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回 四欽差奉令承教 七先生立異标奇
關燈
小
中
大
某事惜力,道心不堅,太谷不願收錄,所講的話,纖細必符,毫厘不爽。
那人一大懼求錄,忌請益誠,積中堅執不許。
又恐那人果然回去,一陰一令徒一黨一恫吓慫恿,總令那人死心塌地才已。
有時暗令一黨一徒,扮作求道的人,辇金累千,獻送到門。
積中偏說他沒有道根,不肯接受。
再把絕色女奴,裝扮得天人一般,珠翠輝煌,麝蘭馥郁,送入膜拜。
又說他塵障未除,偏令引出,卻偏把市上的丐夫陋婦,積惡不過的人,招到裡頭,與之美食,一室趺坐。
有時招入虬髯伧父,鍵戶促膝,傾談竟日。
因此高門甲族的秀男美一女,師事積中,錯處房闼,沒一個引為嫌疑的。
道光末年,淮南鹽務變法,天下奇詭之士,都聚在揚州一地,如一陽一州周韬甫、長洲馬遠林、武進阙恭季之屬。
韬甫口如懸河,詞倒三峽,公卿屣履到門,聲勢頗盛。
積中慮為所毀,與遊客棧。
東平楊蕉隐、吳雪江等,懷刺往拜,曲意結納。
不意韬甫、恭季,依舊直言诋诃,斥積中為旁門左道。
積中并不争論,發箧陳論《孟子》、《大學衍義》、《近思錄》諸書,與門徒誦習講貫。
以媚韬甫。
韬甫果然上他的當,逢人說項,到處遊揚積中了。
積中乃取《參同契》,附入聖賢緒論,從者益衆。
鹹豐六年,江表大亂,積中徙家北行,蔔居于山東之博山縣。
知縣吳某,恰是他的中表弟兄,相得益彰。
于是積中勢力,漸入山東地界。
肥城縣西北六十裡,有一座山,名叫黃崖山。
山麓有莊,名叫南黃崖,迤北裡許名叫北黃崖,恰與長清接界。
山形三面環拱,南北兩峰對峙,淩霄插漢,怪險不可名狀。
中間平一陽一一片,約有百畝廣闊,積中往測形勢,随向衆人道:“北方将亂,惟此間可以避兵。
”遂在:山上築室建屋,率領徒衆居之。
事有湊巧,東省南境,撚冠屢警,避難的人,稍稍遷往,黃崖日就興盛。
他的表兄吳某,恰又調了曆城縣知縣,上台企重,驟升首府,吹枯噓生,咳睡可怖。
偏生的推崇積中,譽不容口,從此官僚中也漸有信從積中的了。
積中托言防備撚匪,壘石為寨,引水環山,創設武備房,購辦兵火弓一弩一甲仗,發号施令,俨然敵國。
積中以神自诩,輕易不肯見人。
凡自遠方初來的人,安頓在文學房裡,叫高弟吳某、趙偉堂、劉耀東等,轉相授受。
授讀所判指南箴,五日一聽講,鄉農不能誦習,任其去留。
從歸的人,悉袒右臂,比屋不準相過。
每逢朝晡,餐饋豐腆,知賓執禮,端恭異常。
而終日語默,不發一言。
積中有兩個女弟子,一名素馨,一名蓉裳,專屋列居,莊嚴得要不的,進谒的人,頓首九拜。
如見積中,二女高坐不答。
吳某等雖一般是弟子,也不敢跟二女分庭抗禮。
據說素馨原是太谷孫婦,蓉裳嫁過姓吳的,都是少年寡一婦。
積中在山中建一所祭祀堂,以禮神明,每祭總在深夜,參拜升降,禮節繁缛。
素馨、蓉裳,盛裝挾劍而侍。
旃檀燎燭,蕉赫霄漢,數十裡外,光亮照耀如火。
鄉人都稱為張聖人夜祭,不是教中人,不能入窺也。
黃崖地方,原很荒僻,近因從教的人,日增月盛,竟然變成大市,置田築室,棟宇鱗次。
積中資計日溫,自肥城之孝裡鋪起,濟南會城内外,東阿之滑口,利津之鐵門關,海豐之埕子口,直到安邸、濰縣諸處,都開有市肆,字号的名兒,都冠有“泰”字,如泰運、通泰來、祥泰亨之類。
千裡間指麾使令,奉若神明,遠近都稱張七先生。
如吳某耀東等,并不一舉其姓,相說以七先生而已。
這張積中有一樣驚人本領,懲你怎麼水火的人一見面,一接談,自會使你心悅誠服,從他的教。
從了教後,如吃了蠱藥似的,恁有如何禍患,竟會至死不悟。
後來張積中約會撚一黨一,豎旗起事,被官兵殺入岩中,合寨死鬥,無一生降。
官兵雖扯着協從罔治、投降免死旗号,教中人竟如沒有瞧見一般。
撫院奏牍中,稱他素乏才名,隻以僞托詩書,高談一性一命,乃至缙紳為之延譽,愚氓受其欺蒙。
其家本無厚資,來東不過十載,遂能跨郡連鄉,遍列市肆,挾術诓騙。
為收集亡命之資,從其教者,傾産蕩家,挾
那人一大懼求錄,忌請益誠,積中堅執不許。
又恐那人果然回去,一陰一令徒一黨一恫吓慫恿,總令那人死心塌地才已。
有時暗令一黨一徒,扮作求道的人,辇金累千,獻送到門。
積中偏說他沒有道根,不肯接受。
再把絕色女奴,裝扮得天人一般,珠翠輝煌,麝蘭馥郁,送入膜拜。
又說他塵障未除,偏令引出,卻偏把市上的丐夫陋婦,積惡不過的人,招到裡頭,與之美食,一室趺坐。
有時招入虬髯伧父,鍵戶促膝,傾談竟日。
因此高門甲族的秀男美一女,師事積中,錯處房闼,沒一個引為嫌疑的。
道光末年,淮南鹽務變法,天下奇詭之士,都聚在揚州一地,如一陽一州周韬甫、長洲馬遠林、武進阙恭季之屬。
韬甫口如懸河,詞倒三峽,公卿屣履到門,聲勢頗盛。
積中慮為所毀,與遊客棧。
東平楊蕉隐、吳雪江等,懷刺往拜,曲意結納。
不意韬甫、恭季,依舊直言诋诃,斥積中為旁門左道。
積中并不争論,發箧陳論《
以媚韬甫。
韬甫果然上他的當,逢人說項,到處遊揚積中了。
積中乃取《參同契》,附入聖賢緒論,從者益衆。
鹹豐六年,江表大亂,積中徙家北行,蔔居于山東之博山縣。
知縣吳某,恰是他的中表弟兄,相得益彰。
于是積中勢力,漸入山東地界。
肥城縣西北六十裡,有一座山,名叫黃崖山。
山麓有莊,名叫南黃崖,迤北裡許名叫北黃崖,恰與長清接界。
山形三面環拱,南北兩峰對峙,淩霄插漢,怪險不可名狀。
中間平一陽一一片,約有百畝廣闊,積中往測形勢,随向衆人道:“北方将亂,惟此間可以避兵。
”遂在:山上築室建屋,率領徒衆居之。
事有湊巧,東省南境,撚冠屢警,避難的人,稍稍遷往,黃崖日就興盛。
他的表兄吳某,恰又調了曆城縣知縣,上台企重,驟升首府,吹枯噓生,咳睡可怖。
偏生的推崇積中,譽不容口,從此官僚中也漸有信從積中的了。
積中托言防備撚匪,壘石為寨,引水環山,創設武備房,購辦兵火弓一弩一甲仗,發号施令,俨然敵國。
積中以神自诩,輕易不肯見人。
凡自遠方初來的人,安頓在文學房裡,叫高弟吳某、趙偉堂、劉耀東等,轉相授受。
授讀所判指南箴,五日一聽講,鄉農不能誦習,任其去留。
從歸的人,悉袒右臂,比屋不準相過。
每逢朝晡,餐饋豐腆,知賓執禮,端恭異常。
而終日語默,不發一言。
積中有兩個女弟子,一名素馨,一名蓉裳,專屋列居,莊嚴得要不的,進谒的人,頓首九拜。
如見積中,二女高坐不答。
吳某等雖一般是弟子,也不敢跟二女分庭抗禮。
據說素馨原是太谷孫婦,蓉裳嫁過姓吳的,都是少年寡一婦。
積中在山中建一所祭祀堂,以禮神明,每祭總在深夜,參拜升降,禮節繁缛。
素馨、蓉裳,盛裝挾劍而侍。
旃檀燎燭,蕉赫霄漢,數十裡外,光亮照耀如火。
鄉人都稱為張聖人夜祭,不是教中人,不能入窺也。
黃崖地方,原很荒僻,近因從教的人,日增月盛,竟然變成大市,置田築室,棟宇鱗次。
積中資計日溫,自肥城之孝裡鋪起,濟南會城内外,東阿之滑口,利津之鐵門關,海豐之埕子口,直到安邸、濰縣諸處,都開有市肆,字号的名兒,都冠有“泰”字,如泰運、通泰來、祥泰亨之類。
千裡間指麾使令,奉若神明,遠近都稱張七先生。
如吳某耀東等,并不一舉其姓,相說以七先生而已。
這張積中有一樣驚人本領,懲你怎麼水火的人一見面,一接談,自會使你心悅誠服,從他的教。
從了教後,如吃了蠱藥似的,恁有如何禍患,竟會至死不悟。
後來張積中約會撚一黨一,豎旗起事,被官兵殺入岩中,合寨死鬥,無一生降。
官兵雖扯着協從罔治、投降免死旗号,教中人竟如沒有瞧見一般。
撫院奏牍中,稱他素乏才名,隻以僞托詩書,高談一性一命,乃至缙紳為之延譽,愚氓受其欺蒙。
其家本無厚資,來東不過十載,遂能跨郡連鄉,遍列市肆,挾術诓騙。
為收集亡命之資,從其教者,傾産蕩家,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