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回 劉巡撫遺書責三帥 怡制台辦案渡台灣

關燈
話說牛鑒、伊裡布、德珠布瞧畢照會,德珠布怒得直跳起來,隻見他氣吼譴道:“這種照會,誰耐煩瞧它!還是點齊人趕快出城,決一死戰,好的多呢。

    ”牛鑒道:“洋人就是猛虎,你捋了虎須,惹的虎一性一發作,你果然不要緊,我們不就被你害了嗎?這個斷斷動不得。

    ”德珠布道:“牛制台直懲地怕事,據我意思,總要與洋人開一仗,就是不勝,也應閉城登陴,嚴嚴的守一下。

    ”牛鑒道:“閉城登陴,洋人要起疑心的,也不好。

    ”德珠布道:“牛制台照你這個樣子,倒不如把南京城雙手獻給洋人罷了。

    大清國有你這麼的大忠臣,也真是國家的隆運。

    ”說罷,拂衣而出。

    牛鑒向伊裡布道:“老德這麼倔強,咱們的事情,定被他敗壞呢。

    ”一時巡捕官入報:“将軍衙門傳出大令,十三城門都閉鎖了。

    ”牛鑒大驚失色。

    原來,南京城各門鎖鑰,都是将軍執掌的,制台遇有急事,必先遣人知照将軍,索得将軍令箭,才得開行。

    所以德珠布閉了城,牛鑒十分着急。

    牛鑒道:“鬧出事來誰擔當?我可再不能忍耐了。

    ” 随叫幕友起折稿,參德珠布。

    忽報壽一春一救兵已到,在城下紮營呢。

    牛鑒道:“壽一春一兵早不到,晚不到,偏這會子到了。

    洋人要是生了氣,大炮一轟,一城的人,都沒了命。

    ”伊裡布道: “還得我去勸勸他,照他那麼左一性一,惱的洋人發了火,事情真不好辦呢。

    ”于是伊裡布親自到将軍衙門,軟語婉言,百般勸說。

    德珠布卻不過情,才答應下海朝巳開申閉,卻自己把駐防的内城,閉鎖得鐵桶相似。

    城上架起紅彜大炮,炮門正對制台衙門,好似立刻就要開仗似的,唬得滿城百姓,逃避不疊。

    牛鑒聞知,更是憂悶。

     直到初六這日,耆英到了,牛鑒才放了幾分心。

    好在耆英也是怕事的人,三個人一鼻孔出氣,把洋人照會,略略駁诘了幾條,照複了去。

    隔了兩日,洋人回文來了,駁诘的話半句不肯依從。

    耆英與牛、伊兩人,正在沒做道理處,忽報:“洋兵已上鐘山,在山頂上安設大炮。

    江面上洋船,也高扯紅旗,大有立刻開戰的聲勢。

    ”耆英道:“這便怎麼處?”伊裡布道: “光景是為壽一春一兵到了,洋人動了疑心呢。

    ”牛鑒道:“别慌,我有一計可以解救此患。

    ”奢伊二人齊問何計。

    牛鑒道:“我看還是派人去見洋人,告訴他所請各款,業已據情代奏,一俟奉到批回,即可永定和約。

    洋人見咱們說得這麼入情入理,總也不緻節外生枝呢。

    ”伊裡布道:“差誰呢?還仍舊叫張喜去了罷。

    ”牛鑒道:“光是張喜,怕不鄭重麼?”耆英道:“還是派幾個大員去。

    ”牛鑒道:“我也這麼想。

    藩台黃恩彤、侍衛鹹齡、甯紹台、道鹿澤長,都可以派委。

    ”耆、伊二人,齊稱很好。

    當下随請了黃藩台、鹿道台、鹹侍衛來,告知此意。

    黃恩彤等義不容辭,自然滿口應允。

     次日,午飯時光,黃藩台等已經回來,稱說洋人并無異議。

     耆英道:“咱們快繕一封奏折,飛馳請旨。

    ”于是耆、伊、牛三人會銜具了封奏折,由加緊八百裡飛遞北京而去。

    宣宗拆閱封奏,十分震怒,随召集軍機大臣,把折奏擲給他們,道:“你們瞧耆英、伊裡布、牛鑒,竟這麼不懂事情,洋人不過多了幾條輪船,幾尊大炮,他們竟就怕的他鬼神一般,敬的他父母相似,放個屁也不敢駁回。

    像這種要求,都在情理之外,膽敢上章乞恩,把朕當作什麼主子呢!”滿大學士穆彰阿回道:“不意耆英等,竟都是呆鳥,兵興三載,糜饷勞師,一點子功效都沒有見。

    議和也未始不可,但是天朝體制,萬不能稍事遷就。

    現在他們竟會應允钤用國寶,辦理洋務,竟這麼心粗氣浮,殊屬不知大體。

    請皇上密降谕旨,責令婉谕洋人,争回體制,其餘無關得失的地方,也就大度包一皮容,施一個格外之仁,免得兵連禍結。

    ”宣宗見說有理,随道:“和了也好。

    隻是福州,是省會地方,如何好通商?”穆彰阿道:“換給了他泉州如何? ”宣宗道:“也隻好如此了。

    ”随令軍機拟旨進呈。

    阖朝文武,聽到這個消息,激昂慷慨,不約而同的上來谏阻。

    無奈宣宗帝最是一愛一民如子,生恐禍結兵連,百姓受苦,力排衆議,把恩準和議的旨意,降了出去。

     卻說此時南京耆、伊、牛三帥跟洋将濮鼎查、馬利遜,往來酬酢,要好得什麼相似。

    自初九那日,王藩台等去過之後,牛大帥就發出一個意見,說咱們該選一個日子,親自去拜會拜會。

    濮、馬兩洋将,究彼怎樣厲害的人物,聞名不如見面,還是見一遭的好。

    ”耆英道:“此舉是少不來的,不然洋人怎知我們是真心主撫呢。

    ”說着,回向伊裡布道:“莘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