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回 科場有弊柏相遭刑 劫數難違園神辭職
關燈
小
中
大
遺策,定能手到敵除。
暫時按下。
卻說文宗帝為東南俶擾,寇氛日惡,命将遣師,屢勝屢敗,聖心已甚焦灼。
漏屋偏逢連夜雨,破船頻遇打頭風。
偏生的外患憑陵,洋人滋擾,慨左右無人,闌蒼生之颠沛。
住在圓明園裡,對着那離宮别館,月榭風亭,想到此園修建之日,正值乾隆極盛之年,海宇殷阒,八方無事。
純宗大駕南巡,湖山勝景,無不圖畫以歸,饬匠仿建。
吳縣獅子林、錢塘小有天、海甯安灌園、江甯瞻園,殚一精一仿構,畢肖畢真。
現在花鳥依然,亭台無恙。
天下同此天下,園林同此園林。
祖宗何其盛,子孫何其衰!晶今懷昔,能不黯然? 這日,軍報傳來,定遠、天長、眙盱,被太平軍陳玉成攻破,衡州、寶慶被圍,慶遠府失守。
文宗歎道:“東南軍事,勝保、曾國藩、袁甲三,總算出點子力,然而賊勢飄忽,勝負不常,天下事正不知何時才定!”這夜,獨居寝殿,轉輾反側,直至更殘漏水,才得朦胧睡去。
不意才合上眼,就見一個白髯老者,扶杖而來。
文宗叱問:“何來野老,擅入宮禁!”老者從容跪下,不慌不忙的奏道:“皇上别驚,老臣非他,乃是本園園神,護守此已過百年。
今當離阙,特來陛辭。
”文宗恍惚問道:“你到哪裡去呢?”老者道:“老臣年邁多病,懇請天恩,乞歸骸殼。
”文宗道:“别去了,朕加你個二品銜。
”老者道:“大數已定,臣不敢違天。
”說罷,起身自去。
文宗親自追趕,拌了門閥,一覺醒來,卻是南柯一夢。
回思夢境,曆曆如昨,心中很是不适。
這日,大考翰、詹,就以宣室前席命題,殷憂之意,溢于言表。
這年冬季,舉行郊天大典,夜宿齋宮,念及國家多故,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
侍臣凄側,盡都隕涕。
凡此種種,識者早知其不祥。
一到次年,東南官軍,果然連遭敗仗,撚一黨一張洛行、龔瞎子等,竄擾清淮,攻陷清江浦,太平軍攻泾縣、廣德州、安吉、武康。
杭州巡撫羅遵殿,城亡殉難。
江南大營,又被太平軍打掉,骁将張國梁,血戰陣亡,統帥和一春一、湖北提督王浚、壽一春一鎮總兵熊天喜,也都力竭捐軀。
常州、蘇州、松江,相繼淪陷。
蘇撫徐有壬殉了難,江督何桂清逃了上海去,種種失意事,都到眼前來。
文宗至此,亦惟有咨嗟歎息而已。
不意厄運未終,警報又到,英法兩國,忽又連兵入寇。
原來英人自上年覆敗之後,回到廣東,招潮勇數千,糾合法國連兵北上。
一到天津,就派漢一奸一入内偵探,知道北塘埋有地雷,遂用小火輪、舢闆等船,探水而行。
六月二十日,舟經大沽口外,卻被沙洪膠住了,不能動撣。
洋人也真壞不過,深恐華軍乘危攻擊,張起白旗假稱請款。
這裡僧親王也傳下軍令,水陸将弁,不準挑戰,但等洋船駛近,開炮轟擊。
這時光,副都統德興阿,駐守北塘裡面的新河。
直隸提督樂善,駐守大沽北炮台;大沽南炮台,由僧王自己駐守,防守得異常嚴密。
不意洋人詭計多端,膠住的船,一得着水,就改扯紅旗,直闖入大沽口,分兵從北塘後路,進襲新河。
德興阿督兵拒戰,連遭敗仗,營帳器械,糧饷馬匹,盡都掉。
英人得着了新河,乘勝進兵,得機得勢,隻一鼓便占據了唐兒沽。
警報到京,文宗聚集衆大臣,商議剿撫大計。
廷臣大半主張痛剿,隻顧親王端華、宗室尚書肅順,奏請罷兵議撫。
文宗難違衆意,随命大學士瑞麟,調帶京兵一萬,馳赴通州,相為犄角。
瑞麟遵旨,點兵整隊,即日離京而去。
不意瑞相才抵通州,大沽已經失事。
原來洋兵從後路襲擊北岸炮台,樂提台奮勇迎敵,炮彈飛來,身一子上打成個大窟一穴一,忠魂渺渺,列魄悠悠,成仁去了。
兵弁喪掉主将,頓時大亂。
倏忽之間,北岸炮台,竟為洋兵得去。
僧親王守在南岸炮台,嚴裝列陣,宛如萬裡長城,兀然不動。
洋人用千裡鏡登高瞭望,見炮台左右,密密層層,盡是帆布營帳,旌旗招展,戈戟森然。
關東鐵騎,在營盤四周,往來馳逐,行走如風。
洋人雖然厲害,瞧見這個樣子,未免也有一二分害怕,各守疆界,不相侵害。
不意鄭親王端華、宗室尚書肅順,都是唬不起的,一聞北炮台失守,樂提台殉難,唬得屁滾尿流,慫恿文宗,罷兵議撫,并請召回僧邸。
危辭巧語,說得文宗心動,下旨饬令僧王退守通州。
一日之間,诏書數至。
姜伯三奉禦敕,嶽武穆十二金牌。
臣心如水,君命難違
暫時按下。
卻說文宗帝為東南俶擾,寇氛日惡,命将遣師,屢勝屢敗,聖心已甚焦灼。
漏屋偏逢連夜雨,破船頻遇打頭風。
偏生的外患憑陵,洋人滋擾,慨左右無人,闌蒼生之颠沛。
住在圓明園裡,對着那離宮别館,月榭風亭,想到此園修建之日,正值乾隆極盛之年,海宇殷阒,八方無事。
純宗大駕南巡,湖山勝景,無不圖畫以歸,饬匠仿建。
吳縣獅子林、錢塘小有天、海甯安灌園、江甯瞻園,殚一精一仿構,畢肖畢真。
現在花鳥依然,亭台無恙。
天下同此天下,園林同此園林。
祖宗何其盛,子孫何其衰!晶今懷昔,能不黯然? 這日,軍報傳來,定遠、天長、眙盱,被太平軍陳玉成攻破,衡州、寶慶被圍,慶遠府失守。
文宗歎道:“東南軍事,勝保、曾國藩、袁甲三,總算出點子力,然而賊勢飄忽,勝負不常,天下事正不知何時才定!”這夜,獨居寝殿,轉輾反側,直至更殘漏水,才得朦胧睡去。
不意才合上眼,就見一個白髯老者,扶杖而來。
文宗叱問:“何來野老,擅入宮禁!”老者從容跪下,不慌不忙的奏道:“皇上别驚,老臣非他,乃是本園園神,護守此已過百年。
今當離阙,特來陛辭。
”文宗恍惚問道:“你到哪裡去呢?”老者道:“老臣年邁多病,懇請天恩,乞歸骸殼。
”文宗道:“别去了,朕加你個二品銜。
”老者道:“大數已定,臣不敢違天。
”說罷,起身自去。
文宗親自追趕,拌了門閥,一覺醒來,卻是南柯一夢。
回思夢境,曆曆如昨,心中很是不适。
這日,大考翰、詹,就以宣室前席命題,殷憂之意,溢于言表。
這年冬季,舉行郊天大典,夜宿齋宮,念及國家多故,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
侍臣凄側,盡都隕涕。
凡此種種,識者早知其不祥。
一到次年,東南官軍,果然連遭敗仗,撚一黨一張洛行、龔瞎子等,竄擾清淮,攻陷清江浦,太平軍攻泾縣、廣德州、安吉、武康。
杭州巡撫羅遵殿,城亡殉難。
江南大營,又被太平軍打掉,骁将張國梁,血戰陣亡,統帥和一春一、湖北提督王浚、壽一春一鎮總兵熊天喜,也都力竭捐軀。
常州、蘇州、松江,相繼淪陷。
蘇撫徐有壬殉了難,江督何桂清逃了上海去,種種失意事,都到眼前來。
文宗至此,亦惟有咨嗟歎息而已。
不意厄運未終,警報又到,英法兩國,忽又連兵入寇。
原來英人自上年覆敗之後,回到廣東,招潮勇數千,糾合法國連兵北上。
一到天津,就派漢一奸一入内偵探,知道北塘埋有地雷,遂用小火輪、舢闆等船,探水而行。
六月二十日,舟經大沽口外,卻被沙洪膠住了,不能動撣。
洋人也真壞不過,深恐華軍乘危攻擊,張起白旗假稱請款。
這裡僧親王也傳下軍令,水陸将弁,不準挑戰,但等洋船駛近,開炮轟擊。
這時光,副都統德興阿,駐守北塘裡面的新河。
直隸提督樂善,駐守大沽北炮台;大沽南炮台,由僧王自己駐守,防守得異常嚴密。
不意洋人詭計多端,膠住的船,一得着水,就改扯紅旗,直闖入大沽口,分兵從北塘後路,進襲新河。
德興阿督兵拒戰,連遭敗仗,營帳器械,糧饷馬匹,盡都掉。
英人得着了新河,乘勝進兵,得機得勢,隻一鼓便占據了唐兒沽。
警報到京,文宗聚集衆大臣,商議剿撫大計。
廷臣大半主張痛剿,隻顧親王端華、宗室尚書肅順,奏請罷兵議撫。
文宗難違衆意,随命大學士瑞麟,調帶京兵一萬,馳赴通州,相為犄角。
瑞麟遵旨,點兵整隊,即日離京而去。
不意瑞相才抵通州,大沽已經失事。
原來洋兵從後路襲擊北岸炮台,樂提台奮勇迎敵,炮彈飛來,身一子上打成個大窟一穴一,忠魂渺渺,列魄悠悠,成仁去了。
兵弁喪掉主将,頓時大亂。
倏忽之間,北岸炮台,竟為洋兵得去。
僧親王守在南岸炮台,嚴裝列陣,宛如萬裡長城,兀然不動。
洋人用千裡鏡登高瞭望,見炮台左右,密密層層,盡是帆布營帳,旌旗招展,戈戟森然。
關東鐵騎,在營盤四周,往來馳逐,行走如風。
洋人雖然厲害,瞧見這個樣子,未免也有一二分害怕,各守疆界,不相侵害。
不意鄭親王端華、宗室尚書肅順,都是唬不起的,一聞北炮台失守,樂提台殉難,唬得屁滾尿流,慫恿文宗,罷兵議撫,并請召回僧邸。
危辭巧語,說得文宗心動,下旨饬令僧王退守通州。
一日之間,诏書數至。
姜伯三奉禦敕,嶽武穆十二金牌。
臣心如水,君命難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