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 現彗星各地起刀兵 撄敵氛全州動幹戈

關燈
那人急忙謝道:“小弟見不及此,才聞高論,大歉于心。

    請問足下貴姓尊名,哪裡人氏。

    ” 錢江答道:“某姓錢,名江号東平,浙江歸安人氏。

    ” 那人納頭便拜,歡喜說道:“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仰慕已久,幸會幸會。

    ” 錢江即回禮道“小可錢江,卻勞老兄如此敬一愛一,請問先生上姓尊名?” 那人答道:“小弟姓馮單名一個逵字,别号雲山,本地人氏,向在山中念書。

    ” 錢江見他氣宇非凡,談吐風雅,知非等閑之人,忙道:“方今天下多故,正豪傑出頭之時老兄高才,卻不尋個機會出身。

    這是什麼原故呢?” 馮逵答道:“先生說的雖是,怎奈鞑靼盤踞中原,大丈夫昂昂七尺,何忍赧顔北面稱臣,故隐居于此,願先生有以教之。

    ” 錢江聽罷,知道是同志,便問道:“在廣東曾得有可以同事的人麼?” 馮逵答道:“同志中人,本不易得,惟所見有洪秀全者真英雄也。

    此人就是本縣人氏,器量寬洪,确有龍鳳之姿,天日之後,且能懷大志腹有良謀,先生若欲一見,弟當作前導。

    ” 錢江道:“如此甚好。

    ” 說罷,便攜着手同行。

    一路上但見山勢崇隆,枝林幽雅,流泉有韻,百鳥飛鳴。

    錢馮二人,一路上又說些閑話,忽馮逵指着前面一人說道:“前面來的卻洪大哥也。

    ” 錢江舉頭一望,但見那人生得天庭廣闊,地閣豐一隆,眉侵入發,眼似流星,長耳寬頤,豐顴高準,五尺以上身材,三十來歲年紀。

    頭戴濟南草笠,身穿一領道裝長服,腳登一雙蒲草鞋兒,手執一把羽一毛一扇子。

    錢江看着那人,暗地裡早喝一聲彩。

    約莫遠離三四丈,那人見了錢江,拱手說道:“勞錢先生遠行至此,折殺洪某了。

    ” 說罷,納頭便拜。

    錢江急回過禮說道:“刀筆小吏,何勞遠接,足下不是雲翁說的洪秀全哥哥麼?” 那人答道:“小可姓洪原名仁恬,字秀泉,後隐居于此,改名秀全,常聽雲翁說起先生大名。

    隻以旅館中,談話不便,未敢造次進谒,今蒙枉願,足慰生平。

    ” 錢江聽了大喜,三人齊一行來。

    不多時,早到一個山寺,這寺雖不甚寬廣,倒卻幽靜,秀全便導至一分密室,分賓主坐下,秀全卻去濟南草笠,露出頭上一毛一發蓬蓬。

    錢江大驚道,原來洪君卻是個道者,其真失敬了。

    秀全道:“哪裡說,小弟因不忍徇異族雜雉制度,削棄父母的一毛一血,故喬扮道裝,免暴官污吏的捕風捉影,這是真的。

    若中原未複,反甘心作方外人,弟所最鄙,先生休再思疑,但恐此事非同小可,縱有熱誠,無從着手,也是枉然。

    若得先生曲賜教誨,實為萬幸。

    ” 錢江便答道:“我漢族自遭變以來,清初屢起革命,亦足見人心未忘祖國也,吳三桂誤于前,而悔于後,本不足以服人心以來,且日暮途窮,卒以緻敗,自是滿洲勢力頑固。

    雖呂留良、會靜戴名世之徒,鼓吹風潮,終難下手,亦勢為之耳。

    嘉慶間,川湖以邪教起事,尚縱橫數省,震動八方,況足下以命世之傑,具複國之憂,而伸大義于天下,名正言順,誰不望而歸,方今朝廷失道,盜賊紛起,足下若因其勢用之,總攬中才,拯扶饑溺。

    此于載一時之機也,惟足下圖之。

    洪秀全聽罷大喜道:“先生之言洞竅機要,奈今廣東人民,風氣未開,沉迷不醒,若要舉義,計将安出?” 錢江又道:“廣東省濱臨大海,足下舟師未備糧械未完,非用武之地也。

    廣西地形險阻,豪傑衆多,又無糧食不敷之患,今大鯉魚羅大岡等雖綠林之輩,然皆聚衆數千,熱不為弱。

    足下若推同志士,間道入廣西,撫其衆,曉以大義,旌旗所指,當如破竹。

    然後取長沙,下武昌,握金陵之險要,以出幽燕,天下不難定也。

    ” 說罷,洪秀全見錢江議論縱橫,确有見地,便道:“某有一言不知先生聞否?” 錢江道:“既是知己還怕怎的,有話隻管說便是。

    ” 洪秀全便道:“先生明天準要回去,某也不敢強留,緻誤先生公事,但恐别時再會,比不得今夕齊全,不如我幾人,當天結義,共行大志,先生以為如何?” 錢江道:“此事正合弟意,準可行之。

    ” 洪秀全大喜,當下便表告天下,誓要戮力同心,謀複祖國,若背此盟天誅地滅,各人焚告已畢,結為異姓兄弟。

    便聚集許多英雄好漢,如羅大岡、秦日網、楊秀清韋昌輝、蕭朝貴、譚紹光、黃廣金并自己兄弟仁發、仁達、妹一子宣嬌等。

    在廣西邊境平南縣金田村起事。

    這個消息傳到平南縣,那縣令馬兆周立時帶了二十名差勇,來捕捉,卻被洪秀全一班好漢打得落花流水,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