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蘭貴妃月下生皇子 鹹豐帝永巷囚懿妃

關燈
話說鹹豐皇帝出了圓明園之後,蘭貴妃一人,住在園中,好不寂寞。

    吃完晚飯,又因天氣漸熱,便一個人出了天地一家春,走到太液池邊看月色。

    正是明月星稀,如同白晝,那月光照入太液池内,如一隻圓鏡一般。

    再夾一着一陣陣的清風徐來,好不涼爽,蘭貴妃便沉沉欲睡,躺在一個白玉石的榻上,星眸漸閉,仿佛遊華胥國去了。

    一會兒醒來,忽然一陣肚痛,十分利害,蘭貴妃覺得不好,想走回去,誰知兩一腿再也走不動,腹中格外作怪,一會兒竟産生出一個麟兒。

    蘭貴妃這時正沒了主意,幸虧有一個宮女,走了過來,見蘭貴妃這般的情形,忙上前幫助,将臍帶用口咬斷,把孩子捧在蘭貴妃的懷中。

    那宮女飛跑到外面,叫了許多宮女來,将蘭貴妃送回天地一家春去,一面叫太監趕緊騎馬進城,到宮中去送喜信。

    皇帝、皇後,得了信息,都十分歡喜。

    第二天早晨鹹豐皇帝又趕回圓明園,見貴妃身一體安好,又看生産的小孩,長得十分肥胖,心中更為快樂。

    那滿朝的文武,得着消息,人人都歡欣鼓舞,各處大小衙門,皆懸燈慶祝。

    隻有一個肅順,卻氣得冒火噴煙,說不盡的怨恨。

    鹹豐皇帝這時又将蘭貴妃改封為懿妃,那新生的皇子,取名叫載淳。

    從此懿妃的身份,又與從前大不相同了,按下懿妃,暫且不表。

    先說那英國兵占領廣州的事,原來洪秀全自定都南京,派了洪仁珩出使美國,呈遞國書,那世界各國都以為太平天國,舉動文明,居然格外幫助。

    美國政一府先派專使答禮,承認太平天國,那時兩廣總督葉名琛尤其是一個不知外交的人,十分驕傲。

    對外國人,總說是洋鬼子,更把廣東的一團一勇,看得極輕,那些一團一勇,從前本立過大功,自然不服,便有兩個頭目,關钜梁楫二人,投了英國兵船,甘為漢一奸一去了。

    廣州英國領事巴夏禮,就利用他二人,以為内線,也是葉名琛辟運已去,偏偏鬧出事來,恰巧有一隻英國商船,私販鴉片煙土,駛進關河,被關上巡丁捉住,抓了十三個中國人去。

    押在南海縣獄内,英領事巴夏禮就提出抗議,說中國官人不配到英船上捉人,葉名琛見領事抗議,就把十三個中國人送交英領事。

    也算忍辱的了。

    誰知巴領事不依,定要水師提督到領事衙門賠罪,又要捉那千總巡丁。

    葉名琛見巴領事提出的條件,太不像話,也就付之一笑,不去理他。

    那巴領事以為機會到了,就請香港總督帶了兵船,直攻黃埔,将中國炮台占住,葉名琛還是不問,那英國人格外得寸進尺,就将兵船開到十三洋行地面,又攻打鳳凰山炮台,向廣州前進。

    城中官民人等,都慌張得很,葉名琛還是若無其事,整天飲酒做詩,英國人以為中國可欺,更來的利害,用大炮将廣州城牆,轟倒一大片。

    葉名琛這才害怕,打發人去求和,英領事和香港總督更不答應,說非捉葉名琛不可,葉名琛一聽英國人要捉他,格外藏在衙門裡,不敢出來。

    美國領事卻出面調停,怎奈葉名琛不見他的面,美國領事恨名琛搭架子,又動了氣,去聯合法國公使葛羅,英國公使額爾金,俄國公使布括廷,美國公使利特,一齊帶了兵船,闖進廣州。

    名琛大驚,忙調瓊州總兵黃開廣,帶了一百幾十隻釣魚的小船,前來應戰,名琛又在淨室内設壇扶占。

    請呂祖批示,那扶占的人,就寫了四句道:“十五日聽消息,事已定,莫焦急”。

    名琛以為這十五日三字,一定是過十五天,外國兵船,就要退了,他便打定主意,藏在衙内,守了十五日,誰知英國人更打得厲害。

    地方紳士,主張練兵,他又不準。

    英國人此時提出五條要求:(一)與總督相見,(二)欲在河南岸造洋樓,(三)欲通商(四)欲進城,(五)要賠款六百萬兩。

    名琛包不去理他,各國公使大怒,決定用炮洗城,那些百姓,見城外滿貼着香港總督的告示,說第二天要破城,立刻大亂起來,扶老攜幼,紛紛逃跑,名琛禁止不住。

    第二天夜深,城外果然開了大炮,聲震天地,名琛吓得逃出衙門暫到粵華書院避難。

    廣州紳士崇耀,和将軍暗地裡通了,在城上豎一起白旗,迎英國兵進城那葉名琛竟被英兵捉去,押到英國兵船上監禁起來,名琛的戈什哈,以名琛說:“大人,海水很清,可以死矣。

    ” 名琛卻貪生怕死,隻當不曾聽見,那戈什哈憤極,便自跳海而死。

    後來英國人将名琛送到印度,關在一間高樓上,他仍不自盡,終日吟詩作畫,念呂祖真經,他所作的字畫,都署名海上蘇武。

    這裡廣東巡撫奏了上來,鹹豐帝大怒,便下上谕,所有廣州滿城文武官員,從總督起一齊革職。

    另委了兩廣總督黃宗漢,去和英法美三國議和,又派黑龍江辦事大臣,與俄國會議。

    那外國人卻十分狠惡,提出嚴厲的要求,總督們不敢做主,奏明皇帝,皇帝開禦前會議,議了半日,竟議不出一個法子來。

    外國人見所求不遂,又派兵船,闖到北洋,先進天津白河的,有美國兵船三隻,法國兵船六隻,俄國兵船一隻,接着英國十四隻巡洋大艦也開到白河。

    直隸總督譚廷襄見大事不好,就奏明皇帝,上谕下來,派戶部侍郎郭崇倫,内閣學士烏爾棍泰,前去議和。

    英國公使說:“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