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十一 【宋紀七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戊寅,以吳充為樞密使。
壬午,湖南江水溢。
乙酉,遼主如犢山。
閏月,樞密使陳升之以足疾請外;乙未,罷為檢校太尉、鎮江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揚州。
升之深狡多數,善傅會以取盎貴。
初附王安石,及拜相,即求解條例司。
世以是譏之,号為“筌相”。
廣源州蠻劉紀寇邕州,歸化州侬智會敗之。
壬寅,沈括上《奉元曆》,行之。
癸卯,宣徽北院使、知青州張方平改判永興軍。
分秦鳳兵為四将。
丙午,遼赈平、灤二州饑。
庚戌,遼皇孫延禧生,太子浚之子也。
遼主喜甚,旋命太子妃之親及東京僚屬賜爵有差。
壬子,沂州民硃唐告前馀姚縣主簿李逢謀反,辭連宗室右羽林大将軍世居、河中府觀察推官徐革,命禦史中丞鄧绾、知谏院範百祿、禦史裡行徐禧雜治之。
獄具,世居賜死,逢、革等伏誅。
初,蜀人李士甯,得導氣養生之術,又能言人休咎,以此出入貴家。
嘗見世居母康,以仁宗禦制詩贈之,又許世居以寶刀,且曰:“非公不可當此。
”世居與其一黨一皆神之,曰:“士甯,二三百歲人也。
”解釋其詩,以為至寶之祥。
及鞫世居得之,逮捕士甯。
而王安石故與士甯善,百祿謂士甯以妖妄惑世居緻不軌,罪當死;禧右士甯,以為無罪。
帝命禦史知雜、樞密承旨參治,執政主禧議,士甯但決杖,配永州;而百祿坐報上不實,貶監宿州稅。
百祿,鎮兄子也。
惠卿始興此獄,連坐者甚衆,欲引士甯以傾安石。
會安石再入秉政,謀遂不行。
丁未,賜大理寺丞歐一陽一發進士出身。
發,修之子也。
甲寅,錄趙普後。
乙卯,诏西南蕃五姓蠻五年一入貢。
五月,辛酉朔,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甲子,分環慶兵為四将。
丁醜,雨土及黃一毛一。
甲申,熙河路蕃官殿直頓理謀叛,伏誅。
己醜,遣使赈鄜延、環慶饑。
六月,癸巳,遼以興聖宮使奚人色嘉努知奚六部大王事。
戊戌,遼知三司使事韓一操一,以錢谷增羨,授三司使。
辛醜,都官員外郎劉師旦言:“《九域圖》,自大中祥符六年修定,至今六十馀年,州縣有廢置,名号有改易,等第有升降,且所載古迹,或俚俗不經,乞選有地理學者重修。
”乃命館閣校勘曾肇、光祿丞李德刍删定。
既而言舊書不繪地形,難以稱圖,更賜名《九域志》。
癸卯,遼遣使按問諸路囚。
以特裡衮大悲努為始平軍節度使,出參知政事柴德滋為武定軍節度使。
丙午,酾汴水入蔡河以通漕,從都水監丞侯叔獻請也。
渠成而舟不可行,尋廢。
己酉,王安石進所撰《詩、書、周禮義》。
帝謂安石曰:“今談經者言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撰經義,其以頒行,使學者歸一。
”遂頒于學官,号曰《三經新義》。
辛亥,加安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呂惠卿給事中,王雱龍圖閣直學士。
雱辭新命,惠卿勸帝許之,由是王、呂之怨益深。
安石《新義》行,士子以經試于有司,必宗其說,少異,辄不中程。
晚歲又為《字說》二十四卷,多穿鑿傅會,其流入于佛、老,天下争傳習之,而先儒之傳注悉廢,士亦無複自得之學。
故當時議者,謂王氏之患,在好使人同己。
乙卯,吐蕃貢于遼。
丙辰,遼诏皇太子浚兼北南樞密院事,總領朝政,仍戒谕之。
以武定軍節度使趙徽為南府宰相,以樞密副使楊遵勖參知政事。
遼主為太子選僚屬,以客省使耶律寅吉秉直好義,命為輔導。
樞密使耶律伊遜謀搖太子,惡寅吉在側,旋奏出為群牧林牙。
戊午,司徒兼侍中、太師、魏國公、判相州韓琦卒。
前一夕,大星殒州治,枥馬皆驚。
帝發哀苑中,哭之恸。
發兩河卒為治冢,帝自為碑文,篆其首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
贈尚書令,谥忠獻,配享英宗廟廷,常令其子若孫一人官于相,以護丘墓。
琦識量英偉,喜愠不見于色,論者以厚重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嘉祐、治平間,再決大策以安社稷,處危疑之際,知無不為。
或谏曰:“公所為誠善,萬一蹉跌,豈惟身不自保,恐家無處所。
”琦歎曰:“是何言也!人臣盡力事君,死生一之。
至于成敗,天也,豈可豫憂其不濟,遂辍不為哉!”子忠彥使遼,遼主聞知其貌類父,即命工圖之,其見重如此。
琦天姿樸忠,家無留資。
尤以獎拔人材為急,公論所與,雖意所不悅,亦收用之。
與富弼齊名,号稱賢相,時謂之“富韓”雲。
秋,七月,辛酉朔,遼主獵平地松林。
甲子,處州江水溢。
丙寅,遼赈南京貧民。
戊寅,太白晝見。
戊子,分泾原兵為五将。
命天章閣待制韓缜如河東,割地以畀遼。
遼主以侵地之議起于耶律普錫,命普錫往正疆界,力争不已。
帝問于王安石,安石曰:“将欲取之,必姑與之。
”以筆畫其地圖,依黃嵬山為界,蕭禧乃去。
至是遣缜往,盡舉與之,東西棄地七百裡。
監察禦史裡行分甯黃廉歎曰:“分水畫境,失中國險矣。
”其後遼人果包取兩不耕地,下臨雁門。
遼主擢普錫為南院宣徽使。
秋,八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癸巳,募民捕蝗易粟,苗損者償之,仍複其賦。
丙申,減官戶役錢之半。
诏:“發運司體實淮南、江東、兩浙米價,州縣所供米每過百萬石,減直予民,鬥錢勿地八十。
” 庚戌,韓绛罷。
绛居相位,數與呂惠卿異議;王安石複入,論政愈駁。
會有劉佐者坐法免,安石欲抆拭用之,绛執不可,議于帝前,未決,绛即再拜求去。
帝驚曰:“此小事,何必爾?”绛曰:“小事尚不伸,況大事乎!”帝為逐佐。
至是稱疾求罷,以禮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許州。
發河北、京東兵及監牧卒修都城。
丁巳,大閱。
九月,庚申朔,立武舉絕倫法。
凡武舉人射兩石弓,馬射九鬥,謂之絕倫,雖程文不合格,并賜第。
乙亥,遼主駐藕絲澱。
己卯,遼以南京饑,免租稅一年,仍出錢粟赈之。
冬,十月,己醜朔,以崇政殿說書呂升卿權發遣江南西路轉運副使。
庚寅,呂惠卿罷。
先是惠卿弟升卿考試國子監,而惠卿妻弟方通在高等,為禦史蔡承禧所劾,惠卿乃谒告。
帝遣馮宗道撫問,召赴中書,王安石又親詣惠卿道帝意。
惠卿于是上表求外者三,帝皆遣中使封還,又有答刂子,帝複令安石同王珪谕惠卿。
惠卿入見,帝曰:“無事而數求去,何也?豈以安石議用人不合邪?”惠卿曰:“此亦不系臣去就。
前此安石為陛下建立庶政,千裡複來,乃一切托疾不事事,與昔日異,不知欲以遺之何人?”帝曰:“安石何以至此?”惠卿曰:“安石不安其位,蓋亦緣臣在此。
不若逐臣使去,一聽安石,天下之治可成。
”帝曰:“終不令卿去,且俱至中書。
”惠卿頓首曰:“臣不敢奉诏。
”既退,帝複遣中使谕惠卿,惠卿入見,及複就職。
壬午,湖南江水溢。
乙酉,遼主如犢山。
閏月,樞密使陳升之以足疾請外;乙未,罷為檢校太尉、鎮江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揚州。
升之深狡多數,善傅會以取盎貴。
初附王安石,及拜相,即求解條例司。
世以是譏之,号為“筌相”。
廣源州蠻劉紀寇邕州,歸化州侬智會敗之。
壬寅,沈括上《奉元曆》,行之。
癸卯,宣徽北院使、知青州張方平改判永興軍。
分秦鳳兵為四将。
丙午,遼赈平、灤二州饑。
庚戌,遼皇孫延禧生,太子浚之子也。
遼主喜甚,旋命太子妃之親及東京僚屬賜爵有差。
壬子,沂州民硃唐告前馀姚縣主簿李逢謀反,辭連宗室右羽林大将軍世居、河中府觀察推官徐革,命禦史中丞鄧绾、知谏院範百祿、禦史裡行徐禧雜治之。
獄具,世居賜死,逢、革等伏誅。
初,蜀人李士甯,得導氣養生之術,又能言人休咎,以此出入貴家。
嘗見世居母康,以仁宗禦制詩贈之,又許世居以寶刀,且曰:“非公不可當此。
”世居與其一黨一皆神之,曰:“士甯,二三百歲人也。
”解釋其詩,以為至寶之祥。
及鞫世居得之,逮捕士甯。
而王安石故與士甯善,百祿謂士甯以妖妄惑世居緻不軌,罪當死;禧右士甯,以為無罪。
帝命禦史知雜、樞密承旨參治,執政主禧議,士甯但決杖,配永州;而百祿坐報上不實,貶監宿州稅。
百祿,鎮兄子也。
惠卿始興此獄,連坐者甚衆,欲引士甯以傾安石。
會安石再入秉政,謀遂不行。
丁未,賜大理寺丞歐一陽一發進士出身。
發,修之子也。
甲寅,錄趙普後。
乙卯,诏西南蕃五姓蠻五年一入貢。
五月,辛酉朔,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甲子,分環慶兵為四将。
丁醜,雨土及黃一毛一。
甲申,熙河路蕃官殿直頓理謀叛,伏誅。
己醜,遣使赈鄜延、環慶饑。
六月,癸巳,遼以興聖宮使奚人色嘉努知奚六部大王事。
戊戌,遼知三司使事韓一操一,以錢谷增羨,授三司使。
辛醜,都官員外郎劉師旦言:“《九域圖》,自大中祥符六年修定,至今六十馀年,州縣有廢置,名号有改易,等第有升降,且所載古迹,或俚俗不經,乞選有地理學者重修。
”乃命館閣校勘曾肇、光祿丞李德刍删定。
既而言舊書不繪地形,難以稱圖,更賜名《九域志》。
癸卯,遼遣使按問諸路囚。
以特裡衮大悲努為始平軍節度使,出參知政事柴德滋為武定軍節度使。
丙午,酾汴水入蔡河以通漕,從都水監丞侯叔獻請也。
渠成而舟不可行,尋廢。
己酉,王安石進所撰《詩、書、周禮義》。
帝謂安石曰:“今談經者言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撰經義,其以頒行,使學者歸一。
”遂頒于學官,号曰《三經新義》。
辛亥,加安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呂惠卿給事中,王雱龍圖閣直學士。
雱辭新命,惠卿勸帝許之,由是王、呂之怨益深。
安石《新義》行,士子以經試于有司,必宗其說,少異,辄不中程。
晚歲又為《字說》二十四卷,多穿鑿傅會,其流入于佛、老,天下争傳習之,而先儒之傳注悉廢,士亦無複自得之學。
故當時議者,謂王氏之患,在好使人同己。
乙卯,吐蕃貢于遼。
丙辰,遼诏皇太子浚兼北南樞密院事,總領朝政,仍戒谕之。
以武定軍節度使趙徽為南府宰相,以樞密副使楊遵勖參知政事。
遼主為太子選僚屬,以客省使耶律寅吉秉直好義,命為輔導。
樞密使耶律伊遜謀搖太子,惡寅吉在側,旋奏出為群牧林牙。
戊午,司徒兼侍中、太師、魏國公、判相州韓琦卒。
前一夕,大星殒州治,枥馬皆驚。
帝發哀苑中,哭之恸。
發兩河卒為治冢,帝自為碑文,篆其首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
贈尚書令,谥忠獻,配享英宗廟廷,常令其子若孫一人官于相,以護丘墓。
琦識量英偉,喜愠不見于色,論者以厚重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嘉祐、治平間,再決大策以安社稷,處危疑之際,知無不為。
或谏曰:“公所為誠善,萬一蹉跌,豈惟身不自保,恐家無處所。
”琦歎曰:“是何言也!人臣盡力事君,死生一之。
至于成敗,天也,豈可豫憂其不濟,遂辍不為哉!”子忠彥使遼,遼主聞知其貌類父,即命工圖之,其見重如此。
琦天姿樸忠,家無留資。
尤以獎拔人材為急,公論所與,雖意所不悅,亦收用之。
與富弼齊名,号稱賢相,時謂之“富韓”雲。
秋,七月,辛酉朔,遼主獵平地松林。
甲子,處州江水溢。
丙寅,遼赈南京貧民。
戊寅,太白晝見。
戊子,分泾原兵為五将。
命天章閣待制韓缜如河東,割地以畀遼。
遼主以侵地之議起于耶律普錫,命普錫往正疆界,力争不已。
帝問于王安石,安石曰:“将欲取之,必姑與之。
”以筆畫其地圖,依黃嵬山為界,蕭禧乃去。
至是遣缜往,盡舉與之,東西棄地七百裡。
監察禦史裡行分甯黃廉歎曰:“分水畫境,失中國險矣。
”其後遼人果包取兩不耕地,下臨雁門。
遼主擢普錫為南院宣徽使。
秋,八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癸巳,募民捕蝗易粟,苗損者償之,仍複其賦。
丙申,減官戶役錢之半。
诏:“發運司體實淮南、江東、兩浙米價,州縣所供米每過百萬石,減直予民,鬥錢勿地八十。
” 庚戌,韓绛罷。
绛居相位,數與呂惠卿異議;王安石複入,論政愈駁。
會有劉佐者坐法免,安石欲抆拭用之,绛執不可,議于帝前,未決,绛即再拜求去。
帝驚曰:“此小事,何必爾?”绛曰:“小事尚不伸,況大事乎!”帝為逐佐。
至是稱疾求罷,以禮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許州。
發河北、京東兵及監牧卒修都城。
丁巳,大閱。
九月,庚申朔,立武舉絕倫法。
凡武舉人射兩石弓,馬射九鬥,謂之絕倫,雖程文不合格,并賜第。
乙亥,遼主駐藕絲澱。
己卯,遼以南京饑,免租稅一年,仍出錢粟赈之。
冬,十月,己醜朔,以崇政殿說書呂升卿權發遣江南西路轉運副使。
庚寅,呂惠卿罷。
先是惠卿弟升卿考試國子監,而惠卿妻弟方通在高等,為禦史蔡承禧所劾,惠卿乃谒告。
帝遣馮宗道撫問,召赴中書,王安石又親詣惠卿道帝意。
惠卿于是上表求外者三,帝皆遣中使封還,又有答刂子,帝複令安石同王珪谕惠卿。
惠卿入見,帝曰:“無事而數求去,何也?豈以安石議用人不合邪?”惠卿曰:“此亦不系臣去就。
前此安石為陛下建立庶政,千裡複來,乃一切托疾不事事,與昔日異,不知欲以遺之何人?”帝曰:“安石何以至此?”惠卿曰:“安石不安其位,蓋亦緣臣在此。
不若逐臣使去,一聽安石,天下之治可成。
”帝曰:“終不令卿去,且俱至中書。
”惠卿頓首曰:“臣不敢奉诏。
”既退,帝複遣中使谕惠卿,惠卿入見,及複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