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十一 【宋紀九十一】

關燈
以知黃龍府事蕭烏納為東北路統軍使。

    上書曰:“臣治與女直接壤,觀其所為,其志非小,宜先其未發,舉兵圖之。

    ”章數上,皆不聽。

     燕人馬植,本遼大族,仕至光祿卿,行污而内亂,不齒于人。

    童貫使遼,道盧溝,植夜見其侍史,自言有滅燕之策,因得見貫。

    貫與語,大奇之,載與俱歸,易姓名曰李良嗣,薦諸朝。

    植即獻策曰:“女直恨遼人切骨,而天祚荒一婬一失道,本朝若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直,與之相約攻遼,其國可圖也。

    ”議者謂祖宗以來雖有此道,以其地接諸蕃,禁商賈舟船不得行,百有馀年矣,一旦啟之,懼非中國之利,不聽。

     帝召植問之,植對曰:“遼國必亡。

    陛下念舊民遭塗炭之苦,複中國往昔之疆,代天譴責,以治伐亂,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

    萬一女直得志,先發制人,事不侔矣。

    ”帝嘉納之。

    賜姓趙氏,以為秘書丞。

    圖燕之議自此始。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政和二年(遼天慶二年) 春,正月,己未朔,遼主如鴨子河。

     甲子,制:“上書邪等人并不除監司。

    ” 丁醜,五國部長朝于遼。

     癸未,诏:“釋教修設水陸及祈禳道場,辄将道教神位相參者,僧尼以違制論;主者知而不一舉,與同罪。

    著為令。

    ” 二月,戊子朔,诏:“太子太師緻仕蔡京,兩居上宰,輔政八年,首建紹述,勤勞百為,降秩居外,洊曆歲時。

    況元豐侍從被遇神考者,今則無幾,而又累經恩霈,理宜優異。

    可特複太師,仍為楚國公,賜第京師。

    ” 丁酉,遼主如春州,幸混同江釣魚,界外生女直部長在千裡内者,以故事皆來朝。

    适遇頭魚宴,酒半酣,遼主臨軒。

    命諸部長次第起舞。

    獨阿古達辭以不能,谕之再三,終不從。

    它日,遼主密謂北院樞密使蕭奉先曰:“前日之燕,阿古達意氣雄豪,顧視不常,可托以邊事誅之,否則必诒後患。

    ”奉先曰:“粗人不知禮義,無大故而殺之,恐傷向化之心。

    假有異志,蕞爾小一柄一,亦何能為!”遼主乃止。

    阿古達之弟烏奇邁等,嘗從遼主獵,能呼鹿、刺虎,遼主喜,辄加官爵。

     庚子,以婉容崔氏為賢妃。

     三月,乙亥,诏蔡京到阙,朝見,引對,拜數特依元豐中文彥博例,許依舊服玉帶,遇六參日趁赴起居,在大班退,親王後入。

     己卯,賜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莫俦等七百三十人。

     夏,四月,己醜,诏縣令以十二事勸農于境内,躬行阡陌,程督勤惰。

     辛卯,複行方田。

     日中有黑子,乍二乍三,如栗大。

     甲午,燕蔡京等于太清樓,帝親為之記。

    京又上記,備言宮室服玩之盛。

     庚戌,以何執中為司空。

     壬子,诏衡州安置張商英許自便。

     蔡京言:“商英譴責遠方,雖其所犯醜惡,而臣與之同遇先帝,出入三朝,薄自情契,拳拳之私,敢以此請。

    ”故有是命。

     五月,己巳,蔡京落緻仕,以太師三日一至都堂議事,以尚書省令廳為治所,仍押敕劄。

     知永嘉縣虞防言:“朝廷昨行當十錢,最富國便民之良法也,所貴推行之得其人而已。

    前日異議之人,務快一日之私,上欺天聽,改為當三,亦誤國之一也。

    望特許興複,以便上下。

    ”诏:“虞防除名勒停,送循州編管。

    ” 癸未,蔡京言:“門下省乃覆駁之地,臣乃兼而冒處,實有妨嫌,委紊官制,望許臣免書門下省文字。

    ”從之。

     舊制,凡诏令皆中書、門下議,而後命學士為之。

    至熙甯間,有内降手诏,不由中書、門下共議,蓋大臣有從一陰一中而為之者。

    及蔡京專一政,患言者議己,乃作禦筆密進,而丐帝親書以降,謂之禦筆手诏,違者以違制坐之。

    事無巨細,皆托而行,至有不類帝劄者,群下皆莫敢言。

    自是貴戚近臣争相請求,至使中人楊球代書,号曰“書楊”雲。

     臣僚上言,以科舉廢罷縣學歲升之法非便,诏:“自今并依大觀三年四月以前指揮;其後降指揮,更不施行。

    ” 六月,己醜,以資政殿學士餘深為門下侍郎。

     庚寅,遼主清暑于南崖。

     甲午,和州回鹘貢于遼。

     甲辰,準布貢于遼。

     乙卯,戶部尚書陳顯,因對,言再用蔡京,士民失望。

    帝怒,貶顯知越州。

    顯不複仕,歸隐四明。

     秋,七月,乙醜,遼主獵于南山。

     壬申,訪天下遺書。

     九月,己未,遼主射獲熊,宴群臣,遼主自禦琵琶相娛樂。

     癸未,更定官名。

     蔡京率意自用,欲改制以繼元豐之政,乃首更開封守臣為尹、牧。

    由是府分六曹,縣分六案,内侍省職,悉仿機廷之号,修六尚局,建三衛郎。

    遂诏:“太師、太傅、太保,古三公之官,今為三師,古無此稱,合依三代以三公為真相之任。

    司徒、司空,周六卿之官,太尉,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并宜罷。

    仍立三孤為次相之任。

    更侍中為左輔,中書令為右弼。

    尚書左仆射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右仆射為少宰兼中書侍郎。

    罷尚書令及文武勳官,而以太尉冠武階。

    ”然是時員既濫冗,名且紊雜,甚者黃冠道流,亦濫朝品,元豐之制,至此大壞。

     阿古達自混同江宴歸,疑遼主知其異志,遂稱兵先并旁近部族。

    女直趙三阿鹘産拒之,阿古達擄其家屬二人,走訴鹹州詳衮司,送北院樞密使蕭奉先,作常事以聞。

    遼主仍送鹹州诘責,欲使自新。

    後數召阿古達,竟稱疾不至。

     冬,十月,乙巳,得玉圭于民間,宣示群臣。

    蔡京、何執中等議,以為:“此即禹錫之玄圭,陛下缵禹之緒,行堯之道,故天授以至寶,不勝大慶!”己酉,奏請行授寶之禮,诏不允,自是三上表,從之。

     遼主駐奉聖州。

     十一月,乙卯,遼主如南京。

     己未,置知客省、引進、四方館、東、西上閤門事。

     丁卯,遼主谒太祖廟。

     丁醜,禦筆言:“方田之法,本以均稅,有司奉行違戾,貨賄公行。

    豪右形勢之家,類蠲賦役而移于下戶,緻使流徙;常賦所入,虧額緻多,殊失先帝厚民裕國之意。

    已降指揮,權罷方量;有訴訟賦役不均者,且依未方以前舊數。

    其流移人戶,仰守令多方措置,招誘歸業。

    ” 戊寅,日南至,受元圭于大慶殿,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