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傳

關燈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他的祖先或種田或讀書,沒有固定的職業。

    馮道小時善良淳厚,一愛一學習會寫文章,不厭惡粗衣薄食,除備辦飯食奉養雙親外,就隻以讀書為樂事,雖在大雪擁門的寒天,塵垢滿席的陋室,也快樂自如。

    天..年間,劉守光任他做幽州掾吏。

    劉守光領兵讨伐中山國,問計于下屬,馮道總是對他曉以利害,劉守光大怒,把馮道關進牢中,不久被人營救出來。

    劉守光戰敗逃回太原,監軍使張承業任馮道為本院巡官。

    張承業看重馮道的文章作為,很是禮待他。

    當時有一個叫周玄豹的人,善于給人看相,跟馮道不合,就對張承業說“:馮生沒有前途,明公不要過于信任使用他。

    ”這時河東記室盧質聽說後就說“:我曾經見過杜黃裳司空的畫像,馮道的形狀面貌非常像他,将來必能充當大任,周玄豹的話不值得相信。

    ”張承業旋即推舉馮道擔任霸府從事,接着又授他太原書記官,當時莊宗兼并黃河以北,往來文書非常多,全都交給馮道。

     莊宗與後梁軍隊隔着黃河對陣,一天,郭崇韬因衆将校中吃閑飯的人太多,主次不辨,請求罷免減少。

    莊宗大怒說:“我為出力效命的将校設置飯食,竟不能自一由,那黃河以北三鎮,讓三軍另選一人統率,我就回太原為賢者讓路。

    ”立即命令馮道當面起草文告,将要向大家宣讀。

    馮道拿起筆很久,莊宗闆着臉孔催促他,馮道慢慢站起回答說“:馮道既然掌管文筆,哪裡敢不聽命履行職責。

    現在大王屢建大功,正平定南方賊寇,郭崇韬所進谏的,不很妥當,不聽從就行了,而不能因為剛才他的話,就讓大家議論紛紛,敵人如果知道了,認為大王君臣不和了。

    請仔細地考慮,就是天下的大幸呀。

    ”不久郭崇韬進來道歉,靠馮道解了圍,别人從此敬重馮道的膽量。

    莊宗在邺宮即帝位,馮道任省郎,兼任翰林學士,從穿綠衣賜穿紫衣。

    後梁滅亡後,遷升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

    父親去世,在景城服喪。

    遇上年成不好,就将自己得到的俸祿的剩餘,全都施給鄉民救荒,馮道居住的地方,隻是茅草棚而已,凡是官吏們送給他财物,一鬥粟一匹布,都不接受。

    這時契丹勢力正盛,一向聞知馮道的名聲,想把他搶奪過來,恰逢邊防軍人有準備,馮道才得以避免。

     明宗進入洛一陽一後,馬上對身邊臣子安重誨說“:先帝時的馮道郎中在哪裡?”安重誨說:“最近授予翰林學士。

    ”明宗說“:這人我很早就熟知了解他,是一位好的宰相材料。

    ”不久任為端明殿學士,端明這一殿名,是從馮道開始的。

    不久,遷任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

    凡是貧寒無助的讀書人,懷抱才識而未被知遇的,都引薦任用,後唐末年的文人士大夫,行為浮躁的,必定壓着不用。

    有叫任贊的工部侍郎,因一同退朝,跟同伴們在後面戲一弄馮道說:“想快點走,一定得留下小孩讀的《兔園冊》。

    ”馮道知道這,就叫來任贊對他說“:《兔園冊》都是有名的文人撰集的,我馮道能背得出來。

    現在朝中的文士隻看重文場中的華詞麗藻,便被錄取做官,都是偷來的公卿官位,是多麼無知淺薄呀!”任贊大為羞愧。

    又有梁朝宰臣李琪,常以一精一于文辭章句自傲,曾經進上《賀平中山王都表》,說“收複了叛逆的城池真定”。

    馮道責備他說:“不久前收複的是定州,不是真定。

    ”李琪不明地理,頓時被挫折了傲氣。

    後來百官為明宗上功德名号共奏三章,都是馮道一手寫成,文章渾然一體,不是一般流俗的風格,舉朝臣僚都佩服。

    馮道特别擅長韻文歌賦,提筆就成,典雅清麗之外,内含古時德義道理,必被遠近的人所傳誦,所以同僚逐漸敬畏他的高深,因而同行時恭敬嚴肅,沒有輕薄的樣子。

    接着改任門下侍郎、戶部吏部尚書、集賢殿弘文館大學士,加授尚書左仆射,封始平郡公。

    一天,馮道朝拜後已退下,明宗回頭對侍臣說:“馮道本一性一純樸節儉,不久前在德勝寨住一座茅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