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回 一曲清歌新承恩澤 三更蕉夢快似登仙

關燈
話說廣西、湖南兩省大吏,飛章入都,奏報賊氛厲害。

    文宗覽奏,歎息道:“師傅出了缺,誰再為聯分憂呢。

    ”原來杜受田于本年七月裡已故,文宗念及他擁戴奇勳,為之失聲痛哭,親往奠醊,撤朝三日,賜祭九壇,追贈太師,予谥文正,飾終之典,很是優渥。

    就現在境過情遷,還常常思念不置,随召軍機大臣,令拟旨把欽差大臣賽尚阿革職拿問,湖廣總督程矞采革職,留營效力。

    授徐廣缙為欽差大臣,調署湖南總督,所遣粵督,就叫巡撫葉名琛升署。

    這時光烽火連天,賊氛遍地,一個洪秀全,已鬧的焦頭爛額。

    偏偏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台灣地方,又有一個甚麼洪紀的,揭竿倡起亂來。

    警報到京,文宗皺眉道:“偏是姓洪的,跟咱們作對。

    ”聖衷很是不悅,回到宮裡,不勝郁郁。

    忽聞皇太後有旨宣召,隻得換上衣服,趨到慈甯宮,和顔悅色的問過安,垂手侍立,候聽慈訓。

    隻見太後道:“阿哥,我叫你來也沒有别的事,皇後沒了到今,差不多一年光景了,六宮沒人主持,那也是很要緊的事情。

    我看衆妃嫔裡頭,鈕枯祿氏人品兒也齊整,一性一情兒也賢淑,把她冊正了,倒也是樁好事,不知你意下如何?”文宗道:“皇太後賞識的人,總不會錯,子臣遵旨辦是了。

    ”又講了幾句别的話,方才退出,笑向左右道:“偏皇太後這麼的費心,說不得,隻好幹辦了。

    ”于是擇定吉日,下旨冊立貴妃鈕枯祿氏為皇後。

     這鈕祜祿氏,雖然正位中宮,文宗待她,終是淡淡的,不見十分恩一寵一。

    乾清官總管太監崔福,先意承旨,請文宗遊幸圓明園,散散悶。

    文宗又到太後宮中請旨,太後道:“我懶怠動,你先去罷。

    過掉十天半月,我再來。

    ”文宗道:“那麼子臣先到那邊去督衆掃除,到那時再來迎請慈辇。

    ”次日,駕幸圓明園,隻見滿園紅紫,都已凋謝,隻剩幾枝傲霜殘菊,兀自披着黃金甲,與西風宣戰呢。

    文宗道:“今年連菊花都錯過了,不曾賞得,白辜負良辰佳節。

    ”此時上林一春一色的領袖武林一春一、牡丹一春一、海棠一春一、杏花一春一等,羊車望辛,早已盼斷秋波,不意椒房雨露,不到蓬萊。

     文宗這夜,偏偏獨個兒在桐一陰一深處住下了,一宿無話。

    次日,文宗起身,承值太監,伺候他盥洗完畢,才欲上朝聽政。

    步出回廊,瞥見太湖石畔,一個女子,在那裡掐取殘菊花兒,玉腕玲珑,柳腰苗條,仿佛甚美。

    因為急于上朝,沒暇端詳仔細。

    這日朝上,并無大事,台灣匪亂,已由鎮道督兵讨平。

    閩督季芝昌,專折報捷,浙撫黃宗漢,奏複查明布政司椿壽自盡,實系款庫不敷,漕運棘手,并無别情。

    文宗閱過,就提筆批了幾道:“另有旨。

    ”“欽此,知道了”“欽此”的照例話,再與軍機大臣談論了一回時務,随即退朝。

    卸下了朝服,銜着一杆旱煙袋,随意散步,走出回廊,見梧桐樹下,八九個宮婢,蹲在地下,正收拾枯草呢。

    留心細看,偏不見方才那個女子,文宗心下疑惑,要指名呼召,偏又不曾知道她的名字。

    一時内監跪請用膳,吃畢飯,到别處逛了一回,終覺無情無緒,便帶着小太監,循着山子路走回來。

    忽聞一派清歌,穿林渡水而來,那聲音兒的清脆,宛似三一春一雛燕,九啭黃莺,文宗不覺住了腳,隻聽那歌聲道: 月亮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分離在外頭。

     文宗道:“這是南邊人調兒,誰呢?”小太監跪奏道:“是蘭兒。

    ”文宗道:“蘭兒是誰?這個名字,沒有聽得過。

    ” 小太監道:“是桐一陰一深處一名當值的宮婢。

    ”文宗心裡一動,暗忖莫非就是早上那個女子?一邊想,一邊走,虎步龍行,走的飛一般快,小太監哪裡趕的上。

    文宗走入桐一陰一深處,沒有坐下,就一疊連聲,叫傳蘭兒。

    承值太監飛步往傳,不多一回,就見帶進一個女子來,果然就是早上瞧見的那人。

    見了文宗,叩頭兒見禮,口吐莺聲道:“婢子蘭兒,叩見萬歲爺,願爺吉祥萬福。

    ”文宗此時,提足了一精一神端祥她,隻見她身量苗條。

     體格輕一盈,杏臉含一春一,柳眉鎖翠,那一雙剪水秋波,靈動活潑,顧盼神飛,真足令人油然生一愛一。

    遂問道:“你姓什麼?幾歲了? 到了這裡,共有幾年?”蘭兒道:“婢子姓那拉,一十八歲了。

     在園裡當差,已有三年。

    婢于是道光三十年五月進來的。

    ”文宗道:“方才那個歌兒,可是你唱的?”蘭兒叩頭道:“婢子一時該死。

    ”文宗道:“這礙什麼,朕聽了倒很喜歡,隻奇怪你既是咱們旗人,怎麼倒會唱南邊人的調兒?”蘭兒道:“婢子的父親,蒙主子思典,在南邊做官,婢子随任在那裡,因此南邊各樣小調,婢子也略知一二。

    ”文宗道:“你老子叫怎樣名字?”蘭兒道:“婢子父親叫惠昌。

    先前在廣東做知縣,蒙恩調升湖北同知,又調升浙江協領。

    ”文宗道:“現在大概住在浙江了。

    ”蘭兒道:“婢子父親,去世已經四年了。

    ”文宗道:“你姊妹共有幾人?”蘭兒道:“婢子上肩,共有兩姊,都已出嫁,一個妹一子還小呢。

    ”文宗見她口齒清朗,應對如流,心下歡喜。

    随道:“蘭兒,你的歌調兒很好,起來起來,賜你坐在廓欄上,揀好的唱幾個,替朕解悶兒。

    ”蘭兒見龍顔歡一悅,天語褒獎,感激得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