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 頤和園珍妃受責 禦書房翁傅論才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光緒皇後奉了懿旨,便召各宮眷福晉格格到宜芸館會議。
這一次珍妃、瑾妃留在宮中,并未同來。
衆人到齊後,光緒後說道:“老佛爺傳下懿旨,自今日起,命我等一律齊戒沐浴,素食求雨,你們可知道老佛爺求雨的規矩麼?老佛爺求雨的時候,我們所穿的衣裳,一律要免去紅色,别的顔色,也以淡為宜。
頭上不許戴大朵的花,臉上少搽脂粉,說話不許高聲,行走不許快步。
每早到老拂爺那裡,彼此不許說話,如要說話時,隻可附耳低聲。
你們要切記下了,犯了老佛爺的規矩,可了不得啊!” 衆人之中,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
知道的人固不以為奇,不知道的人,心中暗自好笑,皇後交谕已畢,立即率領衆人,來到樂壽堂。
将進宮門,隻見迎面來了一名小太監,跪在皇後面前奏道:“老佛爺已到靈雨祠去了。
” 皇後忙又領着衆人,趕到靈雨祠,進了祠中,隻見太後在更衣室内,坐在寶座上,閉目合掌。
左邊站着宮女秋雲,抱着一個大葫蘆,右邊站着小太監牛喜福,手中拿着一一柄一拂塵。
皇後等在殿外跪着,不敢言語,約有一個鐘頭,隻聽太後高聲念道:“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摩呵薩。
” 便睜開了鳳眼,向殿下一望,皇後忙喊道:“皇太後萬歲萬萬歲!” 太後道“你們來了。
皇後可傳知他們,先到十七孔橋,在露天祈禱,我随後就來。
” 皇後領旨,忙率衆人,到十七孔橋下,匍匐在地。
不多一刻,皇太後來了,三格格偷眼見皇太後穿着一件素淺藍綢子大褂,滿頭摘去珠翠,隻插了一一團一柳葉,用金針盤着。
手中拿着一根柳條,慢慢走到十七孔橋。
皇後等跪在地下,閉目息氣,不敢作聲。
太後走到橋上正中間,雙膝跪倒,默禱了半天,才站起來,轉身回去。
李蓮英向皇後低聲奏道:“老佛爺上靈雨祠了。
” 皇後忙起身,又領着衆人,跟着太後到靈雨祠去。
太後進了殿門,李蓮英忙退出,傳皇後大公主二人進殿皇後燃了一炷白素錠高香,遞到太後手裡。
太後站在黃墊子上,将香一舉,皇後又接過來插一進大香爐内,趕緊同大公主退到太後身後。
太後跪倒,皇後大公主随着跪下。
皇太後的後衣襟扯平,太後合掌當胸,默默跪禱許久,方才磕頭,衆宮眷等都在殿外,太監等都在石階之下,一齊随着磕頭,三跪九拜已畢。
皇後大公主先行起立,上前扶起太後,太後又合掌向着神像,默默不語,臉上現出愁慘的顔色。
禱告了一會,隻聽得太後低聲說道:“敬乞上天如佛,垂憐餘等,而救貧農于饑馑之中,謹願犧牲以代,而乞天降霖雨。
” 禱告完了,太後出得殿來,向四面天空看了一看一言不發。
仍照舊路回轉,将下十七孔橋。
太後身旁,有一個手捧檀香盒子的小爆女,偶不小心,自己踏了自己衣角,跌了一個大馬趴,将檀香盒子扔了很遠。
太後一見,将雙眉緊皺,忙止住腳步,閉目立了多時,然後才向前走。
太後回宮休息了,按下不提。
且說那跌倒的小爆女,名叫喜珠,已吓得魂飛天外,忙跪在二格格面前,求二格格救命。
二格格說:“這件事我可管不了,你想這幾天老佛爺心裡,是何等憂愁,你别的東西不扔,卻扔了求雨的檀香盒,老佛爺一定要大發雷霆之怒。
要你的命倒未必至于,隻怕你那兩條小腿,一定留不住了。
” 喜珠聽了,更吓得磕頭如搗蒜。
二格格見她十分可憐,就說道“我領你去見大公主去。
” 書中交代,這大公主就是恭親王的女兒,書中曾說過。
太後封恭親王之女為榮壽固倫公主的,就是這位大公主。
太後對于大公主十分疼一愛一,又因大公主下嫁于門額驸景壽之子志銳,是太後指的婚,大公主過門之時,志銳已染病臨危不到三天就死了。
大公主還是一個閨女,可憐她成了望門寡。
太後心中更對不住她。
因此接回宮中,将大公主看做親生女兒一樣,别人的話,太後有聽不聽的,隻有大公主的話,不說則已,說了出來,太後向例不駁的。
但是大公主也從來不多說話。
二格格領着喜珠來見大公主,二格格來到養雲軒,叫喜珠站在階下候着,二格格進去,給大公主請了安。
大公主問道:“二侄女有什麼事?” 二格格便将喜珠的事說了一遍,求大公主在老佛爺面前,替喜珠求情。
大
這一次珍妃、瑾妃留在宮中,并未同來。
衆人到齊後,光緒後說道:“老佛爺傳下懿旨,自今日起,命我等一律齊戒沐浴,素食求雨,你們可知道老佛爺求雨的規矩麼?老佛爺求雨的時候,我們所穿的衣裳,一律要免去紅色,别的顔色,也以淡為宜。
頭上不許戴大朵的花,臉上少搽脂粉,說話不許高聲,行走不許快步。
每早到老拂爺那裡,彼此不許說話,如要說話時,隻可附耳低聲。
你們要切記下了,犯了老佛爺的規矩,可了不得啊!” 衆人之中,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
知道的人固不以為奇,不知道的人,心中暗自好笑,皇後交谕已畢,立即率領衆人,來到樂壽堂。
将進宮門,隻見迎面來了一名小太監,跪在皇後面前奏道:“老佛爺已到靈雨祠去了。
” 皇後忙又領着衆人,趕到靈雨祠,進了祠中,隻見太後在更衣室内,坐在寶座上,閉目合掌。
左邊站着宮女秋雲,抱着一個大葫蘆,右邊站着小太監牛喜福,手中拿着一一柄一拂塵。
皇後等在殿外跪着,不敢言語,約有一個鐘頭,隻聽太後高聲念道:“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摩呵薩。
” 便睜開了鳳眼,向殿下一望,皇後忙喊道:“皇太後萬歲萬萬歲!” 太後道“你們來了。
皇後可傳知他們,先到十七孔橋,在露天祈禱,我随後就來。
” 皇後領旨,忙率衆人,到十七孔橋下,匍匐在地。
不多一刻,皇太後來了,三格格偷眼見皇太後穿着一件素淺藍綢子大褂,滿頭摘去珠翠,隻插了一一團一柳葉,用金針盤着。
手中拿着一根柳條,慢慢走到十七孔橋。
皇後等跪在地下,閉目息氣,不敢作聲。
太後走到橋上正中間,雙膝跪倒,默禱了半天,才站起來,轉身回去。
李蓮英向皇後低聲奏道:“老佛爺上靈雨祠了。
” 皇後忙起身,又領着衆人,跟着太後到靈雨祠去。
太後進了殿門,李蓮英忙退出,傳皇後大公主二人進殿皇後燃了一炷白素錠高香,遞到太後手裡。
太後站在黃墊子上,将香一舉,皇後又接過來插一進大香爐内,趕緊同大公主退到太後身後。
太後跪倒,皇後大公主随着跪下。
皇太後的後衣襟扯平,太後合掌當胸,默默跪禱許久,方才磕頭,衆宮眷等都在殿外,太監等都在石階之下,一齊随着磕頭,三跪九拜已畢。
皇後大公主先行起立,上前扶起太後,太後又合掌向着神像,默默不語,臉上現出愁慘的顔色。
禱告了一會,隻聽得太後低聲說道:“敬乞上天如佛,垂憐餘等,而救貧農于饑馑之中,謹願犧牲以代,而乞天降霖雨。
” 禱告完了,太後出得殿來,向四面天空看了一看一言不發。
仍照舊路回轉,将下十七孔橋。
太後身旁,有一個手捧檀香盒子的小爆女,偶不小心,自己踏了自己衣角,跌了一個大馬趴,将檀香盒子扔了很遠。
太後一見,将雙眉緊皺,忙止住腳步,閉目立了多時,然後才向前走。
太後回宮休息了,按下不提。
且說那跌倒的小爆女,名叫喜珠,已吓得魂飛天外,忙跪在二格格面前,求二格格救命。
二格格說:“這件事我可管不了,你想這幾天老佛爺心裡,是何等憂愁,你别的東西不扔,卻扔了求雨的檀香盒,老佛爺一定要大發雷霆之怒。
要你的命倒未必至于,隻怕你那兩條小腿,一定留不住了。
” 喜珠聽了,更吓得磕頭如搗蒜。
二格格見她十分可憐,就說道“我領你去見大公主去。
” 書中交代,這大公主就是恭親王的女兒,書中曾說過。
太後封恭親王之女為榮壽固倫公主的,就是這位大公主。
太後對于大公主十分疼一愛一,又因大公主下嫁于門額驸景壽之子志銳,是太後指的婚,大公主過門之時,志銳已染病臨危不到三天就死了。
大公主還是一個閨女,可憐她成了望門寡。
太後心中更對不住她。
因此接回宮中,将大公主看做親生女兒一樣,别人的話,太後有聽不聽的,隻有大公主的話,不說則已,說了出來,太後向例不駁的。
但是大公主也從來不多說話。
二格格領着喜珠來見大公主,二格格來到養雲軒,叫喜珠站在階下候着,二格格進去,給大公主請了安。
大公主問道:“二侄女有什麼事?” 二格格便将喜珠的事說了一遍,求大公主在老佛爺面前,替喜珠求情。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