走馬出門,惟禦營都統制王淵、内侍省押班康履五六騎随之;過市,市人指之曰:“官家去也!”俄有宮人自大内星散而出,城中大亂,帝與行人并辔而馳。
黃潛善、汪伯彥方會都堂,或有問邊耗者,猶以不足畏告之,堂吏呼曰:“駕行矣!”二人乃戎服鞭馬南骛,軍民争門而死者,不可勝數,帝次揚子橋,一衛士出語不遜,帝掣手劍殺之。
時軍民怨黃潛善刻骨,司農卿黃锷至江上,軍士呼曰:“黃相公在此。
”數之曰:“誤國害民,皆汝之罪。
”锷方辨其非,而首已斷矣。
少卿史徽、丞範浩繼至,亦死。
給事中兼侍講黃哲方徒步,一騎士挽弓射之,中四夭而卒。
是日,鴻胪少卿黃唐俊渡江溺死,在谏議大夫李處遁為亂兵所殺,太府少卿硃端友、監察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