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呈園圖奏答買賣街 折荷花竟成名利場
關燈
小
中
大
田,桑甯橋,練橋鏡橋,進辛商。
一園外附屬處所,為虎城,閱武樓,電燈廠,稻田場,船塢。
全園水旱十三門,園牆約長十三裡。
太後看完,對皇帝說道:“這一個頤和園工程真是浩大,地方真是寬闊,各處有各處的風景,各景有各景的美趣。
我想在這裡多住幾天,将它遊完。
你明天可先回宮,料理政事免得耽誤了,也省得各衙門當差人員,往返的跑着連應“喳,喳”忙跪下請安,便退出去。
” 太後又命先行進膳已畢,就同着各宮眷福晉格格各命婦們,走出殿外。
太後見天氣甚佳,清風徐來,湖中的荷花,已漸漸開放。
太後便要乘船遊湖,李蓮英上前引路,宮女秋雲扶着太後,大公主三格格和恭王的二格格左右随着,皇後及各宮眷福晉格格命婦等在後面随行這時禦前太監等,已将大小船隻一齊靠岸。
太後所乘的船,約有五丈長。
船艙是用黃楊木雕成飛龍舞鳳的花樣,兩旁是大玻璃窗四圍用黃紗簾遮着黃絨繩拉着旗杆。
杆上一面黃龍旗,船頭上畫着一隻翠鳳。
其餘别的船隻,大小不等,讓宮眷人等去坐。
太後上了船,李蓮英奏道:“回老祖宗,船可要開了,請老祖宗坐穩些。
” 太後點頭。
李蓮英又轉到船頭上,向前喊道:“主位們坐穩些,開船啦。
” 這一聲嚷出,隻見各船一齊搖動。
太後船上,有桂祥和孫毓汶的媳婦陪着,皇後與大公主乘坐一隻船。
其餘都是兩人一隻船。
那些船正走之際,忽聽各船上的仆婦使女們一陣笑聲。
太後在船中,掀一開窗簾,向外看時,隻見端王的福晉,仰面躺在船上,有兩個仆婦們去扶她,太後忙問道:“是怎麼了?” 宮女秋雲奏道:“端王福晉,不慣乘船,在船上站着,船一搖動,她就跌下來了。
” 太後笑道:“古人說南人乘船,北人騎馬。
端王福晉本是蒙古羅王之女,好武善騎馬,跑得極快如今乘了船,她就要摔躺下來,真合古人的話啦。
” 說罷,桂祥的夫人,也笑起來。
太後又見恭王的二格格,手持竹竿,坐在船頭上釣魚。
太後向福昆的夫人說道:“你瞧二格格這孩子做出事來,都與别人不同,不知她幾時預備的釣魚杆呢?” 福太太奏道:“二格格不但事事細心,手兒還真巧妙。
就說她的做菜罷,老祖宗吃着都合口味,可見她的一性一情聰慧了。
” 太後道:“這孩子真是可一愛一,隻是一性一情孤傲些,我常說她像林黛玉,将來怕要短壽。
” 福太太聽太後之言,不便回答。
這時船已搖到湖心,太後見湖中之水,碧綠如油,太後命将船開到龍王堂。
李蓮英傳谕下去,太後的船,立刻搖向龍王堂而去,皇後及各人的船,也都跟在後面。
太後又傳旨着每船采取荷花二十枝,先到龍王堂貢獻的,每枝賞銀二十兩。
李蓮英傳谕下去,那些船上的撐船太監,希望得賞,都紛紛将船向荷花多處撐去,隻聽得一陣歡聲,震動天地,荷花池内,往來的船隻,如穿花蝴蝶一般,船上衆人,年歲稍大的,都不肯去折荷花,惟有那些年輕的格格們,一個個打起一精一神争先恐後,搶着多折幾朵,好去讨賞。
這就是名利雙重的關系,就有些爬去船頭上,或坐在船幫兒上的,冒險去折荷花,那些仆婦們,也幫着主人去采。
撥船的格外拼命的搖着,各船東來西往,南沖北撞,使女們嬌一聲細氣,喊成一片,借着水音,好似笙簧齊奏一般。
太後的船,這時已停靠岸邊,太後下了船,站在龍王堂前,用千裡鏡向湖中望去,好不熱鬧。
忽聽得湖内一陣叫嚷之一聲,太後瞧見有一隻船上,掉下一個婦女去,那些船上的撐船太監,忙停住船援救,好不容易将那落水的婦女救起,太後忙問是誰。
李蓮英趕緊坐了一個小艇,搖到湖心,探聽明白,原來是瀾公爵的女兒,因搶折荷花,失足落水,已被救起來了。
李蓮英忙回來奏明太後,太後命各船不必再折荷花,趕緊一靠岸。
那些采荷花的船,都遵旨搖回。
船上各人齊上了岸,太後見瀾公爵的女兒,渾身淋的是水,同落水雞一樣,不覺又是可笑,又是可憐。
忙問她受傷沒有,瀾公夫人代奏道“并未受傷。
” 太後心中安慰,就賞她二百兩銀子,然後皇後首先獻上二十朵紅白蓮花。
太後道:“好!” 其餘各船,也陸續将荷花獻上,太後一一給了賞,惟有恭王二格格欲不獻荷花,反獻了一尾烏金色的大鯉魚來,笑嘻嘻地對太後奏道:“恭喜老佛爺,富貴有魚。
” 太後笑得嘴也合不攏來,指着二格格說道:“你這孩子,真是絕頂聰明,另具一副眼光,與别人不同,我賞你一萬兩銀子,作陪嫁妝奁費吧!” 二格格謝恩下去,正是:獨具慧眼獻祥瑞别開生面沐恩榮。
欲知後事如何,再看下回分
一園外附屬處所,為虎城,閱武樓,電燈廠,稻田場,船塢。
全園水旱十三門,園牆約長十三裡。
太後看完,對皇帝說道:“這一個頤和園工程真是浩大,地方真是寬闊,各處有各處的風景,各景有各景的美趣。
我想在這裡多住幾天,将它遊完。
你明天可先回宮,料理政事免得耽誤了,也省得各衙門當差人員,往返的跑着連應“喳,喳”忙跪下請安,便退出去。
” 太後又命先行進膳已畢,就同着各宮眷福晉格格各命婦們,走出殿外。
太後見天氣甚佳,清風徐來,湖中的荷花,已漸漸開放。
太後便要乘船遊湖,李蓮英上前引路,宮女秋雲扶着太後,大公主三格格和恭王的二格格左右随着,皇後及各宮眷福晉格格命婦等在後面随行這時禦前太監等,已将大小船隻一齊靠岸。
太後所乘的船,約有五丈長。
船艙是用黃楊木雕成飛龍舞鳳的花樣,兩旁是大玻璃窗四圍用黃紗簾遮着黃絨繩拉着旗杆。
杆上一面黃龍旗,船頭上畫着一隻翠鳳。
其餘别的船隻,大小不等,讓宮眷人等去坐。
太後上了船,李蓮英奏道:“回老祖宗,船可要開了,請老祖宗坐穩些。
” 太後點頭。
李蓮英又轉到船頭上,向前喊道:“主位們坐穩些,開船啦。
” 這一聲嚷出,隻見各船一齊搖動。
太後船上,有桂祥和孫毓汶的媳婦陪着,皇後與大公主乘坐一隻船。
其餘都是兩人一隻船。
那些船正走之際,忽聽各船上的仆婦使女們一陣笑聲。
太後在船中,掀一開窗簾,向外看時,隻見端王的福晉,仰面躺在船上,有兩個仆婦們去扶她,太後忙問道:“是怎麼了?” 宮女秋雲奏道:“端王福晉,不慣乘船,在船上站着,船一搖動,她就跌下來了。
” 太後笑道:“古人說南人乘船,北人騎馬。
端王福晉本是蒙古羅王之女,好武善騎馬,跑得極快如今乘了船,她就要摔躺下來,真合古人的話啦。
” 說罷,桂祥的夫人,也笑起來。
太後又見恭王的二格格,手持竹竿,坐在船頭上釣魚。
太後向福昆的夫人說道:“你瞧二格格這孩子做出事來,都與别人不同,不知她幾時預備的釣魚杆呢?” 福太太奏道:“二格格不但事事細心,手兒還真巧妙。
就說她的做菜罷,老祖宗吃着都合口味,可見她的一性一情聰慧了。
” 太後道:“這孩子真是可一愛一,隻是一性一情孤傲些,我常說她像林黛玉,将來怕要短壽。
” 福太太聽太後之言,不便回答。
這時船已搖到湖心,太後見湖中之水,碧綠如油,太後命将船開到龍王堂。
李蓮英傳谕下去,太後的船,立刻搖向龍王堂而去,皇後及各人的船,也都跟在後面。
太後又傳旨着每船采取荷花二十枝,先到龍王堂貢獻的,每枝賞銀二十兩。
李蓮英傳谕下去,那些船上的撐船太監,希望得賞,都紛紛将船向荷花多處撐去,隻聽得一陣歡聲,震動天地,荷花池内,往來的船隻,如穿花蝴蝶一般,船上衆人,年歲稍大的,都不肯去折荷花,惟有那些年輕的格格們,一個個打起一精一神争先恐後,搶着多折幾朵,好去讨賞。
這就是名利雙重的關系,就有些爬去船頭上,或坐在船幫兒上的,冒險去折荷花,那些仆婦們,也幫着主人去采。
撥船的格外拼命的搖着,各船東來西往,南沖北撞,使女們嬌一聲細氣,喊成一片,借着水音,好似笙簧齊奏一般。
太後的船,這時已停靠岸邊,太後下了船,站在龍王堂前,用千裡鏡向湖中望去,好不熱鬧。
忽聽得湖内一陣叫嚷之一聲,太後瞧見有一隻船上,掉下一個婦女去,那些船上的撐船太監,忙停住船援救,好不容易将那落水的婦女救起,太後忙問是誰。
李蓮英趕緊坐了一個小艇,搖到湖心,探聽明白,原來是瀾公爵的女兒,因搶折荷花,失足落水,已被救起來了。
李蓮英忙回來奏明太後,太後命各船不必再折荷花,趕緊一靠岸。
那些采荷花的船,都遵旨搖回。
船上各人齊上了岸,太後見瀾公爵的女兒,渾身淋的是水,同落水雞一樣,不覺又是可笑,又是可憐。
忙問她受傷沒有,瀾公夫人代奏道“并未受傷。
” 太後心中安慰,就賞她二百兩銀子,然後皇後首先獻上二十朵紅白蓮花。
太後道:“好!” 其餘各船,也陸續将荷花獻上,太後一一給了賞,惟有恭王二格格欲不獻荷花,反獻了一尾烏金色的大鯉魚來,笑嘻嘻地對太後奏道:“恭喜老佛爺,富貴有魚。
” 太後笑得嘴也合不攏來,指着二格格說道:“你這孩子,真是絕頂聰明,另具一副眼光,與别人不同,我賞你一萬兩銀子,作陪嫁妝奁費吧!” 二格格謝恩下去,正是:獨具慧眼獻祥瑞别開生面沐恩榮。
欲知後事如何,再看下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