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戰争勝利的原因

關燈
驅逐阿古柏侵略軍、收複新疆的戰争,是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正義戰争。

    這次戰争的勝利,粉碎了英俄勾結阿古柏侵占新疆的可恥一陰一謀,收複和保衛了祖國西北的這一片大好河山,使新疆各族人民擺脫了遭受英、俄殖民一主義者及其走狗阿古柏奴役的命運,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這在一定程度上洗雪了兩次鴉片戰争失敗所蒙受的恥辱,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滅了侵略者的威風。

     這次戰争所以取得勝利,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戰争的正義一性一和人民群衆的積極支援 新疆各族人民飽受外國入侵者和地方割據政權的欺壓,早就盼望祖國予以救援。

    他們得知清軍出關作戰,莫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并積極行動起來,準備支援戰争。

    特别是清軍進軍南疆過程中,維吾爾等各族人民“相望于道,軍行所至,或為向導,或随同打仗,頗為出力”①。

    當白彥虎敗逃至拜城時,百姓緊閉城門,不許其進入,而劉錦棠所部清軍一到,則立即開城歡迎。

    阿克蘇民衆也拒絕随敵西逃,“嚴守以待官軍”①。

    西四城收複後,當地人民還積極協助清軍肅清侵略者的殘餘勢力和内部分裂叛亂分子。

    當年勾一引阿古柏入侵的金相印等人及匿居喀什噶爾等地的英印辟員、土耳其軍事教官等,都是在人民的積極配合下查獲的。

    另一方面,清軍也能注意安一撫百姓,寬待俘虜。

    左宗棠曾指示各部:“各遵行軍五禁,嚴禁殺掠一奸一婬一”,“隻打真賊,不擾平民”②。

    “安集延虐使其衆,官軍撫之以仁,安集延貪取于民,官軍矯之以寬大”③。

    這對于争取民心,瓦解敵軍,籌措軍糧,保證“戎機順迅”,無疑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大大鼓舞了參戰将士的戰鬥意志和戰勝侵略者的決心。

    在整個作戰過程中,清軍士氣高,勇于克服地形、天候等各方面的困難。

    如收複南疆東四城時,“官軍整旅西征,于冰霜凜冽、彌望戈壁之中,一月馳驟三千餘裡,……諸将士踴躍用命”④。

    收複西四城時,同樣是不顧疲勞,遠程追擊,其功成之迅,連力主西征的左宗棠也感到“非意料所及”⑤。

    除了将士用命之外,出關清軍在裝備和軍事素養方面較以前有所提高,加之他們大多有在陝甘地區作戰的經驗,而新疆的某些自然條件又與陝甘相近,這也是克敵制勝的有利條件之一。

     二、清政一府決策正确,選将得當 在這次戰争中,清政一府對英、俄帝國主義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英帝國主義對中國收複新疆曾多次進行幹涉和阻撓,清廷采納左宗棠等人的正确主張,斷然予以批駁,拒絕其無理要求,堅決實施驅逐阿古柏、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戰争,并将其進行到底,是符合中華民族利益的。

    在索還伊犁問題上,清政一府以武力為後盾,配合外交上的折沖,使伊犁得以索還。

    毫無疑義,如果沒有左宗棠等的積極備戰,單憑外交鬥争,想叫貪婪成一性一的俄國侵略者吐出已經吞下的獵物是不可能的。

     選将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戰争的勝負。

    此次收複新疆,清政一府不但采納了力主進軍西北的左宗棠的正确意見,而且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同時,在戰争準備和實施過程中,能授予左宗棠以應有的權力,使其事權專一,能實施集中統一的指揮。

    而左宗棠對于前敵指揮劉錦棠也能做到充分信任,不加遙制,使其有随機應變之權。

    這些,對于保證戰事的順利進行,無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戰略方針和作戰指揮正确 這次戰争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軍事戰略和作戰指揮的正确是一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