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帝本紀

關燈
(上) 末帝,諱名從珂,原來姓王,是鎮州人。

    母親宣憲皇後魏氏,光啟元年(885)一月二十三日,在平山生下末帝。

    景福年中,明宗作為武皇的騎将,攻城略地來到平山,遇見魏氏,将她抓走,末帝這時十幾歲,明宗收養為自己的兒子。

    小名叫二十三。

    末帝幼年時謹慎厚重而少言語,長大後,身長七尺多,方臉粗一壯,體貌雄偉,以骁勇果敢著稱,明宗十分喜歡他。

    在太原,曾與石敬瑭因擊球一同進入趙襄子廟,見其塑像屹然起立,末帝口中不言,但心裡頗為自負。

    以後跟随明宗征戰,以作戰勇一猛聞名,莊宗曾說“:阿三不僅和我歲數相同,敢于出戰也很相似。

    ”莊宗與梁軍在胡柳陂交戰時,雙方都有損失,末帝保衛莊宗奪取土山,摧毀敵陣,唐軍軍勢又振奮起來。

    當時明宗率先渡過黃河,莊宗不高興,對明宗說:“你應當為我死戰,渡過黃河想去哪裡呢?”明宗待罪接受處置,莊宗因末帝随從作戰有功,因此消除了心中不愉快。

     天..十八年(921),莊宗在黃河岸邊紮營,商議讨伐鎮州。

    留守符存審在德勝寨沒有動,梁人認為莊宗已經往北去了,便全部出動進攻德勝,莊宗命令明宗、符存審作為兩翼部隊抵抗,自己率中軍前進。

    梁軍退卻,末帝以十幾名騎兵夾雜在梁軍隊伍中退走,到壘門時大聲呐喊,斬首數級,砍斷軍營上的望橹而回。

    莊宗大笑道:“勇敢啊,阿三!”賜給他一壇酒。

     同光元年(923)四月,随從明宗襲擊攻破郓州。

    九月,莊宗在中都擊敗梁将王彥章,緊急奔赴汴州。

    明宗率領前軍,末帝率領一精一銳騎兵跟從,晝夜兼行,率先拿下汴城。

    莊宗慰勞明宗說“:複興唐朝社稷,是你們父子的功勞。

    ” 二年,任末帝為衛州刺史。

    此時有一個叫王安節的人,是唐昭宗朝宰相杜讓能的宅吏。

    王安節年輕時擅長做生意,從奇士那裡學到相術,因有事在私邸見過末帝,退出後對人說:“真是北方天王之相,位當為天子,最終什麼結果我就不知道了。

    ” 三年,明宗奉诏令抗擊北部契丹,因住家在太原,上表章推薦末帝為北京内衙指揮使,莊宗不高興,任末帝為突騎都指揮使,遣往戍衛石門。

     四年,魏州軍叛亂,明宗奔赴洛一陽一,此時末帝在橫水,率部下軍士由曲一陽一、盂縣前往常山,與王建立會合,加速行軍,渡過黃河往南,因此明宗軍聲勢大振。

     天成初年,任末帝為河中節度使。

    第二年二月,加檢校太保、同平章事。

    十一月,加檢校太傅。

     長興元年(930),加檢校太尉。

    在這之前,末帝和樞密使安重誨在常山,因喝酒時相争,末帝用拳頭揍安重誨的腦袋,打中頭上發髻,安重誨跑開才免于出大事。

    末帝雖然後悔向安重誨道歉,但安重誨始終記恨在心。

    到末帝鎮守河中時,安重誨知道他經常出入州城,便假托君命告訴牙将楊彥溫,令他遇上末帝出城後就關閉城門不讓他進來。

    這一年四月五日,末帝在黃龍莊閱馬,楊彥溫關閉城門拒絕末帝進城,末帝聽說出事立即趕回,派人追問原因,楊彥溫說“:隻好請您回朝廷,此城不能讓您進來了。

    ”末帝停在虞鄉把事情往上報告,明宗下令末帝回朝廷。

    派藥彥稠帶兵讨伐楊彥溫,下令要抓活的,要當面審問。

    十一月收複州城,楊彥溫已死,明宗因為藥彥稠不能活捉楊彥溫,很憤怒。

    幾天之後,安重誨以末帝失守州城為由,暗示宰相上奏要依法處分他,明宗不高興。

    安重誨又親自上奏,明宗說:“我還是小将校時,家窮,衣食都不充足,依靠這個孩子挑石灰、撿馬糞養家,以緻現在我能貴為天子,卻不能庇護一個兒子!你想行使朝廷法典,我不明白這裡的道理,你們可以快點退下,随他在家中閑坐。

    ”遂下诏令末帝回清化裡私第,不參加上朝。

    末帝又害怕安重誨多方陷害威脅,隻是每天誦讀佛經暗地祈禱而已。

     二年(931),安重誨獲罪受處置,末帝立即被授予左衛大将軍。

    沒過多久,又恢複檢校太傅、同平章事、代理京兆尹,兼任西京留守。

    三年,進位太尉,調任鳳翔節度使。

    四年五月,封潞王。

     闵帝即位後,加兼侍中。

    不久末帝之子李重吉出任亳州一團一練使,有女尼進入宮廷,末帝正憂慮事有不測。

    應順元年(934)二月,調末帝鎮守太原,此時不下發诏書,隻是口頭宣布而已。

    末帝聽說後,召集賓佐将吏謀劃起事,都說“:皇上年幼,不能親自處理各類事情,軍國大政全都委托給朱弘昭等人,君王一定沒有保證自己的安全的辦法了。

    ”判官馬裔孫說“:君主下令召見,不等車子備好就應起身。

    各位說的都是兇險的事,不是好方法。

    ”這一一夜,末帝令李專美草拟檄文向各路諸侯求援,想消滅君王身邊的罪人。

    朝廷命王思同率軍隊前來讨伐。

    三月十五日,外邊來的軍隊集合在一起。

    十六日,大将督促衆軍攻城,末帝登上城牆流淚對城外軍隊說“:我不到二十歲跟随先帝征伐,出生入死,刀傷滿身都是,才幫助建立起王朝,軍士随從我上陣的很多。

    現在朝廷信任一奸一臣,殘害骨肉親人,我有什麼罪呢?”因而痛哭,聽到的人都哀憐他。

    此時羽林軍都指揮使楊思權對大家說“:大相公才是我們的國主!”遂引軍從西門入城,嚴衛都指揮使尹晖也引軍從東門入城,外軍全部潰散。

    十七日,末帝用居民家财犒賞軍士。

    這一天,末帝整頓軍隊率領向東進發。

    二十日,到長安,副留守劉遂雍獻城投降,用京兆居民家财犒賞軍隊。

    二十三日,到靈口,誅殺王思同。

    二十四日,到華州,收捕藥彥稠關進監獄。

    二十五日,到阌鄉,王仲臯父子迎接進見,末帝下令殺掉他們。

    二十六日,到靈寶,河中節度使安彥威來投降,等待治罪,末帝饒恕了他,派他回鎮。

    陝州節度使康思立迎接。

    二十七日,到陝州,下令通告京城。

    二十八日,康義誠軍前士兵相繼前來投降,康義誠到軍門前請罪,末帝寬恕了他。

    朝廷各軍全部到了,在路邊殺死宣徽南院使孟漢瓊。

    這一一夜,闵帝和帳下親兵一百多人從玄武門逃走。

     四月三日,末帝到蔣橋,文武百官排列迎候,傳旨令說還沒拜見明宗棺柩,不能與百官相見,等以後到至德宮相會,此進六軍勳臣及節将内職已多次上表章勸進。

    這一天,末帝入宮進見太後、太妃,到西宮,趴在棺材上痛哭,宰相與百官排隊拜見,末帝答拜。

    馮道等人上箋表勸進,末帝站着對群臣說:“我這次出行,目的不是想得到什麼,應該等闵帝回朝,明宗葬禮結束,仍要退回自己的藩屬。

    各位這麼快就說到即位之事,實在太沒意思了。

    ”衛州刺史王弘贽上奏,闵帝在上個月二十九日到衛州。

    四日,皇太後下令廢闵帝為鄂王。

    太後又下令說“:先皇帝受上天佑護,繼承帝業,明誠感動三靈,德澤施及四海,正準備停息兵戈,卻突然去世。

    自從少主繼承皇位,被一奸一臣把持專權,離間骨肉,猜忌大将,既輕易更換藩守,又驟然發起戰事。

    遂緻國家離亂,軍民受擾,萬世大業将墜一落下來。

    皇長子潞王李從珂,位居嫡傳,德高望重,正當壯年,能文能武,又忠又孝。

    在前朝清除多難,有戰伐之大功;在闵帝接續大位後,有夾助輔佐之勳業。

    現在因宗族缺少繼任者,陵墓又要按期修治,應該委任親賢,以使監督安一撫,免得國家大事無人辦理,也可告慰天下百姓的推崇之意。

    可從本月四日起主持軍國事務,暫且以書诏印施行。

    ”這一天,監國在至德宮,宰臣馮道等人率百官排列在宮門等待治罪,末帝從廷中出來說:“相公諸位有什麼罪,請複原位。

    ”于是退下。

    五日,太後下令說:“先皇帝栉風沐雨,平定華夷,在艱難中繼承偉大事業,帶給天下百姓富庶安甯。

    鄂王即位後,一奸一臣弄權,作威作福,不誠不信,離間骨肉,猜忌大将。

    鄂王輕易放棄宗祧,不能擔當大任,社稷江山,像斷線珠子般危險,應立長君,以接續大業。

    皇長子潞王李從珂,十分孝敬,聰明,有神武英姿,寬仁偉略。

    先朝時從創業初期就出力獻策,平定天下,有辛勤百戰之勞,忠心助成天下統一,作為臣子的誠實有道,堪稱古今第一。

    而又克己教化人民,推心招撫士人,國内有很多人歌頌他,上天也顯靈庇護他。

    國家每天都有衆多大事,不能一刻沒人治理;九州四海,也不可沒有歸屬。

    遇此良機應即皇帝位。

    ” 六日,監國到西宮,在靈柩前告奠即皇帝位,攝中書令李愚宣讀冊書說: “應順元年歲星在甲午,四月六日,文武百官,特進、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太微宮使、弘文館大學士、上柱國、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臣馮道等九千五百九十三人上言:帝王興運,天地同時符驗,黃河出現圖而洛河出現書,雲随蛟龍而風從猛虎。

    無不恢宏四方大地,撫育億萬人民,建立永久基業,保持無限福祚。

    人民傳言諧合,天命明顯有歸,必須登皇帝尊位,以奉祖宗之祀。

    我們認為當今皇帝陛下,天資仁厚智慧,神助機巧權變,在多難之時侍奉莊宗,又追随先帝四處征讨,凡是決戰,無不成功。

    端正皇綱,嚴格軍法,有統禦國家的大志,有謹守臣道的德義。

    自從先帝去世,常哭泣悲傷,想約定諸侯,親赴山陵歸葬。

    然而自鄂王即位之後,一奸一臣專權,弄得神癨缺乏供食,激起朝野歸心今上。

    使屈者得以伸直,令倒黴的人時來運轉,人情大順,天象極其明朗。

    聚東方井宿呈現祥瑞,拱北極星辰而應驗天運。

    因此文武百官、州牧群賢,家家都在祝賀天子施政。

    現在秉承太後慈旨,守先朝的遠大規劃,安一撫四海九州,享受千歲萬祀。

    我們不勝大願榮幸之至,謹獻上寶冊,禀報太後之令,奉請皇帝登位。

    我們誠心慶賀誠心喜悅,謹言。

    ” 末帝在大殿的東柱接受群臣稱賀。

     在這以前,末帝在鳳翔的時候,有盲人張氵蒙自稱知道術數,事奉太白山神,其神祠就是元魏時崔浩的廟。

    時運的否泰,人的走運倒黴,張氵蒙向神詢問,立即就會傳告吉兇之言,末帝的親近校官房詗特别信服他。

    一天,張氵蒙到府第,聽到末帝說話聲音,驚駭地說:“不是人臣的聲音。

    ”房詗問事情來由,即傳告神語說:“三珠并一珠,驢馬沒人驅,歲月甲庚午,中興戊己土。

    ”房詗請他解釋,說:“神的話我不知道。

    ”長興四年(933)五月,府第官署的門都無故自己動起來,人們感到有點驚異害怕。

    派房詗問張氵蒙,張氵蒙說:“衙署小小的異象不用奇怪,不出三天,會有恩命。

    ”這晚報信的來到,末帝被封為潞王。

    當末帝調任鎮守河東時,感到很害怕,問張氵蒙,張氵蒙說“:王可保證沒有禍患。

    ”王思同帶兵來到時,又問張氵蒙,張氵蒙說:“王有天下,不能靠獨自的力量,朝廷來兵是迎接您的。

    王若懷疑我的話,我隻有一個兒子,請王帶到麾下作為人質,驗證我的心意。

    ”末帝便任張氵蒙統攝館驿巡官。

    現在,末帝受寶冊,冊上說:“維應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