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十六 【宋紀七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州,是日,次南平州。
距城三十裡,遇夏人接戰。
轉運副使李察、判官範純粹夜以手書間道促泾原兵來援,劉昌祚即委姚麟留屯,自将選鋒數千人赴之,未至而賊已退。
先是昌祚言軍事不稱旨,帝賜遵裕手劄雲:“昌祚所言迂闊,必若不堪其任者,宜擇人代之。
”遵裕由是輕昌祚。
既而昌祚先至靈州城下,或傳昌祚已克靈州,遵裕未至靈州百裡,聞之,亟具表稱“臣遣昌祚進攻,拔靈州城”;尋知所傳皆虛,乃斬諜者以徇。
于是昌祚詣遵裕,遵裕訝其來晚,坐帳外移時不見。
既見,問:“靈州何如?”昌祚曰:“疇昔即欲取之,以幕府在後,故止,城不足拔也。
前日磨臍之戰,馀衆皆保東關鎮。
東關在城東三十裡,旁直興州渡口,平時自是要害,今複保聚。
若乘此急擊之,外援既殲,孤城當自下。
”遵裕怒未解,且方欲攻城,謂昌祚曰:“吾夜以萬人負土平疊,黎明入之矣。
”因檄昌祚以泾原兵付姚麟;麟不敢當,遵裕亦已。
甲申,诏:“降《五路對境圖》付王中正、種谔,據所分地招讨,俟略定河南,如可乘勢渡河,方得前進,蕩覆賊巢。
緣環慶、泾原行營已至靈州界,其鄜延、河東兵馬路尚遠,不須必赴會合,但能平靜所分一道,将來議賞不在克定興、靈之下。
其措置麟府路兵馬司,可自西界并邊取便路速往,及令趙禼應副糧草。
如未到,本路即鄜延路借給,委路昌衡照會。
其趙鹹、莊公嶽,元無朝旨令就鄜延糧草通融支用,既以饋運不繼,乃妄奏陳及走失人夫萬數不少;委趙禼遣官押送,就近裡州軍械系,令沈括選辟鞫之。
”後公嶽、鹹自訴深入賊境,暴露得疾,乞免械系,禦批令在外承勘。
初,王中正在河東,奴視轉運司官,凡有須索,不行文書,但遣人口傳指揮,轉運司不敢違。
公嶽等以口語無所憑,從容白中正雲:“太尉所指揮事多,恐将命者有所忘誤,乞記之于紙筆。
”自後始以片紙書之。
公嶽等白中正:“軍出境,應備幾日糧?”中正以為鄜延受我節制,前與鄜延軍遇,彼糧皆我有也。
乃書片紙雲:“可備半月糧。
”公嶽等恐中道乏絕,一陰一更備八日糧。
及種谔既得诏,不受中正節制,鄜延糧不可複得,人馬漸乏。
中正不習軍事,自入夏境,望空而行,無鄉導斥候。
一性一畏怯,所至逗遛,恐夏人知其營栅之處,每夜二更,辄令軍中滅火。
後軍飯尚未熟,士卒食之多病。
又禁軍中驢鳴。
及食盡,士卒憤怒,流言“當先殺王昭宣及莊、趙二漕乃潰歸”。
中正頗聞之,一陽一于衆中大言:“必竭力前進,死而後已。
”一陰一令走馬承受全安石奏:“轉運司糧運不繼,故不能進軍,今且于順甯寨境上就食。
”公嶽等亦奏:“本期得鄜延糧,因朝延罷中正節制,故糧乏。
”帝怒,故令禼置獄,劾公嶽等。
公嶽等急,乃奏:“臣等在麟府,本具四十日糧。
王中正令臣止備半月糧,片紙為驗。
臣等複一陰一備八日糧。
今出塞二十馀日,始至宥州,糧不得不乏。
”帝徐悟非公嶽等過。
時即隰州置獄,中正恐公嶽等複有所言,甚懼。
及還朝,過隰州,謂公嶽等曰:“二君勿憂,保無它。
”既而公嶽等各降一官,職事皆如故。
權鄜延路轉運使李稷言:“糧道阻節,見開路折運,乞朝廷指揮,讨除後患。
”帝從之,令種谔速移軍近塞,并力讨除。
谔初被诏,當以兵會靈州,而谔枉道不進;既發夏州,即饋饷乏絕。
谔駐兵麻家,士卒饑困,皆無人色。
谔欲歸罪漕臣,誅稷以自解;或私告稷,稷請身督折運,乃免。
民夫苦折運,多散走,稷不能禁,使士卒斬其足筋,宛轉山谷間,數日乃死者數千人。
乙酉,遼主命歲出官錢以赈諸宮分及邊戍之貧戶。
丙戌,王中正奉诏引軍還延州,士卒死亡者幾二萬。
丁亥,遼主幸驸馬都尉蕭酬斡第。
方飲,宰相梁颍谏曰:“天子不可飲于人臣之家。
”遼主即還宮。
諸軍合攻靈州,種谔敗夏人于黑水。
戊子,高遵裕始自以環慶兵攻靈州城。
時軍中皆無攻具,亦無知其法者。
遵裕旋令采木為之,皆細小不可用。
又欲以軍法斬劉昌祚,衆共救解之;昌祚憂恚成疾,泾原兵皆憤怒。
轉運判官範純粹謂遵裕曰:“兩軍不協,恐生它變。
”力勸遵裕詣昌祚營問疾以和解之。
遵裕又使呼城上人曰:“汝何不速降?”其人曰:“我未嘗叛,亦未嘗戰,何謂降也?” 己醜,李憲敗夏人于啰逋川。
增制五辂:玉辂,建太常;金辂,建大旆;象辂,建大赤;革辂,建大白;木辂,建大麾;從詳定禮文所奏也。
辛卯,天章閣待制、知開封府、權管句河東都轉運司、措置麟府軍馬事趙禼知相州。
禼初領河東漕,時潞州已再籍夫,械系坊郭民王概等,責無錢六萬三千馀缗,号訴于禼。
禼谕之曰:“朝廷用兵非獲已,軍興期會,豈可緩也!雖然,吾當以身為汝等。
”即以官錢二馀缗代之,為釋械,寬期使償。
李稷奏:“種谔以河東兵食少,方讨宥州,欲取糧于保安,于是令禼領空夫赴之,就借刍糧轉給。
禼言中正不更事,為谔所欺,輕信妄舉,師出逾月,略無功緒。
訾虎一軍,夫足糧備,委之麟州。
度其本謀,必非持久。
既不敢直趨巢一穴一,而乃旁指鄜延,恥于空還,姑以糧盡為解,令稷奏請,窺測朝廷。
況随軍空夫,可使折運;路昌衡在鄜延饋饷,足以應副。
方河東興夫第三番,往往思變,群聚剽劫,已散複集,必難如期。
太原距保安逾十五程,阻坂阻隘,艱于倍道。
臣竊計士久暴露,水落草枯,人馬瘏勚,未可以前。
況賊素悍,今伏而屢抄,必懷狡謀,不可不慮。
”朝廷再議入界,兼措置麟府軍馬,禼即奏:“諸路昨大舉,方士氣一精一勇,橫裂四出,勢如壓一卵一,既閱月矣,雖捷獲不補失亡。
今鋒銳稍軟,民力凋耗,若複深入,恐速它變。
或謂秉常囚拘,慮為鄰敵所有。
然自興師,未聞北虜以一騎窺西夏者。
如決圖開拓,即且城宥州,分裂堡障,與夏州相接,建綏、宥、銀、夏别為一道,修複安遠、塞門三十六寨,須仲春出師,乃困賊之策也。
”于是坐不赴鄜延,故有相州之責。
種谔降橫河平人戶,破石堡城,斬獲甚衆。
辛醜,師還泾原,總兵侍禁魯福、彭孫護饋饷至鳴沙川,與夏人三戰,敗績。
初,夏人聞宋大舉,梁太後問策于延,諸将少者盡請戰,一老将獨曰:“不須拒之,但堅壁清野,縱其深入,聚勁兵于靈、夏,而遣輕騎抄絕其饋運,大兵無食,可不戰而困也。
”梁後從之,宋師卒無功。
癸卯,種谔至夏州索家平,兵衆三萬人,以無食而潰。
左班殿直劉歸仁率衆南奔,相繼而潰。
入塞者三萬人,塵坌四起,居人駭散。
或請閉六戍拒之,或議以河東十二将之師讨除,沈括以為不然,曰
距城三十裡,遇夏人接戰。
轉運副使李察、判官範純粹夜以手書間道促泾原兵來援,劉昌祚即委姚麟留屯,自将選鋒數千人赴之,未至而賊已退。
先是昌祚言軍事不稱旨,帝賜遵裕手劄雲:“昌祚所言迂闊,必若不堪其任者,宜擇人代之。
”遵裕由是輕昌祚。
既而昌祚先至靈州城下,或傳昌祚已克靈州,遵裕未至靈州百裡,聞之,亟具表稱“臣遣昌祚進攻,拔靈州城”;尋知所傳皆虛,乃斬諜者以徇。
于是昌祚詣遵裕,遵裕訝其來晚,坐帳外移時不見。
既見,問:“靈州何如?”昌祚曰:“疇昔即欲取之,以幕府在後,故止,城不足拔也。
前日磨臍之戰,馀衆皆保東關鎮。
東關在城東三十裡,旁直興州渡口,平時自是要害,今複保聚。
若乘此急擊之,外援既殲,孤城當自下。
”遵裕怒未解,且方欲攻城,謂昌祚曰:“吾夜以萬人負土平疊,黎明入之矣。
”因檄昌祚以泾原兵付姚麟;麟不敢當,遵裕亦已。
甲申,诏:“降《五路對境圖》付王中正、種谔,據所分地招讨,俟略定河南,如可乘勢渡河,方得前進,蕩覆賊巢。
緣環慶、泾原行營已至靈州界,其鄜延、河東兵馬路尚遠,不須必赴會合,但能平靜所分一道,将來議賞不在克定興、靈之下。
其措置麟府路兵馬司,可自西界并邊取便路速往,及令趙禼應副糧草。
如未到,本路即鄜延路借給,委路昌衡照會。
其趙鹹、莊公嶽,元無朝旨令就鄜延糧草通融支用,既以饋運不繼,乃妄奏陳及走失人夫萬數不少;委趙禼遣官押送,就近裡州軍械系,令沈括選辟鞫之。
”後公嶽、鹹自訴深入賊境,暴露得疾,乞免械系,禦批令在外承勘。
初,王中正在河東,奴視轉運司官,凡有須索,不行文書,但遣人口傳指揮,轉運司不敢違。
公嶽等以口語無所憑,從容白中正雲:“太尉所指揮事多,恐将命者有所忘誤,乞記之于紙筆。
”自後始以片紙書之。
公嶽等白中正:“軍出境,應備幾日糧?”中正以為鄜延受我節制,前與鄜延軍遇,彼糧皆我有也。
乃書片紙雲:“可備半月糧。
”公嶽等恐中道乏絕,一陰一更備八日糧。
及種谔既得诏,不受中正節制,鄜延糧不可複得,人馬漸乏。
中正不習軍事,自入夏境,望空而行,無鄉導斥候。
一性一畏怯,所至逗遛,恐夏人知其營栅之處,每夜二更,辄令軍中滅火。
後軍飯尚未熟,士卒食之多病。
又禁軍中驢鳴。
及食盡,士卒憤怒,流言“當先殺王昭宣及莊、趙二漕乃潰歸”。
中正頗聞之,一陽一于衆中大言:“必竭力前進,死而後已。
”一陰一令走馬承受全安石奏:“轉運司糧運不繼,故不能進軍,今且于順甯寨境上就食。
”公嶽等亦奏:“本期得鄜延糧,因朝延罷中正節制,故糧乏。
”帝怒,故令禼置獄,劾公嶽等。
公嶽等急,乃奏:“臣等在麟府,本具四十日糧。
王中正令臣止備半月糧,片紙為驗。
臣等複一陰一備八日糧。
今出塞二十馀日,始至宥州,糧不得不乏。
”帝徐悟非公嶽等過。
時即隰州置獄,中正恐公嶽等複有所言,甚懼。
及還朝,過隰州,謂公嶽等曰:“二君勿憂,保無它。
”既而公嶽等各降一官,職事皆如故。
權鄜延路轉運使李稷言:“糧道阻節,見開路折運,乞朝廷指揮,讨除後患。
”帝從之,令種谔速移軍近塞,并力讨除。
谔初被诏,當以兵會靈州,而谔枉道不進;既發夏州,即饋饷乏絕。
谔駐兵麻家,士卒饑困,皆無人色。
谔欲歸罪漕臣,誅稷以自解;或私告稷,稷請身督折運,乃免。
民夫苦折運,多散走,稷不能禁,使士卒斬其足筋,宛轉山谷間,數日乃死者數千人。
乙酉,遼主命歲出官錢以赈諸宮分及邊戍之貧戶。
丙戌,王中正奉诏引軍還延州,士卒死亡者幾二萬。
丁亥,遼主幸驸馬都尉蕭酬斡第。
方飲,宰相梁颍谏曰:“天子不可飲于人臣之家。
”遼主即還宮。
諸軍合攻靈州,種谔敗夏人于黑水。
戊子,高遵裕始自以環慶兵攻靈州城。
時軍中皆無攻具,亦無知其法者。
遵裕旋令采木為之,皆細小不可用。
又欲以軍法斬劉昌祚,衆共救解之;昌祚憂恚成疾,泾原兵皆憤怒。
轉運判官範純粹謂遵裕曰:“兩軍不協,恐生它變。
”力勸遵裕詣昌祚營問疾以和解之。
遵裕又使呼城上人曰:“汝何不速降?”其人曰:“我未嘗叛,亦未嘗戰,何謂降也?” 己醜,李憲敗夏人于啰逋川。
增制五辂:玉辂,建太常;金辂,建大旆;象辂,建大赤;革辂,建大白;木辂,建大麾;從詳定禮文所奏也。
辛卯,天章閣待制、知開封府、權管句河東都轉運司、措置麟府軍馬事趙禼知相州。
禼初領河東漕,時潞州已再籍夫,械系坊郭民王概等,責無錢六萬三千馀缗,号訴于禼。
禼谕之曰:“朝廷用兵非獲已,軍興期會,豈可緩也!雖然,吾當以身為汝等。
”即以官錢二馀缗代之,為釋械,寬期使償。
李稷奏:“種谔以河東兵食少,方讨宥州,欲取糧于保安,于是令禼領空夫赴之,就借刍糧轉給。
禼言中正不更事,為谔所欺,輕信妄舉,師出逾月,略無功緒。
訾虎一軍,夫足糧備,委之麟州。
度其本謀,必非持久。
既不敢直趨巢一穴一,而乃旁指鄜延,恥于空還,姑以糧盡為解,令稷奏請,窺測朝廷。
況随軍空夫,可使折運;路昌衡在鄜延饋饷,足以應副。
方河東興夫第三番,往往思變,群聚剽劫,已散複集,必難如期。
太原距保安逾十五程,阻坂阻隘,艱于倍道。
臣竊計士久暴露,水落草枯,人馬瘏勚,未可以前。
況賊素悍,今伏而屢抄,必懷狡謀,不可不慮。
”朝廷再議入界,兼措置麟府軍馬,禼即奏:“諸路昨大舉,方士氣一精一勇,橫裂四出,勢如壓一卵一,既閱月矣,雖捷獲不補失亡。
今鋒銳稍軟,民力凋耗,若複深入,恐速它變。
或謂秉常囚拘,慮為鄰敵所有。
然自興師,未聞北虜以一騎窺西夏者。
如決圖開拓,即且城宥州,分裂堡障,與夏州相接,建綏、宥、銀、夏别為一道,修複安遠、塞門三十六寨,須仲春出師,乃困賊之策也。
”于是坐不赴鄜延,故有相州之責。
種谔降橫河平人戶,破石堡城,斬獲甚衆。
辛醜,師還泾原,總兵侍禁魯福、彭孫護饋饷至鳴沙川,與夏人三戰,敗績。
初,夏人聞宋大舉,梁太後問策于延,諸将少者盡請戰,一老将獨曰:“不須拒之,但堅壁清野,縱其深入,聚勁兵于靈、夏,而遣輕騎抄絕其饋運,大兵無食,可不戰而困也。
”梁後從之,宋師卒無功。
癸卯,種谔至夏州索家平,兵衆三萬人,以無食而潰。
左班殿直劉歸仁率衆南奔,相繼而潰。
入塞者三萬人,塵坌四起,居人駭散。
或請閉六戍拒之,或議以河東十二将之師讨除,沈括以為不然,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