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護國戰争的醞釀和雙方作戰準備

關燈
饷局,動員各縣殷富紳士捐款,并規定各縣應捐數額。

    通過以上措施,共籌款二百七十多萬元。

    另外,派呂志伊、龔振鵬等前往香港、越南、緬甸及南洋一帶向華僑募捐,共得十二萬八千餘元。

    至1916年初,加上雲南中國銀行所存銀币二百萬元,共籌款近五百萬元,初步解決了軍費的困難。

    因此,部隊出發時,給每個士兵預發三個月薪饷①,官佐按級留薪一半,由其家眷按月到軍需局領齲這樣,官兵無後顧之憂,參戰部隊“皆意氣奮揚,有不斬樓蘭不生還之概”,②士氣大大超過北洋軍。

     三、袁軍的攻滇方略和兵力部署 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之後,派大批北洋軍南下,控制各戰略要地:曹锟的第三師進駐湖南嶽一陽一,王占元的第二師進駐湖北武漢,李純的第六師進駐江西,楊善德的第四師、盧永祥的第十師進駐淞滬一帶。

    同時,袁又在北方大規模擴軍。

    護國戰争爆發前,袁世凱直接控制的軍隊③,已由原來的七個師兩個混成旅,猛增至十二個師三十二個混成旅、一團一①,若加上姜桂題的毅軍、張勳的定武軍、倪嗣沖的安武軍和龍濟光的振武軍,總兵力達三十八萬餘人。

    袁還擁有三十九艘艦隻的海軍和八個較大的兵工廠。

    袁世凱依靠這架反動戰争機器,自以為對雲南的護國起義,“無論何時,均有完全對付之力”①。

     雲南宣布獨立後,袁世凱下令褫奪唐繼堯、任可澄和蔡锷的職爵,同時密令駐嶽一陽一的第三師師長曹锟、駐南苑的第七師師長張敬堯和駐江西的第六師師長馬繼增,立即率部分别向四川、湘西開進,準備對滇作戰。

    1916年1月5日,袁又饬令靠近雲南各省的将軍、巡按使“一體嚴籌防剿,毋稍疏忽,并派虎威将軍曹锟督率各師,扼要進紮,聽候調用”②。

    接着,袁在新華宮豐澤園組織“征滇臨時軍務處”,親自主持“征滇”軍事。

    關于“征滇”的進軍路線,他最初打算調重兵入湘西,取道貴州進攻雲南,但遭到貴州護軍使劉顯世的婉詞拒絕。

    各統兵将領也訴說黔省山嶺險峻,道路崎岖,行軍困難,要求改道。

    旋得到滇省向川邊進軍的消息,遂變更原來的企圖,拟定了由湘、川、桂三路攻滇的方略,并作了具體部署: 湘西方向為第一路軍。

    第六師師長馬繼增為該路軍司令,統率所屬第六師(欠十二旅)以及原駐湘南的第三師第五混成旅和湘軍胡叔麒混成旅。

    以後奉調入湘者,尚有由河南出發的唐天喜第七混成旅和劉躍龍第二混成旅,駐湖北的盧金山第三混成旅,由奉天入關的範國璋所屬第二十師一加強旅和由安徽出發的倪毓芬所屬安武軍十二個營,總兵力約三萬九千人左右③。

    該路軍隊拟先在辰溪集中,然後經湘西入貴州,由東面進攻雲南。

     四川方向為第二路軍。

    第七師師長張敬堯為該路軍司令,統率所屬第七師(欠騎兵兩營、炮兵一營)、駐嶽一陽一的第三師(欠第五旅)、駐南昌的第六師第十二旅、駐保定的第八師(欠一個一團一),取道長江水路入川,在重慶集結。

    加上已在川南的北洋軍三個混成旅和川軍兩個師又兩個混成旅,總兵力約為四萬二千人①。

    該路軍為北洋軍的主攻部隊,拟由北而南進攻雲南。

     虎威将軍曹锟被任命為第一、二兩路軍總司令,負責組織前方作戰。

     廣西方向為第三路軍。

    袁世凱原打算由海路運北洋軍到越南,沿滇越鐵路抄襲昆明,但遭到法國殖民當局的拒絕。

    繼而又欲派北洋軍經廣西攻雲南,但廣西甯武将軍陸榮廷以損害商業為詞,拒絕北洋軍入境。

    于是,袁唆使廣東振武上将軍龍濟光派粵軍入廣西,脅迫陸榮廷共同攻滇,抄襲雲南護國軍的後方。

     為加強前方作戰的威勢,袁世凱還動用了剛剛引進的飛機②,分兩個航空隊(每隊飛機兩架)。

    一隊進入湘西,建場于麻一陽一;一隊入川,先建場于重慶,後轉場于泸州。

    這些飛機在實戰中,僅僅扔了數枚炸彈,虛張聲勢,并未起重要作用。

    此外,還在作戰部隊中增設了無線電,以加強對前線各部隊的通信聯絡,提高指揮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