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十三 【宋紀九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起著雍Yan茂正月,盡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重和元年(遼天慶八年,金天輔二年) 春,正月,甲申朔,禦大慶殿,受定命寶,百僚稱賀。
金楊樸言自古英雄開國或受禅,必先求大國封冊,金主遂遣使如遼。
丁亥,遼遣耶律努克等如金議和,以蕭奉先等言許之可以弭兵故也。
己醜,大赦。
應元符末上書邪中等人,亦得準依無過人例。
庚戌,以翰林學士承旨王黼為尚書左丞。
黼,祥符人,美風姿,有口辯,才疏隽而寡學術,然多智善佞。
初因何執中薦,擢校書郎,遷左司谏。
張商英在相位,浸失帝意,帝遣使以玉環賜蔡京于杭;黼觇知之,因數條奏京所行政事,并擊商英。
及京複相,德其助己,歲中三遷,為禦史中丞。
黼欲去執中,使京專國,遂疏執中三十罪,已而改翰林學士。
會京與鄭居中不合,黼複納交居中,京由是怨之,徙為戶部尚書,将陷以罪;黼以智獲免,還為學士承旨,至是遂入政一府。
遼保安軍節度使張崇以雙州二百戶降金。
時東路諸州盜賊蜂起,至掠民自随以充食。
二月,戊辰,增諸路酒價。
庚午,遣武義大夫馬政同高藥師等使女直,講買馬舊好。
初,藥師等兵船至海北,見女直邏者,不敢前,複回青州,稱已入蘇州界,女直不納,幾為邏者所殺。
青州安一撫使崔直躬具奏其事,帝怒,诏元募借補人并将校一行并編配遠惡,仍委童貫措置通好女直事,監司、帥臣不許幹預。
貫更令王師中别選能吏以往。
政,洮州人也,責官青州,寓家牟平。
師中言政可使,遂用之。
辛未,金貝勒忠、洛索自軍中入朝,金主以遼主近在中京而敢辄來,皆杖之。
甲戌,升六安縣為六安軍。
丁醜,诏:“監司辄以禁錢買物為苞苴饋獻者,論以大不恭。
” 遼使耶律努克還自金,金主複書曰:“能以兄事朕,歲貢方物,歸我上、中京、興中府三路州縣,以親王、公主、驸馬、大臣大孫為質,還我行人及元給信符,并宋、夏、高麗往複書、诏、表、牒,則可以如約。
” 金和勒博等言鹹州都統烏楞古,知遼主在中京而不進取,刍糧豐足而不以實聞,攻顯州時所獲生口财畜多自取。
三月,癸未朔,烏椤迸降為穆昆。
丙戌,诏:“監司、郡守,自今須滿三歲乃得代,仍毋得通理。
” 癸巳,令嘉王楷赴廷對。
楷,帝第二子也。
丁酉,知建昌陳并等改建神霄宮不虔及科決道士,诏并勒停。
庚子,金洛索言黃龍府地僻且遠,宜重戍守,金主命合諸穆昆,以洛索為萬戶,鎮之。
戊申,賜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七百八十三人。
有司以嘉王楷第一,帝不欲楷先多士,遂以王昂為榜首。
遼複使耶律努克如金,申前議也。
夏,四月,癸醜朔,築靖夏城、制戎城。
乙卯,禦筆以淮南轉運使張根,輕躁妄言,落職,監信州酒稅。
是時承平日久,錫予無藝,營繕并興,殆無虛日,以故國用益窘,帝多命臣僚條具财計。
于是中外所陳非一,根因而進節用之說,權幸以其不利于己也,莫不切齒;而大臣以賜第事謂根議己,力謀所以中根者。
于是言章交上,而帝察根之誠,不之罪也。
會禦前人船所拘占直達綱船以應花石之用,根以上供期迫,奏乞還之,重忤權幸意。
且因被命督促竹石,又上言:“東南花石綱之費,官買一竹至費五十缗;本路尚然,它路猶不止此。
今不以給苑囿而入諸臣之家,民力之奉,将安所涯!願示休息之期,以厚幸天下。
”于是權幸益怒,故有是命。
辛酉,遼以西南面招讨使蕭德勒岱為北院樞密使,一寵一任彌笃。
時諸路大亂,飛章告急者絡繹而至;德勒岱不即上聞,有功者亦無甄别,由是将校怨怒,士無鬥志。
癸亥,減捶刑。
己卯,诏:“每歲以季秋親祀明堂,如孟月朝獻禮。
以太上混元上德皇帝二月十五日生辰為真元節。
” 辛巳,道錄院上看詳釋經六千馀卷,内诋謗道、儒二教惡談毀詞,分為九卷,乞取索焚棄,仍存此本,永作證驗;又,林靈素上《釋經诋誣道教議》一卷,乞頒降施行。
并從之。
五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乙酉,诏:“諸路選漕臣一員,提舉本路神霄宮。
” 丁亥,以林靈素為通真達靈元妙先生,張虛白為通元沖妙先生。
虛白,南一陽一人,通太乙六壬術,帝召管太一宮,恩赉無虛日,官太虛大夫、金門羽客,出入禁中,終日論道,無一言及時事,曰:“朝廷事有宰相在,非予所知也。
”帝每以張胡呼之而不名。
壬辰,頒禦制《聖濟經》,以青華帝君八月生辰為元成節。
戊戌,遼複遣耶律努克使金,要以酌中之議。
金主遣呼圖克昆與努克持書報,如前約。
庚子,手敕兩浙漕司,以權添酒錢盡傍禦前工作。
遼主如納葛泺。
土賊安生兒、張高兒,聚衆二十萬,耶律瑪格等斬生兒于龍化州;高兒亡入懿州,與霍石相合。
六月,乙卯,以賢妃劉氏為淑妃。
壬申,門下侍郎薛昂奏:“承诏編集王安石遺文,乞差驗閱文字官三員。
”從之。
霍石陷遼之海北州,趨義州,軍帥和勒博擊敗之。
甲戌,遼通、祺、雙、遼四都之民八百馀戶降于金,金主命分置諸部,擇膏腴之地處之。
秋,七月,壬午,以西師有功,加蔡京恩,官其一子,鄭居中為少傅,餘深為少保,鄧洵武為特進,進執政官一等。
癸未,诏蔡京、鄭居中、餘深、童貫并兼充神霄玉清萬壽宮使,鄧洵武、薛昂、白時中、王黼、蔡攸并兼充副使。
己酉,遣廉訪使者六人赈濟東南諸路水災。
遼耶律努格等赍宋、夏、高麗書、诏、表、牒至金,金乃遣呼圖克昆如遼,“免取質子及上京、興中府所屬州郡,裁減歲币之數,如能以兄事朕,冊用漢儀,可以如約。
”遼于是遣努克及托實如金議冊禮。
金留托實,遣怒克還,謂之曰:“言如不從,勿複遣使。
” 是月,遼主獵于秋山。
八月,甲寅,以童貫為太保。
戊午,知衮州王純奏乞令學者治禦注《道德經》,間于其中出論題,從之。
庚午,诏:“自今學道之士,許入州縣學教養;所習經以《黃帝内經》、《道德經》為大經,《莊子》、《列子》為小經外,兼通儒書,俾合為一道,大經《周易》、小經《孟子》。
其在學中選人,增置士名,分入官品。
元士、高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隐士、逸士、志士,每歲試經撥放。
州縣學道之士,初入學為道徒,試中升貢,同稱貢士。
到京,入辟雍,試中上舍,并依貢士法。
三歲大比,許襕郭就殿試,當别降策問,庶得有道之士以稱招延。
” 辛未,資政殿大學士、知陳州鄧洵仁,奏乞選擇《道藏經》數十部,先次镂闆,頒之州郡,道錄院看祥,取旨施行,又乞禁士庶婦女辄入僧寺,诏令吏部申明行下。
壬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重和元年(遼天慶八年,金天輔二年) 春,正月,甲申朔,禦大慶殿,受定命寶,百僚稱賀。
金楊樸言自古英雄開國或受禅,必先求大國封冊,金主遂遣使如遼。
丁亥,遼遣耶律努克等如金議和,以蕭奉先等言許之可以弭兵故也。
己醜,大赦。
應元符末上書邪中等人,亦得準依無過人例。
庚戌,以翰林學士承旨王黼為
黼,祥符人,美風姿,有口辯,才疏隽而寡學術,然多智善佞。
初因何執中薦,擢校書郎,遷左司谏。
張商英在相位,浸失帝意,帝遣使以玉環賜蔡京于杭;黼觇知之,因數條奏京所行政事,并擊商英。
及京複相,德其助己,歲中三遷,為禦史中丞。
黼欲去執中,使京專國,遂疏執中三十罪,已而改翰林學士。
會京與鄭居中不合,黼複納交居中,京由是怨之,徙為戶部尚書,将陷以罪;黼以智獲免,還為學士承旨,至是遂入政一府。
遼保安軍節度使張崇以雙州二百戶降金。
時東路諸州盜賊蜂起,至掠民自随以充食。
二月,戊辰,增諸路酒價。
庚午,遣武義大夫馬政同高藥師等使女直,講買馬舊好。
初,藥師等兵船至海北,見女直邏者,不敢前,複回青州,稱已入蘇州界,女直不納,幾為邏者所殺。
青州安一撫使崔直躬具奏其事,帝怒,诏元募借補人并将校一行并編配遠惡,仍委童貫措置通好女直事,監司、帥臣不許幹預。
貫更令王師中别選能吏以往。
政,洮州人也,責官青州,寓家牟平。
師中言政可使,遂用之。
辛未,金貝勒忠、洛索自軍中入朝,金主以遼主近在中京而敢辄來,皆杖之。
甲戌,升六安縣為六安軍。
丁醜,诏:“監司辄以禁錢買物為苞苴饋獻者,論以大不恭。
” 遼使耶律努克還自金,金主複書曰:“能以兄事朕,歲貢方物,歸我上、中京、興中府三路州縣,以親王、公主、驸馬、大臣大孫為質,還我行人及元給信符,并宋、夏、高麗往複書、诏、表、牒,則可以如約。
” 金和勒博等言鹹州都統烏楞古,知遼主在中京而不進取,刍糧豐足而不以實聞,攻顯州時所獲生口财畜多自取。
三月,癸未朔,烏椤迸降為穆昆。
丙戌,诏:“監司、郡守,自今須滿三歲乃得代,仍毋得通理。
” 癸巳,令嘉王楷赴廷對。
楷,帝第二子也。
丁酉,知建昌陳并等改建神霄宮不虔及科決道士,诏并勒停。
庚子,金洛索言黃龍府地僻且遠,宜重戍守,金主命合諸穆昆,以洛索為萬戶,鎮之。
戊申,賜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七百八十三人。
有司以嘉王楷第一,帝不欲楷先多士,遂以王昂為榜首。
遼複使耶律努克如金,申前議也。
夏,四月,癸醜朔,築靖夏城、制戎城。
乙卯,禦筆以淮南轉運使張根,輕躁妄言,落職,監信州酒稅。
是時承平日久,錫予無藝,營繕并興,殆無虛日,以故國用益窘,帝多命臣僚條具财計。
于是中外所陳非一,根因而進節用之說,權幸以其不利于己也,莫不切齒;而大臣以賜第事謂根議己,力謀所以中根者。
于是言章交上,而帝察根之誠,不之罪也。
會禦前人船所拘占直達綱船以應花石之用,根以上供期迫,奏乞還之,重忤權幸意。
且因被命督促竹石,又上言:“東南花石綱之費,官買一竹至費五十缗;本路尚然,它路猶不止此。
今不以給苑囿而入諸臣之家,民力之奉,将安所涯!願示休息之期,以厚幸天下。
”于是權幸益怒,故有是命。
辛酉,遼以西南面招讨使蕭德勒岱為北院樞密使,一寵一任彌笃。
時諸路大亂,飛章告急者絡繹而至;德勒岱不即上聞,有功者亦無甄别,由是将校怨怒,士無鬥志。
癸亥,減捶刑。
己卯,诏:“每歲以季秋親祀明堂,如孟月朝獻禮。
以太上混元上德皇帝二月十五日生辰為真元節。
” 辛巳,道錄院上看詳釋經六千馀卷,内诋謗道、儒二教惡談毀詞,分為九卷,乞取索焚棄,仍存此本,永作證驗;又,林靈素上《釋經诋誣道教議》一卷,乞頒降施行。
并從之。
五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乙酉,诏:“諸路選漕臣一員,提舉本路神霄宮。
” 丁亥,以林靈素為通真達靈元妙先生,張虛白為通元沖妙先生。
虛白,南一陽一人,通太乙六壬術,帝召管太一宮,恩赉無虛日,官太虛大夫、金門羽客,出入禁中,終日論道,無一言及時事,曰:“朝廷事有宰相在,非予所知也。
”帝每以張胡呼之而不名。
壬辰,頒禦制《聖濟經》,以青華帝君八月生辰為元成節。
戊戌,遼複遣耶律努克使金,要以酌中之議。
金主遣呼圖克昆與努克持書報,如前約。
庚子,手敕兩浙漕司,以權添酒錢盡傍禦前工作。
遼主如納葛泺。
土賊安生兒、張高兒,聚衆二十萬,耶律瑪格等斬生兒于龍化州;高兒亡入懿州,與霍石相合。
六月,乙卯,以賢妃劉氏為淑妃。
壬申,門下侍郎薛昂奏:“承诏編集王安石遺文,乞差驗閱文字官三員。
”從之。
霍石陷遼之海北州,趨義州,軍帥和勒博擊敗之。
甲戌,遼通、祺、雙、遼四都之民八百馀戶降于金,金主命分置諸部,擇膏腴之地處之。
秋,七月,壬午,以西師有功,加蔡京恩,官其一子,鄭居中為少傅,餘深為少保,鄧洵武為特進,進執政官一等。
癸未,诏蔡京、鄭居中、餘深、童貫并兼充神霄玉清萬壽宮使,鄧洵武、薛昂、白時中、王黼、蔡攸并兼充副使。
己酉,遣廉訪使者六人赈濟東南諸路水災。
遼耶律努格等赍宋、夏、高麗書、诏、表、牒至金,金乃遣呼圖克昆如遼,“免取質子及上京、興中府所屬州郡,裁減歲币之數,如能以兄事朕,冊用漢儀,可以如約。
”遼于是遣努克及托實如金議冊禮。
金留托實,遣怒克還,謂之曰:“言如不從,勿複遣使。
” 是月,遼主獵于秋山。
八月,甲寅,以童貫為太保。
戊午,知衮州王純奏乞令學者治禦注《
庚午,诏:“自今學道之士,許入州縣學教養;所習經以《黃帝内經》、《道德經》為大經,《
其在學中選人,增置士名,分入官品。
元士、高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隐士、逸士、志士,每歲試經撥放。
州縣學道之士,初入學為道徒,試中升貢,同稱貢士。
到京,入辟雍,試中上舍,并依貢士法。
三歲大比,許襕郭就殿試,當别降策問,庶得有道之士以稱招延。
” 辛未,資政殿大學士、知陳州鄧洵仁,奏乞選擇《道藏經》數十部,先次镂闆,頒之州郡,道錄院看祥,取旨施行,又乞禁士庶婦女辄入僧寺,诏令吏部申明行下。
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