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的進犯
關燈
小
中
大
。
駐防廣州東門外的清軍千總鄧安邦率東莞勇一千人奮勇抵禦。
他們士氣高昂,分散隐蔽于竹林和灌木叢中或墳墓後面,以各種火器打擊敵人。
防守東固炮台(有炮三十一門)的約七十名清軍,在東莞勇的配合下,也發炮轟擊登陸的聯軍。
鄧安邦統一指揮東莞勇與炮台守兵,同超過自己一倍的敵軍鏖戰大半日,最後在彈藥耗盡和得不到外援的情況下,才被迫于日暮時放棄東固炮台。
當晚,聯軍以艦炮及東固炮台的大炮繼續轟擊廣州城。
29日晨6時,占領城東一帶的聯軍在炮火掩護下,向城東北運動。
防守城北五座炮台的總指揮、乍浦副都統來存率旗兵一部,堅守四方炮台。
聯軍“冒死撲台,為長蛇陣直進,将近二千人”。
①守台兵居高臨下,發炮抵禦,斃傷不少敵軍。
聯軍進攻炮台受挫,便轉而攻城。
斯特羅本澤指揮中路英軍第59一團一,成散兵隊形攻擊小北門;西馬縻各厘指揮右路英軍水兵攻擊大北門;裡戈·德熱努依裡指揮左路法軍攻擊東門。
廣州守軍依托城上工事阻擊敵人。
不久,聯軍中路主力攻入小北門。
守城清軍紛紛潰散,緻使敵軍迅速占領了觀音山,控制了城内的制高點。
接着,聯軍右路和左路部隊相繼攻占了大北門和東門。
城牆上的清軍退入城内,與敵展開巷戰。
下午2時以後,全城戰鬥停息。
30日,廣東巡撫柏貴和廣州将軍穆克德讷在廣州西北城牆上豎白旗投降,在侵略軍的威一逼一下,強令撤出城内兵勇。
1858年1月5日,葉名琛為聯軍所俘,被押往印度加爾各答,次年在囚禁中斃命。
這是他堅決執行清廷“息兵為要”方針的可恥下常聯軍占領廣州後,組成以巴夏禮為首的“聯軍委員會”,投降賣國的柏貴等在侵略者的監督下繼續“任職”,為敵效勞。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由外國侵略者用大炮制造的第一個地方傀儡政權。
三、廣東軍民繼續打擊敵人 在英法聯軍的蹂一躏下,廣州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侵略軍燒殺擄掠等暴行,激起了廣東軍民的英勇反抗。
具有抵抗外來侵略傳統的三元裡一帶群衆,重建和擴大了原來的社學組織,募勇一團一練,并聯絡南海、番禺兩縣人民,在佛山鎮成立一團一練總局,集義勇數萬,堅壁清野,與侵略軍展開針鋒相對的鬥争。
東莞、花縣、順德等縣人民,也紛紛組織一團一練武裝打擊侵略者。
廣州城外軍民實行秘密分散的遊擊戰,每于夜間以壯勇數百人,分路潛至城下,鳴鑼呐喊,向城内施放火箭,驚擾和打擊敵人。
城内市民則經常三五成群地埋伏一在侵略者出入之處,出其不意地襲殺敵人。
1858年2月18日,佛山一團一練武裝數萬人,決定反攻廣州,被柏貴破壞。
但一愛一國軍民的反抗怒火是撲不滅的,伏擊和襲擾敵軍的行動接連不斷。
6月3日,侵略軍千餘人分兩路進攻廣州城外的一團一勇:一路進攻駐榕樹頭的東莞勇;一路進攻駐三寶墟的新安勇。
東莞勇在鄧安邦率領下奮力迎戰,斃敵軍官一人,迫使敵軍逃竄。
新安勇與敵軍激戰數小時,斃傷敵軍百餘人。
随後,東莞軍民向侵略者發出挑戰書:“我東莞勇,現駐榕樹頭,爾外人敢到此與我打仗,定殺爾片甲不回。
”①6月6日,巴夏禮親率英軍千餘前往,結果遭到伏擊,死傷甚衆,巴夏禮也幾乎被俘。
侵略軍膽戰心驚,龜縮城内,不敢輕易再出。
佛山一團一練總局還發動香港大罷工,号召在香港、麥高(澳門)等處為外國人教書、辦理文案以及雇工雜役人員,概行辭職回家,使洋人各項經濟活動陷于停頓。
香港同胞還以極其秘密巧妙的方法劫殺英人,使其不得安甯。
駐防廣州東門外的清軍千總鄧安邦率東莞勇一千人奮勇抵禦。
他們士氣高昂,分散隐蔽于竹林和灌木叢中或墳墓後面,以各種火器打擊敵人。
防守東固炮台(有炮三十一門)的約七十名清軍,在東莞勇的配合下,也發炮轟擊登陸的聯軍。
鄧安邦統一指揮東莞勇與炮台守兵,同超過自己一倍的敵軍鏖戰大半日,最後在彈藥耗盡和得不到外援的情況下,才被迫于日暮時放棄東固炮台。
當晚,聯軍以艦炮及東固炮台的大炮繼續轟擊廣州城。
29日晨6時,占領城東一帶的聯軍在炮火掩護下,向城東北運動。
防守城北五座炮台的總指揮、乍浦副都統來存率旗兵一部,堅守四方炮台。
聯軍“冒死撲台,為長蛇陣直進,将近二千人”。
①守台兵居高臨下,發炮抵禦,斃傷不少敵軍。
聯軍進攻炮台受挫,便轉而攻城。
斯特羅本澤指揮中路英軍第59一團一,成散兵隊形攻擊小北門;西馬縻各厘指揮右路英軍水兵攻擊大北門;裡戈·德熱努依裡指揮左路法軍攻擊東門。
廣州守軍依托城上工事阻擊敵人。
不久,聯軍中路主力攻入小北門。
守城清軍紛紛潰散,緻使敵軍迅速占領了觀音山,控制了城内的制高點。
接着,聯軍右路和左路部隊相繼攻占了大北門和東門。
城牆上的清軍退入城内,與敵展開巷戰。
下午2時以後,全城戰鬥停息。
30日,廣東巡撫柏貴和廣州将軍穆克德讷在廣州西北城牆上豎白旗投降,在侵略軍的威一逼一下,強令撤出城内兵勇。
1858年1月5日,葉名琛為聯軍所俘,被押往印度加爾各答,次年在囚禁中斃命。
這是他堅決執行清廷“息兵為要”方針的可恥下常聯軍占領廣州後,組成以巴夏禮為首的“聯軍委員會”,投降賣國的柏貴等在侵略者的監督下繼續“任職”,為敵效勞。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由外國侵略者用大炮制造的第一個地方傀儡政權。
三、廣東軍民繼續打擊敵人 在英法聯軍的蹂一躏下,廣州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侵略軍燒殺擄掠等暴行,激起了廣東軍民的英勇反抗。
具有抵抗外來侵略傳統的三元裡一帶群衆,重建和擴大了原來的社學組織,募勇一團一練,并聯絡南海、番禺兩縣人民,在佛山鎮成立一團一練總局,集義勇數萬,堅壁清野,與侵略軍展開針鋒相對的鬥争。
東莞、花縣、順德等縣人民,也紛紛組織一團一練武裝打擊侵略者。
廣州城外軍民實行秘密分散的遊擊戰,每于夜間以壯勇數百人,分路潛至城下,鳴鑼呐喊,向城内施放火箭,驚擾和打擊敵人。
城内市民則經常三五成群地埋伏一在侵略者出入之處,出其不意地襲殺敵人。
1858年2月18日,佛山一團一練武裝數萬人,決定反攻廣州,被柏貴破壞。
但一愛一國軍民的反抗怒火是撲不滅的,伏擊和襲擾敵軍的行動接連不斷。
6月3日,侵略軍千餘人分兩路進攻廣州城外的一團一勇:一路進攻駐榕樹頭的東莞勇;一路進攻駐三寶墟的新安勇。
東莞勇在鄧安邦率領下奮力迎戰,斃敵軍官一人,迫使敵軍逃竄。
新安勇與敵軍激戰數小時,斃傷敵軍百餘人。
随後,東莞軍民向侵略者發出挑戰書:“我東莞勇,現駐榕樹頭,爾外人敢到此與我打仗,定殺爾片甲不回。
”①6月6日,巴夏禮親率英軍千餘前往,結果遭到伏擊,死傷甚衆,巴夏禮也幾乎被俘。
侵略軍膽戰心驚,龜縮城内,不敢輕易再出。
佛山一團一練總局還發動香港大罷工,号召在香港、麥高(澳門)等處為外國人教書、辦理文案以及雇工雜役人員,概行辭職回家,使洋人各項經濟活動陷于停頓。
香港同胞還以極其秘密巧妙的方法劫殺英人,使其不得安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