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本紀

關燈
天下合同印、書诏印、禦前印,全用黃金鑄造。

    七日,貝州梁漢璋上奏,北蕃賊寇聚集,将要圖謀入侵。

    十五日,賜刑部員外王涓在私邸自盡,是因為他犯了用公款經商獲取利潤之罪的緣故。

    二十三日,定州上奏,契丹入侵。

    二十七日,二王後守太仆少卿、繼襲餋國公楊延壽除去功名,發配流放威州,終身不得為官。

    楊延壽奉命到磁州巡檢苗情,接受贓物布帛二百多匹,按照法律當處絞刑,主管官吏因二王後入宮求情,所以寬免了他的死罪。

     夏天四月一日,李守貞從北方班師回朝。

    太原上奏,吐谷渾白可久投奔契丹,諸侯都有背叛朝廷的打算。

    十五日,宰臣到佛寺道觀祈禱下雨。

    曹州上奏,所轄州民相繼餓死了三千人。

    當時黃河南、北碰上大饑荒,餓死的人很多,沂、密、兖、郓等州賊寇強盜群起,聚集一起,剽劫縣城鄉邑,官吏不能禁止。

    兖州節度使安審琦出兵搜捕,反被賊兵打敗。

     秋九月十二日,張彥澤上奏,在定州境内,攻破蕃兵賊寇,斬殺敵兵二千多,追擊襲殺了一百多裡,活捉蕃将四人,取得金耳環二副進呈少帝。

    十六日,太原上奏,在楊武谷擊敗契丹,殺死七千多賊寇。

    這個月,河南、河北、關西各州上奏,大暴雨不停,溝河泛濫,洪水湧進城廓,毀壞秋季莊稼。

    這月,契丹瀛州刺史寫信給樂壽将軍王巒,謊稱願将他所轄城池歸順晉朝,并且說城中蕃軍不到千人,請求朝廷派兵襲取,他自己作為内應。

    又說“:今秋苦雨,山川河澤上漲溢出,從瓦橋以北,水勢漫無邊際,契丹國主已經回歸本國,如果聽到南方有變,路途遙遠并且阻隔山水,即使打算奔救,也來不及了。

    ”另外,王巒接連上密奏,苦陳瀛、莫阝可以攻取的形勢。

    此前,前年禦駕到達黃河岸邊,曾派邊将送信給幽州趙延壽,勸他回歸晉國,趙延壽立即有回信,模棱兩可。

    這年三月,又派邺都杜威寫信給趙延壽,叙述朝中心意,許以厚利,又派氵名州軍将趙行實帶信前往,暗中表白心迹。

    趙行實曾在趙延壽手下做過事,所以派他去。

    七月,趙行實從燕地回來,帶回趙延壽的信,說:“我久陷契丹,願回到中原,請發大軍接應。

    我當脫身南歸。

    ”辭意懇切,當時朝廷很高興地相信了他,又派趙行實前往合計接應趙延壽的地方。

    又有瀛州大将派親信攜帶密信到京城,說想反叛契丹,獻城歸順晉朝。

    不久,有人向契丹告密,事情未成功。

    到這時,瀛州守将劉延祚受契丹國主的命令,詐稱前來講和,以此誘騙朝廷軍隊,朝廷深深地相信了,于是有出兵的計劃。

     (五) 開運三年(946)冬十一月一日,任命給事中盧撰為右散騎常侍,任命尚書兵部郎中兼侍禦史、知雜事陳觀為左谏議大夫,陳觀因祖諱“議”,乞請改任,不久任命為給事中。

    這個月,北面行營招讨使杜威率領各路大軍從邺都向北出征,軍隊駐紮在瀛州城下,貝州節度使梁漢璋戰死。

    杜威等因梁漢璋戰敗,便收軍退回。

    走到武強,據說契丹國主入侵,打算取直道,從冀州、貝州向南撤退。

    碰上張彥澤率領騎兵從鎮定到達,并且闡述契丹可以攻破的形勢,于是大軍又向西趕赴鎮州。

     十二月三日,杜威上奏,駐紮在中渡橋。

    四日,少帝诏令徐州符彥卿屯守澶州。

    五日,下令澤潞、邺都、邢氵名、河一陽一運輸糧食趕赴中渡,杜威派人奏報軍中事宜,是形勢急迫所緻。

    十三日,邢州方太上奏,這月六日,契丹與朝廷軍隊在中渡橋展開戰鬥,朝廷軍隊失利,奉國軍都指揮使王清戰死。

    十六日,少帝才聽說杜威、李守貞等在這個月的十日率各軍向契丹投降。

    這天夜裡,相州節度使張彥澤接受契丹命令,率領先鋒二千人,從封丘門奪關而入,十七日早晨,張彥澤駐兵在明德門外,京城大亂。

    當時與中渡寨隔絕之後,少帝與大臣坐視憂危,國家衛兵全在北方,無計可施。

    十六日聽到滹水之降,當夜,偵知張彥澤已到滑州,召李崧、馮玉、李彥超入宮計議,正打算诏令河東劉知遠起兵救難,到五更初,張彥澤已領着契丹騎兵進入京城。

    宮中接連起火,少帝帶劍驅趕後妃以下十多人準備投火自一焚,被親校薛超抱往。

    不一會自寬仁門遞進契丹國主給皇太後的信,少帝才作罷,令撲滅煙火。

    十八日,張彥澤将少帝與太後及各宮中家屬遷往開封府,派控鶴指揮使李榮領兵監守。

    當晚,開封府尹桑維翰、宣徽使孟承誨都遇害。

     第二年的一月一日,契丹國主駐紮在東京城北,文武百官在寺中遙辭少帝,到北郊去迎接契丹國主,少帝全族從封丘門出來,乘轎子來到郊野,契丹國主不予接見,讓他們停歇在封禅寺。

    文武百官穿着素服戴着紗帽,在郊外迎接拜見契丹國主,俯伏于地,等待治罪,契丹國主下令讓他們起來,并親自撫一慰。

    契丹國主于是進入宮内,到黃昏才出宮,這天夜裡,安歇在赤崗。

    下诏對晉朝臣僚一切依舊,朝廷禮儀制度也全用漢族禮儀。

    二日,殺死鄭州防禦使楊承勳,以背叛父親的罪名斥責他,讓左右官吏用刀割死。

    三日,在鬧市斬殺了張彥澤,因為他剽劫京城,恣意屠一殺殘害無辜。

    四日,洛一陽一留守景延廣自己扼住咽喉而死。

    五日,契丹主發下制書,把少帝降為光祿大夫、檢校太尉,封為負義侯。

    七日,少帝被轉移到封禅寺,契丹國主派蕃将雀廷勳率兵看守。

    十七日,少帝與皇太後李氏、皇太妃安氏、皇後馮氏、皇弟石重睿、皇子石延煦、石延寶一起向北遷徙。

    宰臣趙瑩、樞密使馮玉、侍衛馬軍總指揮使李彥韬跟随少帝前往北蕃,契丹國主派三百騎兵護送少帝北去。

    所過州郡,奉迎少帝的州長郡官,都被契丹國主阻止隔絕,即便有所供奉饋送也不能通過。

    曾有一天,少帝與太後不能得到食物,便殺掉牲畜以供食用。

    少帝經過中渡橋,看到杜威營寨的遺迹,感慨悲歎,對左右說“:我家虧待了誰,而被這賊所破,天啊!天啊!”于是号哭悲痛着離去。

    到了幽州,全城士人百姓在路上迎接,看到少帝如此悲慘沮喪,沒有誰不籲嗟歎惋的。

    在這裡停留了十來天,州将奉契丹國主的命令,在州府官署犒勞了少帝,趙延壽的母親帶着食物菜肴來進獻。

    從範一陽一走了幾十裡路程,經過薊州、平州,到達榆關沙塞之地,全無供給,每當住宿停歇,沒有哪一次不是沿路就便駐紮的,一路缺少食物,宮女、從官隻好采野果野菜來充饑。

    又走了七八天到達錦州,契丹脅迫少帝與皇後妃嫔前去拜谒阿保機的遺像,少帝受不了屈辱,哭着說“:薛超誤了我,不讓我死,以緻今天受辱。

    ”又走了幾十裡的路程,渡過了遼水,到達黃龍府,這就是契丹國主安置少帝的地方。

     六月,契丹國母召少帝一行前往懷密州,懷密州在黃龍府西北一千多裡以外。

    走到遼一陽一,皇後馮氏因少帝陷于蕃地,備受艱苦,令内官暗中找來毒一藥,準備自一殺,并進給少帝,沒有成功而作罷。

    又走了二百裡,碰上契丹國母被永康王抓起來了,永康王請少帝回到遼一陽一城駐留,少帝派使者奉表給永康王,祝賀他獲勝,從此少帝一行稍得食物供一應。

     後漢乾佑元年(948)四月,永康王來到遼一陽一,少帝與太後前往永康王帳中,少帝穿着白衣紗帽,永康王阻止他,改穿平常衣服相見。

    少帝趴在地下痛哭淚如雨下,自陳過錯,永康王叫左右扶少帝上殿,安慰很久,便設樂行酒,從容而罷。

    永康王帳下從官以及教坊内人看見以前的故主,不勝悲痛嗚咽,内人都将衣服醫藥送給少帝。

    當永康王離開遼一陽一時,取内官十五人,文武朝官十五人以及皇子石延煦,都令他們跟随自己到陉地去,陉地就是蕃王避暑的地方。

    有個叫禅奴舍利的,是永康王的妻兄,知道少帝有位未出嫁的小鮑主,就找少帝求娶,少帝推辭說公主年幼,不行。

    又得知朝廷上有幾位善于歌唱的,禅奴又要,少帝就給了他。

    幾天後,永康王騎馬要走了少帝幼一女,把她賜給了禅奴。

    八月,永康王離開陉地,太後騎馬到霸州,求見永康王,請求在漢人城寨附近賜給一塊耕種養殖的土地,永康王答應了,令太後在建州住下。

     漢乾佑二年(949)二月,少帝從遼一陽一城出發前往建州。

    走到半路,太妃安氏得病去世,于是火化了她,帶上骨灰而行。

    少帝從遼一陽一出發走了十多天,經過儀州、灞州,到達建州。

    建州節度使趙延晖盡心用禮節奉迎,将少帝安置在衙署。

    後來劃出五十多頃營地,離建州城幾十裡,少帝便讓一行人員在營地造房耕種,供養少帝。

    這年,述律王子派契丹幾位騎兵到少帝這裡,要走内人趙氏、聶氏疾馳而去,趙氏和聶氏是少帝的一寵一姬,當她們被奪走後,少帝不勝悲憤。

     漢乾佑三年(950)八月,太後去世。

    後周顯德初年,有從塞北回來的漢人,說少帝與皇後以及各位兒子都還好,還在建州。

    那些随從官員仆役等人,從蕃地逃回,去世的有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