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回 從容定難釋俘囚 慷慨陳辭争和議
關燈
小
中
大
做到全權公使,大半是五等爵爺,或是當朝宰相。
又見白門議款,中國當局的也是相國,現在宗、烏二人,都不過是侍郎,人微言卑,他們所以不願意會議呢。
”僧王道:“九重深遠,外面的事情,原不很明白。
制軍既然知道,為什麼不奏上去?”譚廷襄辯無可辯,隻有連聲:“是是”而已。
僧王立命幕友辦折,把洋人情形奏知文宗。
文宗下旨,立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馳驿赴天津查驗事件。
這時光,惠親王綿愉、宗室尚書端華、大學士彭蘊章聯銜保奏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材,濟變匡時的傑士。
你道此人是誰?原來就是已革大學士耆英,保他熟悉番情,懇請棄瑕錄用。
文宗帝原是毫無存見的,立即準奏,召令耆英入見,問他有無握把。
耆英造膝密陳:“奴才受恩深重,當此時勢,惟有獨任其難,有效與否,尚難自必。
”文宗點點頭,随道:“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主意,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辦法。
你有法子,你不妨自展谟猷,不必附合桂良稍涉拘泥。
”耆英應允。
當下文宗賞給了耆英侍郎銜,饬赴天津辦理洋務。
耆英趕到天津,拜會桂、花二欽使,問起情形,桂良道:“這裡百姓,強悍的很。
兄弟初到時光,此間軍民,遍谒道左,力請督率一團一練,幫助官兵跟洋人開仗。
經兄弟用好言撫遣,這裡百姓狃于三年大挫粵匪,隻道洋人與粵匪差不多厲害,糾合了鹽枭、海盜,想要乘間搶擄,真是不知輕重。
”耆英道:“百姓懂點子什麼,葉漢一陽一不是為了輕信百姓,被英人拿捕去的嗎?現在,外國公使中堂可曾會面過?”桂良道:“兄弟沒有到時光,譚制軍先已行文照會過。
二十日,兄弟抵津,又行了一角公文去,邀請他們,一面饬府縣備辦行館,供一應一切。
二十五日,洋官才到,把他們安頓在韓鹽商宅子裡,特派專員前往款待。
二十六日,會晤一次,并沒有談論什麼。
次日,英國參贊哩國呔忽來見我,取出天津新議五十六條,叫我畫押允行。
兄弟回他慢慢商量,哩國呔咆哮異常,兄弟沒法,隻好置之不睬。
耆公來的正好,就費神前去談談。
耆公與洋人交好的很,比了兄弟,定然事半功倍。
”耆英應允。
當下耆英看定風神廟做行轅,過了一宵,次日就是五月初一,耆英赍了國書,特到韓鹽商住宅,拜會洋官。
美俄兩領事,倒也沒有講什麼,英國參贊哩國呔,最是刁鑽不過。
當下冷笑道:“耆大人,你老人家此番光顧,是真心和我們好。
假使和我們好,先請你講一個明白。
”耆英愕然道:“奉命議和,哪有不誠心之理?!”哩國呔道:“中國皇上原是誠心,隻是你老人家慣會用手段謊騙人,我們倒有點子不放心。
”耆英道: “我謊騙了誰來?”哩國呔道:“我們外洋人決不會冤誣人家的。
你老人家在兩廣制台任内,曾經奏過皇上,說外國人隻可以計誘,所以用好言哄騙,一味的奉承。
這幾個奏折,我們還藏着呢。
”說到這裡,随把耆英舊折取出。
原來這幾個奏折,還是廣州失守時光,被洋人取去的。
耆英瞧見舊折,一個不好意思,冰霜老臉,頓時烘起兩朵紅霞,恁有随、陸之才,儀、秦之辨,半句話也說不出口了,讪讪的坐了一下子,告辭而出。
回拜桂良,稱說英人跟我不很合意,萬難效力,隻好依舊仰仗中堂了。
随把會晤情形,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桂良皺眉道:“照此情形,吾公在此,英人反難就範,可怎樣呢?”耆英道: “煩公上一個折子,奏請召回耆英以順番情,我就能夠走路了。
”桂良道:“這個容易。
”随命幕友拟稿,連夜拜發出去。
耆英大為感激,回到行轅,随命收拾行李,催齊夫馬,預備天明走路。
家人道:“老爺此番出京,是奉過旨意的。
皇上降旨,叫老爺出京,沒有叫老爺回京,老爺好貿然回去嗎?”耆英道:“不要緊,桂中堂已經出奏,朱批下來,總不過是‘照所請。
欽此。
’這幾個字。
”家人道:“見了朱批,走也未晚。
”耆英道:“早走一天,舒服點子。
”家人阻當不住,隻好聽他。
不意行到通州,奉到廷寄,饬令仍留天津,自行酌辦。
家人勸他折回,耆英不聽,徑行入都。
一面緻書僧親王,聲言初五日可抵軍營。
僧王大驚,立差軍弁,把那封信送到巡防大臣惠親王那裡。
惠親王拆閱一過,怒道:“番情叵測,該員并未辦有頭緒,辄敢借詞卸肩,實屬罪有應得。
”惠親王道:“那是必不可少的。
”随即拜折參劾,請旨饬下僧格林沁,将耆英拿捕到營訊明後,即在
又見白門議款,中國當局的也是相國,現在宗、烏二人,都不過是侍郎,人微言卑,他們所以不願意會議呢。
”僧王道:“九重深遠,外面的事情,原不很明白。
制軍既然知道,為什麼不奏上去?”譚廷襄辯無可辯,隻有連聲:“是是”而已。
僧王立命幕友辦折,把洋人情形奏知文宗。
文宗下旨,立派大學士桂良、吏部
這時光,惠親王綿愉、宗室尚書端華、大學士彭蘊章聯銜保奏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材,濟變匡時的傑士。
你道此人是誰?原來就是已革大學士耆英,保他熟悉番情,懇請棄瑕錄用。
文宗帝原是毫無存見的,立即準奏,召令耆英入見,問他有無握把。
耆英造膝密陳:“奴才受恩深重,當此時勢,惟有獨任其難,有效與否,尚難自必。
”文宗點點頭,随道:“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主意,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辦法。
你有法子,你不妨自展谟猷,不必附合桂良稍涉拘泥。
”耆英應允。
當下文宗賞給了耆英侍郎銜,饬赴天津辦理洋務。
耆英趕到天津,拜會桂、花二欽使,問起情形,桂良道:“這裡百姓,強悍的很。
兄弟初到時光,此間軍民,遍谒道左,力請督率一團一練,幫助官兵跟洋人開仗。
經兄弟用好言撫遣,這裡百姓狃于三年大挫粵匪,隻道洋人與粵匪差不多厲害,糾合了鹽枭、海盜,想要乘間搶擄,真是不知輕重。
”耆英道:“百姓懂點子什麼,葉漢一陽一不是為了輕信百姓,被英人拿捕去的嗎?現在,外國公使中堂可曾會面過?”桂良道:“兄弟沒有到時光,譚制軍先已行文照會過。
二十日,兄弟抵津,又行了一角公文去,邀請他們,一面饬府縣備辦行館,供一應一切。
二十五日,洋官才到,把他們安頓在韓鹽商宅子裡,特派專員前往款待。
二十六日,會晤一次,并沒有談論什麼。
次日,英國參贊哩國呔忽來見我,取出天津新議五十六條,叫我畫押允行。
兄弟回他慢慢商量,哩國呔咆哮異常,兄弟沒法,隻好置之不睬。
耆公來的正好,就費神前去談談。
耆公與洋人交好的很,比了兄弟,定然事半功倍。
”耆英應允。
當下耆英看定風神廟做行轅,過了一宵,次日就是五月初一,耆英赍了國書,特到韓鹽商住宅,拜會洋官。
美俄兩領事,倒也沒有講什麼,英國參贊哩國呔,最是刁鑽不過。
當下冷笑道:“耆大人,你老人家此番光顧,是真心和我們好。
假使和我們好,先請你講一個明白。
”耆英愕然道:“奉命議和,哪有不誠心之理?!”哩國呔道:“中國皇上原是誠心,隻是你老人家慣會用手段謊騙人,我們倒有點子不放心。
”耆英道: “我謊騙了誰來?”哩國呔道:“我們外洋人決不會冤誣人家的。
你老人家在兩廣制台任内,曾經奏過皇上,說外國人隻可以計誘,所以用好言哄騙,一味的奉承。
這幾個奏折,我們還藏着呢。
”說到這裡,随把耆英舊折取出。
原來這幾個奏折,還是廣州失守時光,被洋人取去的。
耆英瞧見舊折,一個不好意思,冰霜老臉,頓時烘起兩朵紅霞,恁有随、陸之才,儀、秦之辨,半句話也說不出口了,讪讪的坐了一下子,告辭而出。
回拜桂良,稱說英人跟我不很合意,萬難效力,隻好依舊仰仗中堂了。
随把會晤情形,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桂良皺眉道:“照此情形,吾公在此,英人反難就範,可怎樣呢?”耆英道: “煩公上一個折子,奏請召回耆英以順番情,我就能夠走路了。
”桂良道:“這個容易。
”随命幕友拟稿,連夜拜發出去。
耆英大為感激,回到行轅,随命收拾行李,催齊夫馬,預備天明走路。
家人道:“老爺此番出京,是奉過旨意的。
皇上降旨,叫老爺出京,沒有叫老爺回京,老爺好貿然回去嗎?”耆英道:“不要緊,桂中堂已經出奏,朱批下來,總不過是‘照所請。
欽此。
’這幾個字。
”家人道:“見了朱批,走也未晚。
”耆英道:“早走一天,舒服點子。
”家人阻當不住,隻好聽他。
不意行到通州,奉到廷寄,饬令仍留天津,自行酌辦。
家人勸他折回,耆英不聽,徑行入都。
一面緻書僧親王,聲言初五日可抵軍營。
僧王大驚,立差軍弁,把那封信送到巡防大臣惠親王那裡。
惠親王拆閱一過,怒道:“番情叵測,該員并未辦有頭緒,辄敢借詞卸肩,實屬罪有應得。
”惠親王道:“那是必不可少的。
”随即拜折參劾,請旨饬下僧格林沁,将耆英拿捕到營訊明後,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