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十八 【宋紀八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洪水之變,樂器漂蕩,禹效黃帝之法,以聲為律,以身為度,用左手中指三節三寸,謂之君指,裁為宮聲之管;又用第四指三節三寸,謂之臣指,裁為商聲之管;又用第五指三節三寸,謂之物指,裁為羽聲之管。
第二種為民,為角;大指為事,為徵。
民與事,君臣治之,以物養之,故不用為裁管之法。
得三指,合之為九寸,即黃鐘之律定矣。
黃鐘定,馀律從而生焉。
商、周以來,皆用此法,因秦火,樂之法度盡廢。
漢諸儒張蒼、班固之徒,惟用累黍之法,遂至差誤;晉永嘉之亂,累黍之法廢。
隋時,牛宏用萬寶常水尺,至唐室田畸及後周王樸,并用水尺之法。
本朝為王樸樂聲太高,令窦俨等裁損,方得律聲諧和,然非古法。
今欲請帝三指為法,先鑄九鼎,次鑄帝坐大鐘,次鑄四韻清聲鐘,次鑄二十四氣鐘,然後均纟玄裁管,為一代之樂。
”帝從之。
漢津本剩員兵士,自雲師事唐仙人李良,授鼎樂之法,皇祐中,與房庶俱被召至京,而黍律已成,不得伸所學而退。
或謂漢津嘗熱設于範鎮,見其制作,因掠取之,蔡京神其說,托以李良授雲。
然漢津曉一陰一陽一數術,多奇中,嘗語所知曰:“不三十年,天下亂矣。
” 甲辰,鑄九鼎。
” 二月,丙午,以淑妃鄭氏為貴妃。
以刊定元豐役法不當,黜錢遹以下九人。
丁未,置漏澤園。
己酉,诏:“王珪、章惇别為一籍,如元祐一黨一。
” 诏:“自今禦後殿,許起居郎、舍人侍立。
” 庚申,令天下坑冶金銀悉輸内藏。
辛未,雨雹。
是月,诏翰林學士張康國編類元祐臣僚章疏。
三月,辛巳,置文繡院。
丁亥,作圜土,以居強資貸死者。
申午,跻欽成皇後神主于欽慈皇後之上。
辛醜,大内災。
壬寅,奉議郎黃輔國言:“元豐中,太學生休假日,引詣武學射廳習射,紹聖嘗著為令。
乞頒其法于諸路州學。
”從之。
成都府路轉運副使李孝廣遷一官,以點檢學生費乂、韋直方、龐汝翼答策诋讪元豐政事故也。
三人并送廣南編管,永不得入學。
童貫自京師還至熙州,凡所措置,與王厚皆不異,于是始議大舉。
是日,厚、貫帥大軍發熙州,出篩金平,隴右都護高永年為統制諸路蕃、漢兵将随行,知蘭州張誡為同統制。
厚恐夏人援助青唐,于蘭、湟州界侵擾,及河南蕃賊亦乘虛竊發,一騷一動新邊,牽制軍勢,乃遣知通遠軍潘逢權領湟州,知會州姚師闵權領蘭州,控禦夏國邊面,别遣知河州劉仲武統制兵将駐安強寨,通往來道路。
由是措置完密,無後顧之憂,大軍得以專力西向。
夏,四月,甲辰朔,尚書省勘會一黨一人子弟,不問有官無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阙下,因具逐路責降安置、編管等臣僚姓名以進,凡一百四十四人。
乙巳,以火災降德音于四京,減囚罪一等,流以下原之。
庚戌,王厚、童貫率大軍次湟州。
諸将狃于累勝,多言青唐易與,宜徑往取之。
厚曰:“不然,青唐諸羌,用兵詭詐,若不出弓兵,分道而進,不足以張大聲勢,折賊一奸一謀。
且湟州之北有勝鐸谷,西南有勝宗隘、汪田、丁零宗谷,而中道出綏遠關,斷我糧道,然後諸部合勢夾攻渴驢嶺、宗哥川之間,勝負未可知也。
”于是定議分出三路,厚與貫率三軍由綏遠關、渴驢嶺指宗哥城,都護高永年以前軍由勝鐸谷沿宗河之北,别将張誡同招納官王端以其所部由汪田、丁零宗谷沿宗河之南,期九日會于宗哥城下。
是日,貫猶以諸将之言為然。
先趨綏遠,用馮瓘統選鋒登渴驢嶺。
候騎言青唐兵屯嶺下者甚衆,貫止綏遠。
翼日,厚以後軍至,始下渴驢嶺。
谿賒羅撒遣般次迎于路,竊觇虛實,勞而遣之。
誡曰:“歸語而主,欲降宜亟決;大軍至,鋒刃一交,将無所逃矣。
”般次還報,以為我軍不甚衆,初不知分而進也。
谿賒羅撒喜曰:“王師若止如此,吾何慮哉!”以其衆據樸江古城。
俄聞三路兵集,遽退二十裡。
宗哥城之東,地名葛陂湯,有大澗數重,可恃而戰,賊遂據之。
是夕,中軍宿于河之南鹞子隘之左,永年軍于丁零宗口。
壬子,厚、貫遣選鋒五将前行,中軍渡河而北,繼永年之後。
張誡夾河而行,日未出,至賊屯所。
賊衆五六萬人,據地利列陳,張疑兵于北山下,其勢甚銳。
厚命馮柏統選鋒五将與賊對陳,王亨統策選鋒繼其後。
永年馳前視賊,未知所出。
厚謂貫曰:“賊以逸待勞,其勢方熾。
日漸高,士馬饑,不可少緩。
宜以中軍越前軍,傍北山整陣而行,促選鋒入戰,破賊必矣。
”既行,諜者言:“谿賒羅撒與其用事酋長多羅巴等謂衆曰:‘彼張蓋者,二太尉也,為我必取之。
’”貫欲召永年問賊勢,厚曰“不可,恐失支梧。
”貫不聽。
及永年至,攬辔久之,無一語,厚謂永年曰:“兩軍相當,勝負在頃刻間,君為前軍将,久此何邪?”永年惶恐馳去。
時賊軍與我選鋒相持未動,谿賒羅撒以一精一兵數千騎自衛,登其軍北高阜之上,張黃屋,列大旆,指揮賊衆。
其北出下疑兵望見厚與貫,引中軍傍山,欲來奔沖,厚遣遊騎千馀登山,潛攻其背。
賊覺而遁,遊騎追擊之,短兵接,中軍伐鼓大噪,永年遽揮選鋒突陳,賊少卻。
張誡以輕騎涉河,搗其中堅,取谿賒羅撒之旆及其黃屋,乘高而呼曰:“獲賊酋矣!”諸軍鼓聲震地。
會暴風從東南來,塵大起,賊軍不得視,我軍士乘勢奮擊,自辰至午,賊軍大敗,追北三十馀裡。
谿賒羅撒單騎趨宗哥城,城閉不納,遂奔青唐,諸将争逐之,幾及,會暮而還。
是日,斬首四千三百一十六,降俘三千馀人,大首領多羅巴等被傷逃去,不知所在。
宗哥城中僞公主瞎叱牟蔺氈兼率酋首以城歸順。
宗哥城,舊名龍支城,取兵将守之。
是夕,合軍于河之南。
翼日,勝宗首領欽厮雞率衆來降。
甲寅,厚、貫入安兒城。
乙卯,引大軍至鄯州,僞龜茲公主青宜結牟及其酋豪李河溫率回纥、于阗、般次諸族大小首領等開門出降,鄯州平。
初,谿賒羅撒敗于宗哥,夜至青唐,謀為守計,培族莫肯從之者。
翼日,挈其長妻逃入谿蘭宗山中。
厚遣馮瓘統輕銳萬騎由州南青唐谷入,賊複覺之,遁于青海之上,追捕,不獲。
丙辰,下林金城,西去青海約二百裡,置兵将守之。
己未,王厚等帥大軍入廓州界,大首領洛施軍令結率其衆降。
辛酉,厚入廓州,馳表稱賀。
大軍駐于城西,河南部族日有至者,厚谕以朝廷撫存恩意,宗哥戰敗所誅,禍福之因,戒其不得妄作,自取屠戮,皆唯諾聽命。
乙醜,罷講議司。
诏:“王厚、童貫提兵出塞,曾未數月,青唐一國,境土盡按。
其以厚為武勝軍留後,熙河蘭會經略安一撫使,兼知熙州;貫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依舊句當内東門司。
” 丁卯,群臣以盡按青唐故地賀。
己巳,曲赦陝西。
庚午,王厚過湟州,沿蘭州大河并夏國東南境上,耀兵巡邊,歸于熙州。
第二種為民,為角;大指為事,為徵。
民與事,君臣治之,以物養之,故不用為裁管之法。
得三指,合之為九寸,即黃鐘之律定矣。
黃鐘定,馀律從而生焉。
商、周以來,皆用此法,因秦火,樂之法度盡廢。
漢諸儒張蒼、班固之徒,惟用累黍之法,遂至差誤;晉永嘉之亂,累黍之法廢。
隋時,牛宏用萬寶常水尺,至唐室田畸及後周王樸,并用水尺之法。
本朝為王樸樂聲太高,令窦俨等裁損,方得律聲諧和,然非古法。
今欲請帝三指為法,先鑄九鼎,次鑄帝坐大鐘,次鑄四韻清聲鐘,次鑄二十四氣鐘,然後均纟玄裁管,為一代之樂。
”帝從之。
漢津本剩員兵士,自雲師事唐仙人李良,授鼎樂之法,皇祐中,與房庶俱被召至京,而黍律已成,不得伸所學而退。
或謂漢津嘗熱設于範鎮,見其制作,因掠取之,蔡京神其說,托以李良授雲。
然漢津曉一陰一陽一數術,多奇中,嘗語所知曰:“不三十年,天下亂矣。
” 甲辰,鑄九鼎。
” 二月,丙午,以淑妃鄭氏為貴妃。
以刊定元豐役法不當,黜錢遹以下九人。
丁未,置漏澤園。
己酉,诏:“王珪、章惇别為一籍,如元祐一黨一。
” 诏:“自今禦後殿,許起居郎、舍人侍立。
” 庚申,令天下坑冶金銀悉輸内藏。
辛未,雨雹。
是月,诏翰林學士張康國編類元祐臣僚章疏。
三月,辛巳,置文繡院。
丁亥,作圜土,以居強資貸死者。
申午,跻欽成皇後神主于欽慈皇後之上。
辛醜,大内災。
壬寅,奉議郎黃輔國言:“元豐中,太學生休假日,引詣武學射廳習射,紹聖嘗著為令。
乞頒其法于諸路州學。
”從之。
成都府路轉運副使李孝廣遷一官,以點檢學生費乂、韋直方、龐汝翼答策诋讪元豐政事故也。
三人并送廣南編管,永不得入學。
童貫自京師還至熙州,凡所措置,與王厚皆不異,于是始議大舉。
是日,厚、貫帥大軍發熙州,出篩金平,隴右都護高永年為統制諸路蕃、漢兵将随行,知蘭州張誡為同統制。
厚恐夏人援助青唐,于蘭、湟州界侵擾,及河南蕃賊亦乘虛竊發,一騷一動新邊,牽制軍勢,乃遣知通遠軍潘逢權領湟州,知會州姚師闵權領蘭州,控禦夏國邊面,别遣知河州劉仲武統制兵将駐安強寨,通往來道路。
由是措置完密,無後顧之憂,大軍得以專力西向。
夏,四月,甲辰朔,尚書省勘會一黨一人子弟,不問有官無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阙下,因具逐路責降安置、編管等臣僚姓名以進,凡一百四十四人。
乙巳,以火災降德音于四京,減囚罪一等,流以下原之。
庚戌,王厚、童貫率大軍次湟州。
諸将狃于累勝,多言青唐易與,宜徑往取之。
厚曰:“不然,青唐諸羌,用兵詭詐,若不出弓兵,分道而進,不足以張大聲勢,折賊一奸一謀。
且湟州之北有勝鐸谷,西南有勝宗隘、汪田、丁零宗谷,而中道出綏遠關,斷我糧道,然後諸部合勢夾攻渴驢嶺、宗哥川之間,勝負未可知也。
”于是定議分出三路,厚與貫率三軍由綏遠關、渴驢嶺指宗哥城,都護高永年以前軍由勝鐸谷沿宗河之北,别将張誡同招納官王端以其所部由汪田、丁零宗谷沿宗河之南,期九日會于宗哥城下。
是日,貫猶以諸将之言為然。
先趨綏遠,用馮瓘統選鋒登渴驢嶺。
候騎言青唐兵屯嶺下者甚衆,貫止綏遠。
翼日,厚以後軍至,始下渴驢嶺。
谿賒羅撒遣般次迎于路,竊觇虛實,勞而遣之。
誡曰:“歸語而主,欲降宜亟決;大軍至,鋒刃一交,将無所逃矣。
”般次還報,以為我軍不甚衆,初不知分而進也。
谿賒羅撒喜曰:“王師若止如此,吾何慮哉!”以其衆據樸江古城。
俄聞三路兵集,遽退二十裡。
宗哥城之東,地名葛陂湯,有大澗數重,可恃而戰,賊遂據之。
是夕,中軍宿于河之南鹞子隘之左,永年軍于丁零宗口。
壬子,厚、貫遣選鋒五将前行,中軍渡河而北,繼永年之後。
張誡夾河而行,日未出,至賊屯所。
賊衆五六萬人,據地利列陳,張疑兵于北山下,其勢甚銳。
厚命馮柏統選鋒五将與賊對陳,王亨統策選鋒繼其後。
永年馳前視賊,未知所出。
厚謂貫曰:“賊以逸待勞,其勢方熾。
日漸高,士馬饑,不可少緩。
宜以中軍越前軍,傍北山整陣而行,促選鋒入戰,破賊必矣。
”既行,諜者言:“谿賒羅撒與其用事酋長多羅巴等謂衆曰:‘彼張蓋者,二太尉也,為我必取之。
’”貫欲召永年問賊勢,厚曰“不可,恐失支梧。
”貫不聽。
及永年至,攬辔久之,無一語,厚謂永年曰:“兩軍相當,勝負在頃刻間,君為前軍将,久此何邪?”永年惶恐馳去。
時賊軍與我選鋒相持未動,谿賒羅撒以一精一兵數千騎自衛,登其軍北高阜之上,張黃屋,列大旆,指揮賊衆。
其北出下疑兵望見厚與貫,引中軍傍山,欲來奔沖,厚遣遊騎千馀登山,潛攻其背。
賊覺而遁,遊騎追擊之,短兵接,中軍伐鼓大噪,永年遽揮選鋒突陳,賊少卻。
張誡以輕騎涉河,搗其中堅,取谿賒羅撒之旆及其黃屋,乘高而呼曰:“獲賊酋矣!”諸軍鼓聲震地。
會暴風從東南來,塵大起,賊軍不得視,我軍士乘勢奮擊,自辰至午,賊軍大敗,追北三十馀裡。
谿賒羅撒單騎趨宗哥城,城閉不納,遂奔青唐,諸将争逐之,幾及,會暮而還。
是日,斬首四千三百一十六,降俘三千馀人,大首領多羅巴等被傷逃去,不知所在。
宗哥城中僞公主瞎叱牟蔺氈兼率酋首以城歸順。
宗哥城,舊名龍支城,取兵将守之。
是夕,合軍于河之南。
翼日,勝宗首領欽厮雞率衆來降。
甲寅,厚、貫入安兒城。
乙卯,引大軍至鄯州,僞龜茲公主青宜結牟及其酋豪李河溫率回纥、于阗、般次諸族大小首領等開門出降,鄯州平。
初,谿賒羅撒敗于宗哥,夜至青唐,謀為守計,培族莫肯從之者。
翼日,挈其長妻逃入谿蘭宗山中。
厚遣馮瓘統輕銳萬騎由州南青唐谷入,賊複覺之,遁于青海之上,追捕,不獲。
丙辰,下林金城,西去青海約二百裡,置兵将守之。
己未,王厚等帥大軍入廓州界,大首領洛施軍令結率其衆降。
辛酉,厚入廓州,馳表稱賀。
大軍駐于城西,河南部族日有至者,厚谕以朝廷撫存恩意,宗哥戰敗所誅,禍福之因,戒其不得妄作,自取屠戮,皆唯諾聽命。
乙醜,罷講議司。
诏:“王厚、童貫提兵出塞,曾未數月,青唐一國,境土盡按。
其以厚為武勝軍留後,熙河蘭會經略安一撫使,兼知熙州;貫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依舊句當内東門司。
” 丁卯,群臣以盡按青唐故地賀。
己巳,曲赦陝西。
庚午,王厚過湟州,沿蘭州大河并夏國東南境上,耀兵巡邊,歸于熙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