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回 四欽差奉令承教 七先生立異标奇
關燈
小
中
大
辭呢?”明善道:“隻消推說粵中因江西、兩贛等處,均有賊蹤,道途梗阻,以緻天津知會沒有達利,也未可知。
這麼照複前去,自然沒有話講了。
”桂良道:“此計甚妙。
”如法泡制行了去。
不過一日工夫,洋人又來照會,聲言必欲刻期商定稅則,須先奏請撤回黃制台,及罷掉粵中紳士一團一練之兵。
桂良搖頭道:“洋人真難相與,他們辦的事,都是根牢果實,截鐵斬釘,一點子不肯通融的。
”花沙納道:“中堂高見,如何辦理?”桂良道:“有甚如何?洋人的事不依他總不得成功。
”随即行文照複,内中措辭,無非是“謹遵台命”一句話。
于是兩面定期會議,英國所開條款,大半是哩國呔的意思,共是十條,名叫《通商稅則》。
其餘三國,大略相同。
議了一個多月,諸事妥當,英使臣額羅金才來上海。
欽差大臣與四國使臣畫過押,四國使臣各把英約赍回,守候國書,但等國書頒到,就至天津,呈請換約。
桂良、花沙納等,随把辦管情形,據實奏聞。
上谕下來,無非是“照所請欽此”五個字。
這時光,英人為約内有增設長江海口一條,要先到沿江一帶察看形勢,以定貿易口岸,立遣水師統領,駛駕火輪、兵船,由海入江,溯流直上,随處遊弋,随處測量,直到湖北漢口鎮,往返一個多月。
法國的傳教人員,也紛紛駛赴各省,測地建堂,談經傳道,悉賃内地民舶,悉由内河行走,地方官哪裡還敢诘問一字半語。
幾個識時俊傑,像浙江撫院胡興仁等,聞報洋教士來谒,趕忙鼓吹升炮,迎入署中,設了盛筵款待呢。
比了乾隆時光,洋官谒見關吏,例須伏地叩頭,真有不勝今昔盛衰之慨。
桂良見諸事都已妥洽,随叫花尚書等,北行回京複命,自己留居上海,督辦善後事宜。
此時江路阻梗,遍地伏莽,花沙納等雖是赫奕欽憲,頗難馳驅如意。
沒奈何,埋名隐姓,易服改裝,雜在商民隊裡趕路。
行入山東地界,就見許多異言異服的人,往來行走,心裡不免奇詫。
一落客店,店主人詢問客官可是往黃崖山張聖人那裡去的?花沙納含糊答應,店主人頓時大獻殷勤,問茶問水,送菜送酒,忙一個不了。
并道:“本店資本,也是山上的。
凡是投奔張聖人張七先生的,食宿一切,概不取資。
”明善智機靈動,随笑道:“我們也不過是聞風鄉慕,七先生究竟如何,倒也不很仔細。
”店主人道:“原來客官沒有知道,這張聖人張七先生,真是我們這裡的活神仙!”當下就把張聖人的始末緣由,備細講述了一遍。
花沙納等聽得目定口呆。
原來這張聖人,名積中,字石琴,江南儀征人氏。
他的哥哥積功,官至臨清州知州。
鹹豐三年,奧匪之亂,合門殉難,積中就把兒子紹陵字道生的,嗣與乃兄為後。
積中少時,也曾讀過詩書,應過科舉,怎奈命途多舛,時運不濟,考去考來,終是不售。
道光時候,揚州風物繁盛,買貿帶粥。
有一個術士周星垣,号稱太谷先生,善能練氣辟谷,明于一陰一陽一奇赅之數,符圖罡咒,役鬼隐形。
又教人取一精一元一牝一,容成秘戲,遨遊士商大夫間。
士商大夫多心樂而口諱之。
積中于是折節受業,悉心聽講,五六年工夫,盡得其術。
太谷門徒寝盛,大江南北,無不有其徒足迹。
兩江督院百齡,最是嫉惡如仇,聽到太谷左道惑人,怒得要不的,立饬府縣,拿捕到衙,問成死罪,正法示衆。
此時太谷門徒,盡都避匿,隻有積中益修師術,力行不倦,寝饋于《參同契》、《道藏大全》、《仙靈寶錄》、《雲霄指掌》諸書,向衆倡言:“太谷先生因濁俗相嬲求仙,所以自觸法網,受了兵解。
惟有堅持願力,可以證道。
”人家問他堅持願力,究竟如何?積中道:“不必絕人逃世,不廢飲食男一女,現身住世,自能與天地同壽。
”衆人聽了,無不歡喜。
積中也很有點子小本領,風角占候,賜雨頗驗,被惑的人,很是不少。
他卻偏會拿腔做勢,住在城市中,不很跟人家交際。
慕道的人,踵門伏地,叩颡流血,依舊堅拒不納,隻說來人沒有善根,非造福濟世不可。
先叫那人放生施食,造作種種善事,卻領門徒暗中偵察。
待那人再來時,就說他某事吝财,
這麼照複前去,自然沒有話講了。
”桂良道:“此計甚妙。
”如法泡制行了去。
不過一日工夫,洋人又來照會,聲言必欲刻期商定稅則,須先奏請撤回黃制台,及罷掉粵中紳士一團一練之兵。
桂良搖頭道:“洋人真難相與,他們辦的事,都是根牢果實,截鐵斬釘,一點子不肯通融的。
”花沙納道:“中堂高見,如何辦理?”桂良道:“有甚如何?洋人的事不依他總不得成功。
”随即行文照複,内中措辭,無非是“謹遵台命”一句話。
于是兩面定期會議,英國所開條款,大半是哩國呔的意思,共是十條,名叫《通商稅則》。
其餘三國,大略相同。
議了一個多月,諸事妥當,英使臣額羅金才來上海。
欽差大臣與四國使臣畫過押,四國使臣各把英約赍回,守候國書,但等國書頒到,就至天津,呈請換約。
桂良、花沙納等,随把辦管情形,據實奏聞。
上谕下來,無非是“照所請欽此”五個字。
這時光,英人為約内有增設長江海口一條,要先到沿江一帶察看形勢,以定貿易口岸,立遣水師統領,駛駕火輪、兵船,由海入江,溯流直上,随處遊弋,随處測量,直到湖北漢口鎮,往返一個多月。
法國的傳教人員,也紛紛駛赴各省,測地建堂,談經傳道,悉賃内地民舶,悉由内河行走,地方官哪裡還敢诘問一字半語。
幾個識時俊傑,像浙江撫院胡興仁等,聞報洋教士來谒,趕忙鼓吹升炮,迎入署中,設了盛筵款待呢。
比了乾隆時光,洋官谒見關吏,例須伏地叩頭,真有不勝今昔盛衰之慨。
桂良見諸事都已妥洽,随叫花尚書等,北行回京複命,自己留居上海,督辦善後事宜。
此時江路阻梗,遍地伏莽,花沙納等雖是赫奕欽憲,頗難馳驅如意。
沒奈何,埋名隐姓,易服改裝,雜在商民隊裡趕路。
行入山東地界,就見許多異言異服的人,往來行走,心裡不免奇詫。
一落客店,店主人詢問客官可是往黃崖山張聖人那裡去的?花沙納含糊答應,店主人頓時大獻殷勤,問茶問水,送菜送酒,忙一個不了。
并道:“本店資本,也是山上的。
凡是投奔張聖人張七先生的,食宿一切,概不取資。
”明善智機靈動,随笑道:“我們也不過是聞風鄉慕,七先生究竟如何,倒也不很仔細。
”店主人道:“原來客官沒有知道,這張聖人張七先生,真是我們這裡的活神仙!”當下就把張聖人的始末緣由,備細講述了一遍。
花沙納等聽得目定口呆。
原來這張聖人,名積中,字石琴,江南儀征人氏。
他的哥哥積功,官至臨清州知州。
鹹豐三年,奧匪之亂,合門殉難,積中就把兒子紹陵字道生的,嗣與乃兄為後。
積中少時,也曾讀過詩書,應過科舉,怎奈命途多舛,時運不濟,考去考來,終是不售。
道光時候,揚州風物繁盛,買貿帶粥。
有一個術士周星垣,号稱太谷先生,善能練氣辟谷,明于一陰一陽一奇赅之數,符圖罡咒,役鬼隐形。
又教人取一精一元一牝一,容成秘戲,遨遊士商大夫間。
士商大夫多心樂而口諱之。
積中于是折節受業,悉心聽講,五六年工夫,盡得其術。
太谷門徒寝盛,大江南北,無不有其徒足迹。
兩江督院百齡,最是嫉惡如仇,聽到太谷左道惑人,怒得要不的,立饬府縣,拿捕到衙,問成死罪,正法示衆。
此時太谷門徒,盡都避匿,隻有積中益修師術,力行不倦,寝饋于《參同契》、《道藏大全》、《仙靈寶錄》、《雲霄指掌》諸書,向衆倡言:“太谷先生因濁俗相嬲求仙,所以自觸法網,受了兵解。
惟有堅持願力,可以證道。
”人家問他堅持願力,究竟如何?積中道:“不必絕人逃世,不廢飲食男一女,現身住世,自能與天地同壽。
”衆人聽了,無不歡喜。
積中也很有點子小本領,風角占候,賜雨頗驗,被惑的人,很是不少。
他卻偏會拿腔做勢,住在城市中,不很跟人家交際。
慕道的人,踵門伏地,叩颡流血,依舊堅拒不納,隻說來人沒有善根,非造福濟世不可。
先叫那人放生施食,造作種種善事,卻領門徒暗中偵察。
待那人再來時,就說他某事吝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