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英國分割西藏陰謀的破産
關燈
小
中
大
藏地方政一府派噶倫喇嘛為西康總管,會同錯郭娃代本率兵前往江達。
10月,又派穹然木代本帶領藏軍三百人前往三十九族地區,準備再次挑一起戰端。
由于當時的邊軍統領彭日升擁有裝備比較一精一良的三個營,分别駐防昌都、類烏齊和三十九族地區,因而藏軍未敢貿然進攻。
1917年春,四川爆發了川、滇軍閥之間的戰争,戰火波及川邊。
7月,邊軍統領彭日升派兵兩營進攻打箭爐,被滇軍華封歌一團一擊敗。
不久,川邊鎮守使殷承被迫離開打箭爐回滇,由陳遐齡接任。
英國見有機可乘,立即接濟藏軍“五子槍五千支,子彈五百萬(發)”②,唆使藏軍向川邊發動進攻。
邊軍一敗塗地。
1918年1月,類烏齊被藏軍攻陷,邊軍一營營長田文清敗逃昌都。
1月22日,彭日升令第三營營長張開勝、第十營營長曹樹範分道夾攻駐歐月(昌都南八十裡)之藏軍,結果為藏軍擊敗,分别退守昌都、乍丫。
彭日升急忙向陳遐齡求援。
時陳正參與川省軍閥混戰,且慮彭之勢力擴展對其不利,以緻見危不救。
2月下旬,藏軍進攻昌都,首先占據昌都後山。
3月3日,彭日升派隊分道進攻後山,又被藏軍擊敗。
4月3日,藏軍攻陷雞心山,15日又陷四川橋。
彭日升等因昌都已無險可守,遂繳械投降。
藏軍攻占昌都後,分南北兩路進攻。
邊軍紛紛潰降,以緻“德格、鄧柯、石渠、白玉、貢縣、武城、甯靜七縣相繼俱陷”①,整個川邊為之震動。
是時,川邊鎮守使陳遐齡先後派人遞信給達賴,勸其休兵息戰。
由于西藏少數親英分子的阻撓,陳的停戰提議未獲結果。
藏軍在攻占德格後,又直一逼一甘孜、瞻對。
陳遐齡于7月令一團一長朱憲文率部抵禦。
川軍與藏軍在甘孜西南之絨壩岔激戰二十餘日,始進至雅砻江東岸,阻止了藏軍的進攻。
三、川藏兩軍停戰議和 川藏兩軍在甘孜前線形成對峙局面後,陳遐齡于1918年8月再次派人赴拉薩交涉。
英國鑒于藏軍進攻受阻,加上兵力不足,如川軍增調主力反攻,已占地區仍有喪失的危險,遂令駐川邊副領事台克滿出面“調解”,由英川藏三方代表談判議和。
談判雖未達成協議,但同意從1918年10月17日至31日,川軍退守甘孜,藏軍退守德格,停戰一年。
随着我國反帝反封建民一主革命運動的日益高漲,藏族地區的形勢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西藏一愛一國人士增強了反帝信心,紛紛要求西藏地方政一府與中央政一府取得直接聯系。
1919年10月,北京政一府派出的代表一團一抵達拉薩,受到西藏各階層人民的熱烈歡迎和隆重接待。
達賴亦向代表表示:“親英非出本心”,“餘誓傾心内向”①。
班禅九世也派人向中央代表表達了擁護中央的心願。
此後,達賴逐漸擺脫了親英分子的羁絆,不斷加強了與中央的聯系,使英國妄圖分割西藏的圖謀終于徹底破産。
10月,又派穹然木代本帶領藏軍三百人前往三十九族地區,準備再次挑一起戰端。
由于當時的邊軍統領彭日升擁有裝備比較一精一良的三個營,分别駐防昌都、類烏齊和三十九族地區,因而藏軍未敢貿然進攻。
1917年春,四川爆發了川、滇軍閥之間的戰争,戰火波及川邊。
7月,邊軍統領彭日升派兵兩營進攻打箭爐,被滇軍華封歌一團一擊敗。
不久,川邊鎮守使殷承被迫離開打箭爐回滇,由陳遐齡接任。
英國見有機可乘,立即接濟藏軍“五子槍五千支,子彈五百萬(發)”②,唆使藏軍向川邊發動進攻。
邊軍一敗塗地。
1918年1月,類烏齊被藏軍攻陷,邊軍一營營長田文清敗逃昌都。
1月22日,彭日升令第三營營長張開勝、第十營營長曹樹範分道夾攻駐歐月(昌都南八十裡)之藏軍,結果為藏軍擊敗,分别退守昌都、乍丫。
彭日升急忙向陳遐齡求援。
時陳正參與川省軍閥混戰,且慮彭之勢力擴展對其不利,以緻見危不救。
2月下旬,藏軍進攻昌都,首先占據昌都後山。
3月3日,彭日升派隊分道進攻後山,又被藏軍擊敗。
4月3日,藏軍攻陷雞心山,15日又陷四川橋。
彭日升等因昌都已無險可守,遂繳械投降。
藏軍攻占昌都後,分南北兩路進攻。
邊軍紛紛潰降,以緻“德格、鄧柯、石渠、白玉、貢縣、武城、甯靜七縣相繼俱陷”①,整個川邊為之震動。
是時,川邊鎮守使陳遐齡先後派人遞信給達賴,勸其休兵息戰。
由于西藏少數親英分子的阻撓,陳的停戰提議未獲結果。
藏軍在攻占德格後,又直一逼一甘孜、瞻對。
陳遐齡于7月令一團一長朱憲文率部抵禦。
川軍與藏軍在甘孜西南之絨壩岔激戰二十餘日,始進至雅砻江東岸,阻止了藏軍的進攻。
三、川藏兩軍停戰議和 川藏兩軍在甘孜前線形成對峙局面後,陳遐齡于1918年8月再次派人赴拉薩交涉。
英國鑒于藏軍進攻受阻,加上兵力不足,如川軍增調主力反攻,已占地區仍有喪失的危險,遂令駐川邊副領事台克滿出面“調解”,由英川藏三方代表談判議和。
談判雖未達成協議,但同意從1918年10月17日至31日,川軍退守甘孜,藏軍退守德格,停戰一年。
随着我國反帝反封建民一主革命運動的日益高漲,藏族地區的形勢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西藏一愛一國人士增強了反帝信心,紛紛要求西藏地方政一府與中央政一府取得直接聯系。
1919年10月,北京政一府派出的代表一團一抵達拉薩,受到西藏各階層人民的熱烈歡迎和隆重接待。
達賴亦向代表表示:“親英非出本心”,“餘誓傾心内向”①。
班禅九世也派人向中央代表表達了擁護中央的心願。
此後,達賴逐漸擺脫了親英分子的羁絆,不斷加強了與中央的聯系,使英國妄圖分割西藏的圖謀終于徹底破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