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南疆的收複

關燈
之糧”③,決定提前進軍,并約張、徐兩部于4月中旬開始行動。

     1877年4月14日,劉錦棠率主力一萬餘人及開花炮隊由烏魯木齊南下,16日進至達坂城西北的柴窩鋪(今柴窩堡)時,偵知達坂城敵軍尚以為清軍仍在烏魯木齊未動,隻在城郊預引湖水遮斷通道,造成深及馬腹的一片泥淖。

    劉錦棠根據這一情況,立即派餘虎恩等率馬隊九營、譚上連等率步隊四營,分别于夜間乘敵不備,将達坂城四面包圍。

    4月17日黎明,達坂守敵發覺被圍,慌忙用英制快槍和開花大炮射擊清軍,自晨至午不絕。

    清軍雖有傷亡,但陣容屹立如故。

    劉錦棠趕到後,令各營一面防敵突圍,一面築壘挖壕,準備攻城及阻援。

    18日,清軍炮隊抵達,立即察看地形,修築炮台。

    當天,海古拉派來增援的騎兵五六百人接近達坂,劉錦棠派提督陶生林等率騎兵一部迎擊。

    敵騎被清軍左右包抄,大敗而逃。

    繼來增援的一千多敵騎也掉頭狂奔。

    維吾爾族人民冒死出城報告清軍:城中阿古柏軍“盼援不到,官軍鎖圍日一逼一,群議突圍而走”①。

    劉錦棠得此情報,傳令各營加倍嚴防,夜間遍燃火炬,嚴密監視敵人動向。

    4月19日,清軍炮兵在城東修築的炮台竣工。

    當夜,用開花大炮三尊,連續轟擊,先後将城中大炮台、月城及城垛炸塌。

    後又擊中敵彈藥庫,引起強烈爆炸,大風驟起,火勢更旺,敵軍死傷甚衆。

    守敵企圖從東門突圍,遭清軍截殺未逞。

    清軍乘勢喊話,敵軍大小頭目俱降,遂克達坂城。

    是役,總計斃敵二千數百人,俘敵一千二百餘人(其中有阿古柏的大總管一愛一伊德爾胡裡等安集延人二百一十三名),繳獲戰馬八百餘匹、槍炮等一千四百餘件,其中有大開花銅炮一門。

    劉錦棠下令寬待俘虜,并将俘虜中的南疆回民等全部釋放,“給以衣糧,縱令各歸原部”②。

     與此同時,由哈密西進的張曜部和出木壘河南下的徐占彪部,在鹽池會師後,于4月21日克七克騰木,22日克辟展,25日克勝金台,并向吐魯番挺一進。

     劉錦棠所部自4月20日收複達坂之後,于24日夜繼續前進,次日上午抵達白楊河,然後分兵兩路:羅長祜、譚拔萃等率步騎六營助攻吐魯番;劉錦棠自率譚上連、黃萬鵬等步騎十四營直搗托克遜。

     這時,托克遜的阿古柏侵略軍正在四出搶掠,焚燒村堡,準備逃竄。

    被裹脅的回族士兵,得知清軍優待俘虜,盼望清軍早日到來。

    有鑒于此,劉錦棠立即命騎兵先發,步兵随後跟進。

    在托克遜城外經過激烈戰鬥,重創敵軍。

    4月26日上午,海古拉等慌忙燒毀存糧和火藥,僅率二千餘騎倉皇逃往喀喇沙爾。

    未及逃竄的二萬餘人,全部投降。

    是役,斃敵二千餘名,清軍僅亡三十九名,傷五十三名。

     羅長祜分領的湘軍進抵吐魯番後,配合張曜和徐占彪部會攻該城。

    由于白彥虎早已聞風西逃,把防務交給了馬人得,而馬人得見大軍壓境,不敢負隅頑抗,開城乞降。

    于是,清軍順利地收複了吐魯番滿漢兩城。

     清軍三路并進,不到半個月時間便連下三城,為直搗敵巢、收複南疆八城創造了條件。

    此時,疊遭阿古柏匪幫暴虐壓迫的南疆各族人民紛紛起來反抗,使阿古柏完全陷于絕望境地。

    這個帝國主義的走狗,由喀喇沙爾退至庫爾勒後,見大勢已去,遂于5月下旬服毒自一殺①。

    海古拉趕往庫爾勒,攜其父一屍一西逃,防務交白彥虎負責。

    海古拉逃至庫車時,被其兄伯克·胡裡所殺。

    伯克·胡裡率部退保西四城,在喀什噶爾稱王。

    他企圖在沙俄的一卵一翼下,苟延殘喘,進行垂死掙紮。

     達坂、吐魯番、托克遜收複之後,南疆八城門戶洞一開,清軍本拟乘勝“整旆長驅,以符緩進急戰之議”①。

    但是,左宗棠考慮到,要進軍喀喇沙爾,途中糧食缺乏,必須靠随軍攜帶,而吐魯番地區存糧甚少,需要從哈密、巴裡坤糧局轉運屯集,因此,必須等待新秋采運充足之後,才能繼續進軍。

    另一方面,在達坂就擒的阿古柏的大總管一愛一伊德爾胡裡等曾表示願派人勸說阿古柏投誠,左宗棠和清廷對此都一度心存幻想。

    直至7月下旬,确知阿古柏自一殺、餘部西逃之後,左宗棠才決定一俟新秋采運充足,立即向西進軍。

     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