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在太原建立了晉一陽一宮,在同州建立了長春一宮,在岐州建立了九成宮。
宮中殿閣樓亭都題寫了牌匾門額,以此來象征皇帝所居之處。
請依照從前的慣例,在汴州皇城門暫且懸挂一塊宮門牌額,至于其餘房舍,都可順便命名。
”高祖敕命:行宮應命名為大甯宮。
湖南青草廟過去封為安流侯,現在進封為廣利公;洞庭廟進封為靈濟公;磊石廟過去封為昭靈侯,現在進封為威顯公;黃陵二妃廟過去封為懿節廟,現在改封為昭烈廟,這都是聽從馬希範的請求封賜的。
十一日,高祖下令在朝的文武官員,每人上書一封,又須切合時事有助改進,緻力于彌補政治上的缺漏,有助于皇上的寡聞。
十四日,六宅使王繼弘被押送到義州府衙門收監看管,原氵名州一團一練使高信押送到複州收監管制,這是因為他們在崇禮門内喧嚷争鬥,被台司彈劾的緣故。
十九日,高祖頒令封他第二十一個女兒為長安公主,第十一個妹妹烏氏為壽安長公主,第十二個妹妹史氏為永壽長公主,第十三個妹妹杜氏為樂平長公主。
二十五日,太常卿梁文矩将制定的四廟谥号、廟号、陵号報告給皇上,太常少卿裴坦将制定的四廟皇後追尊的谥号報告給皇上,高祖準允。
二十八日,頒令天下,大土地神廟裡原先收藏掌管的後唐罪人頭顱等,應讓他們的子孫後代或者原先的舊官員收殓埋葬,他們的喪葬禮節制度不能超過規定。
六月一日,高祖頒令:“宗正卿石光贊上奏:荥一陽一道東邊有萬石君石奮的廟宇,他的品德一操一行高尚美好,應該予以封賜推崇,以此光大遠祖高謀遠略,擴大繁榮我朝盛大的典儀。
追賜石奮為太傅。
”二日,契丹派遣夷離畢來問候,送來二百匹馬和人參、貂鼠皮、快馬、木碗等物。
五日,宰臣李崧上表請求将樞密使職位讓給趙瑩,因為趙瑩是輔佐高祖創業的大功臣。
高祖沒有應允。
七日,宰臣趙瑩出使契丹四國,十二日,東都報告,鏶河澗河暴一漲,沖毀金沙灘内房屋。
十三日,六宅使張言從魏府回朝,報告範延光反叛君命。
滑州符彥饒快馬飛報朝廷,有從北面來的士兵,傳說範延光已經到了黎一陽一,請求朝廷派兵駐紮防守。
高祖宣谕派客省使李守貞到範延光府第興師問罪。
不久命令護聖總指揮使白奉進率領一千五百名騎兵奔赴白馬渡巡視檢查軍情。
十四日,魏府範延光的兒子閑廄使範守圖被押送禦史台處罰。
襄州上奏,長江水位上漲一丈二尺。
十六日,派内班史進能押送信箭一對,去滑州賞賜給符彥饒。
派遣侍衛使楊光遠率領一萬步兵騎兵奔赴滑州防守。
白奉進上奏:“抓獲叛軍士兵張柔,說範延光派澶州刺史馮晖擔任一行總部署,原從總押衙孫銳擔任一行兵馬總監。
”高祖看完奏章,對侍臣說:“我雖然無德少謀,但自己認為不在範延光之下,而馮晖、孫銳連兒戲也不如,早晚将被擒獲,怎麼能夠抵擋強大的軍隊,成為我的憂患?”二十四日,範延光派牙将王知新攜帶奏表到京城,高祖不讓朝拜谒見,收審交付武德司。
二十六日,張從賓也反叛,與範延光合計密謀。
殺害皇子河一陽一節度使石重信、皇子東都留守石重繧。
二十八日,命奉國總指揮使侯益、護聖總指揮使杜重威率領五千多步騎兵駐紮汜水關,以備張從賓進犯。
七月一日,兩浙錢元馞上奏:“我弟弟吳越土客馬步諸軍總指揮使、靜海軍節度使錢元球,非法進入府宅,意欲圖謀叛亂,在他腰下搜查到匕首,已經予以誅殺。
”高祖下令削除錢元球所任官職爵位。
四日,奉國總指揮使馬萬上奏,滑州節度使符彥饒發動叛亂,誅殺侍衛馬軍總指揮使白奉進,馬萬旋即率領所屬軍隊擒獲了符彥饒,并派立功都虞候方太押送赴京。
高祖立即下令在路上處死符彥饒。
這一天,削除範延光所任官職爵位。
杜重威等上奏:“收複攻下了汜水關,消滅了叛兵一千多人,叛将張從賓及其殘餘叛軍投河而死。
同時接收護聖指揮使曹再晟一百多騎兵,他們聲稱背離叛軍投奔朝廷而來,現一并押送京城。
”把貝州提升為防禦使級别。
诏令追賜已故皇子東都留守石重繧為太傅,追賜已故皇子河一陽一節度使石重信為太尉。
高祖頒令:“勾結幫助張從賓的逆賊張延播、張繼祚等十人,應當下令搜查追捕,與其親近骨肉一并處斬。
” 二十日,高祖駕臨崇元殿,在四祖廟置備禮儀簡冊,親自将寶冊交給使攝太尉、守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馮道,使副攝司徒、守工部尚書裴白臯,奔赴洛京施行禮儀。
二十二日,下令洛京留守百官一并到京城。
安州軍隊發生叛亂,指揮使王晖在治所殺害節度使周環。
朝廷派右衛上将軍李金全率領一千多騎兵奔赴安州平亂。
八月一日,宰相監修國史趙瑩上奏:“請求皇上遵循近代通例,依照唐明宗朝代制度,凡是有宮禁裡面的公事以及言論活動之類的事,都委派端明殿學士或者樞密院學士侍立在皇帝旁邊,逐日編纂記錄,按季度送往執掌編修的國史館。
其他各類府衙的公務,也希望随季度送往主修國史的國史館,以便随即編修成日曆。
”高祖同意。
八日,元德殿改為廣政殿,門名也跟着更改。
二十日,華州渭河泛濫外瀉,沖壞了農田莊稼。
已故東京留守判官李遐追贈為右谏議大夫,他的母親田氏敕封為京兆郡太君,後代子孫可根據其才德依次錄用,照例增加賞賜喪葬财物,長久供給李遐活着時的俸祿,直到他的母親終其天年。
在此之前,李遐在洛一陽一監管左藏庫,碰上張從賓叛亂,下令強行索取錢币布帛,而李遐拒絕接受命令,不給分錢寸帛,因此被殺害,所以高祖頒布了這個命令。
二十五日,頒令天下:“天下被拘禁的囚犯,除去十惡五逆,放火劫舍,持杖殺人,配制毒一藥,官吏貪一污賄賂、拖欠挪用國家錢财的以外,其他人犯無論罪行輕重,已經發現還是沒有發現,是結案了的還是沒有結案的,一并予以釋放。
凡從張從賓謀反叛亂以來,曾經被張從賓和張延播一逼一迫附和牽累的人,以及符彥饒手下的侍從士兵将官等,兼及安州王晖一黨一羽,除去已經誅殺的外,一并予以釋放,過去的一切不予追究。
張繼祚在服喪期間,接受逆賊的意旨,明顯地跟随反叛暴亂,刑法難以寬恕,然而顧念他死去的父親,确實留下了不朽的功德,忽然就此無人延續香火,深為悲痛憂傷,他一家的産業,依照法律雖然已經沒收充公,但是他的父親和祖父祖母的墳墓祠堂,可一起交給他的骨肉至親主管。
凡從梁朝、後唐以來,先後奉命出使的使者和北京沿邊管區内被俘擄掠奪到北方去的人口,應讓官府提一供錢财物質,派人攜帶,去那裡贖出他們,放回原籍家鄉。
”張繼祚,是已故齊王張全義的兒子,所以有這個诏令。
二十六日,高祖又頒令全國:“天下監獄所關押的囚犯染上疾病的,應派醫生給予治療,官府按量提一供藥品費用,罪輕的仍允許家人探望,該受杖刑的在施刑後釋放。
” 十六日,鄧州節度使李從璋去世,追贈太師。
興唐府改稱廣晉府,興唐縣改稱廣晉縣。
二十六日,貝、衛兩州上奏朝廷,江河暴一漲,溢出堤外,沖毀了莊稼。
十一月七日,洛京高宗未登帝位住餅的潛龍宅改稱廣德宮,北京的潛龍宅改名興義宮。
九日,中書上奏:“根據雜令,恭敬承辦皇上巡視駕臨事宜的人,賞賜封贈一切都與在京都任職的一樣。
”高祖準允。
十九日,鎮海鎮東節度使、吳越王錢元馞提拔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封為吳越國王。
二十五日,任命太常卿程遜、兵部員外郎韋木兌擔任吳越國王加恩使。
二十八日,湖南馬希範進貢寶裝龍鳳器一具、結銀花果子等物品,高祖看後,對侍臣說:“奇巧而蕩惑人心,有什麼用呢!但是根據懷柔遠方的方法,不想阻撓他的美意。
”聽到的人,都佩服高祖的為人。
壬午日,安州李金全上表稱:“奉诏一抽一調的原跟随臣下的左總押衙胡漢筠,身患重病,等些時日再行赴京。
”胡漢筠本來就是狡猾的官吏,跟随李金全曆任幾鎮的官職,而壞的名聲無人不知,高祖知道後,打算讓他擔任其他官職,以免陷害有功大臣。
胡漢筠為他的罪過擔憂,于是假托有病,因此勸說李金全不忠于朝廷,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十二月二十三日,湖南節度使、兼中書令楚王馬希範增加食邑實封,改賜扶天佐運同德緻理功臣名号。
二十六日,高祖駕臨相國寺禱告上天祈求下雪。
(三) 天福三年(938)一月一日,高祖駕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賀,儀仗侍衛依照禮制行一事。
二日,文武百官各守其職,是因為太史官預報了日蝕的緣故。
到了這一天卻沒有發生日蝕,宮廷内外稱贊慶賀。
十五日,這天夜裡因為是元宵節,在京城張挂宮燈,任憑京城人民遊玩行樂,高祖駕臨大甯宮門樓觀賞元宵節京城景色。
二十五日,原興元節度使張筠在西京去世,下令停止上朝一天。
二月三日,左散騎常侍張允進獻《駁赦論》一文,高祖閱後,認為寫得好,降诏稱贊獎勵,然後交付史館。
七日,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增加食邑實封。
十一日,賞賜翰林學士李瀚绯魚袋。
十八日,高祖手谕“:曾經明示文武百官,令各上書一封,現在已經奉令承辦的不到十人。
我雖沒有才德,從頒布命令之後,已有幾個月了,即使是請人代筆,也應該各有一件建議措施上書報告,拿朝廷薪水俸祿,難道該像這樣!上奏了不足采納,那我也就罷了,我要采納卻沒有人上奏,這是誰的責任?”二十四日,中書上奏:“《禮經》上說:‘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
’注釋說‘:嫌名,是指讀音相近,如禹和宇、邱和區字就是。
二名不偏諱,如孔子的母親名叫徵在,諱“在”就不諱“徵”;諱“徵”就不諱“在”。
’這是古代的禮制。
唐太宗李世民二名一起避諱,唐玄宗李隆基二名也同樣避諱。
人的姓和皇帝的名聲音讀音相近是嫌名,也要更改姓氏,與古代禮制不同。
已故皇帝的廟諱是平聲字,就不避諱上、去、入三聲其他同聲韻的字;如果避諱的是仄聲字,則不避諱平聲字。
所避諱的字的正規文字形體以及該字的偏旁省缺點畫,祈望按照法定模一式實行。
”高祖下令說:“朝廷禮制,古今相連,道理在于人去弘揚發展,禮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剛剛建立國家,虔誠地尊奉祖宗,雖然超越了孔子的禮制,但沒有違背周公的教誨,表奏所說的二名及嫌名避諱的事,應當根據唐朝禮制實施執行。
”二十八日,是天和節,高祖在廣政殿宴請親近大臣。
三月十一日,鴻胪卿劉颀去世,追贈太子賓客。
十五日,回鹘可汗王仁美進獻野馬、獨峰駝、玉一團一、石岡砂等土産。
十七日,永壽長公主去世,停止上朝一天以示哀悼。
二十日,高祖下令禁止私自打制鑄造銅質器皿。
四月十日,中書舍人李詳上奏:“請求淘汰削減在朝廷的文武官員,以減少冗員,照例逐層貫徹到藩侯郡守各級政一府機構,凡是遇到廣施恩澤時,不得多報衙府職官人員,虛取恩惠。
”高祖認為這個建議好。
這個月,各路藩鎮諸侯郡州長官都按等級次第蒙賜恩一寵一。
把雍熙樓改為章和樓,是為了避已故皇父紹雍的名諱。
五月一日,高祖駕臨崇元殿接受朝拜,儀仗侍衛照禮行一事。
十一日,下令各州縣凡冒犯去世皇帝名諱的名稱一并更改。
六月二日,右監門衛上将軍王彥王..去世。
任命太子詹事王居敏總管安邑、解縣兩池榷鹽事。
左谏議大夫薛融上疏高祖,請求停止修建洛京皇宮,高祖下诏褒獎他,不久就停止營建。
十五日,以戶部尚書辭官退隐的蕭蘧去世,追贈右仆射。
诏令貢舉應暫停一年,是因為官位空缺少,而選拔的人才多,選上的人才積壓的緣故。
七月一日,派遣左谏議大夫薛融、秘書監呂琦、駕部員外郎兼侍禦史知雜事劉白臯、刑部郎中司徒诩、大理正張仁蠪共同審定唐明宗朝編發的敕令。
六日,制作皇帝承受天命繼承帝位的寶印,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印文。
根據《六典》記載,受命寶印,天子封禅祭祀天地,敬奉神靈就使用它,開始時都用皇業錢來制作。
皇業錢是諸侯王府主事所有的。
七日,宰臣趙瑩、桑維翰、李崧各自改換了他們故鄉的名号稱謂。
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原籍汴州浚儀縣王畿鄉表節東坊,改為擁旌鄉浴鳳裡。
八月四日,任右仆射劉日句為契丹冊禮使,左散騎常侍韋勳為契丹副冊禮使。
給事中盧重為契丹皇後冊禮使。
八月八日,魏府軍前來上奏,原澶州刺史馮晖從叛逆的城池回歸晉朝。
定州上奏,境内發生旱災,很多人流離失所。
高祖下令:“我君臨天下,常常顧念生養人民,務求安慰撫綏,希望人民富庶,當戰争尚未停息,就憂慮徭役的煩雜,想那中山地區,偶或經受夏季旱災,因此滋生民間痛苦,即緻流離漂泊,我聽說後,心裡深感憂愁悲痛。
凡定州差派的軍中役夫以及逃亡民戶,夏季秋季稅收一并免除。
”八月十日,襄州上奏,漢江江水上漲一丈一尺。
十八日,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窦貞固上書“:請求讓文武百官,在每人掌管範圍内,各上奏推薦一人,述說他有什麼才能,能擔任什麼官職,根據被推薦人的優劣,決定推薦人的升降。
”疏表上奏,高祖大加贊許。
于是命文武百官在士大夫中、民間鄉裡,了解有突出才能的人,并列名上奏朝廷。
這天,在廣政殿宴請契丹冊禮使。
二十四日,郓州上奏,一陽一谷縣地界黃河潰口。
青州王建立上奏,高麗國宿衛質子王仁翟請求釋官回歸故裡,高祖準允了。
二十七日,鎮、邢、定三州上奏,遵照皇命,一共派遣六十七位樂官前往契丹。
诏令:“魏府城下,自駐軍以來,墳墓多被發掘,雖已派人收一屍一掩骨,現再派太仆卿邢德昭前往設置祭奠。
” 九月五日,宮苑使焦繼勳從前方押送範延光攜帶歸順請求治罪表奏的牙将馬谔到達京城。
八日,範延光率領所部将士穿着白衣在自己府第門前聽候命令,高祖下令免除了他的罪過。
十二日,頒令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馮道官進一品,賞給門戟十六枝,中書侍郎平章事桑維翰、李崧賞給門戟十二枝。
十五日,下令派靜鞭官劉守威、左金吾仗勘契官王英、司天台雞叫學生商晖等,一起出使契丹。
十六日,契丹派人到洛京迎娶趙氏公主。
襄州上奏,漢江水位上漲三丈,溢出堤岸毀壞莊稼。
東都上奏,洛一陽一水漲一丈五尺,毀壞了下遊浮橋。
二十一日,于阗國王楊仁美派遣使臣進貢地方土産。
回鹘可汗派遣使臣進貢駝馬。
二十二日,趙延壽進獻馬匹,感謝皇恩。
釋放燕國長公主回歸幽州。
範延光派節度副使李式到達京城,呈奏疏表,自首服罪。
并進獻一條玉帶。
高祖派宣徽南院使劉處讓臨時掌管魏府軍府事務。
二十五日,恢複範延光官職爵位。
二十六日,派客省使李守押送器物财帛賞賜給魏府有功将校。
十月二日,福建節度使王繼恭派使臣進貢地方土産。
五日,契丹派使臣以寶冊進上高祖徽号叫英武明義皇帝。
這天,左右金吾、六軍儀仗、太常鼓吹等一起出城迎接契丹冊封使,引導到崇元殿前面,按禮節儀式陳列整齊。
郓州範延光上奏已到達任所。
十三日,诏令改大甯宮門為明德門,另外還更改京城各門的匾額名稱。
南邊尉氏門以薰風為名,西邊的鄭門、梁門以金義、乾明為名,北邊的酸棗門、封丘門以玄化、宣一陽一為名,東邊的曹門、宋門以迎春、仁和為名。
十五日,襄州上奏,長江水
宮中殿閣樓亭都題寫了牌匾門額,以此來象征皇帝所居之處。
請依照從前的慣例,在汴州皇城門暫且懸挂一塊宮門牌額,至于其餘房舍,都可順便命名。
”高祖敕命:行宮應命名為大甯宮。
湖南青草廟過去封為安流侯,現在進封為廣利公;洞庭廟進封為靈濟公;磊石廟過去封為昭靈侯,現在進封為威顯公;黃陵二妃廟過去封為懿節廟,現在改封為昭烈廟,這都是聽從馬希範的請求封賜的。
十一日,高祖下令在朝的文武官員,每人上書一封,又須切合時事有助改進,緻力于彌補政治上的缺漏,有助于皇上的寡聞。
十四日,六宅使王繼弘被押送到義州府衙門收監看管,原氵名州一團一練使高信押送到複州收監管制,這是因為他們在崇禮門内喧嚷争鬥,被台司彈劾的緣故。
十九日,高祖頒令封他第二十一個女兒為長安公主,第十一個妹妹烏氏為壽安長公主,第十二個妹妹史氏為永壽長公主,第十三個妹妹杜氏為樂平長公主。
二十五日,太常卿梁文矩将制定的四廟谥号、廟号、陵号報告給皇上,太常少卿裴坦将制定的四廟皇後追尊的谥号報告給皇上,高祖準允。
二十八日,頒令天下,大土地神廟裡原先收藏掌管的後唐罪人頭顱等,應讓他們的子孫後代或者原先的舊官員收殓埋葬,他們的喪葬禮節制度不能超過規定。
六月一日,高祖頒令:“宗正卿石光贊上奏:荥一陽一道東邊有萬石君石奮的廟宇,他的品德一操一行高尚美好,應該予以封賜推崇,以此光大遠祖高謀遠略,擴大繁榮我朝盛大的典儀。
追賜石奮為太傅。
”二日,契丹派遣夷離畢來問候,送來二百匹馬和人參、貂鼠皮、快馬、木碗等物。
五日,宰臣李崧上表請求将樞密使職位讓給趙瑩,因為趙瑩是輔佐高祖創業的大功臣。
高祖沒有應允。
七日,宰臣趙瑩出使契丹四國,十二日,東都報告,鏶河澗河暴一漲,沖毀金沙灘内房屋。
十三日,六宅使張言從魏府回朝,報告範延光反叛君命。
滑州符彥饒快馬飛報朝廷,有從北面來的士兵,傳說範延光已經到了黎一陽一,請求朝廷派兵駐紮防守。
高祖宣谕派客省使李守貞到範延光府第興師問罪。
不久命令護聖總指揮使白奉進率領一千五百名騎兵奔赴白馬渡巡視檢查軍情。
十四日,魏府範延光的兒子閑廄使範守圖被押送禦史台處罰。
襄州上奏,長江水位上漲一丈二尺。
十六日,派内班史進能押送信箭一對,去滑州賞賜給符彥饒。
派遣侍衛使楊光遠率領一萬步兵騎兵奔赴滑州防守。
白奉進上奏:“抓獲叛軍士兵張柔,說範延光派澶州刺史馮晖擔任一行總部署,原從總押衙孫銳擔任一行兵馬總監。
”高祖看完奏章,對侍臣說:“我雖然無德少謀,但自己認為不在範延光之下,而馮晖、孫銳連兒戲也不如,早晚将被擒獲,怎麼能夠抵擋強大的軍隊,成為我的憂患?”二十四日,範延光派牙将王知新攜帶奏表到京城,高祖不讓朝拜谒見,收審交付武德司。
二十六日,張從賓也反叛,與範延光合計密謀。
殺害皇子河一陽一節度使石重信、皇子東都留守石重繧。
二十八日,命奉國總指揮使侯益、護聖總指揮使杜重威率領五千多步騎兵駐紮汜水關,以備張從賓進犯。
七月一日,兩浙錢元馞上奏:“我弟弟吳越土客馬步諸軍總指揮使、靜海軍節度使錢元球,非法進入府宅,意欲圖謀叛亂,在他腰下搜查到匕首,已經予以誅殺。
”高祖下令削除錢元球所任官職爵位。
四日,奉國總指揮使馬萬上奏,滑州節度使符彥饒發動叛亂,誅殺侍衛馬軍總指揮使白奉進,馬萬旋即率領所屬軍隊擒獲了符彥饒,并派立功都虞候方太押送赴京。
高祖立即下令在路上處死符彥饒。
這一天,削除範延光所任官職爵位。
杜重威等上奏:“收複攻下了汜水關,消滅了叛兵一千多人,叛将張從賓及其殘餘叛軍投河而死。
同時接收護聖指揮使曹再晟一百多騎兵,他們聲稱背離叛軍投奔朝廷而來,現一并押送京城。
”把貝州提升為防禦使級别。
诏令追賜已故皇子東都留守石重繧為太傅,追賜已故皇子河一陽一節度使石重信為太尉。
高祖頒令:“勾結幫助張從賓的逆賊張延播、張繼祚等十人,應當下令搜查追捕,與其親近骨肉一并處斬。
” 二十日,高祖駕臨崇元殿,在四祖廟置備禮儀簡冊,親自将寶冊交給使攝太尉、守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馮道,使副攝司徒、守工部尚書裴白臯,奔赴洛京施行禮儀。
二十二日,下令洛京留守百官一并到京城。
安州軍隊發生叛亂,指揮使王晖在治所殺害節度使周環。
朝廷派右衛上将軍李金全率領一千多騎兵奔赴安州平亂。
八月一日,宰相監修國史趙瑩上奏:“請求皇上遵循近代通例,依照唐明宗朝代制度,凡是有宮禁裡面的公事以及言論活動之類的事,都委派端明殿學士或者樞密院學士侍立在皇帝旁邊,逐日編纂記錄,按季度送往執掌編修的國史館。
其他各類府衙的公務,也希望随季度送往主修國史的國史館,以便随即編修成日曆。
”高祖同意。
八日,元德殿改為廣政殿,門名也跟着更改。
二十日,華州渭河泛濫外瀉,沖壞了農田莊稼。
已故東京留守判官李遐追贈為右谏議大夫,他的母親田氏敕封為京兆郡太君,後代子孫可根據其才德依次錄用,照例增加賞賜喪葬财物,長久供給李遐活着時的俸祿,直到他的母親終其天年。
在此之前,李遐在洛一陽一監管左藏庫,碰上張從賓叛亂,下令強行索取錢币布帛,而李遐拒絕接受命令,不給分錢寸帛,因此被殺害,所以高祖頒布了這個命令。
二十五日,頒令天下:“天下被拘禁的囚犯,除去十惡五逆,放火劫舍,持杖殺人,配制毒一藥,官吏貪一污賄賂、拖欠挪用國家錢财的以外,其他人犯無論罪行輕重,已經發現還是沒有發現,是結案了的還是沒有結案的,一并予以釋放。
凡從張從賓謀反叛亂以來,曾經被張從賓和張延播一逼一迫附和牽累的人,以及符彥饒手下的侍從士兵将官等,兼及安州王晖一黨一羽,除去已經誅殺的外,一并予以釋放,過去的一切不予追究。
張繼祚在服喪期間,接受逆賊的意旨,明顯地跟随反叛暴亂,刑法難以寬恕,然而顧念他死去的父親,确實留下了不朽的功德,忽然就此無人延續香火,深為悲痛憂傷,他一家的産業,依照法律雖然已經沒收充公,但是他的父親和祖父祖母的墳墓祠堂,可一起交給他的骨肉至親主管。
凡從梁朝、後唐以來,先後奉命出使的使者和北京沿邊管區内被俘擄掠奪到北方去的人口,應讓官府提一供錢财物質,派人攜帶,去那裡贖出他們,放回原籍家鄉。
”張繼祚,是已故齊王張全義的兒子,所以有這個诏令。
二十六日,高祖又頒令全國:“天下監獄所關押的囚犯染上疾病的,應派醫生給予治療,官府按量提一供藥品費用,罪輕的仍允許家人探望,該受杖刑的在施刑後釋放。
” 十六日,鄧州節度使李從璋去世,追贈太師。
興唐府改稱廣晉府,興唐縣改稱廣晉縣。
二十六日,貝、衛兩州上奏朝廷,江河暴一漲,溢出堤外,沖毀了莊稼。
十一月七日,洛京高宗未登帝位住餅的潛龍宅改稱廣德宮,北京的潛龍宅改名興義宮。
九日,中書上奏:“根據雜令,恭敬承辦皇上巡視駕臨事宜的人,賞賜封贈一切都與在京都任職的一樣。
”高祖準允。
十九日,鎮海鎮東節度使、吳越王錢元馞提拔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封為吳越國王。
二十五日,任命太常卿程遜、兵部員外郎韋木兌擔任吳越國王加恩使。
二十八日,湖南馬希範進貢寶裝龍鳳器一具、結銀花果子等物品,高祖看後,對侍臣說:“奇巧而蕩惑人心,有什麼用呢!但是根據懷柔遠方的方法,不想阻撓他的美意。
”聽到的人,都佩服高祖的為人。
壬午日,安州李金全上表稱:“奉诏一抽一調的原跟随臣下的左總押衙胡漢筠,身患重病,等些時日再行赴京。
”胡漢筠本來就是狡猾的官吏,跟随李金全曆任幾鎮的官職,而壞的名聲無人不知,高祖知道後,打算讓他擔任其他官職,以免陷害有功大臣。
胡漢筠為他的罪過擔憂,于是假托有病,因此勸說李金全不忠于朝廷,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十二月二十三日,湖南節度使、兼中書令楚王馬希範增加食邑實封,改賜扶天佐運同德緻理功臣名号。
二十六日,高祖駕臨相國寺禱告上天祈求下雪。
(三) 天福三年(938)一月一日,高祖駕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賀,儀仗侍衛依照禮制行一事。
二日,文武百官各守其職,是因為太史官預報了日蝕的緣故。
到了這一天卻沒有發生日蝕,宮廷内外稱贊慶賀。
十五日,這天夜裡因為是元宵節,在京城張挂宮燈,任憑京城人民遊玩行樂,高祖駕臨大甯宮門樓觀賞元宵節京城景色。
二十五日,原興元節度使張筠在西京去世,下令停止上朝一天。
二月三日,左散騎常侍張允進獻《駁赦論》一文,高祖閱後,認為寫得好,降诏稱贊獎勵,然後交付史館。
七日,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增加食邑實封。
十一日,賞賜翰林學士李瀚绯魚袋。
十八日,高祖手谕“:曾經明示文武百官,令各上書一封,現在已經奉令承辦的不到十人。
我雖沒有才德,從頒布命令之後,已有幾個月了,即使是請人代筆,也應該各有一件建議措施上書報告,拿朝廷薪水俸祿,難道該像這樣!上奏了不足采納,那我也就罷了,我要采納卻沒有人上奏,這是誰的責任?”二十四日,中書上奏:“《禮經》上說:‘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
’注釋說‘:嫌名,是指讀音相近,如禹和宇、邱和區字就是。
二名不偏諱,如孔子的母親名叫徵在,諱“在”就不諱“徵”;諱“徵”就不諱“在”。
’這是古代的禮制。
唐太宗李世民二名一起避諱,唐玄宗李隆基二名也同樣避諱。
人的姓和皇帝的名聲音讀音相近是嫌名,也要更改姓氏,與古代禮制不同。
已故皇帝的廟諱是平聲字,就不避諱上、去、入三聲其他同聲韻的字;如果避諱的是仄聲字,則不避諱平聲字。
所避諱的字的正規文字形體以及該字的偏旁省缺點畫,祈望按照法定模一式實行。
”高祖下令說:“朝廷禮制,古今相連,道理在于人去弘揚發展,禮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剛剛建立國家,虔誠地尊奉祖宗,雖然超越了孔子的禮制,但沒有違背周公的教誨,表奏所說的二名及嫌名避諱的事,應當根據唐朝禮制實施執行。
”二十八日,是天和節,高祖在廣政殿宴請親近大臣。
三月十一日,鴻胪卿劉颀去世,追贈太子賓客。
十五日,回鹘可汗王仁美進獻野馬、獨峰駝、玉一團一、石岡砂等土産。
十七日,永壽長公主去世,停止上朝一天以示哀悼。
二十日,高祖下令禁止私自打制鑄造銅質器皿。
四月十日,中書舍人李詳上奏:“請求淘汰削減在朝廷的文武官員,以減少冗員,照例逐層貫徹到藩侯郡守各級政一府機構,凡是遇到廣施恩澤時,不得多報衙府職官人員,虛取恩惠。
”高祖認為這個建議好。
這個月,各路藩鎮諸侯郡州長官都按等級次第蒙賜恩一寵一。
把雍熙樓改為章和樓,是為了避已故皇父紹雍的名諱。
五月一日,高祖駕臨崇元殿接受朝拜,儀仗侍衛照禮行一事。
十一日,下令各州縣凡冒犯去世皇帝名諱的名稱一并更改。
六月二日,右監門衛上将軍王彥王..去世。
任命太子詹事王居敏總管安邑、解縣兩池榷鹽事。
左谏議大夫薛融上疏高祖,請求停止修建洛京皇宮,高祖下诏褒獎他,不久就停止營建。
十五日,以戶部尚書辭官退隐的蕭蘧去世,追贈右仆射。
诏令貢舉應暫停一年,是因為官位空缺少,而選拔的人才多,選上的人才積壓的緣故。
七月一日,派遣左谏議大夫薛融、秘書監呂琦、駕部員外郎兼侍禦史知雜事劉白臯、刑部郎中司徒诩、大理正張仁蠪共同審定唐明宗朝編發的敕令。
六日,制作皇帝承受天命繼承帝位的寶印,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印文。
根據《六典》記載,受命寶印,天子封禅祭祀天地,敬奉神靈就使用它,開始時都用皇業錢來制作。
皇業錢是諸侯王府主事所有的。
七日,宰臣趙瑩、桑維翰、李崧各自改換了他們故鄉的名号稱謂。
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原籍汴州浚儀縣王畿鄉表節東坊,改為擁旌鄉浴鳳裡。
八月四日,任右仆射劉日句為契丹冊禮使,左散騎常侍韋勳為契丹副冊禮使。
給事中盧重為契丹皇後冊禮使。
八月八日,魏府軍前來上奏,原澶州刺史馮晖從叛逆的城池回歸晉朝。
定州上奏,境内發生旱災,很多人流離失所。
高祖下令:“我君臨天下,常常顧念生養人民,務求安慰撫綏,希望人民富庶,當戰争尚未停息,就憂慮徭役的煩雜,想那中山地區,偶或經受夏季旱災,因此滋生民間痛苦,即緻流離漂泊,我聽說後,心裡深感憂愁悲痛。
凡定州差派的軍中役夫以及逃亡民戶,夏季秋季稅收一并免除。
”八月十日,襄州上奏,漢江江水上漲一丈一尺。
十八日,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窦貞固上書“:請求讓文武百官,在每人掌管範圍内,各上奏推薦一人,述說他有什麼才能,能擔任什麼官職,根據被推薦人的優劣,決定推薦人的升降。
”疏表上奏,高祖大加贊許。
于是命文武百官在士大夫中、民間鄉裡,了解有突出才能的人,并列名上奏朝廷。
這天,在廣政殿宴請契丹冊禮使。
二十四日,郓州上奏,一陽一谷縣地界黃河潰口。
青州王建立上奏,高麗國宿衛質子王仁翟請求釋官回歸故裡,高祖準允了。
二十七日,鎮、邢、定三州上奏,遵照皇命,一共派遣六十七位樂官前往契丹。
诏令:“魏府城下,自駐軍以來,墳墓多被發掘,雖已派人收一屍一掩骨,現再派太仆卿邢德昭前往設置祭奠。
” 九月五日,宮苑使焦繼勳從前方押送範延光攜帶歸順請求治罪表奏的牙将馬谔到達京城。
八日,範延光率領所部将士穿着白衣在自己府第門前聽候命令,高祖下令免除了他的罪過。
十二日,頒令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馮道官進一品,賞給門戟十六枝,中書侍郎平章事桑維翰、李崧賞給門戟十二枝。
十五日,下令派靜鞭官劉守威、左金吾仗勘契官王英、司天台雞叫學生商晖等,一起出使契丹。
十六日,契丹派人到洛京迎娶趙氏公主。
襄州上奏,漢江水位上漲三丈,溢出堤岸毀壞莊稼。
東都上奏,洛一陽一水漲一丈五尺,毀壞了下遊浮橋。
二十一日,于阗國王楊仁美派遣使臣進貢地方土産。
回鹘可汗派遣使臣進貢駝馬。
二十二日,趙延壽進獻馬匹,感謝皇恩。
釋放燕國長公主回歸幽州。
範延光派節度副使李式到達京城,呈奏疏表,自首服罪。
并進獻一條玉帶。
高祖派宣徽南院使劉處讓臨時掌管魏府軍府事務。
二十五日,恢複範延光官職爵位。
二十六日,派客省使李守押送器物财帛賞賜給魏府有功将校。
十月二日,福建節度使王繼恭派使臣進貢地方土産。
五日,契丹派使臣以寶冊進上高祖徽号叫英武明義皇帝。
這天,左右金吾、六軍儀仗、太常鼓吹等一起出城迎接契丹冊封使,引導到崇元殿前面,按禮節儀式陳列整齊。
郓州範延光上奏已到達任所。
十三日,诏令改大甯宮門為明德門,另外還更改京城各門的匾額名稱。
南邊尉氏門以薰風為名,西邊的鄭門、梁門以金義、乾明為名,北邊的酸棗門、封丘門以玄化、宣一陽一為名,東邊的曹門、宋門以迎春、仁和為名。
十五日,襄州上奏,長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