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英國侵華部署與清政府的海防戰備
關燈
小
中
大
與關天培等密商,決定将平時所裝大小火船,即雇漁疍各戶,教以如何駕駛,如何點放,每船領以一二兵弁,分赴各洋島澳埋伏,候至深夜,察看風潮皆順,即令一齊放出,乘勢火攻環護夷船之各匪船,随燒随拿,“許以燒得一船,即給一船之賞,如能延燒夷船,倍加重賞”。
③ 第四,與沿海各省協力籌防,共同對敵。
廣東封港以後,為防止英國侵略者北竄,清廷令沿海各省督撫嚴加防範,林則徐對此甚為重視。
6月下旬,大批英艦抵粵,他便“飛咨閩、浙、江蘇、山東、直隸各省,饬屬嚴查海口,協力籌防”。
① 林則徐比較正确地認識到英軍的長處和弱點,主張避免同英軍在外洋作戰,而待其進入内河,組織軍民不斷襲擊和火攻,于近戰中殲敵,這一指導思想,是頗有見識的。
林則徐是清朝官吏中了解“夷情”較多的一個,他到廣東後,“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譯西書,又購其新聞紙”②,從中了解西方列強的情況。
但由于時間短,手段少,翻譯人才缺乏,對敵情的了解畢竟有限,因而有時作出的判斷也不夠準确。
如他在1839年9月分析英國情況之後得出結論說:“彼萬不敢以侵淩他國之術,窺伺中華”。
③1840年6月中旬,已有英國艦船陸續抵達廣東海面,林則徐仍向道光帝奏稱:“英夷近日來船,所配兵械較多,實仍載運鴉片”,“借以揚言恫喝,冀可準其貿易之求”。
現在各船“隻在外洋往來遊奕,此東彼西,總無定處。
……此外别無動靜,誠如聖谕,(該夷)實無能為”。
④當然,盡避林則徐對英國政一府出動海陸軍大舉進犯中國的可能一性一估計不足,但其作戰指導思想和一系列戰備措施,是值得稱許的。
-------------------------------------------------------------------------------- ②開普敦位于非洲南端,西臨大西洋塔布爾灣,為南非(阿紮尼亞)重要港口和開普省首府。
1652年荷蘭殖民者侵入南非沿海地帶,始建該港。
1806年英國殖民者侵入南非,奪取開普,開普敦港便成了英國向南非内陸和亞洲各地擴張的重要基地。
①《巴麥尊緻海軍部》,《近代史資料》1958年第4期,第70—72頁。
①關天培(1781—1841),清末一愛一國将領。
江蘇山一陽一(今淮安)人,行伍出身。
曾任江蘇太湖營水師副将,1827年升江南蘇松鎮總兵,1833年署江南提督,次年任廣東水師提督。
①祁寯藻:《議設炮墩控制英船及一奸一民販煙船隻片》,《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中華書局1964年版,下同)(一),第291頁。
①據祁寯藻《議設炮墩控制英船及一奸一民販煙船隻片》載:炮墩的構築方法是:“用麻布袋,每個長四五尺,徑尺餘,實以沙土,層層堆積,高低自五層以至十餘層,厚薄自兩層以至三四層,長短自十餘丈以至百餘丈,相地勢之遠近、廣狹斟酌為之。
沙墩之外,用舊小漁船側豎,船底向海,船艙向内,緊一貼沙袋,牢固拴縛,以為沙囊保護。
炮位安于墩内,炮口出于船外,其兩船夾縫處所,即是天然炮洞。
我兵在内瞄準施放,可以克敵,而全身藏于墩内,敵人炮子不能緻傷。
……沙一性一最柔,非如磚石可以摧裂,彈子打穿船底,遇沙即止,不能穿過,極為穩固。
” ①林則徐:《英船被逐出口仍在外洋逗留并拿獲漢一奸一折》,《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277—278頁。
②林則徐:《英人非不可制請嚴谕查禁鴉片片》,《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217頁。
③林則徐:《英船被逐出口仍在外洋逗留并拿獲漢一奸一折》,《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278頁。
①林則徐:《英船來粵防守情形并咨各省協力籌防片》,《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330頁。
②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魏源集》(中華書局1976年版)上冊,第174頁。
據冼玉清考證,《道光洋艘征撫記》的作者不是魏源,而是李德庵、李鳳翎父子。
(參見《學術研究》1962年第2期《關于〈夷艘入寇記* ③林則徐:《英人非不可制請嚴谕查禁鴉片片》,《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218頁。
④林則徐:《火創英船辦艇等情形折》,《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315—316頁。
③ 第四,與沿海各省協力籌防,共同對敵。
廣東封港以後,為防止英國侵略者北竄,清廷令沿海各省督撫嚴加防範,林則徐對此甚為重視。
6月下旬,大批英艦抵粵,他便“飛咨閩、浙、江蘇、山東、直隸各省,饬屬嚴查海口,協力籌防”。
① 林則徐比較正确地認識到英軍的長處和弱點,主張避免同英軍在外洋作戰,而待其進入内河,組織軍民不斷襲擊和火攻,于近戰中殲敵,這一指導思想,是頗有見識的。
林則徐是清朝官吏中了解“夷情”較多的一個,他到廣東後,“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譯西書,又購其新聞紙”②,從中了解西方列強的情況。
但由于時間短,手段少,翻譯人才缺乏,對敵情的了解畢竟有限,因而有時作出的判斷也不夠準确。
如他在1839年9月分析英國情況之後得出結論說:“彼萬不敢以侵淩他國之術,窺伺中華”。
③1840年6月中旬,已有英國艦船陸續抵達廣東海面,林則徐仍向道光帝奏稱:“英夷近日來船,所配兵械較多,實仍載運鴉片”,“借以揚言恫喝,冀可準其貿易之求”。
現在各船“隻在外洋往來遊奕,此東彼西,總無定處。
……此外别無動靜,誠如聖谕,(該夷)實無能為”。
④當然,盡避林則徐對英國政一府出動海陸軍大舉進犯中國的可能一性一估計不足,但其作戰指導思想和一系列戰備措施,是值得稱許的。
-------------------------------------------------------------------------------- ②開普敦位于非洲南端,西臨大西洋塔布爾灣,為南非(阿紮尼亞)重要港口和開普省首府。
1652年荷蘭殖民者侵入南非沿海地帶,始建該港。
1806年英國殖民者侵入南非,奪取開普,開普敦港便成了英國向南非内陸和亞洲各地擴張的重要基地。
①《巴麥尊緻海軍部》,《近代史資料》1958年第4期,第70—72頁。
①關天培(1781—1841),清末一愛一國将領。
江蘇山一陽一(今淮安)人,行伍出身。
曾任江蘇太湖營水師副将,1827年升江南蘇松鎮總兵,1833年署江南提督,次年任廣東水師提督。
①祁寯藻:《議設炮墩控制英船及一奸一民販煙船隻片》,《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中華書局1964年版,下同)(一),第291頁。
①據祁寯藻《議設炮墩控制英船及一奸一民販煙船隻片》載:炮墩的構築方法是:“用麻布袋,每個長四五尺,徑尺餘,實以沙土,層層堆積,高低自五層以至十餘層,厚薄自兩層以至三四層,長短自十餘丈以至百餘丈,相地勢之遠近、廣狹斟酌為之。
沙墩之外,用舊小漁船側豎,船底向海,船艙向内,緊一貼沙袋,牢固拴縛,以為沙囊保護。
炮位安于墩内,炮口出于船外,其兩船夾縫處所,即是天然炮洞。
我兵在内瞄準施放,可以克敵,而全身藏于墩内,敵人炮子不能緻傷。
……沙一性一最柔,非如磚石可以摧裂,彈子打穿船底,遇沙即止,不能穿過,極為穩固。
” ①林則徐:《英船被逐出口仍在外洋逗留并拿獲漢一奸一折》,《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277—278頁。
②林則徐:《英人非不可制請嚴谕查禁鴉片片》,《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217頁。
③林則徐:《英船被逐出口仍在外洋逗留并拿獲漢一奸一折》,《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278頁。
①林則徐:《英船來粵防守情形并咨各省協力籌防片》,《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330頁。
②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魏源集》(中華書局1976年版)上冊,第174頁。
據冼玉清考證,《道光洋艘征撫記》的作者不是魏源,而是李德庵、李鳳翎父子。
(參見《學術研究》1962年第2期《關于〈夷艘入寇記* ③林則徐:《英人非不可制請嚴谕查禁鴉片片》,《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218頁。
④林則徐:《火創英船辦艇等情形折》,《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一),第315—3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