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十 【宋紀七十】
關燈
小
中
大
疏論之,仍取唐魏征、姚崇、宋璟、李林甫、盧杞傳為兩軸,題曰《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業圖》,迹在位之臣,暗合林甫輩而反于崇,璟者,各以其類,複為書獻之。
疏極陳時政得失、民間疾苦,凡五千言,且曰:“安石為惠卿所誤至此,今複相扳援以遂前非,不複為宗社計。
昔唐天寶之亂,國忠已誅,貴妃未戮,人以為賊本尚在。
今日之事,何以異此!”惠卿大怒,白旁,重責之。
乙酉,帝謂輔臣曰:“天下财用,朝廷若少留意,則所駛可勝計。
昨者撥并軍營,令會計減軍員十将以下三千馀人,除二節特支及傔從外,一歲省錢四十五萬缗,米四十萬石,絹二十萬匹,布三萬端,草二百萬束。
若每事如此,及諸路轉運使得人,更令久任,使之經畫,财其可勝用哉!” 秋,七月,癸卯,群臣五上尊号曰紹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許。
丙辰,遼主如秋山。
遼俗君臣尚獵,而遼主尤善騎射,往往以國服先驅,所乘馬号飛電,瞬息百裡,常馳入深林邃谷,扈從求之不得。
蕭後素慕唐徐賢妃之為人,上疏谏曰:“妾聞穆王遠駕,周德用衰;太康佚豫,夏社幾屋。
此遊佃之往戒,帝王之龜鑒也。
頃見駕幸秋山,不閑六禦,特以單騎從禽,深入不測,此雖威神所屆,萬靈自為擁護,倘有絕群之獸,果如東方所言,則溝中之豕,必敗簡子之駕矣。
妾雖愚暗,竊為社稷憂之。
惟陛下尊老氏馳騁之戒,用漢文吉行之旨,不以其言為一牝一雞之晨而納之。
”遼主雖嘉納而心頗厭遠。
以後遂稀得見。
遼有女子耶律常格,太師迪噜之妹也,一操一行修潔,自誓不嫁,能詩文,不苟作。
嘗作文以述時政,其略曰:“君以民為體,民以君為心。
人主當任忠賢,人臣當去比周,則政化平,一陰一陽一順。
欲懷遠則崇恩尚德,欲強國則輕徭薄俺。
四端、五典,為治教之本;六府、三事,實生民之命。
一婬一侈可以為戒,勤儉可以為師。
錯枉則人不敢詐,顯忠則人不敢欺。
勿泥空門,勿飾土木,勿事邊鄙,妄費其金帛。
滿當思溢,安必慮危。
刑罰當罪,則民勸善;不寶遠物,則賢者至。
建萬世磐石之業,制諸邦強橫之心。
欲率下則先正身,欲治遠則始朝廷。
”所言多切時弊,遼主雖善之而不能用。
時樞密使耶律伊遜方攬權,聞其才,屢求詩,常格遺以回文,伊遜知其諷己,銜之。
癸亥,以米十五萬石赈河北西路災傷。
是日,遼主谒慶陵。
時免役出錢或未均,司農寺言五等丁産簿多隐漏不實。
呂惠卿用其弟曲一陽一縣尉和卿計,創手實法,請行之。
其法,官為定立物價,使民各以田畝、屋宅、資貨、畜産随價自占。
凡居錢五,當蕃息之錢一。
非用器、食粟而辄隐落者許告,獲實,以三分之一充賞。
預具式示民,令依式為狀,縣受而籍之,以其價列定高下,分為五等,既該見一縣之民物産錢數,乃參會通縣役錢本額而定所當輸錢。
诏從其言,于是民家尺椽寸土,檢括無遺,至雞豚亦遍抄之。
初,惠卿創是法,猶令災傷五分以上不預。
荊湖察訪使蒲宗孟上言:“此天下之良法,使民自供,初無所擾,何待豐歲!願诏有司勿以豐兇弛張其法。
”從之,民由是益困。
八月,丙戌,命知制诰沈括為河北西路察訪使。
先是遣内侍籍民車,人未喻朝廷意,相擾為憂。
又,市易司患蜀鹽不可禁,欲盡實私井而運解鹽以給之。
言者論二事如織,皆不省。
括侍帝側,帝顧曰:“卿知籍車乎?”對曰:“知之。
”帝曰:“何如?”括曰:“敢問欲何用?”帝曰:“北邊以馬取勝,非車不足以當之。
”括曰:“車戰之利,見于曆世。
巫臣教吳子以車戰,遂霸中國;李靖偏箱鹿角,以禽颉利。
臣但未知一事,古人所謂兵車者,輕車也,五禦折旋,利于便捷。
今民間辎車,重大椎樸,以牛挽之,日不能三十裡,少蒙雨雪,則跬步不進,故世謂之太平車,恐兵間不可用耳。
”帝喜曰:“人言無及此者,朕當思之。
”遂問蜀鹽事,括對曰:“私井既容其撲賣,則不得無私易。
一切實之,而運解鹽,使一出官售,此亦省刑罰、籠遺利之一端。
然忠、萬、戎、泸間,夷界小井尤多,不知遼鹽又何如止絕?若更須列候加警,則恐得不償費。
”帝颔之。
明日,二事俱寝。
執政喜,謂括曰:“君有何術,立談而罷此二事?”括曰:“聖主可以理奪,不可以言争。
若車可用,虜鹽可禁,括不敢以為非也。
”括自太子中允擢知制诰才三月,至是察訪河西路所陳凡三十一事,诏皆可之。
癸巳,集賢院學士宋敏求上編修《閤門儀注》。
九月,丁未,有司言:“供億錢谷多在浙西,計置及水利事盡在蘇、秀等,今分為西路,必至阙事。
”于是诏兩浙仍合為一路。
庚戌,遼主如東京,谒二儀、五鸾殿。
壬子,三司火,自巳至戌止,焚屋千八十楹,案牍殆盡。
時元绛為三司使,宋迪為判官,迪遣使煮藥失火。
火熾,帝禦西角樓以觀。
知制诰章惇判軍器監,遽部本監役兵往救,經由西角樓,帝顧問,左右以惇為對。
明日,迪奪官,绛罷,以章惇代之。
诏諸路,熙甯五年文帳悉封上,防其因火為一奸一也。
癸醜,置三十七将,京畿七、河北十七、京東十、京西三,從蔡挺請也。
知大名府文彥博言:“河溢壞民田,多者六十村,戶至萬七千,少者九村,戶至四千六百,願蠲租稅。
”從之。
又命都水诘官吏不以水災聞者。
外都水監丞程昉以憂死。
都水監丞劉璯言:“自開直河,閉魚肋,水勢增漲,行流湍急,漸塌河岸;而許家
疏極陳時政得失、民間疾苦,凡五千言,且曰:“安石為惠卿所誤至此,今複相扳援以遂前非,不複為宗社計。
昔唐天寶之亂,國忠已誅,貴妃未戮,人以為賊本尚在。
今日之事,何以異此!”惠卿大怒,白旁,重責之。
乙酉,帝謂輔臣曰:“天下财用,朝廷若少留意,則所駛可勝計。
昨者撥并軍營,令會計減軍員十将以下三千馀人,除二節特支及傔從外,一歲省錢四十五萬缗,米四十萬石,絹二十萬匹,布三萬端,草二百萬束。
若每事如此,及諸路轉運使得人,更令久任,使之經畫,财其可勝用哉!” 秋,七月,癸卯,群臣五上尊号曰紹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許。
丙辰,遼主如秋山。
遼俗君臣尚獵,而遼主尤善騎射,往往以國服先驅,所乘馬号飛電,瞬息百裡,常馳入深林邃谷,扈從求之不得。
蕭後素慕唐徐賢妃之為人,上疏谏曰:“妾聞穆王遠駕,周德用衰;太康佚豫,夏社幾屋。
此遊佃之往戒,帝王之龜鑒也。
頃見駕幸秋山,不閑六禦,特以單騎從禽,深入不測,此雖威神所屆,萬靈自為擁護,倘有絕群之獸,果如東方所言,則溝中之豕,必敗簡子之駕矣。
妾雖愚暗,竊為社稷憂之。
惟陛下尊老氏馳騁之戒,用漢文吉行之旨,不以其言為一牝一雞之晨而納之。
”遼主雖嘉納而心頗厭遠。
以後遂稀得見。
遼有女子耶律常格,太師迪噜之妹也,一操一行修潔,自誓不嫁,能詩文,不苟作。
嘗作文以述時政,其略曰:“君以民為體,民以君為心。
人主當任忠賢,人臣當去比周,則政化平,一陰一陽一順。
欲懷遠則崇恩尚德,欲強國則輕徭薄俺。
四端、五典,為治教之本;六府、三事,實生民之命。
一婬一侈可以為戒,勤儉可以為師。
錯枉則人不敢詐,顯忠則人不敢欺。
勿泥空門,勿飾土木,勿事邊鄙,妄費其金帛。
滿當思溢,安必慮危。
刑罰當罪,則民勸善;不寶遠物,則賢者至。
建萬世磐石之業,制諸邦強橫之心。
欲率下則先正身,欲治遠則始朝廷。
”所言多切時弊,遼主雖善之而不能用。
時樞密使耶律伊遜方攬權,聞其才,屢求詩,常格遺以回文,伊遜知其諷己,銜之。
癸亥,以米十五萬石赈河北西路災傷。
是日,遼主谒慶陵。
時免役出錢或未均,司農寺言五等丁産簿多隐漏不實。
呂惠卿用其弟曲一陽一縣尉和卿計,創手實法,請行之。
其法,官為定立物價,使民各以田畝、屋宅、資貨、畜産随價自占。
凡居錢五,當蕃息之錢一。
非用器、食粟而辄隐落者許告,獲實,以三分之一充賞。
預具式示民,令依式為狀,縣受而籍之,以其價列定高下,分為五等,既該見一縣之民物産錢數,乃參會通縣役錢本額而定所當輸錢。
诏從其言,于是民家尺椽寸土,檢括無遺,至雞豚亦遍抄之。
初,惠卿創是法,猶令災傷五分以上不預。
荊湖察訪使蒲宗孟上言:“此天下之良法,使民自供,初無所擾,何待豐歲!願诏有司勿以豐兇弛張其法。
”從之,民由是益困。
八月,丙戌,命知制诰沈括為河北西路察訪使。
先是遣内侍籍民車,人未喻朝廷意,相擾為憂。
又,市易司患蜀鹽不可禁,欲盡實私井而運解鹽以給之。
言者論二事如織,皆不省。
括侍帝側,帝顧曰:“卿知籍車乎?”對曰:“知之。
”帝曰:“何如?”括曰:“敢問欲何用?”帝曰:“北邊以馬取勝,非車不足以當之。
”括曰:“車戰之利,見于曆世。
巫臣教
臣但未知一事,古人所謂兵車者,輕車也,五禦折旋,利于便捷。
今民間辎車,重大椎樸,以牛挽之,日不能三十裡,少蒙雨雪,則跬步不進,故世謂之太平車,恐兵間不可用耳。
”帝喜曰:“人言無及此者,朕當思之。
”遂問蜀鹽事,括對曰:“私井既容其撲賣,則不得無私易。
一切實之,而運解鹽,使一出官售,此亦省刑罰、籠遺利之一端。
然忠、萬、戎、泸間,夷界小井尤多,不知遼鹽又何如止絕?若更須列候加警,則恐得不償費。
”帝颔之。
明日,二事俱寝。
執政喜,謂括曰:“君有何術,立談而罷此二事?”括曰:“聖主可以理奪,不可以言争。
若車可用,虜鹽可禁,括不敢以為非也。
”括自太子中允擢知制诰才三月,至是察訪河西路所陳凡三十一事,诏皆可之。
癸巳,集賢院學士宋敏求上編修《閤門儀注》。
九月,丁未,有司言:“供億錢谷多在浙西,計置及水利事盡在蘇、秀等,今分為西路,必至阙事。
”于是诏兩浙仍合為一路。
庚戌,遼主如東京,谒二儀、五鸾殿。
壬子,三司火,自巳至戌止,焚屋千八十楹,案牍殆盡。
時元绛為三司使,宋迪為判官,迪遣使煮藥失火。
火熾,帝禦西角樓以觀。
知制诰章惇判軍器監,遽部本監役兵往救,經由西角樓,帝顧問,左右以惇為對。
明日,迪奪官,绛罷,以章惇代之。
诏諸路,熙甯五年文帳悉封上,防其因火為一奸一也。
癸醜,置三十七将,京畿七、河北十七、京東十、京西三,從蔡挺請也。
知大名府文彥博言:“河溢壞民田,多者六十村,戶至萬七千,少者九村,戶至四千六百,願蠲租稅。
”從之。
又命都水诘官吏不以水災聞者。
外都水監丞程昉以憂死。
都水監丞劉璯言:“自開直河,閉魚肋,水勢增漲,行流湍急,漸塌河岸;而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