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重威傳
關燈
小
中
大
杜重威,他的祖先是朔州人,近世搬家到太原。
祖父杜興,是振武軍牙将。
父親杜堆金,服事後唐武皇李克用,擔任先鋒使。
杜重威年少服事後唐明宗李嗣源,從護聖軍校升任防州刺史。
他的妻子就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妹妹,被封為宋國大長公主。
天福初年,晉高祖命令杜重威在京城掌管禁軍,又兼任朝外的舒州刺史。
天福二年(937),張從賓挑一起禍亂,占據汜水,晉高祖派遣杜重威與侯益領軍攻破他,因功被授潞州節度使。
杜重威與楊光遠迫使範延光在邺城投降,杜重威改任許州節度使,兼任侍衛親軍馬步軍副指揮使,不久加封同平章事。
又不久,調任鎮守郓州,遷升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
當鎮州的安重榮起兵向京城進攻時,高祖命令杜重威抵禦他,在宗城打敗安重榮。
安重榮逃奔據守常山,杜重威旋即又攻克了常山城,砍下安重榮的頭送往京城,因此擔任成德軍節度使,所繳獲的安重榮的家财以及常山公有的财物,全部歸為己有。
晉高祖明知此事但不過問。
到鎮州後,又加緊搜刮人民,在稅收外增加賦貢,境内的人民都深受其苦。
晉少帝即位,與契丹斷絕了友好關系,契丹國主連年攻打晉國,杜重威僅僅閉城自守。
轄區内的城邑一個接一個被攻陷,一境生靈遭受殺戮,杜重威身為一方大員,不曾派出一兵一卒營救他們。
常有敵人騎兵幾十人驅趕漢人千萬人經過他的城下,如入無人之境,杜重威僅登上城上的矮牆眼睜睜地望着,毫無攔截搶救的意思。
開運元年(944)秋天,加封為北面行營招讨使。
二年,率領大軍攻下泰州、滿城、遂城。
契丹國主從古北口調回軍隊,追擊晉朝部隊,杜重威等人被打得狼狽而回,到一陽一城,被契丹軍隊圍困。
恰逢遇上猛烈的大風,士兵們情緒激憤,符彥卿、張彥澤等帶領士兵四面出擊,敵軍被打得四處逃散,各位将領要追擊敗敵,杜重威卻說:“遇上強敵而能保全一性一命就是萬幸了,還能指望更大的福佑嗎!”于是集合部隊趕回常山。
在這之前,杜重威在州内搜刮錢财,官吏百姓大受其害,人心都怨恨他,再加上境内衰敗困乏,十戶家庭就有九戶空無一人,杜重威因而不想呆在這裡,接連向皇上進表請求調回朝廷,不等皇上答應就急忙上路回京,朝廷認為邊境重鎮,主帥擅自離開,如果有長奔突襲将會失去抵抗防守,但又不能把杜重威怎麼樣,隻是立即讓馬全節接替他,而将他任命為邺都留守。
這時鎮州軍糧供一應不上,派遣殿中監王欽祚到邺州協議購買,杜重威家裡有十萬多斛粟谷,王欽祚于是登錄下來報告朝廷,朝廷用數萬匹絹布給杜重威,以抵償征用粟谷的價值。
杜重威大為生氣說“:我又不是反叛逆賊,怎麼能沒收我的糧食呢!” 開運三年(946)冬天,晉少帝诏令杜重威和李守貞等人率領部隊攻取瀛州、莫阝州。
軍隊來到瀛州城下,晉軍騎兵将領梁漢璋上前與契丹人交戰,梁漢璋戰死陣前。
杜重威立時下令撤回軍隊,駐紮武強,聽說契丹國主南下,于是向西奔赴鎮州,到中渡橋時,與契丹部隊夾一着滹水相對紮營。
這時契丹渡河部隊已到了栾城,截斷了杜重威的後路,軍心惶恐不安,杜重威偷偷派人到敵軍帥營,暗自表述投降的心意。
契丹國主非常高興,答應讓他在中原稱帝,杜重威昏庸愚昧,完全相信了契丹國主的話。
一天,暗地裡埋伏下甲士,召集諸位将領相聚,将投降敵人的主意告訴他們,衆将們都感到驚愕,但因為上将既然已經叛變,他們也就俯首聽命,于是當即寫下投降書,派中門使高勳送往敵人帥營,士兵們卸下戰甲放下武器投降,都同聲痛哭。
這一天,在投降晉軍的陣地上出現了大霧。
契丹國主讓杜重威穿上罪人囚徒所穿的赤色的衣袍到各部隊示衆,旋即任以守太傅的僞職,仍像以前一樣擔任邺都留守。
契丹國主到南方去,命令杜重威帶領投降的晉軍部下一起跟随,已經到了汴京
祖父杜興,是振武軍牙将。
父親杜堆金,服事後唐武皇李克用,擔任先鋒使。
杜重威年少服事後唐明宗李嗣源,從護聖軍校升任防州刺史。
他的妻子就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妹妹,被封為宋國大長公主。
天福初年,晉高祖命令杜重威在京城掌管禁軍,又兼任朝外的舒州刺史。
天福二年(937),張從賓挑一起禍亂,占據汜水,晉高祖派遣杜重威與侯益領軍攻破他,因功被授潞州節度使。
杜重威與楊光遠迫使範延光在邺城投降,杜重威改任許州節度使,兼任侍衛親軍馬步軍副指揮使,不久加封同平章事。
又不久,調任鎮守郓州,遷升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
當鎮州的安重榮起兵向京城進攻時,高祖命令杜重威抵禦他,在宗城打敗安重榮。
安重榮逃奔據守常山,杜重威旋即又攻克了常山城,砍下安重榮的頭送往京城,因此擔任成德軍節度使,所繳獲的安重榮的家财以及常山公有的财物,全部歸為己有。
晉高祖明知此事但不過問。
到鎮州後,又加緊搜刮人民,在稅收外增加賦貢,境内的人民都深受其苦。
晉少帝即位,與契丹斷絕了友好關系,契丹國主連年攻打晉國,杜重威僅僅閉城自守。
轄區内的城邑一個接一個被攻陷,一境生靈遭受殺戮,杜重威身為一方大員,不曾派出一兵一卒營救他們。
常有敵人騎兵幾十人驅趕漢人千萬人經過他的城下,如入無人之境,杜重威僅登上城上的矮牆眼睜睜地望着,毫無攔截搶救的意思。
開運元年(944)秋天,加封為北面行營招讨使。
二年,率領大軍攻下泰州、滿城、遂城。
契丹國主從古北口調回軍隊,追擊晉朝部隊,杜重威等人被打得狼狽而回,到一陽一城,被契丹軍隊圍困。
恰逢遇上猛烈的大風,士兵們情緒激憤,符彥卿、張彥澤等帶領士兵四面出擊,敵軍被打得四處逃散,各位将領要追擊敗敵,杜重威卻說:“遇上強敵而能保全一性一命就是萬幸了,還能指望更大的福佑嗎!”于是集合部隊趕回常山。
在這之前,杜重威在州内搜刮錢财,官吏百姓大受其害,人心都怨恨他,再加上境内衰敗困乏,十戶家庭就有九戶空無一人,杜重威因而不想呆在這裡,接連向皇上進表請求調回朝廷,不等皇上答應就急忙上路回京,朝廷認為邊境重鎮,主帥擅自離開,如果有長奔突襲将會失去抵抗防守,但又不能把杜重威怎麼樣,隻是立即讓馬全節接替他,而将他任命為邺都留守。
這時鎮州軍糧供一應不上,派遣殿中監王欽祚到邺州協議購買,杜重威家裡有十萬多斛粟谷,王欽祚于是登錄下來報告朝廷,朝廷用數萬匹絹布給杜重威,以抵償征用粟谷的價值。
杜重威大為生氣說“:我又不是反叛逆賊,怎麼能沒收我的糧食呢!” 開運三年(946)冬天,晉少帝诏令杜重威和李守貞等人率領部隊攻取瀛州、莫阝州。
軍隊來到瀛州城下,晉軍騎兵将領梁漢璋上前與契丹人交戰,梁漢璋戰死陣前。
杜重威立時下令撤回軍隊,駐紮武強,聽說契丹國主南下,于是向西奔赴鎮州,到中渡橋時,與契丹部隊夾一着滹水相對紮營。
這時契丹渡河部隊已到了栾城,截斷了杜重威的後路,軍心惶恐不安,杜重威偷偷派人到敵軍帥營,暗自表述投降的心意。
契丹國主非常高興,答應讓他在中原稱帝,杜重威昏庸愚昧,完全相信了契丹國主的話。
一天,暗地裡埋伏下甲士,召集諸位将領相聚,将投降敵人的主意告訴他們,衆将們都感到驚愕,但因為上将既然已經叛變,他們也就俯首聽命,于是當即寫下投降書,派中門使高勳送往敵人帥營,士兵們卸下戰甲放下武器投降,都同聲痛哭。
這一天,在投降晉軍的陣地上出現了大霧。
契丹國主讓杜重威穿上罪人囚徒所穿的赤色的衣袍到各部隊示衆,旋即任以守太傅的僞職,仍像以前一樣擔任邺都留守。
契丹國主到南方去,命令杜重威帶領投降的晉軍部下一起跟随,已經到了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