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時放下,如瀑布狀。

    又於左右門上,各以草把縛成戲龍之狀,用青幕遮籠,草上密置燈燭數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

    自燈山至宣德門樓橫大街,約百餘丈,用棘刺圍繞,謂之【棘盆】,内設兩長竿,高數十丈,以缯彩結束,紙糊百戲人物,懸於竿上,風動宛若飛仙。

    内設樂棚,差衙前樂人作樂雜戲,并左右軍百戲,在其中駕坐一時呈拽。

    宣德樓上,皆垂黃緣,簾中一位,乃禦座。

    用黃羅設一彩棚,禦龍直執黃蓋掌扇,列於簾外。

    兩朵樓各挂燈球一枚,約方圓丈餘,内燃椽燭,簾内亦作樂。

    宮嫔嬉笑之一聲,下聞於外。

    樓下用枋木壘成露台一所,彩結欄檻,兩邊皆禁衛排立,錦袍,襆頭簪賜花,執骨朵子,面此樂棚。

    教坊鈞容直、露台弟子,更互雜劇。

    近門亦有内等子班直排立。

    萬姓皆在露台下觀看,樂人時引萬姓山呼。

     十四日車駕幸五嶽觀 正月十四日,車駕幸五嶽觀迎祥池,有對禦(謂賜群臣宴也)。

    至晚還内圍子,親從官皆頂球頭大帽,簪花,紅錦一團一答戲獅子衫,金鍍天王腰帶,數重骨朵。

    天武官皆頂雙卷腳襆頭,紫上大搭天鵝結帶寬衫。

    殿前班頂兩腳屈曲向後花裝襆頭,着绯青紫三色這金線結帶望仙花袍,跨弓劍,乘馬,一紮鞍辔,纓绋前導。

    禦龍直一腳指天一腳圈曲襆頭,着紅方勝錦襖子,看帶束帶,執禦從物,如金交椅、唾盂、水罐、果壘、掌扇、纓绋之類。

    禦椅子皆黃羅珠蹙背座,則親從官執之。

    諸班直皆襆頭錦襖束帶。

    每常駕出有紅紗帖金燭籠二百對,元宵加以琉璃玉一柱掌扇燈。

    快行家各執紅紗珠絡燈籠。

    駕将至,則圍子數重,外有一人捧月樣兀子錦,覆於馬上。

    天武官十餘人,簇擁扶策,喝曰:【看駕頭!】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執珠絡球杖,乘馬聽喚。

    近侍餘官皆服紫绯綠公服,三衙太尉、知、玉帶羅列前導,兩邊皆内等子。

    選諸軍膂力者,着錦襖頂帽,握拳顧望,有高聲者捶之流血。

    教坊鈞容直樂部前引,駕後諸班直馬隊作樂,駕後圍子外左則宰執侍從,右則親王、宗室、南班官。

    駕近,則列橫門十餘人擊鞭,駕後有曲一柄一小紅繡傘,亦殿侍執之於馬上。

    駕入燈山,禦辇院人員辇前喝【随竿媚來】,禦辇一團一轉一遭,倒行觀燈山,謂之【鹁鴿旋】,又謂之【踏五花兒】,則辇官有喝賜矣。

    駕登宣德樓,遊人奔赴露台下。

     十五日駕詣上清宮 十五日詣上清宮,亦有對禦,至晚回内。

     十六日 十六日車駕不出,自進早訖,登門樂作,卷簾,禦座臨軒,宣萬姓。

    先到門下者,猶得瞻見天表,小帽紅袍,獨卓子。

    左右近侍,簾外傘扇執事之人。

    須臾下簾,則樂作,縱萬姓遊賞。

    兩朵樓相對:左樓相對,郓王以次彩棚幕次;右樓相對,蔡太師以次執政戚裡幕次。

    時複自樓上有金鳳飛下諸幕次,宣賜不辍。

    諸幕次中,家一妓一競奏新聲,與山棚露台上下,樂聲鼎沸。

    西朵樓下,開封尹彈壓幕次,羅列罪人滿前,時複決遣,以警愚民。

    樓上時傳口敕,特令放罪。

    於是華燈寶炬,月色花光,霏霧融融,動燭遠近。

    至三鼓,樓上以小紅紗燈球緣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車駕還内矣。

    須臾聞樓外擊鞭之一聲,則山樓上下,燈燭數十萬盞,一時滅矣。

    於是貴家車馬,自内前鱗切,悉南去遊相國寺。

    寺之大殿,前設樂棚,諸軍作樂,兩廊有詩牌燈雲:【天碧銀河欲下來,月華如水照樓台。

    】并【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之詩。

    其燈以木牌為之,雕镂成字,以紗絹幂之於内,密燃其燈,相次排定,亦可一愛一賞。

    資聖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