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十一 【宋紀九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如秋山。
八月,甲戌,以燕樂成,進執政官一等。
丙子,以何執中為少師。
丁醜,升潤州為鎮江府。
戊寅,封四鎮山為王。
九月,庚寅,诏大理寺開封府不得奏獄空,其推恩支賜并罷。
辛卯,召王老志赴阙;丁酉,封為洞微先生。
老志所居地必生花,謂之地錦。
至京師,館蔡京賜第南園,士大夫阗門。
數召對禁中,帝手書“觀妙明真”之号賜之。
戊戌,追冊貴妃劉氏為皇後,谥曰明達。
遼主如藕絲澱。
冬,十月,戊申朔,元觀法師程若虛,封寶箓先生。
庚戌,手诏曰:“朕荷天顧諟,錫以元圭,外赤内黑,尺有二寸,旁列十有二山,蓋周之鎮圭有法乎是。
祗天之休,于以昭事上帝而體其道,過周遠矣。
将來冬祀,可搢大圭,執鎮圭,庶格上帝之心,敷佑于下民,永為定制。
” 乙醜,閱新樂器于崇政殿,出器以示百官。
戊辰,诏:“冬祀大禮及朝景靈宮,并以道士百人執威儀前導。
” 十一月,辛巳,朝獻景靈宮。
壬午,飨太廟,加上神宗谥曰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改上哲宗谥曰憲元繼道世德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于神宗加“法古立憲”四字,哲宗改“顯德定功”曰“世德揚功”,皆蔡京所為,以彰紹述之義也。
癸未,祀圜丘,大赦天下。
帝有事于南郊,蔡攸為執綏官。
玉辂出南薰門,帝忽曰:“玉津園東若有樓台重複,是何處也?”攸即奏:“見雲間樓殿台閣,隐隐數重,既而審視,皆去地數十丈。
”頃之,帝又問曰:“見人物否?”攸即奏:“有道流童子持幡節蓋,相繼而出雲間,衣服眉目,曆曆可識。
”乙酉,遂以天神降,诏告在位,作《天真降臨示見記》。
帝常夢被召,如在籓邸時,見老君坐殿上,儀衛如王者,谕帝曰:“汝以宿命,當興吾教。
”帝受命而出,夢覺,記其事。
及是冬祀,王老志亦從。
帝在太廟小次中,老志曰:“陛下昔夢,尚記之乎?時臣在帝旁也。
”黎明,出南薰門,見天神降于空中,議者謂老志所為。
道教之盛自此始。
己醜,以賢妃崔氏為德妃。
壬辰,築祥州。
甲午,遼以三司使虞融知南院樞密使事,西南面招讨使蕭樂古為南府宰相。
知樞密使事耶律俨有疾,遼主命乘小車入朝,疾甚,遣太醫視之。
己亥,诏有官人許舉八行。
是月,大雨雪,連十馀日不止,平地八尺馀,冰滑,人馬不能行,诏百官乘轎入朝。
十二月,癸醜,诏天下訪求道教仙經。
甲寅,遼以樞密直學士馬人望參知政事。
人望有一操一守,未嘗附麗求進。
至是人賀,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憂,抗之甚高,擠之必酷。
”其畏慎如此。
河北轉運判官張孝純言:“《周官》以六藝教士,必射而後行。
古者諸侯貢士,天子試之于射宮。
乞诏諸路州郡,每歲薦貢士于國學,因講射禮。
”從之。
乙卯,诏天下貢醫士。
丙辰,遼知樞密院事耶律俨卒。
贈尚父,谥忠懿。
俨頗以廉潔聞,顧不能以禮正家,藉以固一寵一,聞者鄙之。
北院樞密使蕭奉先,素與俨相結,俨死,薦其侄李處溫為相,俨本姓李也。
外溫因奉先有援己力,傾心阿附,而貪一污尤甚,凡所接引,類多小人。
辛酉,太白晝見。
癸亥,高麗貢于遼。
遼生女直部節度使烏雅舒,夢逐狼,屢發不能中,阿古達前,射中之。
旦日,以所夢問僚佐,皆曰:“吉,兄不能得而弟得之之兆也。
”是月,烏雅舒卒,阿古達襲位為達貝勒。
遼使阿勒博往謂之曰:“何故不告喪?”阿古達曰:“有喪而不吊,而乃以為罪乎?”它日,阿勒博徑至烏雅舒殡所,閱赗馬,欲取之,阿古達怒,将殺之,宗雄谏而止。
宗雄本名摩啰歡,烏雅舒之長子也。
阿古達欲伐遼而未決,乃之完顔部,謂都古噜納曰:“遼名為大國,其實空虛,主驕而士怯,戰陳無勇,可取也。
吾欲舉兵而西,君以為何如?”都古噜納曰:“以公英武,士卒樂為用。
遼帝荒于畋獵,政令無常,易與也。
”阿古達然之。
是歲,江東旱。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政和四年(遼天慶四年) 春,正月,戊寅朔,置道階六字先生至額外鑒議品秩,比視中大夫至将仕郎,凡二十六等,并無請給人從及不許申乞恩例。
甲申,知秦州胡師文進中奉大夫,以讨論元圭推賞也。
辛醜,王老志加号觀妙明真洞微先生。
甲辰,通判開府王景文,轉奉直大夫,與知州差遣,仍赴召都堂,以元圭得之其家也。
是月,遼主如春水。
二月,丁巳,賜上舍生十七人及第。
癸亥,改淯井監為長甯軍。
癸酉,皇長子桓冠。
三月,丙子朔,以淑妃王氏為貴妃。
丁醜,诏:“諸路應小學生及百人處,并增差教谕一員。
” 辛卯,诏:“諸路監司,每路通選爆觀道士十人,遣發上京,赴左右街道錄院講習科道聲贊規儀,候習熟遣還本處。
” 夏,四月,庚戌,幸尚書省,以手诏訓誡蔡京、何執中、各官遷秩,吏賜帛有差。
癸醜,閱太學、辟雍諸生雅樂。
甲寅,尚書省言:“水磨茶場歲收錢約四百萬貫以上,比舊已及三倍,不系省錢,别無支用,尚循舊例,隻每季泛進,未有月進之數。
今欲每月進五萬貫,所收錢尚有馀,不至阙少。
”诏依所奏,仍自今月為始。
甲子,改戎州為叙州。
五月,丙戌,初祭地祇于方澤,以太祖配。
降德音于天下。
遼主清暑于散水原。
六月,戊午,慮囚。
庚午,诏:“小學仿太學立三舍法。
” 壬申,以廣西谿洞地置隆、兌二州。
秋,七月,丁醜,置保壽粹和館,以養宮人有疾者。
戊寅,焚苑東門所儲藥可以殺人者,仍禁勿得複貢。
甲午,祔明達皇後神主于别廟。
遼主好畋獵,怠于政事,每歲遣使市名鷹于海上,道出生女直,使者貪縱,征索無藝,女直厭苦之。
烏雅舒嘗以遼主不遣阿蘇為辭,稍拒其市鷹使者。
及阿古達襲節度使,相繼遣普嘉
八月,甲戌,以燕樂成,進執政官一等。
丙子,以何執中為少師。
丁醜,升潤州為鎮江府。
戊寅,封四鎮山為王。
九月,庚寅,诏大理寺開封府不得奏獄空,其推恩支賜并罷。
辛卯,召王老志赴阙;丁酉,封為洞微先生。
老志所居地必生花,謂之地錦。
至京師,館蔡京賜第南園,士大夫阗門。
數召對禁中,帝手書“觀妙明真”之号賜之。
戊戌,追冊貴妃劉氏為皇後,谥曰明達。
遼主如藕絲澱。
冬,十月,戊申朔,元觀法師程若虛,封寶箓先生。
庚戌,手诏曰:“朕荷天顧諟,錫以元圭,外赤内黑,尺有二寸,旁列十有二山,蓋周之鎮圭有法乎是。
祗天之休,于以昭事上帝而體其道,過周遠矣。
将來冬祀,可搢大圭,執鎮圭,庶格上帝之心,敷佑于下民,永為定制。
” 乙醜,閱新樂器于崇政殿,出器以示百官。
戊辰,诏:“冬祀大禮及朝景靈宮,并以道士百人執威儀前導。
” 十一月,辛巳,朝獻景靈宮。
壬午,飨太廟,加上神宗谥曰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改上哲宗谥曰憲元繼道世德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于神宗加“法古立憲”四字,哲宗改“顯德定功”曰“世德揚功”,皆蔡京所為,以彰紹述之義也。
癸未,祀圜丘,大赦天下。
帝有事于南郊,蔡攸為執綏官。
玉辂出南薰門,帝忽曰:“玉津園東若有樓台重複,是何處也?”攸即奏:“見雲間樓殿台閣,隐隐數重,既而審視,皆去地數十丈。
”頃之,帝又問曰:“見人物否?”攸即奏:“有道流童子持幡節蓋,相繼而出雲間,衣服眉目,曆曆可識。
”乙酉,遂以天神降,诏告在位,作《天真降臨示見記》。
帝常夢被召,如在籓邸時,見老君坐殿上,儀衛如王者,谕帝曰:“汝以宿命,當興吾教。
”帝受命而出,夢覺,記其事。
及是冬祀,王老志亦從。
帝在太廟小次中,老志曰:“陛下昔夢,尚記之乎?時臣在帝旁也。
”黎明,出南薰門,見天神降于空中,議者謂老志所為。
道教之盛自此始。
己醜,以賢妃崔氏為德妃。
壬辰,築祥州。
甲午,遼以三司使虞融知南院樞密使事,西南面招讨使蕭樂古為南府宰相。
知樞密使事耶律俨有疾,遼主命乘小車入朝,疾甚,遣太醫視之。
己亥,诏有官人許舉八行。
是月,大雨雪,連十馀日不止,平地八尺馀,冰滑,人馬不能行,诏百官乘轎入朝。
十二月,癸醜,诏天下訪求道教仙經。
甲寅,遼以樞密直學士馬人望參知政事。
人望有一操一守,未嘗附麗求進。
至是人賀,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憂,抗之甚高,擠之必酷。
”其畏慎如此。
河北轉運判官張孝純言:“《周官》以六藝教士,必射而後行。
古者諸侯貢士,天子試之于射宮。
乞诏諸路州郡,每歲薦貢士于國學,因講射禮。
”從之。
乙卯,诏天下貢醫士。
丙辰,遼知樞密院事耶律俨卒。
贈尚父,谥忠懿。
俨頗以廉潔聞,顧不能以禮正家,藉以固一寵一,聞者鄙之。
北院樞密使蕭奉先,素與俨相結,俨死,薦其侄李處溫為相,俨本姓李也。
外溫因奉先有援己力,傾心阿附,而貪一污尤甚,凡所接引,類多小人。
辛酉,太白晝見。
癸亥,高麗貢于遼。
遼生女直部節度使烏雅舒,夢逐狼,屢發不能中,阿古達前,射中之。
旦日,以所夢問僚佐,皆曰:“吉,兄不能得而弟得之之兆也。
”是月,烏雅舒卒,阿古達襲位為達貝勒。
遼使阿勒博往謂之曰:“何故不告喪?”阿古達曰:“有喪而不吊,而乃以為罪乎?”它日,阿勒博徑至烏雅舒殡所,閱赗馬,欲取之,阿古達怒,将殺之,宗雄谏而止。
宗雄本名摩啰歡,烏雅舒之長子也。
阿古達欲伐遼而未決,乃之完顔部,謂都古噜納曰:“遼名為大國,其實空虛,主驕而士怯,戰陳無勇,可取也。
吾欲舉兵而西,君以為何如?”都古噜納曰:“以公英武,士卒樂為用。
遼帝荒于畋獵,政令無常,易與也。
”阿古達然之。
是歲,江東旱。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政和四年(遼天慶四年) 春,正月,戊寅朔,置道階六字先生至額外鑒議品秩,比視中大夫至将仕郎,凡二十六等,并無請給人從及不許申乞恩例。
甲申,知秦州胡師文進中奉大夫,以讨論元圭推賞也。
辛醜,王老志加号觀妙明真洞微先生。
甲辰,通判開府王景文,轉奉直大夫,與知州差遣,仍赴召都堂,以元圭得之其家也。
是月,遼主如春水。
二月,丁巳,賜上舍生十七人及第。
癸亥,改淯井監為長甯軍。
癸酉,皇長子桓冠。
三月,丙子朔,以淑妃王氏為貴妃。
丁醜,诏:“諸路應小學生及百人處,并增差教谕一員。
” 辛卯,诏:“諸路監司,每路通選爆觀道士十人,遣發上京,赴左右街道錄院講習科道聲贊規儀,候習熟遣還本處。
” 夏,四月,庚戌,幸尚書省,以手诏訓誡蔡京、何執中、各官遷秩,吏賜帛有差。
癸醜,閱太學、辟雍諸生雅樂。
甲寅,尚書省言:“水磨茶場歲收錢約四百萬貫以上,比舊已及三倍,不系省錢,别無支用,尚循舊例,隻每季泛進,未有月進之數。
今欲每月進五萬貫,所收錢尚有馀,不至阙少。
”诏依所奏,仍自今月為始。
甲子,改戎州為叙州。
五月,丙戌,初祭地祇于方澤,以太祖配。
降德音于天下。
遼主清暑于散水原。
六月,戊午,慮囚。
庚午,诏:“小學仿太學立三舍法。
” 壬申,以廣西谿洞地置隆、兌二州。
秋,七月,丁醜,置保壽粹和館,以養宮人有疾者。
戊寅,焚苑東門所儲藥可以殺人者,仍禁勿得複貢。
甲午,祔明達皇後神主于别廟。
遼主好畋獵,怠于政事,每歲遣使市名鷹于海上,道出生女直,使者貪縱,征索無藝,女直厭苦之。
烏雅舒嘗以遼主不遣阿蘇為辭,稍拒其市鷹使者。
及阿古達襲節度使,相繼遣普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