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襲吉傳
關燈
小
中
大
李襲吉,自己說是唐朝左相李林甫的後代,父親李圖,為洛一陽一令,所以居家洛一陽一。
李襲吉在乾符末年應進士舉,遇戰亂,逃避到河中,服事節度使李都,提升為鹽鐵判官。
到王重榮任節度使時,不喜歡文士。
此時是喪亂之後,士族紳士多逃難到汾、晉二地,武皇的記室死了,有人推薦說李襲吉能文,召來一試果然合意,即刻任他掌管文書。
李襲吉博學通識,特别是熟悉國朝近事,寫的文章一精一意練實,引經據典,無所放縱,檄文軍書,辭理宏大雄健。
自從武皇在上源遭暗算後,與梁太祖不合。
乾甯末年,劉仁恭負恩,這期間他寫的論列各方是非,交相聘答的文書幾百篇,名言警句,人人傳誦,文士稱贊。
光啟三年(887),遷升為節度副使,随行征讨王行瑜,任右谏議大夫。
到回師渭北,武皇沒獲準入宮見唐昭宗,李襲吉為武皇做違離表,裡面有警句:“洞中飛禽有翼,聽到舜樂仍飛來;天路沒有長梯,望見堯雲而不到。
”唐昭宗看了後贊歎。
到李襲吉上奏後,當面教導他,優待賞賜特别多。
這一年十二月,回師太原,王珂在夏一陽一渡浮橋,李襲吉随軍。
這時竹索斷開船隻破裂,武皇僅免于落難,李襲吉掉進河裡,落在一塊大冰上,漂流七八裡路,擱岸邊停住而得救。
天複年中,武皇想和梁朝修好,命李襲吉寫信給梁太祖,信上說: “一别之後,十五年多,失意杯盤,争鋒劍戟。
山高水闊,難追二國之交一歡;雁去魚沉,久斷八行之書信。
“近來,我與你聯上同宗同姓,原先忝受您的恩知,意氣相合,期望依托于您,在馬背上論交,在朝廷上薦舉,傾慕仁賢,不嫌我的疏缺。
哪想到命運突起變化,诽謗起于一奸一邪。
毒手尊拳,在晚上相加;金戈鐵馬,在白天交戰。
狂藥引來我們失歡,往事隻是值得一笑。
現在都已登高位,均到中年,蘧公也知道過錯,君子何必自恃強壯。
今天您的尊貴超過同列,大名高過古人。
合縱連橫,是建立國家的計策;擴地守境,要留存給子孫基業。
文王看重相随奔走的交情,孔子談過損友益友的不同,我慚愧自己空虛淺薄,但以前和您有私交,許諾一言,萬死不悔,壯懷忠力,仍然勝過他人,當着上天誓盟,願赴湯蹈火而不辭。
您又何必終年樹敵,專心窺視他人,逞自己一時的心願,在倦敝時占取,今天得到一些部衆,明天攻下他的危城,軍隊勞累,鄰國懷恨。
又有荒謬之徒,以狂言擾亂您的聽聞,看見我藏勇收威,息兵保境,便不量本末輕重,誤引窺伺我們。
“而且我從壯年以前,曆經沖鋒陷陣,以殺戮之事當作日常耕作,把兼并當作長遠目标。
等到首登将台,身穿公侯衣服,皇帝命我為公卿,您與我結與朋友,所以收斂鋒芒一愛一護他人,藏起武器務求德業,收複燕薊後歸還他的故将,進入蒲坂而不負以前的諾言。
何況休兵五年,三邊将士,鐵騎犀甲,像雲那麼多,似谷粒一樣數不清。
馬邑的兒童,都是銳将;鹫峰的宮阙,都作為京城。
若問年歲我比您小,若說到地方則幸能憑依險阻,不知有什麼可以
李襲吉在乾符末年應進士舉,遇戰亂,逃避到河中,服事節度使李都,提升為鹽鐵判官。
到王重榮任節度使時,不喜歡文士。
此時是喪亂之後,士族紳士多逃難到汾、晉二地,武皇的記室死了,有人推薦說李襲吉能文,召來一試果然合意,即刻任他掌管文書。
李襲吉博學通識,特别是熟悉國朝近事,寫的文章一精一意練實,引經據典,無所放縱,檄文軍書,辭理宏大雄健。
自從武皇在上源遭暗算後,與梁太祖不合。
乾甯末年,劉仁恭負恩,這期間他寫的論列各方是非,交相聘答的文書幾百篇,名言警句,人人傳誦,文士稱贊。
光啟三年(887),遷升為節度副使,随行征讨王行瑜,任右谏議大夫。
到回師渭北,武皇沒獲準入宮見唐昭宗,李襲吉為武皇做違離表,裡面有警句:“洞中飛禽有翼,聽到舜樂仍飛來;天路沒有長梯,望見堯雲而不到。
”唐昭宗看了後贊歎。
到李襲吉上奏後,當面教導他,優待賞賜特别多。
這一年十二月,回師太原,王珂在夏一陽一渡浮橋,李襲吉随軍。
這時竹索斷開船隻破裂,武皇僅免于落難,李襲吉掉進河裡,落在一塊大冰上,漂流七八裡路,擱岸邊停住而得救。
天複年中,武皇想和梁朝修好,命李襲吉寫信給梁太祖,信上說: “一别之後,十五年多,失意杯盤,争鋒劍戟。
山高水闊,難追二國之交一歡;雁去魚沉,久斷八行之書信。
“近來,我與你聯上同宗同姓,原先忝受您的恩知,意氣相合,期望依托于您,在馬背上論交,在朝廷上薦舉,傾慕仁賢,不嫌我的疏缺。
哪想到命運突起變化,诽謗起于一奸一邪。
毒手尊拳,在晚上相加;金戈鐵馬,在白天交戰。
狂藥引來我們失歡,往事隻是值得一笑。
現在都已登高位,均到中年,蘧公也知道過錯,君子何必自恃強壯。
今天您的尊貴超過同列,大名高過古人。
合縱連橫,是建立國家的計策;擴地守境,要留存給子孫基業。
文王看重相随奔走的交情,孔子談過損友益友的不同,我慚愧自己空虛淺薄,但以前和您有私交,許諾一言,萬死不悔,壯懷忠力,仍然勝過他人,當着上天誓盟,願赴湯蹈火而不辭。
您又何必終年樹敵,專心窺視他人,逞自己一時的心願,在倦敝時占取,今天得到一些部衆,明天攻下他的危城,軍隊勞累,鄰國懷恨。
又有荒謬之徒,以狂言擾亂您的聽聞,看見我藏勇收威,息兵保境,便不量本末輕重,誤引窺伺我們。
“而且我從壯年以前,曆經沖鋒陷陣,以殺戮之事當作日常耕作,把兼并當作長遠目标。
等到首登将台,身穿公侯衣服,皇帝命我為公卿,您與我結與朋友,所以收斂鋒芒一愛一護他人,藏起武器務求德業,收複燕薊後歸還他的故将,進入蒲坂而不負以前的諾言。
何況休兵五年,三邊将士,鐵騎犀甲,像雲那麼多,似谷粒一樣數不清。
馬邑的兒童,都是銳将;鹫峰的宮阙,都作為京城。
若問年歲我比您小,若說到地方則幸能憑依險阻,不知有什麼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