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祖制重行皇帝懼内 讒言惑主太子亡身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道光皇帝自從那夜和皇後吵鬧過後,到底皇帝自己認了錯,皇後才罷休。
從此以後皇帝怕皇後吃酸,便常常到皇後宮中去住宿。
便是有時召幸别的妃嫔,也須有皇後的小印,那妃嫔才肯應一召。
宮裡的規矩,皇帝召幸妃嫔,原要皇後下手谕的,自從乾隆帝廢了皇後以後這個規矩已多年不行了,如今這位道光後,重新拿出祖制來,道光皇帝便不敢不依。
列位你道祖制是怎樣,原來皇後以外,皇帝倘要召幸妃子,隻許在皇帝寝宮裡臨幸,不許皇帝私下到妃子一宮裡去的。
那管皇帝和後妃房裡的事禮的,名叫敬事房。
那敬事房有總管太監一人,馱妃子太監四人,請印太監兩人。
總管太監是專管進膳牌,叫起,寫冊子等事禮,馱妃子太監是專馱妃子,請印太監是到皇後宮中去領小印的。
那膳牌把宮中所有的妃嫔,都寫在小牙牌上,每一妃嫔一塊牌子,牌子頭上漆着綠色油漆,又稱做綠頭牌。
總管太監每天把綠頭牌平鋪在一隻大銀盤裡,如遇妃嫔有月事的,便把牌子側豎一起來。
觑着皇上用晚膳的時候,總管太監便頭頂着銀盤上去,跪在皇帝跟前,皇帝倘然要到皇後宮中去住宿,隻說一句留下,總管太監便把這銀盤擱在桌上,倒身退出屋子去。
皇帝倘然不召幸妃嫔,也不到皇後宮中去,便說一聲拿去。
那總管太監便捧着盤子退出去。
皇帝倘然要召幸某妃,便隻須伸手把這妃子的牌子翻過來,牌背向上擺着。
那總管太監一面捧着盤子退出去,一面把那牌子拿下來,交給管印太監,到皇後宮中去請印。
皇後的管印的太監,一面奏明皇後,一面在一張紙條兒上打上一顆小印,交給那太監,那太監拿着出來,交給馱妃子太監,那馱妃子太監,見了膳牌和小印,便拿着一件黃緞子的大氅,走到那妃子一宮裡,把小印紙條兒交給宮女,宮女拿進去,給妃子看了,服侍妃子梳妝一番。
宮女扶着太監進去,把大氅向妃子身一子一裹,背着,直送到皇帝榻前,解去大氅,妃子站着,這時皇帝也由太監服侍着,脫一去了上下衣,睡在一床一上,蓋一幅短被,露出臉和腳。
太監退出房外,妃子便上去,從皇帝的腳下,爬進被裡去,和皇帝并頭睡下。
這時敬事房的總管太監,帶着一班太監,一齊站在房門外,看看過了兩個時辰,便在房門外跪倒,拉長了調子,高聲唱道:“是時候了。
” 聽屋子裡沒有聲息,接着又唱,唱到第三聲,隻聽得皇帝在一床一上喚一聲“來”,那馱妃子太監,便走進屋子去,這時妃子已鑽出被來,站在一床一前。
太監上去依舊拿大氅裹一住,馱着仍送回宮去。
接着那總管太監進屋子來,跪在一床一前問道:“留不留?”皇帝倘然說“留”,那總管太監便回敬事房去,在冊子上寫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 留一行字。
倘然皇帝說不留,那總管太監便到妃子一宮中去,在妃子小肚下面一穴一道上,用指兒輕輕一按,那水一齊流一出來。
清宮定這個規矩,原是仿着明朝的制度,如今道光後要行着自己的威權,又恐皇帝荒一婬一無度,又請出祖制來,道光帝也無可如何,隻得忍受着。
道光的太子奕琏,看見穆彰阿的舉動,十分不快,隻是礙着父皇臉上,也不敢認真發作那日合當有事,太子琏正在宮門散步,見穆彰阿獨自進宮來,太子知他為着蕊香妃子的事,又要蠱惑父王,便立在宮門,要看他怎生區處。
穆彰阿見了太子,本想回去,又恐太子見疑,隻得趨行幾步,向太子屈着半膝兒,請個大安。
太子說道:“不勞丞相這般禮數,但身居宰輔,執掌鈞衡,苟能顧念國家,不要屈害,是萬幸了。
” 穆彰阿本是個乘覺的人,聽太子說到這話,已猜着幾分用意,隻是怎能發作,忙改顔謝罪。
那太子也沒得可說,忙讓開幾步,
從此以後皇帝怕皇後吃酸,便常常到皇後宮中去住宿。
便是有時召幸别的妃嫔,也須有皇後的小印,那妃嫔才肯應一召。
宮裡的規矩,皇帝召幸妃嫔,原要皇後下手谕的,自從乾隆帝廢了皇後以後這個規矩已多年不行了,如今這位道光後,重新拿出祖制來,道光皇帝便不敢不依。
列位你道祖制是怎樣,原來皇後以外,皇帝倘要召幸妃子,隻許在皇帝寝宮裡臨幸,不許皇帝私下到妃子一宮裡去的。
那管皇帝和後妃房裡的事禮的,名叫敬事房。
那敬事房有總管太監一人,馱妃子太監四人,請印太監兩人。
總管太監是專管進膳牌,叫起,寫冊子等事禮,馱妃子太監是專馱妃子,請印太監是到皇後宮中去領小印的。
那膳牌把宮中所有的妃嫔,都寫在小牙牌上,每一妃嫔一塊牌子,牌子頭上漆着綠色油漆,又稱做綠頭牌。
總管太監每天把綠頭牌平鋪在一隻大銀盤裡,如遇妃嫔有月事的,便把牌子側豎一起來。
觑着皇上用晚膳的時候,總管太監便頭頂着銀盤上去,跪在皇帝跟前,皇帝倘然要到皇後宮中去住宿,隻說一句留下,總管太監便把這銀盤擱在桌上,倒身退出屋子去。
皇帝倘然不召幸妃嫔,也不到皇後宮中去,便說一聲拿去。
那總管太監便捧着盤子退出去。
皇帝倘然要召幸某妃,便隻須伸手把這妃子的牌子翻過來,牌背向上擺着。
那總管太監一面捧着盤子退出去,一面把那牌子拿下來,交給管印太監,到皇後宮中去請印。
皇後的管印的太監,一面奏明皇後,一面在一張紙條兒上打上一顆小印,交給那太監,那太監拿着出來,交給馱妃子太監,那馱妃子太監,見了膳牌和小印,便拿着一件黃緞子的大氅,走到那妃子一宮裡,把小印紙條兒交給宮女,宮女拿進去,給妃子看了,服侍妃子梳妝一番。
宮女扶着太監進去,把大氅向妃子身一子一裹,背着,直送到皇帝榻前,解去大氅,妃子站着,這時皇帝也由太監服侍着,脫一去了上下衣,睡在一床一上,蓋一幅短被,露出臉和腳。
太監退出房外,妃子便上去,從皇帝的腳下,爬進被裡去,和皇帝并頭睡下。
這時敬事房的總管太監,帶着一班太監,一齊站在房門外,看看過了兩個時辰,便在房門外跪倒,拉長了調子,高聲唱道:“是時候了。
” 聽屋子裡沒有聲息,接着又唱,唱到第三聲,隻聽得皇帝在一床一上喚一聲“來”,那馱妃子太監,便走進屋子去,這時妃子已鑽出被來,站在一床一前。
太監上去依舊拿大氅裹一住,馱着仍送回宮去。
接着那總管太監進屋子來,跪在一床一前問道:“留不留?”皇帝倘然說“留”,那總管太監便回敬事房去,在冊子上寫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 留一行字。
倘然皇帝說不留,那總管太監便到妃子一宮中去,在妃子小肚下面一穴一道上,用指兒輕輕一按,那水一齊流一出來。
清宮定這個規矩,原是仿着明朝的制度,如今道光後要行着自己的威權,又恐皇帝荒一婬一無度,又請出祖制來,道光帝也無可如何,隻得忍受着。
道光的太子奕琏,看見穆彰阿的舉動,十分不快,隻是礙着父皇臉上,也不敢認真發作那日合當有事,太子琏正在宮門散步,見穆彰阿獨自進宮來,太子知他為着蕊香妃子的事,又要蠱惑父王,便立在宮門,要看他怎生區處。
穆彰阿見了太子,本想回去,又恐太子見疑,隻得趨行幾步,向太子屈着半膝兒,請個大安。
太子說道:“不勞丞相這般禮數,但身居宰輔,執掌鈞衡,苟能顧念國家,不要屈害,是萬幸了。
” 穆彰阿本是個乘覺的人,聽太子說到這話,已猜着幾分用意,隻是怎能發作,忙改顔謝罪。
那太子也沒得可說,忙讓開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