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辭舊歲太後調五味 賀新年皇帝救二妃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皇太後見皇帝不但不以為氣,反申斥文廷式,自然心中歡喜。
過了幾日,皇帝到園内請安,恰巧李大姑一娘一在殿中。
皇帝一見李大姑一娘一,恨入切骨,兩眼直望着她。
李大姑一娘一誤會皇帝的意思,便在皇帝面前,十分賣弄。
太後命李大姑一娘一退下,皇帝心中,倒很痛快。
正要對太後說話,忽聽太後道:“皇帝看李麗嫣人很聰明,面貌又生得美麗,我因礙于禮制,未便給她指婚,但是留在宮中,也有些不便。
我想皇帝近來在宮中,似乎寂寞,不如令她早晚伺候皇帝,倒還不錯呢!” 皇帝聽了,陡然面上飛紅,一時答不出話來,遲了半天,方才奏道:“子臣日夜勤勞無暇安樂,再說宮中寂寞,亦有書可解,至于起居飲馔,有太監們照應,子臣近來連宮女都不許近前,何況李麗嫣呢?額一娘一這裡,留下用罷。
” 太後道:“她在我這裡,也沒事可幹再說我也不是叫你收她為妃嫔,不過早晚伺候着就得啦。
” 皇帝又忙奏道:“子臣見李麗嫣行動輕佻,裝飾妖豔,久在宮中,殊非所宜,額一娘一這裡,既然也無事可幹,用她不着,如果額一娘一成全她,不如早些令她出宮,任其擇配,也免得誤了青春呢?” 太後道:“這又奇了我時常默察皇上,屢在她身上注目,所以才有意,怎樣竟會看錯了呢?” 皇帝笑奏道:“子臣所以注目,正是為她打算,想叫她不要誤了青春,仍求額一娘一準子臣之奏,令她出宮擇配吧。
” 太後點頭,皇帝退出。
次日太後果然準了皇帝之奏,命李蓮英将他妹一子領出去。
李蓮英不敢違旨,隻得将李麗嫣領回他新造的屋子裡。
李蓮英心中明白皇帝的用意,無非為珍瑾二妃雪恨。
因此把二妃恨入透骨,而對于珍妃,更為切齒,暗中道:“好個珍妃,将來我定叫你死在我手裡。
慈禧太後在頤和園中住了許久日子,光一陰一迅速,不覺已是鼓催人。
皇太後便由園中起駕回宮轉瞬又是年底。
由二十六日早晨起,太後升座,寶座前設下一張長大的紫檀案子。
皇後,大公主,在皇太後左右侍立,衆人站在大案四圍。
案上鋪着大紅氈子,放着十餘份針線簸蘿。
太後命取袍褂料一份,太後說明袍褂長短肥瘦尺寸,皇後用剪子去裁袍子,大公主裁褂子,裁褂已畢。
命瑜,晉二妃各做一件。
太後對皇後說道:“婦女們第一要學針業所以我朝家法,皇後貴妃們,必須懂縫紉之學。
今天就是為這個道理,這是曆朝的祖制。
” 二十八日早晨,太後又升座。
各府格格排班而入,敬獻所做的荷包,由瑜晉二妃陳列案上。
都标明各位格格的名字,排齊之後,太後閱看,評定優劣。
有做得不好,由太後親自教訓。
二十七日早晨,太後換上一件青布皮襖,皇後穿上青布袍子。
由太後率領着各府格格到禦房做菜。
太後對衆人說道:“為婦女的,要曉得親一操一井臼,調和五味。
我朝祖制皇後貴妃,亦須于今日練習。
” 說着太後便親自把袖口挽起,拿着菜刀,先切豬肉,皇後也跟着拿刀切白菜,瑜,晉二妃忙着預備作料,配合油醋。
然後太後拿起炒勺,就着火爐炒起來。
不多一刻,熱氣騰騰,把一碗炒肉白菜已炒好了。
太後說道:“這碗菜名叫百歲菜大家都得吃一點的。
” 于是賞給大家吃了。
太後又命各位格格也學着炒菜。
一時刀勺齊鳴切的切,炒的炒,不大工夫,都做好了。
各人所做的菜,都标明姓氏,呈與太後閱看,太後閱畢,又嘗了一嘗,卻還鹹淡合宜,并無挑剔。
隻嘗到禮親王六格格的一碗豆腐,太後覺得難聞,便教訓了幾句,然後衆人退下。
二十八日早晨,皇太後又升寶座,教導各位格格們,應對進退的禮節。
有不對的,太後便訓誨一番。
二十九日上午,又派皇後教導衆人洗衣服及打掃屋宇等事。
這三天已畢,祖訓上的事,全幹全了。
到了下午,太後寶座前仍是放着長案一張,案上設洋燭一對,綠瓶一雙,松柏樹枝一束。
兩邊設長方木盤兩個,内盛江米面粉。
又有瓷缸兩個,内盛雜樣蜜果。
每人面前,設瓷大碗一個,方白布十餘塊。
先由皇後動手去做,将面粉鋪在白布上,然後擺上蜜果,做成花樣。
于是大家都學着皇後的做法齊做起來,做成一方一方的年糕,由早晨做到正午。
用完午膳,又做到下午三點,太後才命歇息。
原來這種年糕,名曰萬年糕。
是太後新年正月初一供佛所用。
到了初六日,命由佛座前撤下,賞給各親王大臣。
這件事卻不列在祖訓,是太後的懿旨。
曆年皆是如此。
次日就是三十日大除夕了。
太後起身更早,皇後等須在天尚未明的時候,便要上殿。
衆格格也都由夜裡起來,梳洗打扮。
這一天衆人的服色,與尋常日子不同。
皇後貴妃大公主及福晉命婦等,都是官服頭戴翠钿。
皇後九鳳,貴妃以下七鳳。
命婦皆用七鶴,身穿襯衣,外套紅青長褂,寶石挂鈕,耳戴墜子。
格格們仍是大紅敞衣襯衣,惟有人人頭上,加戴紅絨镂成福壽二字。
兩把頭上,各插大紅穗子兩支,垂至肩頭。
太後由寝室出來,身穿黃色繡龍襯衣,外套一件紅青大褂,褂子前後心,并兩肩之上,繡着四一團一
過了幾日,皇帝到園内請安,恰巧李大姑一娘一在殿中。
皇帝一見李大姑一娘一,恨入切骨,兩眼直望着她。
李大姑一娘一誤會皇帝的意思,便在皇帝面前,十分賣弄。
太後命李大姑一娘一退下,皇帝心中,倒很痛快。
正要對太後說話,忽聽太後道:“皇帝看李麗嫣人很聰明,面貌又生得美麗,我因礙于禮制,未便給她指婚,但是留在宮中,也有些不便。
我想皇帝近來在宮中,似乎寂寞,不如令她早晚伺候皇帝,倒還不錯呢!” 皇帝聽了,陡然面上飛紅,一時答不出話來,遲了半天,方才奏道:“子臣日夜勤勞無暇安樂,再說宮中寂寞,亦有書可解,至于起居飲馔,有太監們照應,子臣近來連宮女都不許近前,何況李麗嫣呢?額一娘一這裡,留下用罷。
” 太後道:“她在我這裡,也沒事可幹再說我也不是叫你收她為妃嫔,不過早晚伺候着就得啦。
” 皇帝又忙奏道:“子臣見李麗嫣行動輕佻,裝飾妖豔,久在宮中,殊非所宜,額一娘一這裡,既然也無事可幹,用她不着,如果額一娘一成全她,不如早些令她出宮,任其擇配,也免得誤了青春呢?” 太後道:“這又奇了我時常默察皇上,屢在她身上注目,所以才有意,怎樣竟會看錯了呢?” 皇帝笑奏道:“子臣所以注目,正是為她打算,想叫她不要誤了青春,仍求額一娘一準子臣之奏,令她出宮擇配吧。
” 太後點頭,皇帝退出。
次日太後果然準了皇帝之奏,命李蓮英将他妹一子領出去。
李蓮英不敢違旨,隻得将李麗嫣領回他新造的屋子裡。
李蓮英心中明白皇帝的用意,無非為珍瑾二妃雪恨。
因此把二妃恨入透骨,而對于珍妃,更為切齒,暗中道:“好個珍妃,将來我定叫你死在我手裡。
慈禧太後在頤和園中住了許久日子,光一陰一迅速,不覺已是鼓催人。
皇太後便由園中起駕回宮轉瞬又是年底。
由二十六日早晨起,太後升座,寶座前設下一張長大的紫檀案子。
皇後,大公主,在皇太後左右侍立,衆人站在大案四圍。
案上鋪着大紅氈子,放着十餘份針線簸蘿。
太後命取袍褂料一份,太後說明袍褂長短肥瘦尺寸,皇後用剪子去裁袍子,大公主裁褂子,裁褂已畢。
命瑜,晉二妃各做一件。
太後對皇後說道:“婦女們第一要學針業所以我朝家法,皇後貴妃們,必須懂縫紉之學。
今天就是為這個道理,這是曆朝的祖制。
” 二十八日早晨,太後又升座。
各府格格排班而入,敬獻所做的荷包,由瑜晉二妃陳列案上。
都标明各位格格的名字,排齊之後,太後閱看,評定優劣。
有做得不好,由太後親自教訓。
二十七日早晨,太後換上一件青布皮襖,皇後穿上青布袍子。
由太後率領着各府格格到禦房做菜。
太後對衆人說道:“為婦女的,要曉得親一操一井臼,調和五味。
我朝祖制皇後貴妃,亦須于今日練習。
” 說着太後便親自把袖口挽起,拿着菜刀,先切豬肉,皇後也跟着拿刀切白菜,瑜,晉二妃忙着預備作料,配合油醋。
然後太後拿起炒勺,就着火爐炒起來。
不多一刻,熱氣騰騰,把一碗炒肉白菜已炒好了。
太後說道:“這碗菜名叫百歲菜大家都得吃一點的。
” 于是賞給大家吃了。
太後又命各位格格也學着炒菜。
一時刀勺齊鳴切的切,炒的炒,不大工夫,都做好了。
各人所做的菜,都标明姓氏,呈與太後閱看,太後閱畢,又嘗了一嘗,卻還鹹淡合宜,并無挑剔。
隻嘗到禮親王六格格的一碗豆腐,太後覺得難聞,便教訓了幾句,然後衆人退下。
二十八日早晨,皇太後又升寶座,教導各位格格們,應對進退的禮節。
有不對的,太後便訓誨一番。
二十九日上午,又派皇後教導衆人洗衣服及打掃屋宇等事。
這三天已畢,祖訓上的事,全幹全了。
到了下午,太後寶座前仍是放着長案一張,案上設洋燭一對,綠瓶一雙,松柏樹枝一束。
兩邊設長方木盤兩個,内盛江米面粉。
又有瓷缸兩個,内盛雜樣蜜果。
每人面前,設瓷大碗一個,方白布十餘塊。
先由皇後動手去做,将面粉鋪在白布上,然後擺上蜜果,做成花樣。
于是大家都學着皇後的做法齊做起來,做成一方一方的年糕,由早晨做到正午。
用完午膳,又做到下午三點,太後才命歇息。
原來這種年糕,名曰萬年糕。
是太後新年正月初一供佛所用。
到了初六日,命由佛座前撤下,賞給各親王大臣。
這件事卻不列在祖訓,是太後的懿旨。
曆年皆是如此。
次日就是三十日大除夕了。
太後起身更早,皇後等須在天尚未明的時候,便要上殿。
衆格格也都由夜裡起來,梳洗打扮。
這一天衆人的服色,與尋常日子不同。
皇後貴妃大公主及福晉命婦等,都是官服頭戴翠钿。
皇後九鳳,貴妃以下七鳳。
命婦皆用七鶴,身穿襯衣,外套紅青長褂,寶石挂鈕,耳戴墜子。
格格們仍是大紅敞衣襯衣,惟有人人頭上,加戴紅絨镂成福壽二字。
兩把頭上,各插大紅穗子兩支,垂至肩頭。
太後由寝室出來,身穿黃色繡龍襯衣,外套一件紅青大褂,褂子前後心,并兩肩之上,繡着四一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