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傳

關燈
約,我隻要幽州,令漢兒守護,此外不再侵入中原邊界。

    ”又問“:中原收取了西川,是真的嗎?”姚坤說:“去年九月出兵,十一月十六日攻下東、西兩川,得到兵馬二十萬,金銀布帛無數。

    皇帝剛剛即位,來不及具辦禮物送來,不久将派使者送來了。

    ”阿保機高興地說“:聽說西川有劍閣,兵馬從何處能過去?”姚坤說:“川路雖然險阻,但先朝收複黃河以南,有一精一兵四十萬,良馬十萬騎,隻要是能通人的地方,就能過去,視劍閣就如平地而已。

    ”阿保機一精一通漢語,對姚坤說:“我懂漢語,不敢經常說漢語,怕部族人效法我,使兵士膽怯懦弱。

    ”姚坤到後僅三天,阿保機得了傷寒病。

    一天晚上,一顆大星隕落在阿保機的帳篷前面,不久阿保機就在扶餘城去世,這時是天成元年(926)七月十二日。

    他的妻子述律氏親自率領部衆護送阿保機一屍一體回歸西樓邑,姚坤也跟随而行,得到回報後才回到中原。

    接着述律氏立二兒子德光為契丹統帥,以總理國事,旋即派遣使者訃告哀聞,唐明宗為之停止上朝。

    第二年正月,葬阿保機在木葉山,僞谥為“大聖皇帝”。

     阿保機共有三個兒子,都雄健偉岸。

    大兒子叫人皇王突欲,就是東丹王;二兒子叫元帥太子,就是德光;小兒子叫安端少君。

    德光本名叫耀屈之,後來敬慕中原文字,于是改為今名。

    後唐天成年間,阿保機去世,他的母親讓德光臨時主持牙帳,讓小兒子安端少君前往渤海國取代突欲。

    突欲将要即位,而德光一向受部族擁戴服從,加上他的母親也總是鐘一愛一他,所以因而擁立了他。

    明宗時,德光派遣梅老等三十多人前來中原修好,又派使者為父親搜求碑石,明宗答應了他,賜給他優厚的禮物,并賜給他母親璎珞錦彩。

    從此燕山以北平安,蕃漢不相侵擾。

     天成三年(928),德光改元為僞元顯元年。

    這一年,定州王都挑一起禍亂,向契丹求援,德光于是攻陷平州,派秃餒領五千騎兵到中山援助王都,招讨使王晏球在曲一陽一打敗了他們,秃餒逃走固守賊城。

    那年七月,又派遣惕隐率領七千騎兵援救定州,王晏球到唐河以北迎戰,大敗他們。

    幽州趙德鈞率領一精一兵在要害路口攔截敵軍,活捉惕隐等首領五十多人,獻于宮門前面。

    第二年,王都被平定,擒獲了秃餒以及殘餘賊衆,殺了他們。

    從此契丹勢力大受挫折,多年不敢窺視中原邊境。

    曾經派遣捺括梅裡來唐朝乞求秃餒骸鼻,唐明宗怒其一奸一詐虛僞,殺了他。

    長興二年,東丹王突欲來到宮門前,他母親接着派遣使者申報,朝廷也優厚地接納了他。

     長興末年,契丹迫近雲州,明宗命晉高祖擔任河東節度使兼北面蕃漢總管。

    清泰三年(936),晉高祖被張敬達等進攻包圍很急,派指揮使何福帶着書表向契丹請求救兵,願意做契丹的臣子。

    契丹王德光對他母親說“:兒昨夜晚上做夢看見太原石郎派使者來到我國,今天果然來到了,事情合符天意,必須派兵救援他。

    ”德光于是親自率領五萬騎兵由雁門來到晉一陽一,當天就在城下大破張敬達的部隊。

    接着冊立晉高祖為大晉皇帝,相約結為父子之國,晉高祖割讓幽州境内及新、武、雲、應、朔州之地以報答契丹,又每年送給布帛三十萬。

    這時幽州趙德鈞屯兵于一團一柏谷,派遣使者到契丹帳幕,請求封立自己做皇帝,以石氏世襲太原爵号,德光對着使者指着帳前一塊大石說“:我已答應與石郎結為父子之盟,石頭爛了才可改變盟誓。

    ”楊光遠等人殺死張敬達向契丹投降,德光開玩笑對楊光遠等人說“:你們這幫人一大都是惡毒的漢人,不用鹽和一奶一酪,吃掉了一萬匹戰馬。

    ”楊光遠等人非常慚愧。

    晉高祖南往,德光親自送到潞州。

    這時趙德鈞、趙延壽在潞州出城向契丹投降,德光封鎖了城門,讓他們跟随自己牙帳。

    晉高祖進入洛一陽一,旋即派宰相趙瑩向契丹國王緻謝。

    天福三年,又派遣宰相馮道、左仆射劉日句等人持節冊封德光及他母親徽号,帶來鹵簿、儀仗、法服、車辂在契丹國舉行冊封典禮。

    德光大為高興,旋即派遣使者奉立晉高祖為英武明義皇帝。

     這一年,契丹改天顯十一年為會同元年,以趙延壽為樞密使,升幽州為南京,以趙思溫為南京留守。

    不久德光請晉高祖不需稱臣子,不上奏表,來往書信開頭隻用家人禮節稱呼,隻稱“兒皇帝”。

    晉高祖厚送黃金布帛以感謝德光。

    晉高祖奉侍契丹國王非常周到,慶賀和吊慰的禮節,必定使之優厚。

    每逢對方使者來到,就在别殿向對方緻敬。

    德光每有邀請,小不如意,就來譴責,晉高祖總是屈己以奉侍他,在晉高祖整個一生中,與契丹沒有一點裂痕矛盾。

     到晉少帝即位後,派遣使者到契丹,德光因為少帝不先禀告他,就擅自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