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十八 【宋紀八十八】

關燈
,知熙州;童貫轉入内皇城使、果州刺史,依前熙河蘭會路句當公事;賞複湟州功也。

     甲申,降德音于熙河蘭會路,減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庚寅,曾肇責授濮州一團一練副使。

     辛卯,诏:“上書進士見充三舍生者罷歸。

    ” 丁酉,诏:“自今戚裡、宗屬勿複為執政官,著為令。

    ” 庚子,賜茅山道士劉混康号葆真觀妙先生。

     乙巳,吏部言程頤子端彥,見任鄢陵縣尉,即系在京府界差遣,宜放罷,從之。

    因下诏:“責降人子弟毋得任在京及府界差遣。

    ” 是月,遼中京雨雹傷稼。

     八月,丁未朔,再論棄湟州罪,除許将已放罪、曾布已責廉州司戶外,韓忠彥、安焘、範純禮、蔣之奇各貶官,龔夬化州、張庭堅象州編管,陳次升循州、姚雄光州居住,錢景祥、秦希甫并勒停,李清臣身死,其子祉當時用事,送英州編管。

    又诏:“胡宗回頃帥熙州日,屢陳堅守鄯、湟之議,見落職罷任,可特與夏寶文閣待制、知秦州。

    ” 戊申,禦史中丞石豫、殿中侍禦史硃绂、餘深奏:“尚書左丞張商英,于元祐丁卯嘗為河東守臣李昭叙作《嘉禾篇》,謂‘成王沖幼,周公居攝,誅伐讒慝,卒以天下聽于周公,時則唐叔得嘉禾。

    推古驗今,迹雖不同,理或胥近。

    ’方是時,文彥博、司馬光等來自洛郊,方掌機務,比之周公,可乎?逮元符之末,起鄒浩于新州,商英草詞曰:‘思得瑞士,司直在庭。

    ’又曰:‘浩徑行直情,無所顧避。

    ’所謂浩之直情徑行,果先帝之所取乎?先帝不取而商英取之,可乎?”诏:“張商英秉國機政,議論反複,台憲交章,豈容在列!可落職,知亳州。

    ”臣僚因言商英作為謗書,肆行誣诋,宜更加誅責,置之元祐籍中。

    辛酉,诏以商英入元祐一黨一籍,改知蕲州;尋罷職,提舉靈仙觀。

     湟州既平,王厚奉诏措置河南生羌。

    其地在大河之南,連接河、岷,部族頑梗,厚以為若不先事撫存,據其要害,大軍欲向鄯、廓,必相影助;或于熙河州界出沒,為牽制之勢,擾我心腹,共害甚大。

    乃留王端、王亨在湟州,與高永年等就近招納宗哥、青唐一帶部族,存撫新屬羌人。

    甲子,大軍由來賓城濟河,南出來羌,拔當标城,又進至分水嶺、平一公城,達南宗。

    癸酉,厚引軍赴米川城,遇蕃賊三千馀騎,與戰,破之,賊焚橋遁去。

    明日,厚修橋欲濟,賊複來扼據津渡,厚及童貫幾為流矢所傷。

    乙亥,來賀城陷,賊掠取财物,仍各散去。

     九月,壬午,诏:“宗室不得與元祐一奸一黨一子孫及有服親為婚姻,内已定未過禮者并改正。

    ” 庚寅,诏:“上書邪等人,知縣以上資序并與外祠,選人不得改官及為縣令。

    ” 壬辰,置醫學。

     癸巳,令天下郡皆建崇甯寺。

     辛醜,改吏部選人七階,曰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從事郎、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從刑部尚書鄧洵武言也。

    舊制以職為階官而以差遣為職,名實混淆,元豐雖定官制,此猶未正,故更名以革其弊。

     臣僚上言:“近出使府界,陳州士人有以端禮門石刻元祐一奸一黨一姓名問臣者,其姓名雖嘗行下,至于禦筆刻石,則未盡知。

    近在畿甸且如此,況四遠乎!乞特降睿旨,以禦書刊石端禮門姓名下外路州軍,于監司長吏廳立石刊記,以示萬姓。

    ”從之。

     冬,十月,甲辰,遼主如中京。

     王厚奉诏班師。

    甲寅,還至熙州,遣童貫領護大首領掌年杓拶遵厮雞及酋長溫彪赴阙。

     己未,吐蕃貢于遼。

     己巳,遼有事于觀德殿。

     丙子,郎阿章領河南部族寇來賓、循化等城,洮西安一撫李忠統兵往救之。

     是月,遼生女直部節度使英格卒,兄子烏雅舒襲節度使。

    初,諸部各有信牌,馳驿訊事。

    英格用阿古達議。

    擅置信牌者罪之。

    由是号令始一,兵力益強。

     十一月,庚辰,诏:“以元祐學術政事聚徒傳授者,委監司舉察,必罰無赦。

    ” 辛巳,诏:“元祐系籍人,通判資序以上,依新條與管句宮觀;知縣以下資序,與注監嶽廟,并令在外投狀指射差注。

    ” 乙酉,江南西路提舉常平韓宗直、知亳州孫載并放罷,臣僚論其嘗附元祐一奸一黨一故也。

     洮西安一撫李忠,行至骨廷嶺,距循化城尚五六裡,與賊遇,三戰三敗,忠及諸将李士且、李叔詹、辛叔獻皆為賊所傷,卻奔懷羌城。

    是夕,忠死。

     丙申,遼群臣加上遼主尊号曰惠文智武聖孝天祚皇帝。

    大赦。

    以宋魏國王和啰噶為太叔,皇子梁王達噜進封燕國王,以鄭王淳為東京留守,進封越國王,各進一階。

     丁酉,以特裡衮阿噜薩古為南院大王。

     戊戌,以受尊号告廟。

    乙巳,谒太祖廟,追尊太祖之高祖廟号肅祖,曾祖廟号懿祖;诏監修國史耶律俨纂太祖、諸帝實錄。

     十二月,戊申,遼主如藕絲澱。

     丁巳,诏:“臣僚姓名有與一奸一黨一人同者,并令改名。

    ”從權開封府吳拭奏請也。

    時改名者五人,硃绂、李積中、王公彥、江潮、張鐸。

     癸亥,祧宣祖皇帝、昭憲皇後。

     丙寅,诏:“六曹長貳歲考郎官治狀,分三等以聞。

    ” 癸酉,诏:“别建熙河蘭會措置邊事司,王厚措置邊事,童貫同措置,仍兼領秦鳳,得以節制兵将,應副興發。

    ” 遼以蕭烏納為臨海軍節度使。

    烏納上書曰:“自蕭哈裡亡入女直,彼有輕朝廷心,宜益兵以備不虞。

    ”不報。

     初,遼主幸耶律達噶第,見國舅大父房之女蕭氏,小字瑟瑟,悅之,匿宮中數月。

    皇太叔和啰噶勸遼主以禮選納,至是立為文妃。

     是歲,諸路蝗。

     纂府蠻楊晟銅、融州楊晟天、邵州黃聰内附。

     遼放進士馬恭回等百三人。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崇甯三年(遼乾統四年。

    甲申,一一零四年) 春,正月,己卯,安化蠻降。

     辛巳,诏:“上書邪等人毋得至京師。

    ” 戊子,鑄當十大錢。

     遼主幸魚兒泺。

     壬辰,增縣學弟子員,大縣五十人,中縣四十人,小縣三十人。

     甲午,賜蔡攸進士出身。

    攸,京長子也,元符中,監在京裁造院。

    帝時為端正,每退朝,攸适趨局,遇諸塗,必下馬拱立。

    王問左右,知為攸,心善之,及即位,遂有一寵一。

    至是自鴻胪丞賜進士出身,拜秘書郎。

     帝銳意制作以文太平,蔡京複每為帝言:“方今泉币所積赢五千萬,和足以廣樂,富足以備禮。

    ”帝惑其說,而制作營築之事興矣。

    至是京擢其客劉昺為大司樂,付以樂政。

     壬寅,遼主獵于木嶺。

     癸卯,太白晝見。

     遼燕國王達噜卒。

    達噜,蕭德妃所生也,妃以京戚卒。

     劉昺引蜀方士魏漢津見帝,獻樂,議言:“伏羲以一寸之器名為含微,其樂曰扶桑;女娲以二寸之器名為葦籥,其樂曰光樂;黃帝以三寸之器名為鹹池,其樂曰大卷。

    三三而九,為黃鐘之律,後世因之,至唐、虞未嘗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