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回 陷虎門關提督殉難 割香港山貝子和戎

關燈
話說琦善瞧了怡撫台奏稿,大叫一聲,昏絕過去。

    家人聞聲奔集,喊救了大半日,好容易救了個蘇醒,向鮑鵬道:“你去罷,外面消息,托你探聽探聽。

    ”鮑鵬答應自去。

    琦善歎息道:“我這個功名,朝晚總斷送在怡良手裡。

    ”過不多幾時,果然奉到上谕: 香港地方緊要,前經琦善奏明,如或給予,必至屯兵聚糧,建隻設炮,久之觊觎廣東,流弊不可勝言。

    旋又奏請準其在廣東通商,并給予香港,泊舟寄住。

    前後自相矛盾,已出情理之外。

    況此時并未奉旨允行,何以該督即令其公然占踞?怡良所奏,覽之曷勝憤恨!朕君臨天下,尺土一民,莫降國家所有。

    琦善擅予香港,擅準通商,膽敢乞朕格外恩施!且伊被人恐吓,奏報粵省情形,妄稱地理無要可扼,軍器無利可恃,兵力不堅,民情不固,摘舉數端,危言要挾,更不知是何肺腑?如此辜恩誤國,實屬喪盡天良!琦善着即革職拿問,所有家産即行查抄入官。

    欽此。

     琦善接到此旨,吓得面如土色。

    省中各文武,卻無不喜形于色,都道:“琦中堂到省時候,耀武揚威,何等聲勢!隻一下子,就把林少帥參掉了。

    誰料這會子,自己也受了處分,卻比林少帥還要苦。

    可見一個人在紅頭上威福也不可使盡了。

    ”此時将軍參贊督率大軍,晝夜兼程赴粵防剿。

    途次,又奉到一道很嚴厲的廷寄,其辭道: 英人種種不法,殊堪發指。

    前有旨令,楊芳先行赴粵會防,并令奕山等兼程前進。

    計已接奉遵行。

    該将軍等到粵後,務即會集各路官兵一竟進剿。

    不可存一通商之見稍涉移更,不可因有繳還定海之事少加寬縱。

    欽此。

     英領事義律辦點子事情,真是一精一明強幹,京省訣地都派有偵探,在那裡察偵軍情朝政。

    因此中朝舉動,英軍瞬息皆知。

    這日,接到密報,知道琦中堂已經壞了事,靖逆将軍貝子奕山,參贊大臣果勇侯楊芳,将次到省,中朝并沒有和好的意思。

    當下就聚集衆洋将商議道:“中國皇帝恁他再兇點子,咱們兵也不怕他了。

    ”衆人忙問何故?義律道:“今昔形勢不同,從前林制台在這裡,大角、沙角、虎門各口,守得銅牆鐵壁一般,咱們兵雖然船堅炮利,要攻破他,究竟是不容易。

    自從琦中堂撒了守具,大沙兩角被咱們得了之後,廣東的門戶已經大開,形勢上差多了,怎麼再能守禦呢?論起此事,琦中堂倒是咱們英國的大大功臣。

    現在中國皇帝命将興師,遠水怎麼能救近火?咱們趁他沒有到,大家拼點子辛苦,駛駕火輪兵船,闖進虎門去,把虎門口子奪到了手,咱們兵強勢盛,中國皇帝怕也要軟一下去了。

    到了那時,咱們再瞧光景行一事,好歹總要把曆年受的虧,翻他轉來。

    ”衆洋将道:“靖遠炮台的守将關天培,聽說好生了得,駕炮轟擊百發百中,就這一個人,咱們倒不能不防他一下子。

    ”義律道:“雙拳不敵四手,一個人有幾多能耐?咱們船多呢,隻要連樯而進,他放炮,咱們也放炮,好歹總要轟掉他完結。

    ”衆洋将齊聲稱善。

     于是下令出發,火輪船打頭,帆船壓後,數十艘兵船,高扯紅旗,叩頭接尾,魚貫而行,機聲震地,黑煙蔽天。

    遠望去宛如數十條孽龍,舞爪張牙,向虎門大撲而來。

    兩岸守兵,瞧見這個聲勢,吓得早都呆了。

    關提台傳令開炮,炮弁吓得隻是抖,哪裡還能夠動彈!控提台瞧着生氣,隻得親自動手,轟放了三炮,果然炮無虛發,可惜中的都不是要害。

    英船冒險前進,炮彈轟發如雨。

    有一個炮彈,嗤的飛來,正落在關提台面前,把身旁兩個親兵,直轟向半空中去。

    軍士們見了,大喊一聲,紛紛潰散。

    關提台下令禁止,哪裡禁止得住。

    關提台見不是事,遂拔佩劍在手,大喊道:“我關天培力也盡了。

    ”劍随聲下,向脖子上隻一抹,血花飛舞,忠軀撲倒。

    此時英軍的舢闆哨隊早已到了,英軍蜂湧上岸,乘勢占據了炮台。

    靖遠一失守,威遠、橫檔等處炮台,聞驚自潰。

    總兵李廷钰、副将劉大忠,盡都敗走。

     英軍乘勝長驅,直一逼一到烏湧地方。

    烏湧離省城隻有六十裡,守将祥福,是湖南鎮筸總兵,同着岩山遊擊沈占鼈、守備洪連科,隻統得鎮筸兵六百名,守在那裡。

    祥鎮台瞧見英兵蜂湧而來,勢如潮湧。

    左右皆有懼色,都勸鎮台退避。

    祥鎮台慨然道:“海氛不靖,我們做武官的,對于國家已經是很過不去。

    今兒的事,不是我殺洋人,就是洋人殺我。

    你們要去盡寇去,我總不願意偷生呢。

    ”說着,奮身前進。

    沈遊擊、洪守備跟随着一同奮擊。

    可憐排槍起處,祥鎮台、沈遊擊、洪守備,頓時都沒了命。

    英兵即占了烏湧,派遣舢闆四出巡哨,把虎門内外所有中國兵船,當做赤壁曹兵,一火完結。

     省城聞報,異常震動,衆文武會議了兩三回,依舊一籌莫展,一個個伸長了脖子,隻望救兵到來。

    望到二月十二這日,好容易盼着了一個救星,你道是誰?原來就是果勇侯楊侯爺。

    楊侯爺是清朝的勳臣宿将,川楚之役,跟着經略額公,在疆場上不知立過多少豐功偉烈!這會子從固原提督任所接到廷寄,點齊馬步,星夜趕來。

    廣東文武接見楊侯爺,報知省城吃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