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十四 【宋紀八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議皆雲:‘蔡卞心,章惇口。
’如此,實于聖政有害。
政一府虛位甚多,願早擇人,以助正論。
” 己亥,邈川首領檢校太保阿裡骨卒。
庚子,诏姚勔永不磨勘,以給事中蹇序辰言其诋讪先帝,務欲遏絕紹述之意故也。
丙午,遼徙烏爾古德勒部于烏納水,以扼北邊之沖。
己酉,滁、沂二州地震。
壬子,太師、淮南、荊南節度使楚王颢卒。
颢天姿穎異,尤嗜學,始就外傅,每一經終,即遺講讀官以器币服馬。
工飛白,善射,好圖書,博求善本。
神宗嘉其志尚,每得異書,亟馳使以示。
帝即位,尊禮尤隆,诏書不名。
及卒,谥曰榮,陪葬永厚陵。
婕妤劉氏,明豔冠後庭,且多才藝,有盛一寵一,見皇後不循列妾禮。
嘗同後朝景靈宮,訖事,就坐,嫔禦皆立侍,婕妤獨背立檐下。
後閤中陳迎兒呵之,婕妤背立如故,閤中皆忿。
冬至,會朝隆祐宮,俟見于它所。
後坐硃髹金飾,婕妤在它座,意象頗愠,其從行者知之,為易座與後等。
衆弗能平,因傳唱曰:“皇太後出。
”後起立,婕妤亦起。
尋各複其所,或已撤婕妤座,遂頓于地,怼,不複朝,泣訴于帝。
内侍郝随方用事,謂婕妤曰:“毋以此戚戚!願早為大家生子,此座終當為婕妤有耳。
” 會後女福慶公主疾,後有姊頗知醫,嘗醫後危疾,以故出入掖庭,公主藥弗效,乃持道家治病符水以入,後驚曰:“姊甯不知宮中禁嚴,與外舍異邪?”令左右藏之。
俟帝至,具言其故,帝曰:“此人之常情耳。
”後即焚符于帝前。
宮禁相傳厭魅之端作矣。
方公主病幫,忽有紙錢在旁,後顧視,頗惡忌之,意自婕妤所遣人持來,益有疑心。
未幾,後養母聽宣夫人燕氏、尼法端與供奉官王堅為後禱祠事聞,诏入内押班梁從政、句當禦藥院蘇珪即皇城司鞫之,捕逮宦官、宮妾幾三十人,搒掠備至,肢一體毀折,至有斷舌者。
獄成,命侍禦史董敦逸覆錄,罪人過庭下,氣息僅屬,無一人能出聲者。
敦逸秉筆疑未下,郝随等以言脅之,敦逸畏禍及己,乃以奏牍上。
乙卯,诏以皇後孟氏旁惑邪言,一陰一挾媚道,廢居瑤華宮,号華一陽一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沖真。
初,章惇誣宣仁有廢立計,以後為宣仁所立,欲廢之,又一陰一附劉婕妤,欲請建為後,與郝随構成是獄,莫有敢異議者。
既降案付三省。
樞密院約法,惇會李清臣、渣布、許将、蔡卞及刑部官徐鐸等議。
或謂不可處極典,曾布谕法官但當守法,且曰:“驢媚蛇霧,是未成否?”衆皆瞿然。
法官遂執議堅等三人皆處死。
殿中侍禦史陳次升言:“所治之獄,不經有司,雖聞追驗證佐,而事迹秘密,朝廷之臣,猶不預聞,士庶惶惑,固無足怪。
臣竊謂自古推鞫獄訟,皆付外庭,未有宮禁自治,高下付Yan宦之手。
陛下但見案牍之具耳,安知情罪之虛實!萬一冤濫,為天下後世譏笑。
欲乞陛下親選在庭侍從或台谏官公正無所阿附之人,專置制院,别行推勘,庶得實情。
”不報。
其後董敦逸亦言:“中宮之廢,事有所因,情有可察。
诏下之日,天為之一陰一翳,是天不欲廢之也;人為之流涕,是人不欲廢之也。
臣嘗覆錄獄事,恐得罪天下後世。
”帝怒。
蔡卞欲加重貶,章惇、曾布曰:“陛下本以皇城獄出于近習推治,故命敦逸錄問;今乃貶錄問官,何以取信中外!”乃止。
帝久亦悔之,曰:“章惇壞我名節。
” 冬,十月,丁巳朔,以楚榮王喪未成服,罷文德殿視朝。
以監江甯府稅張商英權知洪州。
以正字鄧洵武為《神宗正史》編修官。
洵武,绾之子也。
壬戌,夏人一大入鄜延。
戊辰,诏被邊諸路相度城砦要害,增嚴守備。
遼主駐藕絲澱。
辛未,西南方有雷聲,次大雨雹。
癸酉,鐘傳言築汝遮,诏以為安西城。
庚辰,高麗遣使貢于遼。
甲申,以知大名府呂惠卿知延安府。
是月,夏兵自長城一日馳至金明砦,列營環城,國主乾順與其母親督枹鼓,縱騎四掠。
知麟州有備,複還金明,而後騎之一精一銳者留龍安。
邊将悉兵掩擊,不退,金明乃破。
守兵二千八百人,惟五人得脫,城中糧草皆盡,将官皇城使張俞死之。
既還,留一書置漢人頸上曰:“貸汝命,為我投經略使處。
”其言曰:“夏國昨與朝廷疆場小有不同,方行理究;不意朝廷改悔,卻與坐一團一鋪處立界,本國以恭順之故,亦黾勉聽從,遂于境内立數堡以護耕;而鄜延出兵悉行平蕩,又數數入界殺掠。
國人共憤,欲取延州,終以恭順,止取金明一砦以示兵鋒,亦不失臣子之節也。
”延帥呂惠卿上樞密院而不以聞。
知延安府呂惠卿奏乞依呂大忠例,暫赴阙奏事,章惇謂曾布曰:“邊事方爾,可謂不識緊慢也。
”李清臣曰:“此必有挹魁一柄一之意,或恐有引以為代者,吾屬危矣。
”布曰:“此無慮,魁一柄一豈易挹邪!”十一月,癸巳,進呈,帝曰:“惠卿何可來?”衆皆言無來理。
遂诏止之曰:“如有所陳,條畫聞奏。
” 丁未,章惇上重修《神宗實錄》。
十二月,己未,遼招讨使額特勒讨準布别部,破之。
辛酉,濟一陽一郡王宗景,坐以立妾罔上,罷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司事。
壬戌,遼南府宰相圖噜幹緻仕。
癸亥,以蕭托蔔嘉為北府宰相,以耶律大悲努為殿前都點檢。
甲戌,蔡京上新修《太學敕令式》。
乙亥,夏國遣使獻金明之俘于遼。
遼生女直節度使英格,節度使頗拉淑之母弟也。
頗拉淑沒,英格嗣,以兄和哩卓子薩哈為國相。
是歲,赫舍哩部阿蘇、穆都哩阻兵為難,英格自往伐之。
阿蘇訴于遼,遼遣使止英格勿攻,英格留薩哈守阿蘇城而還。
會阿閤版等阻五國鷹路,執殺遼捕鷹使者,遼诏英格讨之。
阿閤版等據險立栅,方大寒,乃募善射者,一揉一勁弓利矢攻之,數日,入其城,出遼使者數人,歸之。
英格兄子阿古達,善射,有大志。
遼大國舅帳蕭諧裡嘯聚為盜,有衆數千,奔女直,結英格為亂,因命英格圖之。
英格斬諧裡,遣阿古達獻首級于遼,馀悉留不遣。
遼人無如何,乃進英格及阿古達官以慰之。
’如此,實于聖政有害。
政一府虛位甚多,願早擇人,以助正論。
” 己亥,邈川首領檢校太保阿裡骨卒。
庚子,诏姚勔永不磨勘,以給事中蹇序辰言其诋讪先帝,務欲遏絕紹述之意故也。
丙午,遼徙烏爾古德勒部于烏納水,以扼北邊之沖。
己酉,滁、沂二州地震。
壬子,太師、淮南、荊南節度使楚王颢卒。
颢天姿穎異,尤嗜學,始就外傅,每一經終,即遺講讀官以器币服馬。
工飛白,善射,好圖書,博求善本。
神宗嘉其志尚,每得異書,亟馳使以示。
帝即位,尊禮尤隆,诏書不名。
及卒,谥曰榮,陪葬永厚陵。
婕妤劉氏,明豔冠後庭,且多才藝,有盛一寵一,見皇後不循列妾禮。
嘗同後朝景靈宮,訖事,就坐,嫔禦皆立侍,婕妤獨背立檐下。
後閤中陳迎兒呵之,婕妤背立如故,閤中皆忿。
冬至,會朝隆祐宮,俟見于它所。
後坐硃髹金飾,婕妤在它座,意象頗愠,其從行者知之,為易座與後等。
衆弗能平,因傳唱曰:“皇太後出。
”後起立,婕妤亦起。
尋各複其所,或已撤婕妤座,遂頓于地,怼,不複朝,泣訴于帝。
内侍郝随方用事,謂婕妤曰:“毋以此戚戚!願早為大家生子,此座終當為婕妤有耳。
” 會後女福慶公主疾,後有姊頗知醫,嘗醫後危疾,以故出入掖庭,公主藥弗效,乃持道家治病符水以入,後驚曰:“姊甯不知宮中禁嚴,與外舍異邪?”令左右藏之。
俟帝至,具言其故,帝曰:“此人之常情耳。
”後即焚符于帝前。
宮禁相傳厭魅之端作矣。
方公主病幫,忽有紙錢在旁,後顧視,頗惡忌之,意自婕妤所遣人持來,益有疑心。
未幾,後養母聽宣夫人燕氏、尼法端與供奉官王堅為後禱祠事聞,诏入内押班梁從政、句當禦藥院蘇珪即皇城司鞫之,捕逮宦官、宮妾幾三十人,搒掠備至,肢一體毀折,至有斷舌者。
獄成,命侍禦史董敦逸覆錄,罪人過庭下,氣息僅屬,無一人能出聲者。
敦逸秉筆疑未下,郝随等以言脅之,敦逸畏禍及己,乃以奏牍上。
乙卯,诏以皇後孟氏旁惑邪言,一陰一挾媚道,廢居瑤華宮,号華一陽一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沖真。
初,章惇誣宣仁有廢立計,以後為宣仁所立,欲廢之,又一陰一附劉婕妤,欲請建為後,與郝随構成是獄,莫有敢異議者。
既降案付三省。
樞密院約法,惇會李清臣、渣布、許将、蔡卞及刑部官徐鐸等議。
或謂不可處極典,曾布谕法官但當守法,且曰:“驢媚蛇霧,是未成否?”衆皆瞿然。
法官遂執議堅等三人皆處死。
殿中侍禦史陳次升言:“所治之獄,不經有司,雖聞追驗證佐,而事迹秘密,朝廷之臣,猶不預聞,士庶惶惑,固無足怪。
臣竊謂自古推鞫獄訟,皆付外庭,未有宮禁自治,高下付Yan宦之手。
陛下但見案牍之具耳,安知情罪之虛實!萬一冤濫,為天下後世譏笑。
欲乞陛下親選在庭侍從或台谏官公正無所阿附之人,專置制院,别行推勘,庶得實情。
”不報。
其後董敦逸亦言:“中宮之廢,事有所因,情有可察。
诏下之日,天為之一陰一翳,是天不欲廢之也;人為之流涕,是人不欲廢之也。
臣嘗覆錄獄事,恐得罪天下後世。
”帝怒。
蔡卞欲加重貶,章惇、曾布曰:“陛下本以皇城獄出于近習推治,故命敦逸錄問;今乃貶錄問官,何以取信中外!”乃止。
帝久亦悔之,曰:“章惇壞我名節。
” 冬,十月,丁巳朔,以楚榮王喪未成服,罷文德殿視朝。
以監江甯府稅張商英權知洪州。
以正字鄧洵武為《神宗正史》編修官。
洵武,绾之子也。
壬戌,夏人一大入鄜延。
戊辰,诏被邊諸路相度城砦要害,增嚴守備。
遼主駐藕絲澱。
辛未,西南方有雷聲,次大雨雹。
癸酉,鐘傳言築汝遮,诏以為安西城。
庚辰,高麗遣使貢于遼。
甲申,以知大名府呂惠卿知延安府。
是月,夏兵自長城一日馳至金明砦,列營環城,國主乾順與其母親督枹鼓,縱騎四掠。
知麟州有備,複還金明,而後騎之一精一銳者留龍安。
邊将悉兵掩擊,不退,金明乃破。
守兵二千八百人,惟五人得脫,城中糧草皆盡,将官皇城使張俞死之。
既還,留一書置漢人頸上曰:“貸汝命,為我投經略使處。
”其言曰:“夏國昨與朝廷疆場小有不同,方行理究;不意朝廷改悔,卻與坐一團一鋪處立界,本國以恭順之故,亦黾勉聽從,遂于境内立數堡以護耕;而鄜延出兵悉行平蕩,又數數入界殺掠。
國人共憤,欲取延州,終以恭順,止取金明一砦以示兵鋒,亦不失臣子之節也。
”延帥呂惠卿上樞密院而不以聞。
知延安府呂惠卿奏乞依呂大忠例,暫赴阙奏事,章惇謂曾布曰:“邊事方爾,可謂不識緊慢也。
”李清臣曰:“此必有挹魁一柄一之意,或恐有引以為代者,吾屬危矣。
”布曰:“此無慮,魁一柄一豈易挹邪!”十一月,癸巳,進呈,帝曰:“惠卿何可來?”衆皆言無來理。
遂诏止之曰:“如有所陳,條畫聞奏。
” 丁未,章惇上重修《神宗實錄》。
十二月,己未,遼招讨使額特勒讨準布别部,破之。
辛酉,濟一陽一郡王宗景,坐以立妾罔上,罷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司事。
壬戌,遼南府宰相圖噜幹緻仕。
癸亥,以蕭托蔔嘉為北府宰相,以耶律大悲努為殿前都點檢。
甲戌,蔡京上新修《太學敕令式》。
乙亥,夏國遣使獻金明之俘于遼。
遼生女直節度使英格,節度使頗拉淑之母弟也。
頗拉淑沒,英格嗣,以兄和哩卓子薩哈為國相。
是歲,赫舍哩部阿蘇、穆都哩阻兵為難,英格自往伐之。
阿蘇訴于遼,遼遣使止英格勿攻,英格留薩哈守阿蘇城而還。
會阿閤版等阻五國鷹路,執殺遼捕鷹使者,遼诏英格讨之。
阿閤版等據險立栅,方大寒,乃募善射者,一揉一勁弓利矢攻之,數日,入其城,出遼使者數人,歸之。
英格兄子阿古達,善射,有大志。
遼大國舅帳蕭諧裡嘯聚為盜,有衆數千,奔女直,結英格為亂,因命英格圖之。
英格斬諧裡,遣阿古達獻首級于遼,馀悉留不遣。
遼人無如何,乃進英格及阿古達官以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