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政府軍抗擊外蒙叛軍向内蒙的進犯
關燈
小
中
大
一長特克慎指揮,為預備隊。
計劃“先将黑沙土廟之匪殲滅,再進攻百靈廟”之敵。
③ 1913年7月7日,徐廷榮率右支隊進攻黑沙土廟。
叛軍依托工事負隅頑抗。
徐廷榮部先以大炮轟擊,繼由營長王慶麟率部猛一沖。
自下午2時一直戰至5時半,叛軍不支,向西北方向退卻。
8日晨,左右兩支隊分頭向後廠汗■■(黑沙土廟南三十八公裡)前進。
上午11時,與叛軍一千二百餘人接戰。
兩個支隊和騎兵一團一互相協同,奮勇沖擊。
直至下午3時,叛軍仍拚命頑抗,不稍退縮。
朱泮藻令炮兵與機槍連變換陣地,以火力側擊敵人兩翼,敵始披一靡一,向百靈廟逃竄。
朱部随即進駐後廠汗■■。
黑沙土廟之戰獲勝後,朱泮藻部用一天時間進行了進攻百靈廟的戰前準備。
7月10日晨,各部由後廠汗■■輕裝出發,10時抵達百靈廟南面一帶高地,并立即發起攻擊。
此時,百靈廟已集聚叛軍五千餘人,并築有防禦工事。
戰至下午1時,朱部攻擊未能奏效,而部隊已甚疲勞,又值天雨,無法露宿。
朱泮藻電請暫返後廠汗■■,“候令行止”。
張紹曾接電後,除令朱泮藻部繼續進攻外,又令烏蘭花(今内蒙四子王旗)一帶部隊向西北相機剿堵。
朱泮藻接電,立即率隊冒敵猛烈炮火奮勇直前,終于突破了敵人的陣地。
下午4時許,叛軍從百靈廟潰走。
此次戰鬥,共斃敵四百餘名,繳獲大量彈藥和軍用物資,給叛軍以沉重打擊。
(三)西蘇尼特和滂江争奪戰 1913年5月間,察哈爾軍隊在滂江、西蘇尼特(今内蒙溫都爾廟)作戰失利。
察哈爾都統、陸軍第一師師長何宗蓮派支隊司令李奎元率步騎兵各兩營,炮兵、機關槍兵各一連,開赴前線,加強防禦。
李奎元探知西蘇尼特王府有叛軍數百名,于5月16日下午率軍往剿。
17日,進至西蘇尼特王府以南,與叛軍遭遇,斃敵數十人。
李奎元又派騎兵從側翼抄襲叛軍後路,自帶各營連從正面進攻。
當進至距敵三百米處,忽然狂風大作,塵沙迷目,進攻受挫。
李奎元和騎兵一團一一營營長均受重傷,軍心因之動搖,“全軍嘩潰”①。
戰後,何宗蓮命什巴台(今河北張北東十公裡)獨立騎兵一團一曹一團一長暫代支隊司令,率步兵三營、騎兵一營又四個連,于鑲黃旗、大馬群山(今河北張家口東北)、馬王廟(今内蒙化德西南二十公裡)、太仆寺、察罕霍羅(今内蒙化德東南三十五公裡)一線進行防禦。
5月22日,駐守陶林以北的綏遠東路司令陳希義派劉虎臣一團一往攻西蘇尼特,中途與敵遭遇,因彈糧不濟,又退回四道溝(今内蒙四子王旗東七十五公裡)防禦。
張紹曾為了防止該敵與西路叛軍會合,便調中路之孟效曾旅進攻西蘇尼特、滂江等地。
參謀部、陸軍部增調二十師混成一團一趕赴一陽一高,加強後方防禦;6月間,又任命盧永祥為察防前敵總司令,率混成第五旅出張家口,負責剿辦事宜。
此時,東、西蘇尼特王公均已降附庫倫叛國集一團一,盤踞在西蘇尼特王府一帶的庫倫叛軍已增至二千餘人,另在鑲黃旗駐有叛軍千餘人,彼此互相策應,氣焰甚為嚣張。
随後,正白旗、鑲白旗王公亦相繼降附,形勢十分嚴重。
6月17日,孟效曾率部由陶林出發,進攻西蘇尼特王府,同時要求駐馬王廟之盧永祥部進攻孤山廟之敵,以為聲援。
6月23日,孟效曾旅攻克西蘇尼特王府,繼克滂江。
但由于盧永祥部配合不力,緻使孟旅孤軍深入,陷于困境。
滂江、西蘇尼特王府距陶林兵站四五百裡,駐孤山之敵多次截擊孟旅之運輸車隊,使該旅的供一應異常困難。
7月初,陶林兵站再次向孟軍運送糧彈,中途又遭叛軍截擊,被迫退回陶林。
孟旅因後路斷絕,“馬匹已倒斃三分之一,人多病,糧已告罄,子彈因連次受敵夜襲,所餘無幾”②。
張紹曾一面令東路派兵護送糧彈,一面令孟旅打通糧道。
陸軍部也急電盧永祥迅速派兵赴援,并令孟效曾“相機進止,如不能久待,即移紮就糧,免生潰變”①。
盧部為敵所阻,一時不能往援,孟旅被迫于7月中旬撤至烏蘭花北面的四子王府一帶。
于是,滂江、西蘇尼特王府得而複失。
9月間,盧永祥部在古魯巴諾爾(鑲黃旗東北三十二公裡)與叛軍交戰,又遭失敗,官兵傷亡較多,遂由馬王廟退守托羅蓋(今河北公會)。
鑲黃旗、馬王廟、大馬群均為叛軍占領。
袁世凱将盧永祥“褫去中将(銜),責令戴罪立功”。
時奎蘇(今多倫西北約六十公裡)方向之叛軍鑒于多倫守軍兵力較強,便往西南方向竄犯。
張家口“附近要塞,已無得力兵隊防守,危險情形日甚一日”①。
直至10月間,高在田騎兵一團一冒雪力戰,将新蘇木廟(今多倫西北約三十公裡)之敵剿平後,才制止了叛軍的進攻,使内蒙中部的形勢稍有好轉。
三、内蒙東南部的作戰 内蒙東南部之林西、經棚(今内蒙克什克騰旗)、多倫一線,是庫倫叛軍進攻的重點。
1913年4、5月間,在遊格吉廟(今蒙古額爾德尼察幹附近)、達裡崗厓(今蒙古達裡甘嘎地區)之叛軍數千人,經貝子廟(今内蒙阿巴
計劃“先将黑沙土廟之匪殲滅,再進攻百靈廟”之敵。
③ 1913年7月7日,徐廷榮率右支隊進攻黑沙土廟。
叛軍依托工事負隅頑抗。
徐廷榮部先以大炮轟擊,繼由營長王慶麟率部猛一沖。
自下午2時一直戰至5時半,叛軍不支,向西北方向退卻。
8日晨,左右兩支隊分頭向後廠汗■■(黑沙土廟南三十八公裡)前進。
上午11時,與叛軍一千二百餘人接戰。
兩個支隊和騎兵一團一互相協同,奮勇沖擊。
直至下午3時,叛軍仍拚命頑抗,不稍退縮。
朱泮藻令炮兵與機槍連變換陣地,以火力側擊敵人兩翼,敵始披一靡一,向百靈廟逃竄。
朱部随即進駐後廠汗■■。
黑沙土廟之戰獲勝後,朱泮藻部用一天時間進行了進攻百靈廟的戰前準備。
7月10日晨,各部由後廠汗■■輕裝出發,10時抵達百靈廟南面一帶高地,并立即發起攻擊。
此時,百靈廟已集聚叛軍五千餘人,并築有防禦工事。
戰至下午1時,朱部攻擊未能奏效,而部隊已甚疲勞,又值天雨,無法露宿。
朱泮藻電請暫返後廠汗■■,“候令行止”。
張紹曾接電後,除令朱泮藻部繼續進攻外,又令烏蘭花(今内蒙四子王旗)一帶部隊向西北相機剿堵。
朱泮藻接電,立即率隊冒敵猛烈炮火奮勇直前,終于突破了敵人的陣地。
下午4時許,叛軍從百靈廟潰走。
此次戰鬥,共斃敵四百餘名,繳獲大量彈藥和軍用物資,給叛軍以沉重打擊。
(三)西蘇尼特和滂江争奪戰 1913年5月間,察哈爾軍隊在滂江、西蘇尼特(今内蒙溫都爾廟)作戰失利。
察哈爾都統、陸軍第一師師長何宗蓮派支隊司令李奎元率步騎兵各兩營,炮兵、機關槍兵各一連,開赴前線,加強防禦。
李奎元探知西蘇尼特王府有叛軍數百名,于5月16日下午率軍往剿。
17日,進至西蘇尼特王府以南,與叛軍遭遇,斃敵數十人。
李奎元又派騎兵從側翼抄襲叛軍後路,自帶各營連從正面進攻。
當進至距敵三百米處,忽然狂風大作,塵沙迷目,進攻受挫。
李奎元和騎兵一團一一營營長均受重傷,軍心因之動搖,“全軍嘩潰”①。
戰後,何宗蓮命什巴台(今河北張北東十公裡)獨立騎兵一團一曹一團一長暫代支隊司令,率步兵三營、騎兵一營又四個連,于鑲黃旗、大馬群山(今河北張家口東北)、馬王廟(今内蒙化德西南二十公裡)、太仆寺、察罕霍羅(今内蒙化德東南三十五公裡)一線進行防禦。
5月22日,駐守陶林以北的綏遠東路司令陳希義派劉虎臣一團一往攻西蘇尼特,中途與敵遭遇,因彈糧不濟,又退回四道溝(今内蒙四子王旗東七十五公裡)防禦。
張紹曾為了防止該敵與西路叛軍會合,便調中路之孟效曾旅進攻西蘇尼特、滂江等地。
參謀部、陸軍部增調二十師混成一團一趕赴一陽一高,加強後方防禦;6月間,又任命盧永祥為察防前敵總司令,率混成第五旅出張家口,負責剿辦事宜。
此時,東、西蘇尼特王公均已降附庫倫叛國集一團一,盤踞在西蘇尼特王府一帶的庫倫叛軍已增至二千餘人,另在鑲黃旗駐有叛軍千餘人,彼此互相策應,氣焰甚為嚣張。
随後,正白旗、鑲白旗王公亦相繼降附,形勢十分嚴重。
6月17日,孟效曾率部由陶林出發,進攻西蘇尼特王府,同時要求駐馬王廟之盧永祥部進攻孤山廟之敵,以為聲援。
6月23日,孟效曾旅攻克西蘇尼特王府,繼克滂江。
但由于盧永祥部配合不力,緻使孟旅孤軍深入,陷于困境。
滂江、西蘇尼特王府距陶林兵站四五百裡,駐孤山之敵多次截擊孟旅之運輸車隊,使該旅的供一應異常困難。
7月初,陶林兵站再次向孟軍運送糧彈,中途又遭叛軍截擊,被迫退回陶林。
孟旅因後路斷絕,“馬匹已倒斃三分之一,人多病,糧已告罄,子彈因連次受敵夜襲,所餘無幾”②。
張紹曾一面令東路派兵護送糧彈,一面令孟旅打通糧道。
陸軍部也急電盧永祥迅速派兵赴援,并令孟效曾“相機進止,如不能久待,即移紮就糧,免生潰變”①。
盧部為敵所阻,一時不能往援,孟旅被迫于7月中旬撤至烏蘭花北面的四子王府一帶。
于是,滂江、西蘇尼特王府得而複失。
9月間,盧永祥部在古魯巴諾爾(鑲黃旗東北三十二公裡)與叛軍交戰,又遭失敗,官兵傷亡較多,遂由馬王廟退守托羅蓋(今河北公會)。
鑲黃旗、馬王廟、大馬群均為叛軍占領。
袁世凱将盧永祥“褫去中将(銜),責令戴罪立功”。
時奎蘇(今多倫西北約六十公裡)方向之叛軍鑒于多倫守軍兵力較強,便往西南方向竄犯。
張家口“附近要塞,已無得力兵隊防守,危險情形日甚一日”①。
直至10月間,高在田騎兵一團一冒雪力戰,将新蘇木廟(今多倫西北約三十公裡)之敵剿平後,才制止了叛軍的進攻,使内蒙中部的形勢稍有好轉。
三、内蒙東南部的作戰 内蒙東南部之林西、經棚(今内蒙克什克騰旗)、多倫一線,是庫倫叛軍進攻的重點。
1913年4、5月間,在遊格吉廟(今蒙古額爾德尼察幹附近)、達裡崗厓(今蒙古達裡甘嘎地區)之叛軍數千人,經貝子廟(今内蒙阿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