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十七 【宋紀七十七】

關燈
輔臣,頗悔改官制。

    蔡确等慮帝意欲罷之,乃力陳新官制置祿,比舊月省俸錢三萬馀貫,帝意乃止。

     己醜,三省言:“九寺、三監分隸六曹欲申明行下。

    ”帝曰:“不可。

    一寺、一監,職事或分屬諸曹,豈可專有所隸!宜曰九寺、三監于六曹随事統屬,著為令。

    ” 诏尚書六曹分隸六察。

     癸巳,作尚書省。

     豐州卒張世矩等作亂,伏誅。

    诏家屬應緣坐者,押赴豐州處斬;其一黨一王安以母老,诏特原之。

     戊戌,诏兩省辟舉可任禦史者各二人。

     種谔西讨,得銀、夏、宥三州而不能守。

    知延州沈括請城古烏延城以包橫山,下瞰平夏,使敵不得絕沙漠。

    甲辰,遣給事中徐禧及内侍押班李舜舉往鄜延議之。

    舜舉退,詣政一府,王珪迎謂曰:“朝廷以邊事屬押班及李留後,無西顧之憂矣。

    ”舜舉曰:“西郊多壘,卿大夫之辱也。

    相公當國,而以邊事屬二内臣,可乎?内臣止宜供禁延灑掃,豈可當将帥之任!”聞者代為珪慚焉。

     六月,辛亥朔,環慶經略司遣将與夏人戰,破斬其統軍二人。

     遼主如納葛泺。

     甲寅,監修國史王珪上《兩朝正史》一百二十卷。

    是書比《實錄》事迹頗多,但非寇準而是丁謂,托帝诏旨,時以為譏。

     丙辰,诏:“自今事不以大小,并中書省取旨,門下省安奏,尚書省施行。

    三省同得旨事,更不帶三省字行出。

    ”從王安禮言也。

    是日,輔臣有言中書省獨取旨,事體太重,帝曰:“三省體均,中書揆而議之,門下審而覆之,尚書承而行之;苟有不當,自可論奏,不當緣此以亂體統也。

    ”先是官制所雖仿舊三省之名,而莫能究其分省設官之意,乃厘中書、門下、尚書為三,各得取旨出命,紛然無統紀,至是帝一言乃定。

     夏遣使貢于遼。

     丁巳,遼以耶律頗德為北院樞密使,耶律巢為南府宰相,劉筠為南院樞密使,蕭托蔔嘉兼知北院樞密使事,王績為漢人行宮都部署。

    遼主欲立皇孫延禧為嗣,恐無以釋衆人之疑,乃出驸馬都尉蕭酬斡為國舅詳衮。

     戊午,诏編錄《仁英兩朝寶訓》。

     癸亥,诏:“尚書省六曹事應取旨者,皆尚書省檢具條例,上中書省。

    ”又诏:“中書、門下省已得旨者,自今不得批答刂行下,皆送尚書省施行。

    著為令。

    ”又诏:“尚書省得彈奏六察禦史失職。

    ” 乙醜,準布貢于遼。

     壬申,廣南西路轉運使馬默言安化州蠻作過,帝曰:“默意欲用兵耳;用兵大事,極須謹重。

    向者郭逵征安南,與昨來西師,兵夫死傷皆不下二十萬。

    有司失一死罪,其責不輕。

    今無罪置數十萬人于死地,朝廷不得不任其咎也。

    ” 帝臨禦久,群臣俯伏聽命,無能有所論說,時因奏事有被诘責者,王安禮進曰:“陛下固聖,而左右輔弼,宜擇自好之士有廉隅者居之,則朝廷尊。

    至于論事苟取容悅,偷為一切之計,人主将何便于此!”帝善其言。

     丙子,遼以耶律慎思知右伊勒希巴事。

     是月,河溢北京内黃埽。

     秋,七月,辛巳,廣南西路經略司言知宜州王奇與賊戰,敗績。

     壬午,诏罷大理官赴中書省谳案。

     戊子,诏禦史中丞舒亶舉任言事或察官十人。

     種谔謀據橫山,其志未已,遣子樸上其策。

    會朝廷命徐禧、李舜舉至鄜延議邊事,谔入對,言曰:“橫山延袤千裡,多馬,宜稼,人物勁悍善戰,且有鹽鐵之利,夏人恃以為主;其城壘皆控險,足以守禦。

    今之興功,當自銀州始,其次遷宥州于烏延,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則橫山之地已囊括其中。

    又其次修鹽州,則橫山強兵、戰馬、山澤之利,盡遍中國,其勢居高俯視興、靈,可以直覆巢一穴一。

    ” 及禧至延州,奏乞趣谔還。

    谔在道,禧已與沈括定議,先城永樂埭,乃上言:“銀州雖據明堂川、無定河之會,而故城東南已為河水所吞,其西北又一陰一天塹,實不如永樂之形勢險厄。

    竊惟銀、夏、宥三州陷沒百年,一日興複,于邊将事功實為俊偉;但建州之始,煩費不資。

    若選擇要會,建置堡栅,名雖非州,實有其地,舊來疆塞,乃在心腹。

    已與沈括議築砦堡各六,自永樂埭至長城嶺置六砦,自背岡川至布一娘一堡置六堡。

    ”從之,诏禧護諸将往城永樂,括移府并塞總兵為援,陝西轉運判官李稷主饋饷。

     甲午,遼主如秋山。

     己酉,始建雩壇于南郊之左,祀上帝,以太宗配。

     是月,決大吳埽堤,以舒靈平下埽危急。

     遼南京霖雨,沙河溢,永清、歸義、新城、安次、武清、香河六縣傷稼。

     八月,進封皇子均國公傭為延安郡王;以昭容硃氏為賢妃。

     康申,帝有疾。

    诏歲以四孟月朝獻景靈宮。

     辛未,降鳳州一團一練使種谔為文州刺史,以言者論谔前迂路出綏德,老師費财故也。

    種谔自入對還,極言城永樂非計,徐禧怒,變色,謂谔曰:“君獨不畏死乎,敢誤成事?”谔曰:“城之必敗,敗則死;違節制亦死;死于此,猶愈于喪國師而淪異域也。

    ”禧度不可屈,奏留谔守延州,而自率諸将往築之。

    甲戌,城永樂。

    版築方興,羌數十騎濟無定河觇役;曲珍将追殺之,禧不許。

     戊寅,河決鄭州原武埽,溢入利津一陽一武溝、刁馬河,歸納梁山泺。

     诏曰:“原武決口已奪大河四分以上,不大治之,将诒朝廷巨憂。

    其辍修汴河堤岸司兵五千,并力築堤修閉。

    ” 九月,甲申,永樂城成,距故銀州治二十五裡,賜名銀川砦。

    徐禧等還米脂,以兵萬人屬曲珍守之,李稷辇金銀鈔帛充牜刃其中,欲誇示禧,以為城甫就而中已實。

    永樂接宥州,附橫山,夏人必争之地。

    禧等去,夏人即來攻;曲珍使報禧,禧不之信,曰:“彼若即來,是吾立功取盎貴之秋也。

    ”邊人馳告者十數,禧乃挾李舜舉等赴之。

    大将高永亨曰:“城小人寡,又無水泉,恐不可守。

    ”禧以為沮衆,械送延州獄。

    丙戌,禧、舜舉複入永樂城。

    夏人傾國而至,号三十萬,禧登城西望,不見其際。

    丁亥,夏人漸一逼一,永亨兄永能,請及其未陣擊之,禧曰:“爾何知!王師不鼓不成列。

    ”乃以萬人陣城下,坐谯門,執黃旗令衆曰:“視吾旗進止。

    ”賊分兵進攻,抵城下。

    曲珍陣于水際,軍不利,将士皆有懼色,遂白禧曰:“今衆心已搖,不可戰,戰必敗,請收兵入城。

    ”禧曰:“君為大将,奈何遇敵不戰,先自退邪?”俄夏人縱鐵騎渡水,或曰:“此号鐵鹞子,當其半濟擊之,乃可以逞;得地,則其鋒不可當也。

    ”禧不聽。

    鐵騎既濟,震蕩沖突。

    時鄜延選鋒軍最為骁銳,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