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十六 【宋紀八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貴族,所以遠嫌,為萬世法也。
陛下之廢孟氏,與郭氏無以異。
然孟氏之罪,未嘗付外雜治,果與賢妃争一寵一而緻罪乎?世不得而知世;果不與賢妃争一寵一而緻罪乎?世亦不得而知也。
若與賢妃争一寵一而緻罪,則并斥美人以示至公,有仁祖故事存焉,二者必居一于此矣。
孟氏罪廢之初,天下孰不疑賢妃所為?及讀诏書有别選賢族之語,又聞陛下臨朝慨歎,以為國家不幸,于是天下始釋然不疑。
今竟立之,豈不上累聖德?臣觀白麻所言,不過稱其有子,及引永平、祥符事以為證。
臣請論其所以然。
若曰有子可以為後,則永平貴人硃嘗有子,所以立者,以德冠後宮故也;祥符德妃亦未嘗有子,所以立者,以鐘英甲族故也。
又況貴人實馬援之女,德妃無廢後之嫌,迥與今日事體不同。
頃年冬,妃從享景靈宮,是日雷變甚異;今宣制之後,霖雨飛雹,自奏告天地宗廟以來,一陰一婬一不止;天意昭然。
望不以一時改命為甚難,而以萬世公議為足畏,追停冊禮,别選賢族,如初诏施行。
”帝謂浩曰:“此亦祖宗故事,豈獨朕邪!”對曰:“祖宗大德,可法者多矣,陛下不之取而效其小疵,臣恐後世之責人無已者紛紛也。
”帝變色,猶不怒;明日,章惇入對,極诋浩狂妄,遂有此責。
章留中不下。
尚書右丞黃履言:“浩犯顔納忠,不宜遽斥之死地。
”坐罷,知亳州。
初,一陽一翟田晝,議論慷慨,與浩以氣節相激厲。
浩除正言,晝适監廣利門,往見浩,問曰:“平日與君相許者何如?今君為何官?”浩謝曰;“上遇群臣,未嘗假以辭色,獨于浩差若相喜。
天下事固不勝言,意欲待深相信而後發,貴有益也。
”晝然之。
既而謝病遍裡,邸狀報立後,晝謂人曰:“志完不言,可以絕交矣!”志完,浩字也。
浩得罪,晝迎諸塗,二人流連三日。
臨别,浩出涕,晝正色責之曰:“使志完隐默官京師,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豈獨嶺海之外能死人哉!願君毋以此舉自滿,士所當為者,未止此也。
”浩茫然自失,歎曰:“君之贈我厚矣!” 浩之将論事也,以告其友宗正寺簿仙遊王回,回曰:“事有大于此者乎?子雖有親,然移忠為孝,亦太夫人素志也。
”及浩南遷,人莫敢顧,回斂交遊錢與浩治裝,往來一經理,且慰安其母。
邏者以聞,逮詣诏獄,衆為之懼,回居之晏如。
禦史诘之,回曰:“實嘗預謀,不敢欺也。
”因誦浩所上章,幾二千言。
獄上,除名停廢,回即徒步出都門,行數十裡,其子追及,問以家事,不答。
丙寅,禦文德殿,冊皇後。
閏月,庚午朔,朝請郎賈易特授保靜軍司馬,邵州安置;以在元祐中任台谏,羽翼權臣,誣謗先猷故也。
癸酉,置律學博士員。
诏詳議廟制。
轄戬既降于王贍,而贍與總管王愍争功,交訟于朝。
于是青唐大酋森摩沁展迎實巴衮入城,立瑪爾戬之子隆贊為主,其勢複張。
轄戬大懼,自髡為僧以祈免。
熙河帥胡宗回督贍進師,贍急攻,隆贊及森摩沁展等皆出降,贍入據其城。
诏青唐為鄯州、隴右節度;邈川為湟州,宗哥城為龍支城,并隸隴右。
命王贍知鄯州,王厚知湟州。
丙子,遼主駐獨盧金。
戊寅,以廓州為甯砦城。
丙戌,梁州一團一練使仲忽進古方鼎,識曰“魯公作文王尊彜”。
甲午,熒惑犯太微垣左執法。
乙未,皇子薨,追賜名茂,贈越王,谥曰沖獻。
遼招讨使額特勒讨西北邊部之為寇者,俘獲甚衆,獲馬駝牛羊各數萬。
冬,十月,庚戌,集賢殿修撰文及甫落職,知均州,依呂大防例,不得引用期數赦恩叙複。
壬子,诏河北大名二十二州軍置馬步軍指揮,以廣威、保捷為名。
丁巳,遼額特勒奏西北邊之捷。
丙寅,遼以同知南京留守事蕭德勒岱知北院樞密使事。
戊辰,遼赈遼州饑,仍免租賦。
十一月,甲戌,遼赈南北二糾。
丁亥,诏以綏德城為綏德軍。
壬辰,诏:“河北黃河退灘地,聽民耕墾,免租稅三年。
” 乙未,诏:“諸州置教授者,依太學三舍法考選生徒,升補悉如太學三舍法。
州許補上舍一人,内舍二人,歲貢之。
其上舍附太學外舍,試中,補内舍,三試不升,遣還其州。
其内舍免試補太學外舍生。
” 十二月,庚子,夏人屢敗,遣其臣令能威明結等來謝罪,且進誓表。
诏許其通好,歲賜如舊。
自是西垂民少安。
壬戌,水部員外郎曾孝廣言:“大河見行滑州、通利軍之間,蘇村埽今年兩經危急。
請自此埽危急處,候來年水發之時,乘勢開埽,導河使之北行,以遂其一性一,下合内黃縣西行河道,永久為便。
”從之。
甲子,遼以參知政事趙孝嚴為漢人行宮都部署,以漢人行宮都部署梁援為遼興軍節度使,以樞密直學士耶律俨參知政事。
是歲,夏改元永安。
○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元符三年(遼壽昌六年) 春,正月,辛未,帝有疾,不視朝。
癸酉,遼南院大王耶律鄂嘉卒。
丁醜,奉安太宗禦容于景靈宮大定殿。
戊寅,大赦天下,蠲民租。
己卯,帝崩于福甯殿。
皇太後向氏哭謂宰臣曰:“國家不幸,大行皇帝無嗣,事須早定。
”章惇厲聲曰:“當立母弟簡王似。
”太後曰:“老身無子,諸王皆神宗庶子。
”惇複曰:“以長則申王當立。
”太後曰:“申王病,不可立;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有立。
”惇又言:“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言未畢,曾布叱之曰:“章惇聽太後處分!”乃召端王佶入即皇帝位。
群臣請皇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後以長君辭;帝泣拜移時,乃許之。
庚辰,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百官進秩一等,賞諸軍。
遣宋淵告哀于遼。
辛巳,尊皇後劉氏為元符皇後。
癸未,追贈母貴儀陳氏為皇太妃。
甲申,命章惇為山陵使。
丁亥,遼主如春水。
戊子,以章惇為特進,封申國公。
己醜,罷增八廂邏卒。
以權工部侍郎張商英為中書舍人。
辛卯,遼招讨使額特勒執瑪古蘇以獻。
自準布諸部不靖,瑪古蘇尤為邊患,至是始就擒。
加額特勒太保。
丙申,遼主下诏問民疾苦。
二月,己亥,始聽政。
尊先帝妃硃氏為聖瑞皇太妃。
丁未,立順國夫人王氏為皇後;後,開封
陛下之廢孟氏,與郭氏無以異。
然孟氏之罪,未嘗付外雜治,果與賢妃争一寵一而緻罪乎?世不得而知世;果不與賢妃争一寵一而緻罪乎?世亦不得而知也。
若與賢妃争一寵一而緻罪,則并斥美人以示至公,有仁祖故事存焉,二者必居一于此矣。
孟氏罪廢之初,天下孰不疑賢妃所為?及讀诏書有别選賢族之語,又聞陛下臨朝慨歎,以為國家不幸,于是天下始釋然不疑。
今竟立之,豈不上累聖德?臣觀白麻所言,不過稱其有子,及引永平、祥符事以為證。
臣請論其所以然。
若曰有子可以為後,則永平貴人硃嘗有子,所以立者,以德冠後宮故也;祥符德妃亦未嘗有子,所以立者,以鐘英甲族故也。
又況貴人實馬援之女,德妃無廢後之嫌,迥與今日事體不同。
頃年冬,妃從享景靈宮,是日雷變甚異;今宣制之後,霖雨飛雹,自奏告天地宗廟以來,一陰一婬一不止;天意昭然。
望不以一時改命為甚難,而以萬世公議為足畏,追停冊禮,别選賢族,如初诏施行。
”帝謂浩曰:“此亦祖宗故事,豈獨朕邪!”對曰:“祖宗大德,可法者多矣,陛下不之取而效其小疵,臣恐後世之責人無已者紛紛也。
”帝變色,猶不怒;明日,章惇入對,極诋浩狂妄,遂有此責。
章留中不下。
”坐罷,知亳州。
初,一陽一翟田晝,議論慷慨,與浩以氣節相激厲。
浩除正言,晝适監廣利門,往見浩,問曰:“平日與君相許者何如?今君為何官?”浩謝曰;“上遇群臣,未嘗假以辭色,獨于浩差若相喜。
天下事固不勝言,意欲待深相信而後發,貴有益也。
”晝然之。
既而謝病遍裡,邸狀報立後,晝謂人曰:“志完不言,可以絕交矣!”志完,浩字也。
浩得罪,晝迎諸塗,二人流連三日。
臨别,浩出涕,晝正色責之曰:“使志完隐默官京師,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豈獨嶺海之外能死人哉!願君毋以此舉自滿,士所當為者,未止此也。
”浩茫然自失,歎曰:“君之贈我厚矣!” 浩之将論事也,以告其友宗正寺簿仙遊王回,回曰:“事有大于此者乎?子雖有親,然移忠為孝,亦太夫人素志也。
”及浩南遷,人莫敢顧,回斂交遊錢與浩治裝,往來一經理,且慰安其母。
邏者以聞,逮詣诏獄,衆為之懼,回居之晏如。
禦史诘之,回曰:“實嘗預謀,不敢欺也。
”因誦浩所上章,幾二千言。
獄上,除名停廢,回即徒步出都門,行數十裡,其子追及,問以家事,不答。
丙寅,禦文德殿,冊皇後。
閏月,庚午朔,朝請郎賈易特授保靜軍司馬,邵州安置;以在元祐中任台谏,羽翼權臣,誣謗先猷故也。
癸酉,置律學博士員。
诏詳議廟制。
轄戬既降于王贍,而贍與總管王愍争功,交訟于朝。
于是青唐大酋森摩沁展迎實巴衮入城,立瑪爾戬之子隆贊為主,其勢複張。
轄戬大懼,自髡為僧以祈免。
熙河帥胡宗回督贍進師,贍急攻,隆贊及森摩沁展等皆出降,贍入據其城。
诏青唐為鄯州、隴右節度;邈川為湟州,宗哥城為龍支城,并隸隴右。
命王贍知鄯州,王厚知湟州。
丙子,遼主駐獨盧金。
戊寅,以廓州為甯砦城。
丙戌,梁州一團一練使仲忽進古方鼎,識曰“魯公作文王尊彜”。
甲午,熒惑犯太微垣左執法。
乙未,皇子薨,追賜名茂,贈越王,谥曰沖獻。
遼招讨使額特勒讨西北邊部之為寇者,俘獲甚衆,獲馬駝牛羊各數萬。
冬,十月,庚戌,集賢殿修撰文及甫落職,知均州,依呂大防例,不得引用期數赦恩叙複。
壬子,诏河北大名二十二州軍置馬步軍指揮,以廣威、保捷為名。
丁巳,遼額特勒奏西北邊之捷。
丙寅,遼以同知南京留守事蕭德勒岱知北院樞密使事。
戊辰,遼赈遼州饑,仍免租賦。
十一月,甲戌,遼赈南北二糾。
丁亥,诏以綏德城為綏德軍。
壬辰,诏:“河北黃河退灘地,聽民耕墾,免租稅三年。
” 乙未,诏:“諸州置教授者,依太學三舍法考選生徒,升補悉如太學三舍法。
州許補上舍一人,内舍二人,歲貢之。
其上舍附太學外舍,試中,補内舍,三試不升,遣還其州。
其内舍免試補太學外舍生。
” 十二月,庚子,夏人屢敗,遣其臣令能威明結等來謝罪,且進誓表。
诏許其通好,歲賜如舊。
自是西垂民少安。
壬戌,水部員外郎曾孝廣言:“大河見行滑州、通利軍之間,蘇村埽今年兩經危急。
請自此埽危急處,候來年水發之時,乘勢開埽,導河使之北行,以遂其一性一,下合内黃縣西行河道,永久為便。
”從之。
甲子,遼以參知政事趙孝嚴為漢人行宮都部署,以漢人行宮都部署梁援為遼興軍節度使,以樞密直學士耶律俨參知政事。
是歲,夏改元永安。
○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元符三年(遼壽昌六年) 春,正月,辛未,帝有疾,不視朝。
癸酉,遼南院大王耶律鄂嘉卒。
丁醜,奉安太宗禦容于景靈宮大定殿。
戊寅,大赦天下,蠲民租。
己卯,帝崩于福甯殿。
皇太後向氏哭謂宰臣曰:“國家不幸,大行皇帝無嗣,事須早定。
”章惇厲聲曰:“當立母弟簡王似。
”太後曰:“老身無子,諸王皆神宗庶子。
”惇複曰:“以長則申王當立。
”太後曰:“申王病,不可立;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有立。
”惇又言:“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言未畢,曾布叱之曰:“章惇聽太後處分!”乃召端王佶入即皇帝位。
群臣請皇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後以長君辭;帝泣拜移時,乃許之。
庚辰,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百官進秩一等,賞諸軍。
遣宋淵告哀于遼。
辛巳,尊皇後劉氏為元符皇後。
癸未,追贈母貴儀陳氏為皇太妃。
甲申,命章惇為山陵使。
丁亥,遼主如春水。
戊子,以章惇為特進,封申國公。
己醜,罷增八廂邏卒。
以權工部侍郎張商英為中書舍人。
辛卯,遼招讨使額特勒執瑪古蘇以獻。
自準布諸部不靖,瑪古蘇尤為邊患,至是始就擒。
加額特勒太保。
丙申,遼主下诏問民疾苦。
二月,己亥,始聽政。
尊先帝妃硃氏為聖瑞皇太妃。
丁未,立順國夫人王氏為皇後;後,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