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中東
關燈
小
中
大
治而不是渴望獨立。
例如,在巴黎的穆斯林阿拉伯學生于1909年11月14日建立了一個秘密一團一體,稱為"青年阿拉伯協會",其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al-Fatat(青年),它在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中起了領導作用。
它的目标是要在以奧匈帝國的方式成立的土耳其和阿拉伯兩種族的奧斯曼帝國的範圍内實現阿拉伯自治。
1913年10月,另一秘密的阿拉伯一團一體"盟約"在伊斯坦布爾成立。
其成員大多是奧斯曼軍隊中的阿拉伯軍官,其綱領幾乎與巴黎那個一團一體的綱領完全相同。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大多數阿拉伯人的情結就是如上所述。
然後,青年土耳其一黨一領袖作出與同盟國共命運的決定,一下子改變了形勢,加速了一系列事件的連鎖反應;這些事件終至成為1916年反對長達數世紀之久的土耳其統治的阿拉伯大起義。
應該提到,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已受到歐洲的直接統治。
遠在16世紀,土耳其人已将他們的統治擴展到除遙遠的摩洛哥之外的這些地區。
如果根據諸如"中東"和"遠東"之類的西方流行的用法,注意到穆斯林稱摩洛哥為"al-Maghribal-opa"即"遠西",相反地稱北非剩下的地區——的黎波裡塔尼亞、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為"al-Maghrib"即"西方",那是很有趣的。
在大約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土耳其人從君士坦丁堡派出總督,直接統治了上述三個地區。
然後,當奧斯曼力量衰落時,這些遙遠的地區随着世襲王朝的出現而成為完全自治的,不過它們繼續承認土耳其蘇丹的宗主權,并在需要時提一供海軍部隊。
北非這些政權的黃金時期是在16和17世紀,那時,他們在地中海劫掠基督教船舶。
但是,到18世紀時,穆斯林私掠船愈來愈受到歐洲艦隊的不斷增茂的技術優勢的妨礙。
從前繁榮的阿爾及爾城的人口急劇地下降,而它的基督教俘虜的人數在1830年法國入侵時也從過去最多時期30000名下降到僅僅100名。
法國入侵的主要目的是用一個軍事勝利來支撐查理十世的搖搖欲墜的王位。
軟弱的土耳其軍隊被輕易地擊潰,但是,法國君主仍然在此後不久被廢黜。
他的後繼者路易·菲力普經過一番躊躇之後,決定保持新獲得的北非屬地。
這就使平定土著阿爾及利亞人的長期的、殘忍的戰役成為必需,因為阿爾及利亞人比為數不多的土耳其駐軍進行了猛烈得多的反抗。
一旦法國人在阿爾及利亞安身下來,他們将自己的控制擴展到兩邊的國家就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他們于1881年和1912年先後接管了突尼斯和摩洛哥。
在每種情況下,這一個過程涉及到的與其說是軍事力量,不如說是外交手腕,這與先前在阿爾及利亞的較粗一暴的做法完全不同。
法國新獲得的國家享有的不是被征服地的地位,而是法律上的保護國的地位;這意味着法國的控制是間接的,不過,不是那麼非決定一性一的。
最後,歐洲對阿拉伯北非的猛攻于1911年随着意大利對的黎波裡塔尼亞的入侵而結束。
正如在阿爾及利亞一樣,土耳其駐軍被輕易地擊敗,但是,在意大利統治牢固地确立以前,需要對土著抵抗力量進行長期的鬥争。
四、波斯人 當這些事件在阿拉伯世界發生時,同樣重要的發展正在鄰近的波斯出現。
我們在第三章中已看到,17世紀初葉,波斯在沙·阿拔斯一世統治下達到的偉大的頂點可與奧斯曼帝國在蘇裡曼一世統治下達到的偉大的頂點相比。
然後,波斯陷入軟弱無能、默默無聞的狀态,經曆了又與土耳其人的衰落相似的衰落。
波斯也未曾遇到過讓外界影響使沉悶的氣氛變得活躍的拿破侖遠征、活動範圍廣闊的叙利亞商人和大量的外國傳教士。
因而,1887至1888年居留在波斯的一位英國學者在那裡發現了早救世紀已在西方消失的一種類型的世界: ……氣氛是中世紀的:政治和進步幾乎無人提及,談話多半是圍繞神秘主義、玄學和宗教;最熱烈争論的政治問題是那些與我們時代第七世紀的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人有關的問題;官方雜志的偶然出現僅僅喚一起人們對外界事務的沒一精一打來的興趣…;在基爾曼,每星期一次的郵車維持着與外部世界的通訊。
然而,大約正是在19世紀後期的這一時候,波斯開始明顯地受到無所不在的西方的影響。
這種影響的根源和一性一質通常與在土耳其人中間的影響的根源和一性一質相似。
最初是試圖借用西方的軍事技術,這轉而又需要更大的中央集權和一個新的官僚機構。
傳統的穆斯林宗教學校(即madaris)顯然不能提一供可以充當新官僚機構的官員的畢業生,更不用說提一供可以充當新軍隊的軍官的畢業生了。
因此,學生們給派到國外,而種種西方式的新學校在波斯得到建立。
漸漸地,出現一批知識分子,他們對西方的物質進步印象很深,希望把西方的制度和習慣做法引進自己的祖國。
19世紀後期,由于西方的不斷加強的經濟入侵和剝削,這一小批知識分子能在城市裡喚一起群衆的相當的支持。
早在1828年,俄國人就已獲得與後來強加于中國的領事裁判權相似的治外法權。
歐洲大部分強國迅速地仿效俄國交替自己的國民弄到特别權利。
波斯國王為了增加供他們恣意揮霍的資金,願意将壟斷特許權授予外國人;這一點促進了上述過程。
波斯卡紮爾王朝最能幹的一位統治者是納綏爾丁一柄一王,1848至1896年在位。
然而,甚至他也發現,要為他在國外的花費很大的旅行籌措資金,就必需允許外國人開設銀行、發行鈔票、敷設鐵路和享有出一售煙草及其他商品的專利權。
1896年,這位波斯國王遭暗殺,表明人們對這些做法極為反感。
這一暗殺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因為繼任的統治者不大能幹,同樣地奢侈,并樂于将自己的國家出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到1905年,波斯的形勢就是如此;那時,先後傳來了俄國在滿洲遭到失敗和俄國内部出現巨大的革命高一潮的消息。
由于相當數量的波斯學生在俄國的大學裡上學、數量大得多的波斯工人受雇于外高加索的油田和工廠,這些富有戲劇一性一的發展對波斯産生重要的影響。
1910年,駐聖彼得堡的波斯領事估計,每年有不少于20萬的農業季節工人轉入俄國。
這些勞工不可避免地受到震撼當代俄國工人階級的那些革命運動的影響。
因而,1905年的激動人心的事件不僅在國西方侵犯而驚恐的波斯宗教領袖中間引起了反應,而且在波斯的許多工人和知識分子中間引起了反應。
一陣罷工和一騷一亂的一浪一潮席卷波斯,直到波斯國王于1906年7月同意免去他的不得人心的首相的職務、召集一次國民議會即波斯議會為止。
第一屆波斯議會于1906年10月在德黑蘭召開,制訂了一個自一由主義的憲法,波斯國王在兩個月後即他臨死前簽署了這一憲法。
新的統治者、反動的穆罕默德·阿裡國王決定廢止這一憲法,但是,他有已覺醒的大衆要由他照管。
近代以來,波斯第一次正在為一個有真正的群衆追随者的改革運動所震撼。
由于在外國人手下蒙受的恥辱和遭受的剝削,這一運動是強烈地民族主義的、反西方的。
一個消息靈通的英國觀察者對波斯改革者的動機因素和目的作了如下描述: 正是在他們認識到他們的國家被國外人看不起、他們的利益以微不足道的價錢被出賣、他們的宗教和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的獨立存在均遭到毀滅的威脅時,他們開始要求參與國家的政一府。
歐洲的許多記者和其他作家嘲笑一個波斯議會的思想,幾乎在每一頁上象這麼多的鹦鵝一樣重複着"喜歌劇"這個詞。
……然而,波斯人已自覺地在為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的真正的存在而戰鬥,在這意義上,這個民衆的式符合憲法的政一黨一可以被非常恰當地稱作"民族主義者"。
……實質上,正是這個一愛一國的政一黨一代表着進步、自一由、寬容,尤其是代表着民族獨立和"波斯人的波斯"。
因而,改革者們采取西方的政治策略和口号,不顧一切地努力反抗西方的侵略。
但是,他們的努力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這一時期中,維持現狀的勢力太強大了。
沙皇時代的俄國國明顯的原因而堅決地反對改革者,并堅定地支持波斯國王反對波斯議會。
英國有矛盾心理:對溫和的改革者有好感,可是,不贊成革命的或反王朝的活動。
如果這兩個強國互相牽制,改革者原可能有一個經過努力獲得成功的機會。
但是,當俄國和英國締結1907年的協議時,這一微弱的可能一性一消失了。
協議條款之一指定波斯的北部和中部為俄國的勢力範圍,波斯的東南部為英國的勢力範圍,介于它們之間的地區為中立的緩沖地帶(見第二十章第一節)。
不用說,關于這些安排,俄、英兩國沒有同波斯人協商過。
在1907年10月2日一期《笨拙報》上發表的一幅漫畫恰當地表現了波斯人的反應。
畫上描繪英國獅子和俄國熊正在粗一暴地對待它們之間的一頭不幸的波斯貓,獅子在說:"你能玩一弄它的腦袋,我能玩一弄它的尾巴,我們兩個都能撫一摩它的腰背部,"而可憐的貓呻一吟着說:"我不記得你們和我商量過這件事。
" 貓的确進行過勇敢的戰鬥,但是完全無用。
當時,波斯的主要軍事力量是由俄國人訓練和指揮的哥薩克旅。
1908年6月,這支軍隊按照波斯國王的命令,解散波斯議會,擊潰它在德黑蘭的支持者。
但是,第二年,巴赫蒂亞裡部落民向德黑蘭進軍,占領首都,廢黜波斯國王,讓他的12歲的兒子繼位。
這時,波斯的真正統治者——波斯議會邀請美國财政顧問W·摩根·舒斯特前來幫助補救經濟創傷。
舒斯特組織了一支國庫憲兵隊去收集賦稅,并部署了一系列廣泛的改革,但是,他激起了有影響的波斯人和俄國人的對抗。
後者要求驅逐舒斯特,經過一次力量的顯示之後,于1911年11月迫使波斯議會解除舒斯特的職務。
第二月,波斯議會突然被解散,從那時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波斯幾乎一直為俄國所支配。
例如,在巴黎的穆斯林阿拉伯學生于1909年11月14日建立了一個秘密一團一體,稱為"青年阿拉伯協會",其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al-Fatat(青年),它在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中起了領導作用。
它的目标是要在以奧匈帝國的方式成立的土耳其和阿拉伯兩種族的奧斯曼帝國的範圍内實現阿拉伯自治。
1913年10月,另一秘密的阿拉伯一團一體"盟約"在伊斯坦布爾成立。
其成員大多是奧斯曼軍隊中的阿拉伯軍官,其綱領幾乎與巴黎那個一團一體的綱領完全相同。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大多數阿拉伯人的情結就是如上所述。
然後,青年土耳其一黨一領袖作出與同盟國共命運的決定,一下子改變了形勢,加速了一系列事件的連鎖反應;這些事件終至成為1916年反對長達數世紀之久的土耳其統治的阿拉伯大起義。
應該提到,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已受到歐洲的直接統治。
遠在16世紀,土耳其人已将他們的統治擴展到除遙遠的摩洛哥之外的這些地區。
如果根據諸如"中東"和"遠東"之類的西方流行的用法,注意到穆斯林稱摩洛哥為"al-Maghribal-opa"即"遠西",相反地稱北非剩下的地區——的黎波裡塔尼亞、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為"al-Maghrib"即"西方",那是很有趣的。
在大約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土耳其人從君士坦丁堡派出總督,直接統治了上述三個地區。
然後,當奧斯曼力量衰落時,這些遙遠的地區随着世襲王朝的出現而成為完全自治的,不過它們繼續承認土耳其蘇丹的宗主權,并在需要時提一供海軍部隊。
北非這些政權的黃金時期是在16和17世紀,那時,他們在地中海劫掠基督教船舶。
但是,到18世紀時,穆斯林私掠船愈來愈受到歐洲艦隊的不斷增茂的技術優勢的妨礙。
從前繁榮的阿爾及爾城的人口急劇地下降,而它的基督教俘虜的人數在1830年法國入侵時也從過去最多時期30000名下降到僅僅100名。
法國入侵的主要目的是用一個軍事勝利來支撐查理十世的搖搖欲墜的王位。
軟弱的土耳其軍隊被輕易地擊潰,但是,法國君主仍然在此後不久被廢黜。
他的後繼者路易·菲力普經過一番躊躇之後,決定保持新獲得的北非屬地。
這就使平定土著阿爾及利亞人的長期的、殘忍的戰役成為必需,因為阿爾及利亞人比為數不多的土耳其駐軍進行了猛烈得多的反抗。
一旦法國人在阿爾及利亞安身下來,他們将自己的控制擴展到兩邊的國家就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他們于1881年和1912年先後接管了突尼斯和摩洛哥。
在每種情況下,這一個過程涉及到的與其說是軍事力量,不如說是外交手腕,這與先前在阿爾及利亞的較粗一暴的做法完全不同。
法國新獲得的國家享有的不是被征服地的地位,而是法律上的保護國的地位;這意味着法國的控制是間接的,不過,不是那麼非決定一性一的。
最後,歐洲對阿拉伯北非的猛攻于1911年随着意大利對的黎波裡塔尼亞的入侵而結束。
正如在阿爾及利亞一樣,土耳其駐軍被輕易地擊敗,但是,在意大利統治牢固地确立以前,需要對土著抵抗力量進行長期的鬥争。
四、波斯人 當這些事件在阿拉伯世界發生時,同樣重要的發展正在鄰近的波斯出現。
我們在第三章中已看到,17世紀初葉,波斯在沙·阿拔斯一世統治下達到的偉大的頂點可與奧斯曼帝國在蘇裡曼一世統治下達到的偉大的頂點相比。
然後,波斯陷入軟弱無能、默默無聞的狀态,經曆了又與土耳其人的衰落相似的衰落。
波斯也未曾遇到過讓外界影響使沉悶的氣氛變得活躍的拿破侖遠征、活動範圍廣闊的叙利亞商人和大量的外國傳教士。
因而,1887至1888年居留在波斯的一位英國學者在那裡發現了早救世紀已在西方消失的一種類型的世界: ……氣氛是中世紀的:政治和進步幾乎無人提及,談話多半是圍繞神秘主義、玄學和宗教;最熱烈争論的政治問題是那些與我們時代第七世紀的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人有關的問題;官方雜志的偶然出現僅僅喚一起人們對外界事務的沒一精一打來的興趣…;在基爾曼,每星期一次的郵車維持着與外部世界的通訊。
然而,大約正是在19世紀後期的這一時候,波斯開始明顯地受到無所不在的西方的影響。
這種影響的根源和一性一質通常與在土耳其人中間的影響的根源和一性一質相似。
最初是試圖借用西方的軍事技術,這轉而又需要更大的中央集權和一個新的官僚機構。
傳統的穆斯林宗教學校(即madaris)顯然不能提一供可以充當新官僚機構的官員的畢業生,更不用說提一供可以充當新軍隊的軍官的畢業生了。
因此,學生們給派到國外,而種種西方式的新學校在波斯得到建立。
漸漸地,出現一批知識分子,他們對西方的物質進步印象很深,希望把西方的制度和習慣做法引進自己的祖國。
19世紀後期,由于西方的不斷加強的經濟入侵和剝削,這一小批知識分子能在城市裡喚一起群衆的相當的支持。
早在1828年,俄國人就已獲得與後來強加于中國的領事裁判權相似的治外法權。
歐洲大部分強國迅速地仿效俄國交替自己的國民弄到特别權利。
波斯國王為了增加供他們恣意揮霍的資金,願意将壟斷特許權授予外國人;這一點促進了上述過程。
波斯卡紮爾王朝最能幹的一位統治者是納綏爾丁一柄一王,1848至1896年在位。
然而,甚至他也發現,要為他在國外的花費很大的旅行籌措資金,就必需允許外國人開設銀行、發行鈔票、敷設鐵路和享有出一售煙草及其他商品的專利權。
1896年,這位波斯國王遭暗殺,表明人們對這些做法極為反感。
這一暗殺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因為繼任的統治者不大能幹,同樣地奢侈,并樂于将自己的國家出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到1905年,波斯的形勢就是如此;那時,先後傳來了俄國在滿洲遭到失敗和俄國内部出現巨大的革命高一潮的消息。
由于相當數量的波斯學生在俄國的大學裡上學、數量大得多的波斯工人受雇于外高加索的油田和工廠,這些富有戲劇一性一的發展對波斯産生重要的影響。
1910年,駐聖彼得堡的波斯領事估計,每年有不少于20萬的農業季節工人轉入俄國。
這些勞工不可避免地受到震撼當代俄國工人階級的那些革命運動的影響。
因而,1905年的激動人心的事件不僅在國西方侵犯而驚恐的波斯宗教領袖中間引起了反應,而且在波斯的許多工人和知識分子中間引起了反應。
一陣罷工和一騷一亂的一浪一潮席卷波斯,直到波斯國王于1906年7月同意免去他的不得人心的首相的職務、召集一次國民議會即波斯議會為止。
第一屆波斯議會于1906年10月在德黑蘭召開,制訂了一個自一由主義的憲法,波斯國王在兩個月後即他臨死前簽署了這一憲法。
新的統治者、反動的穆罕默德·阿裡國王決定廢止這一憲法,但是,他有已覺醒的大衆要由他照管。
近代以來,波斯第一次正在為一個有真正的群衆追随者的改革運動所震撼。
由于在外國人手下蒙受的恥辱和遭受的剝削,這一運動是強烈地民族主義的、反西方的。
一個消息靈通的英國觀察者對波斯改革者的動機因素和目的作了如下描述: 正是在他們認識到他們的國家被國外人看不起、他們的利益以微不足道的價錢被出賣、他們的宗教和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的獨立存在均遭到毀滅的威脅時,他們開始要求參與國家的政一府。
歐洲的許多記者和其他作家嘲笑一個波斯議會的思想,幾乎在每一頁上象這麼多的鹦鵝一樣重複着"喜歌劇"這個詞。
……然而,波斯人已自覺地在為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的真正的存在而戰鬥,在這意義上,這個民衆的式符合憲法的政一黨一可以被非常恰當地稱作"民族主義者"。
……實質上,正是這個一愛一國的政一黨一代表着進步、自一由、寬容,尤其是代表着民族獨立和"波斯人的波斯"。
因而,改革者們采取西方的政治策略和口号,不顧一切地努力反抗西方的侵略。
但是,他們的努力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這一時期中,維持現狀的勢力太強大了。
沙皇時代的俄國國明顯的原因而堅決地反對改革者,并堅定地支持波斯國王反對波斯議會。
英國有矛盾心理:對溫和的改革者有好感,可是,不贊成革命的或反王朝的活動。
如果這兩個強國互相牽制,改革者原可能有一個經過努力獲得成功的機會。
但是,當俄國和英國締結1907年的協議時,這一微弱的可能一性一消失了。
協議條款之一指定波斯的北部和中部為俄國的勢力範圍,波斯的東南部為英國的勢力範圍,介于它們之間的地區為中立的緩沖地帶(見第二十章第一節)。
不用說,關于這些安排,俄、英兩國沒有同波斯人協商過。
在1907年10月2日一期《笨拙報》上發表的一幅漫畫恰當地表現了波斯人的反應。
畫上描繪英國獅子和俄國熊正在粗一暴地對待它們之間的一頭不幸的波斯貓,獅子在說:"你能玩一弄它的腦袋,我能玩一弄它的尾巴,我們兩個都能撫一摩它的腰背部,"而可憐的貓呻一吟着說:"我不記得你們和我商量過這件事。
" 貓的确進行過勇敢的戰鬥,但是完全無用。
當時,波斯的主要軍事力量是由俄國人訓練和指揮的哥薩克旅。
1908年6月,這支軍隊按照波斯國王的命令,解散波斯議會,擊潰它在德黑蘭的支持者。
但是,第二年,巴赫蒂亞裡部落民向德黑蘭進軍,占領首都,廢黜波斯國王,讓他的12歲的兒子繼位。
這時,波斯的真正統治者——波斯議會邀請美國财政顧問W·摩根·舒斯特前來幫助補救經濟創傷。
舒斯特組織了一支國庫憲兵隊去收集賦稅,并部署了一系列廣泛的改革,但是,他激起了有影響的波斯人和俄國人的對抗。
後者要求驅逐舒斯特,經過一次力量的顯示之後,于1911年11月迫使波斯議會解除舒斯特的職務。
第二月,波斯議會突然被解散,從那時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波斯幾乎一直為俄國所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