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歸順,并派即墨縣令王德柔進表等候治罪。
楊光遠也派節度判官楊麟進表請求處斬,少帝下诏予以赦免。
閏十二月二日,任命楊承信為右羽林将軍,楊承祚為右骁騎衛将軍,他們都是楊光遠的兒子,先前到京城請求治罪,所以特恩授這些官職。
五日,李守貞上奏,楊光遠去世,當初,楊光遠上表歸順朝廷之後,少帝因為楊光遠剛歸附朝廷,打算設法保全他,輿論認為:“豈有反叛罪狀滔天而獲赦免的道理!”于是少帝命令李守貞就便處置,李守貞便派人殺死了楊光遠,并以病逝上奏朝廷。
開運二年(945)春正月一日,少帝沒有接受百官朝賀,是因為身一體不适的原因。
二日,張從恩帶領軍隊從邢州退守相州,人心震驚。
趙在禮回守澶州,馬全節回歸邺都,少帝派右神武統軍張彥澤駐守黎一陽一,下令讓西京留守景延廣率兵駐守胡梁渡。
契丹侵犯邢州。
六日,滑州上奏,這個月的二日到四日,相州路烽火不傳。
八日,少帝康複進用常膳。
契丹侵犯氵名、磁兩州以及邺都的西北州界,所在官員向朝廷告急。
十五日,朝廷軍隊與契丹在相州北部的安一陽一河上相持不下,皇甫遇、慕容彥超率領前鋒與敵軍騎兵在榆林店展開戰鬥,皇甫遇的戰馬被流矢射中,僅幸免于難。
這天夜裡,張從恩帶兵退保黎一陽一,隻留下五百人駐守安一陽一河橋梁。
接着知州符彥倫與軍校商議“:這天夜晚戰火紛亂,将士沒有堅守的志向,五百疲憊士兵,怎能守住橋梁!”便一抽一身進入相州,繞城設防。
到天亮,賊兵一萬多人已經在安一陽一河的北岸擺開陣勢。
符彥倫命令城牆上搖旗呐喊,賊兵不能猜測其中奧秘。
到上午八時,賊兵渡過安一陽一河向南進犯,把甲兵騎士陳列在城下,有如攻城之狀。
符彥倫說:“這些敵兵将要逃跑了。
”于是派五百甲士從城北出擊,張開了弓一弩一來等待賊兵,契丹果然退兵離去。
當皇甫遇在榆林作戰的時候,到了晚上敵兵相互驚擾說:“晉朝軍隊全部到達了。
”契丹國主在邯鄲聽說這一消息,就引兵向北逃去了,朝廷軍隊保住了黎一陽一。
二十四日,相州上奏,契丹一抽一兵後撤,那裡鄉村逃避賊寇的老百姓,已經被打發派遣回各自的家鄉經營耕種。
開始,少帝因不适初愈,不能親率軍旅出征,緊接着張從恩、馬全節相繼奏報賊兵充斥,恒州杜威奏告形勢危急,少帝說“:這群賊寇不平定,實難安寝,當率衆一戰,以救朔方百姓,如果遲疑不決,苟且偷安,那麼大河以北,就會淪為寇賊的土地了。
”當天就命各将點閱兵士,商定出征計策。
二十四日,少帝下诏禦駕親征。
二月一日,禦駕到達滑州。
二日,渡過浮橋,到黎一陽一慰勞部隊,晚上才回滑州。
任滄州節度使田武為東北面行營都部署。
七日,到達澶州,以景延廣為随駕馬步軍都钤轄。
九日,在戚城大閱各軍,少帝親臨。
十一日,北面行營副招讨使馬全節、行營都監李守貞、右神武統軍張彥澤等率領前軍先出發。
十二日,以許州節度使符彥卿為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
以左神武統軍潘環為北面行營步軍都指揮使。
十四日,駕臨楊村舊時戰場。
符彥卿、皇甫遇、李殷率領各軍進發。
诏令黃河以北各州,凡契丹賊寇所經過的地方,官民遭受殺害的,由所在地收埋,酌情祭奠。
诏令恒州杜威與馬全節等會合進軍。
十九日,駕臨鐵丘檢閱戰馬,順便看望趙在禮、李從溫部隊。
當日大雪。
二十一日,安審琦、梁漢璋領兵北征。
府州防禦使折從阮上奏,率領士兵圍攻契丹勝州,降伏了他們,現進軍朔州。
二十七日,以河中節度使安審琦為北面行營馬軍步軍都虞候,許州節度使符彥卿兼馬步軍左廂都指揮使,滑州節度使皇甫遇兼馬步軍右廂都指揮使,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梁漢璋兼馬軍左右廂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李殷兼步軍左右廂都指揮使,左神武統軍潘彥澤兼馬軍左右廂都排陣使,右神武統軍潘環兼步軍左右廂排陣使。
二十九日,以端明殿學士、尚書戶部侍郎馮玉為戶部尚書、兼樞密使。
三月二日,契丹攻陷祁州,祁州刺史沈斌殉國。
九日,左補阙袁範先原陷于契丹,現從契丹逃回。
杜威上奏,與李守貞、馬全節、安審琦、皇甫遇率領大軍奔赴定州。
易州刺史安審約報告,二月三日夜,派丁壯士兵斫殺敵營,殺死賊軍一千多人。
同日,以符彥卿為北面行營馬步軍左右廂都排陣使,以皇甫遇為北面行營馬步軍左廂排陣使,以王周為馬步軍右廂排陣使。
十一日,在戚城狩獵。
回時看望景延廣、安審信部隊。
十四日,晉軍攻打泰州,泰州刺史晉庭謙獻城投降。
易州上奏,郎山邊塞将領孫方簡打敗契丹一千多人,殺死蕃将諧裡相公,俘獲他妻子獻上。
十八日,杜威上奏,收複滿城,俘獲契丹首領沒剌相公,以及蕃漢兵士二千人。
十九日,杜威又上奏,收複遂城。
二十日再奏,大軍從遂城退到滿城。
當時賊将趙延壽投降的部下說“:契丹國主昨天到達古北口、幽州時聽到飛報,晉軍大量殺來收複泰州,于是立即下令各部,令将辎重馱回塞外,輕騎退回。
契丹王率領五萬多騎兵,來勢洶洶,明天前鋒部隊必到,請做準備。
”杜威,李守貞商議說“:我軍糧運跟不上,深入賊寇疆土,而遇上大敵,這是滅亡之道。
不如退回泰州,視其兵力的強弱再抵禦他。
”軍士們都以為是。
這天,退回滿城。
二十一日,到泰州。
二十二日,契丹前鋒已到。
二十三日,晉軍離開泰州南回,契丹人跟蹤而來。
當天,駐紮一陽一城。
二十四日,契丹騎兵如城牆般壓來,晉軍步兵布設方陣抵禦,挑選勁騎擊賊,交戰二十餘合,南行十多裡,賊勢稍微退卻,渡過白溝離去。
二十五日,杜威召集各将商議說“:契丹國主親自前來,實是我們的勁敵,若不血戰一場,我們如何避開他們。
”諸将以為然。
當日,敵人騎兵包圍晉軍,相隔數裡。
第二天,晉軍列陣而行,兩軍轉戰,殺聲驚天動地,才行十多裡,軍中人馬饑餓疲乏。
二十七日,大軍到白一團一衛村下營,人馬都幹渴,營中挖井,剛挖到水井就坍壞,兵士們取來泥巴擠出一水來喝。
這天,東北刮大風,揚起灰塵折斷樹木,契丹國主坐在戰車中對部衆說:“晉軍全來,也僅如此罷了,今天都可活捉他們,然後再平定天下。
”于是令下馬拔起寨營鹿角,飛箭如雨聚集,晉軍士兵大叫道“:招讨使為何不進軍,而讓士卒枉死!”衆将都請出擊,杜威說:“等風勢稍緩,看情況再定進退。
”李守貞說:“這風有助于我,他們人多我們人少,在這天暗風狂之中,敵人不知我軍有多少,如要等風停,我們就沒有活着回去的了。
”于是高呼各軍奮力殺賊,張彥澤、符彥卿、皇甫遇等領騎軍奮勇攻擊,風勢更加猛烈,沙塵蔽日如夜,敵軍于是大敗。
這時步軍騎軍齊頭并進,直到一陽一城以東,賊軍逐漸形成陣勢,晉軍騎兵又進攻他們,敵軍于是渡過黃河而去。
李守貞說“:今天危險極了,幸虧諸君奮勇拼命,我們才得勝。
兩天以來,人馬幹渴疲乏,現在喝水之後,腳重難以行走,應趕快收軍到定州,保全而回,這是上策。
”因此各将整頓部隊而回。
這時契丹國主坐在車上,當敗逃時,乘馬走了十多裡,後面追兵又急,找到一匹駱駝,騎上它逃走。
二十八日,杜威等大軍從定州班師,回到恒州。
夏四月十一日,因少帝将要回京,便派官吏前往西京禀告天地祭祀宗廟社稷。
十六日,少帝從澶州出發回京。
十九日,到達京師,赦免在京關押囚徒。
(四) 開運二年(945)夏五月一日,少帝駕臨崇元殿接受朝拜,大赦天下囚犯。
十一日,杜威來朝。
定州上奏,發生大風雹,北嶽廟的殿宇和樹木全被摧毀拔起。
六月一日,少帝駕臨崇元殿,百官入閣朝拜。
監修國史劉煦、史官張昭遠等把新編修的《唐書》紀、志、列傳和目錄一共二百零三卷敬奉給少帝,少帝按等級賞賜他們器皿布帛。
秋天七月二十日,左谏議大夫李元龜上奏,請求禁止天下和尚尼姑典當購買院舍,少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二十二日,原少府監李锴貶任坊州司戶,是因為他犯了冒領逃亡死去官吏的衣物糧食并納入私第之罪的緣故。
八月一日,日蝕。
中書舍人陶谷上奏,請求暫且廢除太常寺二舞郎,少帝準允了。
十二日,少帝下诏:“各禦史今後除按規定請假外,不得因細微小事請假離京;除奉旨出差辦事和按察外,不得以各種雜務出差。
” 九月七日,吏部侍郎張昭遠加封官階爵位,是為了酬答他撰修《唐史》的功勞。
十六日,月亮遮掩了昂宿。
二十一日,把泰州治所遷移到滿城縣。
這年,少帝每當碰到各地進獻器皿,多用白銀在外府換取黃金收入内府,并對左右說:“黃金昂貴而且輕便,便于人力攜帶。
”有識之士認為這是向北遷徙的先兆。
開運三年(946)春一月一日,少帝下诏改鑄
楊光遠也派節度判官楊麟進表請求處斬,少帝下诏予以赦免。
閏十二月二日,任命楊承信為右羽林将軍,楊承祚為右骁騎衛将軍,他們都是楊光遠的兒子,先前到京城請求治罪,所以特恩授這些官職。
五日,李守貞上奏,楊光遠去世,當初,楊光遠上表歸順朝廷之後,少帝因為楊光遠剛歸附朝廷,打算設法保全他,輿論認為:“豈有反叛罪狀滔天而獲赦免的道理!”于是少帝命令李守貞就便處置,李守貞便派人殺死了楊光遠,并以病逝上奏朝廷。
開運二年(945)春正月一日,少帝沒有接受百官朝賀,是因為身一體不适的原因。
二日,張從恩帶領軍隊從邢州退守相州,人心震驚。
趙在禮回守澶州,馬全節回歸邺都,少帝派右神武統軍張彥澤駐守黎一陽一,下令讓西京留守景延廣率兵駐守胡梁渡。
契丹侵犯邢州。
六日,滑州上奏,這個月的二日到四日,相州路烽火不傳。
八日,少帝康複進用常膳。
契丹侵犯氵名、磁兩州以及邺都的西北州界,所在官員向朝廷告急。
十五日,朝廷軍隊與契丹在相州北部的安一陽一河上相持不下,皇甫遇、慕容彥超率領前鋒與敵軍騎兵在榆林店展開戰鬥,皇甫遇的戰馬被流矢射中,僅幸免于難。
這天夜裡,張從恩帶兵退保黎一陽一,隻留下五百人駐守安一陽一河橋梁。
接着知州符彥倫與軍校商議“:這天夜晚戰火紛亂,将士沒有堅守的志向,五百疲憊士兵,怎能守住橋梁!”便一抽一身進入相州,繞城設防。
到天亮,賊兵一萬多人已經在安一陽一河的北岸擺開陣勢。
符彥倫命令城牆上搖旗呐喊,賊兵不能猜測其中奧秘。
到上午八時,賊兵渡過安一陽一河向南進犯,把甲兵騎士陳列在城下,有如攻城之狀。
符彥倫說:“這些敵兵将要逃跑了。
”于是派五百甲士從城北出擊,張開了弓一弩一來等待賊兵,契丹果然退兵離去。
當皇甫遇在榆林作戰的時候,到了晚上敵兵相互驚擾說:“晉朝軍隊全部到達了。
”契丹國主在邯鄲聽說這一消息,就引兵向北逃去了,朝廷軍隊保住了黎一陽一。
二十四日,相州上奏,契丹一抽一兵後撤,那裡鄉村逃避賊寇的老百姓,已經被打發派遣回各自的家鄉經營耕種。
開始,少帝因不适初愈,不能親率軍旅出征,緊接着張從恩、馬全節相繼奏報賊兵充斥,恒州杜威奏告形勢危急,少帝說“:這群賊寇不平定,實難安寝,當率衆一戰,以救朔方百姓,如果遲疑不決,苟且偷安,那麼大河以北,就會淪為寇賊的土地了。
”當天就命各将點閱兵士,商定出征計策。
二十四日,少帝下诏禦駕親征。
二月一日,禦駕到達滑州。
二日,渡過浮橋,到黎一陽一慰勞部隊,晚上才回滑州。
任滄州節度使田武為東北面行營都部署。
七日,到達澶州,以景延廣為随駕馬步軍都钤轄。
九日,在戚城大閱各軍,少帝親臨。
十一日,北面行營副招讨使馬全節、行營都監李守貞、右神武統軍張彥澤等率領前軍先出發。
十二日,以許州節度使符彥卿為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
以左神武統軍潘環為北面行營步軍都指揮使。
十四日,駕臨楊村舊時戰場。
符彥卿、皇甫遇、李殷率領各軍進發。
诏令黃河以北各州,凡契丹賊寇所經過的地方,官民遭受殺害的,由所在地收埋,酌情祭奠。
诏令恒州杜威與馬全節等會合進軍。
十九日,駕臨鐵丘檢閱戰馬,順便看望趙在禮、李從溫部隊。
當日大雪。
二十一日,安審琦、梁漢璋領兵北征。
府州防禦使折從阮上奏,率領士兵圍攻契丹勝州,降伏了他們,現進軍朔州。
二十七日,以河中節度使安審琦為北面行營馬軍步軍都虞候,許州節度使符彥卿兼馬步軍左廂都指揮使,滑州節度使皇甫遇兼馬步軍右廂都指揮使,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梁漢璋兼馬軍左右廂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李殷兼步軍左右廂都指揮使,左神武統軍潘彥澤兼馬軍左右廂都排陣使,右神武統軍潘環兼步軍左右廂排陣使。
二十九日,以端明殿學士、尚書戶部侍郎馮玉為戶部尚書、兼樞密使。
三月二日,契丹攻陷祁州,祁州刺史沈斌殉國。
九日,左補阙袁範先原陷于契丹,現從契丹逃回。
杜威上奏,與李守貞、馬全節、安審琦、皇甫遇率領大軍奔赴定州。
易州刺史安審約報告,二月三日夜,派丁壯士兵斫殺敵營,殺死賊軍一千多人。
同日,以符彥卿為北面行營馬步軍左右廂都排陣使,以皇甫遇為北面行營馬步軍左廂排陣使,以王周為馬步軍右廂排陣使。
十一日,在戚城狩獵。
回時看望景延廣、安審信部隊。
十四日,晉軍攻打泰州,泰州刺史晉庭謙獻城投降。
易州上奏,郎山邊塞将領孫方簡打敗契丹一千多人,殺死蕃将諧裡相公,俘獲他妻子獻上。
十八日,杜威上奏,收複滿城,俘獲契丹首領沒剌相公,以及蕃漢兵士二千人。
十九日,杜威又上奏,收複遂城。
二十日再奏,大軍從遂城退到滿城。
當時賊将趙延壽投降的部下說“:契丹國主昨天到達古北口、幽州時聽到飛報,晉軍大量殺來收複泰州,于是立即下令各部,令将辎重馱回塞外,輕騎退回。
契丹王率領五萬多騎兵,來勢洶洶,明天前鋒部隊必到,請做準備。
”杜威,李守貞商議說“:我軍糧運跟不上,深入賊寇疆土,而遇上大敵,這是滅亡之道。
不如退回泰州,視其兵力的強弱再抵禦他。
”軍士們都以為是。
這天,退回滿城。
二十一日,到泰州。
二十二日,契丹前鋒已到。
二十三日,晉軍離開泰州南回,契丹人跟蹤而來。
當天,駐紮一陽一城。
二十四日,契丹騎兵如城牆般壓來,晉軍步兵布設方陣抵禦,挑選勁騎擊賊,交戰二十餘合,南行十多裡,賊勢稍微退卻,渡過白溝離去。
二十五日,杜威召集各将商議說“:契丹國主親自前來,實是我們的勁敵,若不血戰一場,我們如何避開他們。
”諸将以為然。
當日,敵人騎兵包圍晉軍,相隔數裡。
第二天,晉軍列陣而行,兩軍轉戰,殺聲驚天動地,才行十多裡,軍中人馬饑餓疲乏。
二十七日,大軍到白一團一衛村下營,人馬都幹渴,營中挖井,剛挖到水井就坍壞,兵士們取來泥巴擠出一水來喝。
這天,東北刮大風,揚起灰塵折斷樹木,契丹國主坐在戰車中對部衆說:“晉軍全來,也僅如此罷了,今天都可活捉他們,然後再平定天下。
”于是令下馬拔起寨營鹿角,飛箭如雨聚集,晉軍士兵大叫道“:招讨使為何不進軍,而讓士卒枉死!”衆将都請出擊,杜威說:“等風勢稍緩,看情況再定進退。
”李守貞說:“這風有助于我,他們人多我們人少,在這天暗風狂之中,敵人不知我軍有多少,如要等風停,我們就沒有活着回去的了。
”于是高呼各軍奮力殺賊,張彥澤、符彥卿、皇甫遇等領騎軍奮勇攻擊,風勢更加猛烈,沙塵蔽日如夜,敵軍于是大敗。
這時步軍騎軍齊頭并進,直到一陽一城以東,賊軍逐漸形成陣勢,晉軍騎兵又進攻他們,敵軍于是渡過黃河而去。
李守貞說“:今天危險極了,幸虧諸君奮勇拼命,我們才得勝。
兩天以來,人馬幹渴疲乏,現在喝水之後,腳重難以行走,應趕快收軍到定州,保全而回,這是上策。
”因此各将整頓部隊而回。
這時契丹國主坐在車上,當敗逃時,乘馬走了十多裡,後面追兵又急,找到一匹駱駝,騎上它逃走。
二十八日,杜威等大軍從定州班師,回到恒州。
夏四月十一日,因少帝将要回京,便派官吏前往西京禀告天地祭祀宗廟社稷。
十六日,少帝從澶州出發回京。
十九日,到達京師,赦免在京關押囚徒。
(四) 開運二年(945)夏五月一日,少帝駕臨崇元殿接受朝拜,大赦天下囚犯。
十一日,杜威來朝。
定州上奏,發生大風雹,北嶽廟的殿宇和樹木全被摧毀拔起。
六月一日,少帝駕臨崇元殿,百官入閣朝拜。
監修國史劉煦、史官張昭遠等把新編修的《唐書》紀、志、列傳和目錄一共二百零三卷敬奉給少帝,少帝按等級賞賜他們器皿布帛。
秋天七月二十日,左谏議大夫李元龜上奏,請求禁止天下和尚尼姑典當購買院舍,少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二十二日,原少府監李锴貶任坊州司戶,是因為他犯了冒領逃亡死去官吏的衣物糧食并納入私第之罪的緣故。
八月一日,日蝕。
中書舍人陶谷上奏,請求暫且廢除太常寺二舞郎,少帝準允了。
十二日,少帝下诏:“各禦史今後除按規定請假外,不得因細微小事請假離京;除奉旨出差辦事和按察外,不得以各種雜務出差。
” 九月七日,吏部侍郎張昭遠加封官階爵位,是為了酬答他撰修《唐史》的功勞。
十六日,月亮遮掩了昂宿。
二十一日,把泰州治所遷移到滿城縣。
這年,少帝每當碰到各地進獻器皿,多用白銀在外府換取黃金收入内府,并對左右說:“黃金昂貴而且輕便,便于人力攜帶。
”有識之士認為這是向北遷徙的先兆。
開運三年(946)春一月一日,少帝下诏改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