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十九 【宋紀九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管。
初,李綱請于陝西、京東、西、河北東路各置制置使,假以便宜,遠近相援。
帝遂罷四總管而置諸路制置使。
時西道都總管孫昭遠初至河南府,調陝西、河北義兵合萬人,栅伊一陽一,使民入保。
至是昭遠改除京西北路制置使。
庚戌,诏諸兵八月會行在,後期者必誅。
癸醜,衛尉少卿衛膚敏言:“汴都蹂踐之馀,不可複處。
瞧一陽一封域不廣,而又一逼一近河朔,敵易以至。
唯建康實古帝都,外連江、淮,内控湖、海,為東南要會。
伏唯觀察時變,從權慮遠,趣下嚴诏,夙期東幸,别命忠勇大臣總領六師,留守京邑;又行清野于河北、山東諸道,俟軍聲國勢少振,然後駕還中都,則天下定矣。
”中書舍人劉珏亦言:“當今之要,在審事機,一愛一日力。
自金北歸,已再逾時,陛下中興,亦既數月,而六飛時巡,一靡一所定止,攻戰守備,阙然不講。
臣聞近臣有欲幸南一陽一者,南一陽一密迩中原,雖易以号召四方,但今日陳、唐諸郡,新刳于亂,千乘萬騎,何所取傍!夫騎兵,金之長技,而不習水戰。
金陵天險,前據大江,可以固守;東南财力富盛,足以待敵。
”于時汪伯彥、黃潛善皆主幸東南,故士大夫率附其議。
乙卯,改靖康軍為保成軍,以守臣折可求言其犯年号也。
丙辰,張所、王燮、傅亮辭行。
先是李綱建議遣所、亮措置兩河,乃白帝,賜所内府錢百萬缗,為半年之費,給空名告千馀道,又以京畿卒三千人為衛,将佐官屬,許自辟置。
所請置司北京,招谕山寨民兵,俟就緒日渡河,先複懷、衛、浚州及真定,次解中山之圍,給地養民為兵,如陝弓箭手法。
初,靖康之割兩河也,所為禦史,獨建言以蠟書募河朔民兵入援,士民喜,故所之一聲滿河朔。
亮請置司陝府,從之。
亮,西人,習古兵法,綱謂可為将,奏用之。
亮複言:“今經制司所得兵才萬人,皆盜賊及潰散之卒,未經訓練,難以取勝。
陝西正兵及弓箭手皆一精一銳,舊以童貫賞罰不當,陷于民間;若厚資給以募之,不旬日可得二萬人,與正兵相表裡,度州縣可複即複之。
” 所、亮既行,兩河響應。
黃潛善疾綱之謀,建議遣河北經制使馬忠節制軍馬,俾率兵渡河。
有雄州弓手李成者,勇聞河朔,積功為本縣令。
雄州失守,成妻子為亂兵所殺,成以衆來歸,累官忠州防禦使。
潛善令将所部,與忠同搗敵虛;綱複奏以河北制置使張渙為副,于是權始分矣。
曹勳自燕山間行至南都,以上皇所授禦衣進。
帝見衣中八字,泣以示輔臣。
诏華國靖恭夫人李氏杖脊配軍營。
李氏私侍張邦昌,及邦昌還東府,李氏送之,有語斥乘輿。
帝命即内東門推治,李氏辭服,帝由是有誅邦昌意矣。
丁巳,诏慰撫東南諸路。
先是經制使翁彥國,被旨修江甯城池、宮室,兩浙轉運判官吳昉助之。
有擊登聞鼓者,訴其橫斂,黃潛善、汪伯彥以彥國女為綱弟維婦,因密啟之。
會彥國卒,因落昉職,與宮觀;并撫一慰東南,仍起複直龍圖閣趙明誠知江甯府兼江東經制副使。
傅雱等至鞏縣,檄河一陽一具舟,金守臣張巨不納。
雱曉谕之,巨馳使雲中,請命于左副元帥宗翰,九日而還,雱乃得濟。
金左副元帥宗翰奏:“河北、河東府鎮州縣,請擇前資官良能者任之,以安新民。
”金主遣耶律晖等從宗翰行,诏黃龍府路、南京路、東京路于所部各選如耶律晖者遣之。
是日,賜故淄州一團一練使、廣南西路兵馬都監、知融州李拱家銀帛,以拱領兵入援京城,死于敵也。
賊史斌據興州,僭号稱帝;守臣向子一寵一棄城遁。
斌遂自武興謀入蜀,成都府、利路兵馬钤轄盧法原與本路提點刑獄邵伯溫共謀遣兵扼劍門,斌乃去。
法原,秉之子;伯溫,雍之子也。
八月,戊午朔,洪刍等流竄有差。
初,刍等坐圍城中事屬吏,帝命馬伸劾之。
獄具,刍坐納景王一寵一姬曹氏,降授朝散郎;陳沖坐括金銀自盜,與宮人摘花飲酒,朝請郎金大均坐盜禁中麝臍,私綱喬貴妃侍兒喬氏,朝散大夫周懿文,朝議大夫張卿材,朝奉郎李彜,皆坐與宮人飲酒,朝請郎王及之,坐苦辱甯德皇後女弟,皆辭服。
議者以刍、沖、大均當死,帝以新政,重于殺士大夫,乃诏刍、沖、大均長流沙門島,責懿文、卿材、彜、及之為隴、文、茂、随四州别駕,懿文英州、卿材雷州、彜新州、及之南恩州安置。
徙宗室于江淮以避敵,願留京師者聽之,于是南班至江甯者三十馀人。
又移南外宗正司于鎮江府,西外于揚州。
杭州軍亂。
帝初立,遣勤王兵還諸道,杭兵才三百,其将得童貫殘兵與俱,軍校陳通等謀為變。
至是軍士縱火,殺士曹參軍及副将白均等十二人。
翼日,執守臣龍圖閣直學士葉夢得,詣金紫光祿大夫
初,李綱請于陝西、京東、西、河北東路各置制置使,假以便宜,遠近相援。
帝遂罷四總管而置諸路制置使。
時西道都總管孫昭遠初至河南府,調陝西、河北義兵合萬人,栅伊一陽一,使民入保。
至是昭遠改除京西北路制置使。
庚戌,诏諸兵八月會行在,後期者必誅。
癸醜,衛尉少卿衛膚敏言:“汴都蹂踐之馀,不可複處。
瞧一陽一封域不廣,而又一逼一近河朔,敵易以至。
唯建康實古帝都,外連江、淮,内控湖、海,為東南要會。
伏唯觀察時變,從權慮遠,趣下嚴诏,夙期東幸,别命忠勇大臣總領六師,留守京邑;又行清野于河北、山東諸道,俟軍聲國勢少振,然後駕還中都,則天下定矣。
”中書舍人劉珏亦言:“當今之要,在審事機,一愛一日力。
自金北歸,已再逾時,陛下中興,亦既數月,而六飛時巡,一靡一所定止,攻戰守備,阙然不講。
臣聞近臣有欲幸南一陽一者,南一陽一密迩中原,雖易以号召四方,但今日陳、唐諸郡,新刳于亂,千乘萬騎,何所取傍!夫騎兵,金之長技,而不習水戰。
金陵天險,前據大江,可以固守;東南财力富盛,足以待敵。
”于時汪伯彥、黃潛善皆主幸東南,故士大夫率附其議。
乙卯,改靖康軍為保成軍,以守臣折可求言其犯年号也。
丙辰,張所、王燮、傅亮辭行。
先是李綱建議遣所、亮措置兩河,乃白帝,賜所内府錢百萬缗,為半年之費,給空名告千馀道,又以京畿卒三千人為衛,将佐官屬,許自辟置。
所請置司北京,招谕山寨民兵,俟就緒日渡河,先複懷、衛、浚州及真定,次解中山之圍,給地養民為兵,如陝弓箭手法。
初,靖康之割兩河也,所為禦史,獨建言以蠟書募河朔民兵入援,士民喜,故所之一聲滿河朔。
亮請置司陝府,從之。
亮,西人,習古兵法,綱謂可為将,奏用之。
亮複言:“今經制司所得兵才萬人,皆盜賊及潰散之卒,未經訓練,難以取勝。
陝西正兵及弓箭手皆一精一銳,舊以童貫賞罰不當,陷于民間;若厚資給以募之,不旬日可得二萬人,與正兵相表裡,度州縣可複即複之。
” 所、亮既行,兩河響應。
黃潛善疾綱之謀,建議遣河北經制使馬忠節制軍馬,俾率兵渡河。
有雄州弓手李成者,勇聞河朔,積功為本縣令。
雄州失守,成妻子為亂兵所殺,成以衆來歸,累官忠州防禦使。
潛善令将所部,與忠同搗敵虛;綱複奏以河北制置使張渙為副,于是權始分矣。
曹勳自燕山間行至南都,以上皇所授禦衣進。
帝見衣中八字,泣以示輔臣。
诏華國靖恭夫人李氏杖脊配軍營。
李氏私侍張邦昌,及邦昌還東府,李氏送之,有語斥乘輿。
帝命即内東門推治,李氏辭服,帝由是有誅邦昌意矣。
丁巳,诏慰撫東南諸路。
先是經制使翁彥國,被旨修江甯城池、宮室,兩浙轉運判官吳昉助之。
有擊登聞鼓者,訴其橫斂,黃潛善、汪伯彥以彥國女為綱弟維婦,因密啟之。
會彥國卒,因落昉職,與宮觀;并撫一慰東南,仍起複直龍圖閣趙明誠知江甯府兼江東經制副使。
傅雱等至鞏縣,檄河一陽一具舟,金守臣張巨不納。
雱曉谕之,巨馳使雲中,請命于左副元帥宗翰,九日而還,雱乃得濟。
金左副元帥宗翰奏:“河北、河東府鎮州縣,請擇前資官良能者任之,以安新民。
”金主遣耶律晖等從宗翰行,诏黃龍府路、南京路、東京路于所部各選如耶律晖者遣之。
是日,賜故淄州一團一練使、廣南西路兵馬都監、知融州李拱家銀帛,以拱領兵入援京城,死于敵也。
賊史斌據興州,僭号稱帝;守臣向子一寵一棄城遁。
斌遂自武興謀入蜀,成都府、利路兵馬钤轄盧法原與本路提點刑獄邵伯溫共謀遣兵扼劍門,斌乃去。
法原,秉之子;伯溫,雍之子也。
八月,戊午朔,洪刍等流竄有差。
初,刍等坐圍城中事屬吏,帝命馬伸劾之。
獄具,刍坐納景王一寵一姬曹氏,降授朝散郎;陳沖坐括金銀自盜,與宮人摘花飲酒,朝請郎金大均坐盜禁中麝臍,私綱喬貴妃侍兒喬氏,朝散大夫周懿文,朝議大夫張卿材,朝奉郎李彜,皆坐與宮人飲酒,朝請郎王及之,坐苦辱甯德皇後女弟,皆辭服。
議者以刍、沖、大均當死,帝以新政,重于殺士大夫,乃诏刍、沖、大均長流沙門島,責懿文、卿材、彜、及之為隴、文、茂、随四州别駕,懿文英州、卿材雷州、彜新州、及之南恩州安置。
徙宗室于江淮以避敵,願留京師者聽之,于是南班至江甯者三十馀人。
又移南外宗正司于鎮江府,西外于揚州。
杭州軍亂。
帝初立,遣勤王兵還諸道,杭兵才三百,其将得童貫殘兵與俱,軍校陳通等謀為變。
至是軍士縱火,殺士曹參軍及副将白均等十二人。
翼日,執守臣龍圖閣直學士葉夢得,詣金紫光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