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的進犯

關燈
一、英法聯軍的組成 為了擴大侵華戰争,英國巴麥尊内閣于1857年3月強行通過了一項增加軍費和增援遠東英軍的提案。

    4月20日,巴麥尊任命原駐加拿大總督額爾金及其弟普魯斯為正副全權專使,率特别外交使一團一來華。

    同時,從本土和一毛一裡求斯、新加坡、印度等地共一抽一兵二千九百餘人,組成遠征軍(以阿希伯納姆為遠征軍海軍司令),開赴中國。

    英國還照會法、美、俄等國,約其聯合出兵。

     當時,法國正在加緊侵略越南。

    法皇拿破侖第三等認為,和英國聯合侵華,既可以換取英國對其侵略越南的贊同,又可以在中國撈到好處,因而欣然接受了英國政一府的邀約。

    接着,法國政一府以所謂“馬神甫事件”①為借口,打着“為保衛聖教而戰”的旗号,任命葛羅男爵為特命全權專使,率領一支法國遠征軍開赴中國,并訓令其遠東印度支那艦隊司令裡戈·德熱努依裡海軍少将率艦隊配合葛羅的行動。

     美國本想通過侵略戰争擴大其在華特權,獵取包大的利益,但由于其南部和西南部正在開展廢除奴隸制的鬥争,國内政局不穩,因此在接到英國的照會後,表示美國的全權代表願意與英法代表一緻行動,但不直接出兵。

     沙俄趁英國挑一起新的侵華戰争之機,進一步加緊其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的罪惡活動,同時,派海軍上将普提雅廷出使中國,以幫助清廷鎮壓太平軍為誘餌,要求割讓黑龍江以北烏蘇裡江以東和中國西部的大片領土。

    交涉失敗後,普提雅廷悻悻而去,徑赴中國南方,與英法代表合謀侵華。

     1857年7月初,英國特使額爾金抵達香港。

    他的主要使命是:迫使清政一府賠款和“在廣州以及其它口岸完全履行幾個條約的條款”,并同意英國公使駐京及修改各種條約等。

    英國外交大臣克拉蘭敦給他的訓令稱:如果清廷拒絕英國的要求,就立即使用武力,采取以下一項或幾項行動,即:封鎖白河;占領揚子江口大運河的入口處;占領舟山群島;封鎖芝罘和其它中國口岸;切斷大運河通過黃河的出入口;在廣州上遊登陸,占領城垣上方的高地,并切斷其供一應;在廣州城的上方安置一支部隊。

    ①額爾金遵照英政一府的訓令,與包令、西馬糜各厘等進行了謀劃。

    包令等一緻主張首先給廣州以打擊,迫使葉名琛屈服,從而消除同清廷談判的困難。

    額爾金接受了包令等人的建議,決計先犯廣州,取得讨價還價的條件,再向中國勒索。

    但因印度的人民起義(1857—1859年)正在蓬勃一發展,額爾金于7月16日親率其遠征軍一部趕赴印度(9月下旬才返回香港),因此,進犯廣州的計劃未能立即實行。

     10月中旬,法國特使葛羅抵達香港。

    英法特使及雙方海軍司令等經多次協商,确定英法組成聯軍,采取一緻行動,首先攻占廣州,爾後北上白河。

    10月底,美國新任駐華公使列衛廉到達香港,與英法公使會晤。

    11月初,沙俄公使普提雅廷也由天津竄到香港,正式加入了以英國為首的侵華集一團一,為英法武裝侵略中國出謀劃策。

     12月上旬,英法侵略者拼湊了一支由五千六百餘人組成的侵華聯軍(其中法軍一千人),集結于香港、澳門地區,加緊進行戰争準備。

     二、英法聯軍陷廣州 在清廷“息兵為要”的方針指導下,葉名琛不僅不加強廣州的防務,反而大肆裁撤一團一練兵勇。

    廣州人民燒毀十三洋行商館之後,葉名琛竟下令把所有一團一練鄉勇趕出省城,原陸續聚集于廣州周圍的三萬餘兵勇,凡非堅守要隘者,全部被裁;陸路壯勇原約一萬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