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遼東半島之戰

關燈
子園及虎山附近;總兵馬玉昆率毅軍五營駐守九連城北面的榆樹溝附近;總兵宋得勝率毅軍四營駐守榆樹溝北面的葦子溝一帶。

     東段:黑龍江将軍依克唐阿率齊字練軍及鎮邊軍共十二營分守安平河口至長甸河口一線。

     西段:豐升阿、聶桂林率奉天盛軍和原左寶貴所部奉軍共十二營分守安東、大東溝、大孤山各城邑。

    呂本元、孫顯寅率原衛汝貴所部盛軍十八營駐守沙河鎮(安東縣)一帶。

     鴨綠江沿線清軍雖有七十餘營,兩萬三千多人,但因是一線設防,兵力分散,縱深内沒有強大的預備隊實施機動,加之宋慶與依克唐阿互不統屬,因而總體防禦能力是脆弱的。

     3、旅大地區的防禦部署 遼東半島正面的沿海陸地,西起老鐵山,東至鴨綠江口,整個地形前低後高,山地重疊,原是組織抗登陸作戰的良好地區。

    但是,自1888年以來,由于西太後挪用海防經費修建頤和園,以及官吏們中飽私囊,以緻除旅順、大連有堅固設防外,全線并沒有完整的防禦體系。

    當日軍攻占平壤進一逼一鴨綠江時,李鴻章等不了解日本大本營的戰略意圖,錯誤地判斷了日軍的主攻方向,加之奉天是清王朝的陪都,以緻陸續把長期守備旅順、大連之兵(宋慶所部毅軍和劉盛休所部銘軍)調赴鴨綠江前線。

    為了填防,李鴻章令宋慶所部的分統姜桂題新募桂字四營、提督程允和新募和字三營調赴旅順,後又令提督衛汝成新募成字六營及所部馬隊兩營,正定鎮總兵徐邦道新募拱衛軍三營并所部馬隊兩營、炮隊一營,由天津調赴旅順協防,而以銘軍分統趙懷業新募懷字六營,代替銘軍防守大連灣。

    日軍進攻時,旅大地區清軍的部署是: 金州大連地區:副都統連順率捷勝營步隊一營守金州城,以馬隊二哨駐皮子窩(今皮口)監視附近海岸;總兵徐邦道以拱衛軍步隊三營守徐家山,以炮隊一營駐金州城南,馬隊二營巡防金州東北一帶;總兵趙懷業親率步隊二營守大連灣和尚島,另以二營守老龍頭及黃山,一營守南關嶺,一營二哨守蘇家屯。

    連順受奉天将軍裕祿遙制,徐邦道、趙懷業受李鴻章節制,互不相屬,而無統一的指揮。

     旅順地區:總兵張光前率親慶軍四營守西炮台,總兵黃仕林率親慶軍四營守東炮台;毅軍分統姜桂題新募桂字四營、提督程允和新募和字三營、提督衛汝成新募成字六營,均依陸路炮台分守旅順後路。

    凡無炮台處,則配置野戰炮,野戰炮間的空隙,則配置步兵,依托山地修築臨時工事。

     三、作戰經過(參見附圖十七) (一)鴨綠江防線被突破 1894年10月22日,日第一軍二萬五千人于朝鮮義州一帶集結完畢,準備渡江攻取虎山,進而奪占九連城。

    為了牽制對岸清軍,日軍采勸近而示之遠”的戰法,于24日以一部兵力故意在義州作出渡江的姿态,暗地則命第三師一團一的佐藤大佐(第十八聯隊長)率領一個支隊(步兵二大隊、炮兵一小隊)于九連城東北的水口鎮(在朝鮮境)附近徒涉渡江,向依克唐阿所屬副都統倭恒額防區安平河口、鼓樓子一帶發起攻擊,企圖由東而西,繞攻虎山清軍,擊九連城的側背。

    駐守該處的清軍一聽槍響,即紛紛向寬甸方向逃走。

    佐藤支隊輕取安平河口等處,随即向虎山方向前進。

    在佐藤支隊渡江的當天上午,日軍還派遣奧山少佐率領一個支隊(步兵第二十一聯隊之第三大隊)沿鴨綠江而西,屯于安東對岸的麻田浦,以兩門野炮轟擊安東,牽制該處清軍。

     義州日軍在佐藤支隊渡江的當夜,其架橋隊利用夜暗在虎山附近江面架設了浮橋(清軍竟然沒有發覺)。

    25日淩晨,日軍第三師一團一在炮火掩護下首先渡江,第五師一團一之第十旅一團一繼進。

    戰鬥開始後,宋慶急調葦子溝、栗子園、九連城的清軍進行攔擊,一度迫使日軍不能向縱深發展,後續日軍無法通過浮橋。

    戰至上午10時左右,沿岸清軍及守備炮台的銘軍不支,相繼潰逃,隻有聶士成部仍堅守虎山阻擊日軍。

    由于各路清軍潰退,日軍(包括由安平河口西進的佐藤支隊)得以集中兵力圍攻虎山。

    聶士成部終以寡不敵衆,不久亦退往叆河以西。

    宋慶不敢繼續抵抗,于當夜率部退守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