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賣給你們許多的糧食。
前後俘虜你們的将士,都被放回;我們一向禁止邊防軍士,不準侵擾你們。
我們沒有對不起你們的地方,實在是你們過于一奸一邪,勾結誘招契丹,至今尚未停止,結交聯合并州賊寇,以我為仇敵,罪惡難以言狀,人神共同憤怒。
“現在我們驅車命将,鳴鼓出兵,征發浙西的大船,調來朗陵的戈甲,東西合勢,水陸齊攻。
吳國孫皓走投無路時,自動投降歸順;陳朝後主氣數完盡時,何處容他生存!凡淮南将士軍民,久違大朝,未聞聲德教化,雖然一時順從僞朝,但應親近中原正統,須善于選擇安危,早定去向。
如能放下武器表示歸順,全郡投降,準備牛酒以犒勞我将士,交出符印而聽從我命令,那麼車服玉帛,獎賞你們決不吝惜,土地山河,封給你們決不小氣。
獎懲之令,信如丹青,如果執迷不誤,就不免将要後悔。
王師所至,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就如及時澍雨,百姓父老,務請放心安居,搶掠焚燒之類,必使禁止不生。
” 十八日,潞州上奏,在祁縣打敗河東賊軍。
十九日,西南面行營都部署王景上奏,收複鳳州,抓獲僞節度使王環。
二十一日,部分赦免秦、鳳、階、成等州管區内犯人,從今年十一月以前,凡有罪犯,不管輕重,全部釋放。
二十五日,邢州上奏,河東劉崇死亡。
二十八日,淮南前軍都部署李谷上奏,先鋒都指揮使白延遇在來遠鎮打敗淮南賊軍。
十二月十日,李谷上奏,在壽州城下打敗淮南賊軍二千人。
十五日,李谷上奏,在山口鎮打敗淮南賊軍一千多人。
(三) 顯德三年(956)春正月三日,李谷上奏,在上窯打敗淮南賊軍。
四日,征發丁壯民夫十萬人修築京城外大城。
六日,诏令于本月八日前往淮南。
八日,禦駕從京城出發。
十三日,李谷上奏,從壽州領軍退守正一陽一。
十七日,李重進上奏,在正一陽一大敗淮南賊軍,斬首二萬餘級,伏一屍一三十裡,臨陣斬殺大将劉彥貞,活捉偏将鹹師朗,獲得铠甲三十萬副、戰馬五百匹。
此前,李谷駐軍于壽春城下,攻下壽春城,不久淮南援軍大批趕來,李谷便與将佐們商謀說:“賊軍舟船就要到正一陽一,我軍沒有做水戰的準備,萬一橋梁失守,就與大軍隔斷了。
不如全軍退守正一陽一浮橋,以待禦駕。
”衆将都認為有道理,于是焚燒了自己的糧草而退。
退軍時,部伍不再嚴密整齊,公家與私人,都有所丢失,淮北征來的民夫,也有陷于敵占土地上的。
世宗聽到後,急令侍衛都指揮使李重進領兵前往。
這時淮南賊軍乘李谷退軍之機,發動戰船數百艘,沿淮河而上,而且擺開切斷浮橋的架勢,劉彥貞領大軍列成戰陣推進。
李重進在到達正一陽一之後,聽到淮軍迫近,便率領衆将過橋前進,與賊軍相遇,李重進等人合力攻擊,一戰就打敗了他們。
除殺死和被俘的以外,投降的有三千多人,都被我方将領趙晁殺掉。
二十日,世宗到達正一陽一。
以侍衛都指揮使李重進為淮南道行營都招讨使,命宰臣李谷主持壽州行府事務。
二十二日,世宗渡過淮河。
二十三日,到達壽州城下,紮營在壽州西北面淝水北岸,诏令将正一陽一浮橋移到下蔡。
二十八日,今上趙匡胤上奏,在渦口打敗淮南賊軍一萬多人,斬殺僞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獲得戰船五十艘。
二月三日,世宗駕臨下蔡。
朗州節度使王進逵上奏,已領兵進入淮南地界。
五日,廬壽巡檢使司超上奏,在盛唐打敗淮軍三千人,俘獲都監僞吉州刺史高弼獻上,世宗诏令釋放他。
兵部尚書張昭上奏,已依诏完成所撰兵法,分為十卷,共四十二門,命名為《制旨兵法》,進呈世宗。
世宗下诏嘉獎,又賜給器物錢币。
九日,今上趙匡胤上奏,在清流山打敗賊軍一萬五千人,又乘勝攻打滁州,擒獲僞江州節度使、兼行營應援使皇甫晖和常州一團一練使、兼應援都監姚鳳獻給世宗。
十一日,淮南南唐國主李景派泗州牙将王知朗攜帶書信一封到滁州,由滁州再轉交給世宗,書中稱南唐皇帝奉書信給大周皇帝,大意是說願結為友好鄰邦。
世宗不理。
十二日,今上趙匡胤押送俘獲的淮南二将皇甫晖、姚鳳來到,世宗令釋放他們。
十九日,南唐李景派部下僞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鐘谟、僞工部侍郎文理院學士李德明等,奉表獻上,傳達希望依附于周稱臣納貢之意,又進上金器一千兩,錦绮绫羅二千匹以及禦衣、犀帶、茶葉、藥物等,又進上犒勞軍隊的牛五百頭,酒二千石。
這天,世宗賜給鐘谟等人錦绮绫羅二百匹,銀器一百兩,以及套衣、金帶、鞍馬等。
二十三日,侍衛馬軍指揮韓令坤上奏,已攻下揚州。
二十四日,壽州城内左神衛軍使徐象等十八人前來投奔。
二十七日,朗州節度使王進逵上奏,領兵進入鄂州境内,攻下長山寨,殺死賊軍三千多人。
二十八日,今上趙匡胤上奏,僞天長軍制置使耿謙率領本軍投降,獲糧草二十多萬。
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上奏,泰州投降。
三十日,荊南報告,朗州節度使王進逵被部将潘叔嗣殺害,潘叔嗣派人到潭州,請周行逢任主帥,周行逢到朗州,将潘叔嗣殺死在街上。
三月三日,代理光州刺史何超上奏,光州僞都監張承翰獻城歸順,世宗旋即任張承翰為集州刺史。
七日,代理舒州刺史郭令圖報告,攻下舒州。
南唐國主李景上表送原周朝兵士一百五十人到世宗處。
這些兵士本是蜀軍,在秦州、鳳州戰役中被周朝軍隊俘虜後,被分配給各軍,當他們渡過淮河後,又逃奔南唐。
世宗憤怒他們的叛逃,全部殺了他們。
十三日,李景派臣子僞司空孫晟、僞禮部尚書王崇質等奉表呈上,又進奉黃金一千兩,白銀一萬兩,羅绮二千匹,又進奉賞給将士們的茶葉絹布金銀等。
十七日,兩浙上奏,派大将領兵攻打常州,延州留後李彥君頁上奏,蕃人與部下百姓作亂,旋即與兵司都監閻绾撲滅,俘獲首領高鬧兒等十人,碎一屍一于街上。
李彥君頁本為商人,貪婪一愛一利,蕃漢人民怨恨他的剝削暴虐,所以至此。
十八日,世宗賜南唐國主書信,說:“淮南境内,已經平定六州,廬、壽、濠、黃各州,大軍雲集,指日可下,其他各城,不堪一擊。
朕志在必得淮河一帶全部土地,作為我大周的屏障。
至于削去南唐國号,則不必要。
當淮南各州全歸于大周後,我朝大軍立即罷兵。
如不同意,就從此決絕。
”又賜給南唐将佐書信。
此前,李景派鐘谟、李德明奉表給世宗,使者面奏世宗說:“我國願割讓壽、濠、泗、楚、光、海六州的土地,獻給大周。
”世宗志在全部占領長江以北各州,不答應他們的請求。
使者看見周朝軍隊急攻壽一陽一,李德明便上奏說:“請陛下寬容我們幾天,讓我們回到江南,取回本國表章,奉獻江北全部土地。
”世宗應允他,于是讓李德明、王崇質帶這封信給李景。
夏四月七日,世宗從壽春出發,沿淮河向東。
九日,揚州上奏,南唐軍隊在常州大敗兩浙軍隊。
此前,兩浙錢亻叔受命派部将領兵攻打常州。
現被南唐大将陸孟俊打敗,将佐被俘虜的有很多人,李景也上表報告。
十三日,駕臨濠州城下。
十五日,揚州韓令坤在該州東邊打敗南唐賊軍,俘獲大将陸孟俊。
今上趙匡胤上奏,在六一合大敗南唐軍隊,斬首五千級。
當時李景乘在常州的勝利,派陸孟俊領兵迫近泰州,周朝軍隊失守,韓令坤想放棄揚州而回。
世宗大怒,急派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統帥親兵前往援助,又命今上趙匡胤領步卒騎兵二千人駐紮在六一合。
接着陸孟俊領着部隊從海陵抵達揚州,韓令坤迎擊,打敗了他們,活捉了陸孟俊。
李景派弟弟齊王李達率領大軍從瓜步渡過長江,距離六一合三十裡設置營栅。
不幾天,李達放棄營栅前來迫近周軍,今上趙匡胤揮兵攻擊他,賊軍大敗,殘餘的部隊投江而死的不可勝數。
十七日,韓令坤上奏,在灣頭堰打敗楚州賊将馬在貴一萬多人,俘獲漣州刺史秦進崇。
二十五日,世宗離開濠州,到達渦口。
五月一日,在渦口設置鎮淮軍。
七日,世宗從渦口出發回京。
二十四日,世宗從淮南回到京城,诏令赦免京城中被囚禁的罪人。
六月二十九日,淮南道招讨使李重進上奏,壽州賊軍攻打南寨,周軍失利。
此前,诏令步軍都指揮使李繼勳紮營在壽州南邊,進攻賊軍營壘。
這天,賊軍出城來攻打周軍,破營而入,周軍用以攻城的器械全被賊軍焚毀,将士陣亡數百人。
李重進在東寨,也不能相救。
當時敵城堅固不能攻下,軍隊疲勞在外,加上酷暑,糧運供一應不上。
李繼勳失守後,周軍軍心動搖,衆将想退軍,有賴于今上趙匡胤從六一合領兵回京,經過李重進城下,便駐留十來天,周軍才軍心重振。
秋七月二十一日,淮南節度使向訓從揚州班師,回到壽春駐紮。
當時周軍攻打壽春,一年都未攻下,江、淮一帶盜賊充斥,舒、蕲、和、泰等州重新被吳人占據,故放棄揚州将兵力合并于壽春。
八月九日,端明殿學士王樸撰成新的曆書呈上,命名為《顯德欽天曆》,世宗親自寫序,再交給司天監頒行。
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上奏,在下蔡打敗南唐賊軍。
此前,南唐李景因為周軍還在壽州,便派大将林仁肇、郭廷謂領水軍陸軍到下蔡,想奪取啊橋,用船裝上柴草,順風放火,張永德抵禦他。
一會兒,風向倒過來,賊軍逐漸後退,因而被周軍打敗。
冬十月十四日,淮南招讨使李重進上奏,在盛唐打敗南唐賊寇,斬首二千級。
二十四日,右拾遺趙守微被杖擊一百下,發配到沙門島。
趙守微本為一村民,相貌木讷樸實不加修飾,前一年以平民身份上書論事,世宗因急于舉拔賢士,便任趙守微為右拾遺,聽到的人對此都感驚愕。
現在趙守微被他嶽父告狀,揭發他的醜行,所以發配他。
十一月一日,诏令廢除天下無名祠廟。
二十日,放華山隐士陳抟歸隐山林。
世宗一向聽說陳抟有道術,将他征召到京城,一個多月後放回原隐居地。
二十二日,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上奏,在下蔡打敗濠州運送糧食的南唐軍隊。
奪得米船十多艘。
宰臣李谷因中風請假一百天,三次上表請求卸職,沒批準。
十二月一日,任給事中張鑄為光祿卿,張鑄說自己所任官名與自己祖諱相
前後俘虜你們的将士,都被放回;我們一向禁止邊防軍士,不準侵擾你們。
我們沒有對不起你們的地方,實在是你們過于一奸一邪,勾結誘招契丹,至今尚未停止,結交聯合并州賊寇,以我為仇敵,罪惡難以言狀,人神共同憤怒。
“現在我們驅車命将,鳴鼓出兵,征發浙西的大船,調來朗陵的戈甲,東西合勢,水陸齊攻。
吳國孫皓走投無路時,自動投降歸順;陳朝後主氣數完盡時,何處容他生存!凡淮南将士軍民,久違大朝,未聞聲德教化,雖然一時順從僞朝,但應親近中原正統,須善于選擇安危,早定去向。
如能放下武器表示歸順,全郡投降,準備牛酒以犒勞我将士,交出符印而聽從我命令,那麼車服玉帛,獎賞你們決不吝惜,土地山河,封給你們決不小氣。
獎懲之令,信如丹青,如果執迷不誤,就不免将要後悔。
王師所至,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就如及時澍雨,百姓父老,務請放心安居,搶掠焚燒之類,必使禁止不生。
” 十八日,潞州上奏,在祁縣打敗河東賊軍。
十九日,西南面行營都部署王景上奏,收複鳳州,抓獲僞節度使王環。
二十一日,部分赦免秦、鳳、階、成等州管區内犯人,從今年十一月以前,凡有罪犯,不管輕重,全部釋放。
二十五日,邢州上奏,河東劉崇死亡。
二十八日,淮南前軍都部署李谷上奏,先鋒都指揮使白延遇在來遠鎮打敗淮南賊軍。
十二月十日,李谷上奏,在壽州城下打敗淮南賊軍二千人。
十五日,李谷上奏,在山口鎮打敗淮南賊軍一千多人。
(三) 顯德三年(956)春正月三日,李谷上奏,在上窯打敗淮南賊軍。
四日,征發丁壯民夫十萬人修築京城外大城。
六日,诏令于本月八日前往淮南。
八日,禦駕從京城出發。
十三日,李谷上奏,從壽州領軍退守正一陽一。
十七日,李重進上奏,在正一陽一大敗淮南賊軍,斬首二萬餘級,伏一屍一三十裡,臨陣斬殺大将劉彥貞,活捉偏将鹹師朗,獲得铠甲三十萬副、戰馬五百匹。
此前,李谷駐軍于壽春城下,攻下壽春城,不久淮南援軍大批趕來,李谷便與将佐們商謀說:“賊軍舟船就要到正一陽一,我軍沒有做水戰的準備,萬一橋梁失守,就與大軍隔斷了。
不如全軍退守正一陽一浮橋,以待禦駕。
”衆将都認為有道理,于是焚燒了自己的糧草而退。
退軍時,部伍不再嚴密整齊,公家與私人,都有所丢失,淮北征來的民夫,也有陷于敵占土地上的。
世宗聽到後,急令侍衛都指揮使李重進領兵前往。
這時淮南賊軍乘李谷退軍之機,發動戰船數百艘,沿淮河而上,而且擺開切斷浮橋的架勢,劉彥貞領大軍列成戰陣推進。
李重進在到達正一陽一之後,聽到淮軍迫近,便率領衆将過橋前進,與賊軍相遇,李重進等人合力攻擊,一戰就打敗了他們。
除殺死和被俘的以外,投降的有三千多人,都被我方将領趙晁殺掉。
二十日,世宗到達正一陽一。
以侍衛都指揮使李重進為淮南道行營都招讨使,命宰臣李谷主持壽州行府事務。
二十二日,世宗渡過淮河。
二十三日,到達壽州城下,紮營在壽州西北面淝水北岸,诏令将正一陽一浮橋移到下蔡。
二十八日,今上趙匡胤上奏,在渦口打敗淮南賊軍一萬多人,斬殺僞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獲得戰船五十艘。
二月三日,世宗駕臨下蔡。
朗州節度使王進逵上奏,已領兵進入淮南地界。
五日,廬壽巡檢使司超上奏,在盛唐打敗淮軍三千人,俘獲都監僞吉州刺史高弼獻上,世宗诏令釋放他。
兵部尚書張昭上奏,已依诏完成所撰兵法,分為十卷,共四十二門,命名為《制旨兵法》,進呈世宗。
世宗下诏嘉獎,又賜給器物錢币。
九日,今上趙匡胤上奏,在清流山打敗賊軍一萬五千人,又乘勝攻打滁州,擒獲僞江州節度使、兼行營應援使皇甫晖和常州一團一練使、兼應援都監姚鳳獻給世宗。
十一日,淮南南唐國主李景派泗州牙将王知朗攜帶書信一封到滁州,由滁州再轉交給世宗,書中稱南唐皇帝奉書信給大周皇帝,大意是說願結為友好鄰邦。
世宗不理。
十二日,今上趙匡胤押送俘獲的淮南二将皇甫晖、姚鳳來到,世宗令釋放他們。
十九日,南唐李景派部下僞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鐘谟、僞工部侍郎文理院學士李德明等,奉表獻上,傳達希望依附于周稱臣納貢之意,又進上金器一千兩,錦绮绫羅二千匹以及禦衣、犀帶、茶葉、藥物等,又進上犒勞軍隊的牛五百頭,酒二千石。
這天,世宗賜給鐘谟等人錦绮绫羅二百匹,銀器一百兩,以及套衣、金帶、鞍馬等。
二十三日,侍衛馬軍指揮韓令坤上奏,已攻下揚州。
二十四日,壽州城内左神衛軍使徐象等十八人前來投奔。
二十七日,朗州節度使王進逵上奏,領兵進入鄂州境内,攻下長山寨,殺死賊軍三千多人。
二十八日,今上趙匡胤上奏,僞天長軍制置使耿謙率領本軍投降,獲糧草二十多萬。
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上奏,泰州投降。
三十日,荊南報告,朗州節度使王進逵被部将潘叔嗣殺害,潘叔嗣派人到潭州,請周行逢任主帥,周行逢到朗州,将潘叔嗣殺死在街上。
三月三日,代理光州刺史何超上奏,光州僞都監張承翰獻城歸順,世宗旋即任張承翰為集州刺史。
七日,代理舒州刺史郭令圖報告,攻下舒州。
南唐國主李景上表送原周朝兵士一百五十人到世宗處。
這些兵士本是蜀軍,在秦州、鳳州戰役中被周朝軍隊俘虜後,被分配給各軍,當他們渡過淮河後,又逃奔南唐。
世宗憤怒他們的叛逃,全部殺了他們。
十三日,李景派臣子僞司空孫晟、僞禮部尚書王崇質等奉表呈上,又進奉黃金一千兩,白銀一萬兩,羅绮二千匹,又進奉賞給将士們的茶葉絹布金銀等。
十七日,兩浙上奏,派大将領兵攻打常州,延州留後李彥君頁上奏,蕃人與部下百姓作亂,旋即與兵司都監閻绾撲滅,俘獲首領高鬧兒等十人,碎一屍一于街上。
李彥君頁本為商人,貪婪一愛一利,蕃漢人民怨恨他的剝削暴虐,所以至此。
十八日,世宗賜南唐國主書信,說:“淮南境内,已經平定六州,廬、壽、濠、黃各州,大軍雲集,指日可下,其他各城,不堪一擊。
朕志在必得淮河一帶全部土地,作為我大周的屏障。
至于削去南唐國号,則不必要。
當淮南各州全歸于大周後,我朝大軍立即罷兵。
如不同意,就從此決絕。
”又賜給南唐将佐書信。
此前,李景派鐘谟、李德明奉表給世宗,使者面奏世宗說:“我國願割讓壽、濠、泗、楚、光、海六州的土地,獻給大周。
”世宗志在全部占領長江以北各州,不答應他們的請求。
使者看見周朝軍隊急攻壽一陽一,李德明便上奏說:“請陛下寬容我們幾天,讓我們回到江南,取回本國表章,奉獻江北全部土地。
”世宗應允他,于是讓李德明、王崇質帶這封信給李景。
夏四月七日,世宗從壽春出發,沿淮河向東。
九日,揚州上奏,南唐軍隊在常州大敗兩浙軍隊。
此前,兩浙錢亻叔受命派部将領兵攻打常州。
現被南唐大将陸孟俊打敗,将佐被俘虜的有很多人,李景也上表報告。
十三日,駕臨濠州城下。
十五日,揚州韓令坤在該州東邊打敗南唐賊軍,俘獲大将陸孟俊。
今上趙匡胤上奏,在六一合大敗南唐軍隊,斬首五千級。
當時李景乘在常州的勝利,派陸孟俊領兵迫近泰州,周朝軍隊失守,韓令坤想放棄揚州而回。
世宗大怒,急派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統帥親兵前往援助,又命今上趙匡胤領步卒騎兵二千人駐紮在六一合。
接着陸孟俊領着部隊從海陵抵達揚州,韓令坤迎擊,打敗了他們,活捉了陸孟俊。
李景派弟弟齊王李達率領大軍從瓜步渡過長江,距離六一合三十裡設置營栅。
不幾天,李達放棄營栅前來迫近周軍,今上趙匡胤揮兵攻擊他,賊軍大敗,殘餘的部隊投江而死的不可勝數。
十七日,韓令坤上奏,在灣頭堰打敗楚州賊将馬在貴一萬多人,俘獲漣州刺史秦進崇。
二十五日,世宗離開濠州,到達渦口。
五月一日,在渦口設置鎮淮軍。
七日,世宗從渦口出發回京。
二十四日,世宗從淮南回到京城,诏令赦免京城中被囚禁的罪人。
六月二十九日,淮南道招讨使李重進上奏,壽州賊軍攻打南寨,周軍失利。
此前,诏令步軍都指揮使李繼勳紮營在壽州南邊,進攻賊軍營壘。
這天,賊軍出城來攻打周軍,破營而入,周軍用以攻城的器械全被賊軍焚毀,将士陣亡數百人。
李重進在東寨,也不能相救。
當時敵城堅固不能攻下,軍隊疲勞在外,加上酷暑,糧運供一應不上。
李繼勳失守後,周軍軍心動搖,衆将想退軍,有賴于今上趙匡胤從六一合領兵回京,經過李重進城下,便駐留十來天,周軍才軍心重振。
秋七月二十一日,淮南節度使向訓從揚州班師,回到壽春駐紮。
當時周軍攻打壽春,一年都未攻下,江、淮一帶盜賊充斥,舒、蕲、和、泰等州重新被吳人占據,故放棄揚州将兵力合并于壽春。
八月九日,端明殿學士王樸撰成新的曆書呈上,命名為《顯德欽天曆》,世宗親自寫序,再交給司天監頒行。
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上奏,在下蔡打敗南唐賊軍。
此前,南唐李景因為周軍還在壽州,便派大将林仁肇、郭廷謂領水軍陸軍到下蔡,想奪取啊橋,用船裝上柴草,順風放火,張永德抵禦他。
一會兒,風向倒過來,賊軍逐漸後退,因而被周軍打敗。
冬十月十四日,淮南招讨使李重進上奏,在盛唐打敗南唐賊寇,斬首二千級。
二十四日,右拾遺趙守微被杖擊一百下,發配到沙門島。
趙守微本為一村民,相貌木讷樸實不加修飾,前一年以平民身份上書論事,世宗因急于舉拔賢士,便任趙守微為右拾遺,聽到的人對此都感驚愕。
現在趙守微被他嶽父告狀,揭發他的醜行,所以發配他。
十一月一日,诏令廢除天下無名祠廟。
二十日,放華山隐士陳抟歸隐山林。
世宗一向聽說陳抟有道術,将他征召到京城,一個多月後放回原隐居地。
二十二日,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上奏,在下蔡打敗濠州運送糧食的南唐軍隊。
奪得米船十多艘。
宰臣李谷因中風請假一百天,三次上表請求卸職,沒批準。
十二月一日,任給事中張鑄為光祿卿,張鑄說自己所任官名與自己祖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