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江孜之戰

關燈
後,民軍始被迫後撤,英軍随即占領帕拉村。

    之後,民軍緻力于加強宗政一府堡壘的防禦,并不斷前出襲擾敵人,使英軍不得安甯。

    英軍由于兵力單薄,不敢貿然向宗政一府發動進攻,以緻仍處于被圍狀态。

    6月5日,榮赫鵬率四十名騎兵馳回春丕求援,途經康瑪時,受到三百多名藏軍的襲擊,幾乎斃命。

    西藏民軍在江孜反擊作戰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士氣。

    可惜的是,民軍缺乏嚴密的組織和得力的指揮,因而未能一鼓作氣,徹底殲滅敵人。

    江孜戰局的變化,使英國政一府手忙腳亂。

     英印事務大臣布羅德裡克聲稱:“政一府業已決定,不管什麼生力軍,隻要印度政一府認為必要,均可調往江孜去。

    ”①6月中旬,侵略軍的增援部隊在春丕集結,計有:四個土著士兵營②二千八百人、英皇家步兵連四百人、英山炮連二百五十人、土著山炮連一百人、土著山地步兵連二百人、民夫和運輸人員七千六百人和配屬的其它小分隊,總計在一萬一千五百人以上。

    除來福槍、手槍外,尚攜有火炮十二門、機槍數挺。

    此外,還備有牲畜七千五百頭,運輸車一千六百五十輛。

     6月13日,麥克唐納和榮赫鵬率援軍相繼從春丕出發。

    途經乃尼寺時,遭到八百名西藏民軍的頑強阻擊,死傷十五人。

    在江孜英軍接應下,才于23日抵達江孜。

    為了解除西藏民軍對江洛林卡及帕拉村的包圍,英軍首先向江孜外圍的民軍據點發起攻擊,先後占領了江孜北面和西面的十二個村莊。

    6月28日,英軍進攻江孜西北三公裡的則城寺(即翟金寺)。

    一千二百名藏軍苦戰一天,經激烈白刃格鬥,最後撤出戰鬥,江孜至日喀則的交通随之斷絕。

    至此,英軍從三面包圍了江孜宗政一府及江孜街的守軍,并控制了水源。

    江孜民軍面臨一場包加嚴酷的戰鬥。

     為了保存實力,避免更大的傷亡,西藏地方政一府再度作出忍讓的決定。

    7月1日,達賴派出的宇妥噶倫、大喇嘛、大仲譯及三大寺代表到達江孜,與英軍談判。

    但是,榮赫鵬無理要求西藏民軍于7月5日正午前撤出宗政一府,談判終于破裂。

     7月5日下午,英軍向宗政一府和江孜街發動進攻。

    進攻江孜街的英軍分為左右兩翼。

    守衛江孜街的藏軍利用已築起的圍牆和房舍,奮勇還擊,斃傷敵官兵多名。

    直至傍晚,英軍方占領了江孜街。

    在宗政一府方向,英軍先派出步兵六個連和騎兵一個連,攜炮二門,從左翼佯攻炮台之岩石方面,以牽制西藏民軍主力,使其誤認為是英軍的主攻方向。

    黃昏後,英軍撤回,趁夜暗又遣步兵十二個連、騎兵一個連、工兵半個連,攜炮十二門,進至宗政一府東南的外圍陣地。

    這一帶多懸崖絕壁,系民軍指揮所所在地,是整個防禦的要害。

    陣地前比較開闊,有民軍修築的多道圍牆。

    但英軍認為用火炮可以将其摧毀,故選擇這一方向進攻。

    7月6日,英軍在炮火支援下發起攻擊,經數小時激戰,付出了重大傷亡,始抵達宗政一府腳下的邊緣陣地。

    當日下午,英軍集中所有炮火向圍牆轟擊,始炸開一個缺口。

    這時,一個藏兵裝藥不慎,引起山上火藥庫爆炸,加大了牆垣的缺口。

    英軍立即發起沖鋒,蜂湧而上。

    西藏民軍雖用火力封鎖缺口,但未能阻止敵人的前進,遂拆下牆上巨石投向缺口,與敵展開白刃格鬥,打死打傷敵人數十名。

    最後,在敵人優勢火力攻擊下,西藏民軍被迫突圍,向拉薩方向撤退,江孜重新淪于敵手。

     英勇的西藏一愛一國軍民,在江孜抗擊英國侵略軍達三個月之久,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