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宗本紀

關燈
從上遊開來大艦十幾艘,扼守渡口,從早上到中午,百番攻擊,城中危急。

    莊宗從楊劉引軍在西岸列陣,城裡人看見,大喊,莊宗乘船準備渡河,梁軍遂解圍,退保鄒家口。

     七月五日,莊宗率軍隊沿黃河向南,梁軍放棄鄒家口夜裡逃走,丢下鍋甲糧草以千計。

    十六日,派騎将李紹贻直抵梁軍營壘,梁軍更加驚恐。

    又聽說李嗣源從郓州引大軍快到了,十七日夜,梁軍拔營逃走,又據守楊村。

    莊宗軍在德勝紮營。

    二十二日,莊宗到楊劉城,巡視梁軍故壘。

     八月一日,莊宗派李紹斌帶五千甲士援救澤州。

    起初,李繼韬叛變時,潞州舊将裴約帶兵戍守澤州,不随從李繼韬叛逆。

    不久梁派董璋率兵攻澤州,裴約拒守很久,向莊宗告急,所以派李紹斌救援。

    援軍沒到,城已被攻下,裴約被殺,莊宗聽說,感傷不已。

    三日,莊宗從楊劉回邺州。

    梁用段凝替代王彥章為主帥。

    十七日,段凝率五萬兵在王村紮營,從高陵渡黃河。

    被莊宗軍隊遇上,生擒梁軍前鋒軍士二百人,在都市殺掉。

    十九日,莊宗率兵到朝城。

    二十七日,梁左右先鋒指揮使康延孝帶一百騎兵來投奔,莊宗虛懷引見,賜給禦衣玉帶,叫開别人後詢問康延孝,康延孝說:“我私下認為汴軍兵力雖然不少,論起君臣将校來,卻終将失敗。

    趙岩、趙鹄、張漢傑居中專一政,與宮中官宦結交,賄賂公行。

    段凝一貫沒什麼武略,一下子卻重用他,霍彥威、王彥章都是有名的老将,反而在他下面。

    自從王彥章攻取德勝南城,梁主也稍加獎賞。

    王彥章一性一格暴烈,耐不住避制,梁主每次發兵,都派近臣監護,是否進退,全靠監軍決定,王彥章不樂意,形之于色。

    自黃河渡口失利後,段凝、王彥章又獻計,想幾路進軍,令董璋帶陝虢、澤潞的兵,經石會關侵犯太原。

    霍彥威帶關西、汝、洛的兵經相衛侵犯鎮定,段凝、杜晏球領大軍抵擋陛下您,令王彥章、張漢傑率禁軍攻郓州,決定在十月内大舉進攻。

    又從滑州南邊決開黃河堤,引水東灌,曹、濮之間到汶一陽一,彌漫一片,用來陷住北軍。

    我在軍中聽到這個計劃,我想汴人兵力,合起來不算少,分開則不算多。

    陛下您隻要分兵,領五千鐵騎從郓州兼程直抵汴州,不超過十天,天下大事就定了。

    ”莊宗聽了很高興地贊許他。

     九月一日,莊宗在朝城,段凝帶兵到臨河南,與莊宗騎兵交戰。

    此時澤、潞二州叛變,衛州、黎一陽一被梁軍占據,州城以西、相州以南,賊軍每天來搶掠,把流亡戶編組後計算軍糧不夠半年。

    王郁、盧文進又召契丹南侵瀛、涿二州。

    聽說梁軍将大舉進軍,莊宗深為憂慮,召将軍官僚謀劃大計,有人說:“從我們得到汶一陽一以來,必要大将堅守,城門之外,原本是敵人疆土,仔細想想,得不償失。

    現在如派人傳書告訴梁軍,從衛州、黎一陽一退卻以換郓州,指定黃河為邊界,約好休兵。

    我們國力稍為強盛後,再做打算。

    ”莊宗說:“哈哈,用這個辦法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這時郭崇韬勸莊宗親自統帥六軍,直往汴州,半月之内,天下可定。

    莊宗說“:正合我的心意。

    大丈夫勝了就為王,敗了就為寇,我已決定好了。

    ”又問司天監,答說:“今年時運不利,深入敵境必不成功。

    ”莊宗不理睬。

    二十七日,梁将王彥章率兵到汶河,李嗣源派騎兵偵察,到遞公鎮,梁軍來挑戰,李嗣源用一精一銳騎兵出擊打敗梁軍,生擒梁将任钊、田章等三百人,俘斬二百級,王彥章引衆兵保護中都。

    李嗣源派騎兵快速告捷,莊宗設酒大喜,說:“真是應當決定實行渡黃河的計策。

    ”二十八日,下令軍中将士家屬一起回邺州。

     (四) 同光元年(923)十月一日,日食。

    這一天,皇後劉氏、皇子李繼岌回邺宮,莊宗在離亭送行,唏噓而别。

    诏令宣徽使李紹宏、宰相豆盧革、租庸使張憲、興唐尹王正言一同守衛邺城。

    二日,莊宗率大軍從楊劉渡黃河。

    三日,到郓州。

    這晚三鼓時分,渡汶河。

    這時王彥章守衛中都。

    四日,莊宗進攻,中都平時沒守備,軍隊臨時集合,梁軍自然潰敗。

    這一天,俘獲梁将王彥章和都監張漢傑、趙廷隐、劉嗣彬、李知節、康文通、王山興等将官二百多人,斬殺二萬,奪取馬匹上千。

    此時取得大捷,莊宗召各位将軍謀劃下一步去向,有人說先攻取兖州,再慢慢計劃進取,隻有李嗣源說:“應該急去汴州。

    段凝正帶大軍駐在黃河邊,假如他來救援,走直路受黃河阻隔,必須從滑州渡河,十萬之衆,渡船哪能一下子解決?從這裡去汴城隻有咫尺,如果晝夜兼程,連着兩個晚上就能到,段凝還沒從河邊出發,夷門已被我們占據了。

    請給我一千騎兵打前鋒,陛下率軍慢慢走,沒有不成功的。

    ”莊宗贊許他。

    這晚,李嗣源率前軍先走。

    第二天,大軍上路。

    七日,到曹州,郡将出城投降。

     九日天亮,前軍到汴城,李嗣源令左右捉生将攻封丘門,梁開封尹王瓒獻城投降。

    不久,莊宗和大軍趕到,王瓒迎接莊宗從大梁門入城。

    梁朝文武官員在莊宗馬前拜見,陳述自己世代是唐臣陷落在僞朝廷裡,今天再見唐朝中興,雖死無恨。

    莊宗對他們說:“我血戰二十年,都是為了你們等人,用不着憂慮,各回原位吧。

    ”這時梁末帝朱钅皇已被他的将軍皇甫麟殺了。

    砍下頭,裝在匣子裡獻上。

    這一天,賜給樂工周匝錢布。

    周匝是莊宗一寵一愛一的演員,胡柳之戰時被梁朝抓走,莊宗常常思念他,現在進見,十分高興。

    周匝趁機說受到梁教坊使陳俊保庇之恩,哭泣推薦,請任為郡守,莊宗也答應了。

     十日,莊宗到元德殿,梁朝百官在朝堂請罪,下诏免除。

    十二日,段凝所率騎兵步兵五萬在封丘繳械。

    段凝等率大将先到請死,莊宗下诏各賜錦袍、禦馬、金币。

    莊宗到北郊,慰問降軍,令他們各回軍營。

    十六日,下诏說:“懲惡勸善,務必振興紀綱;激濁揚清,必須明辨真僞,前王的令典,是曆代通規,必須按照舊有的章程來指導官吏,而有存心竊取,身居高官,幾代受唐朝恩典卻貪圖官祿侍奉僞朝,或當宰相,或掌大權,或參預機謀,或掌刑司法,事情有逆有順,按理來決定你們的去留。

    僞宰相鄭珏等十一人,都是本朝貴官,儒林名流。

    雖然博學多識,通知古今,但在修養品格上頗對不住祖先。

    不明忠貞而不能同度艱難,留戀利祿而損害名節,應當處死,連近親也不能饒恕。

    我因為剛繼承帝位,剛平定大惡,正務求好生之道,力行含垢之恩。

    湯施法網時講仁義,哀憐全族;舜設刑典時講慈一愛一,兼全一身。

    你們應當自新,我保全你們,仍為顯要,不與一般官員并列。

    其他的應在官列,仍全部按以前次序,凡朝廷内外都應體會我的心意。

    ”于是貶梁宰相鄭珏為萊州司戶,蕭頃為登州司戶,翰林學士劉嶽為均州司馬,任贊為房州司馬,姚豈頁為複州司馬,封翹為唐州司馬,李怿為懷州司馬,窦夢征為沂州司馬,崇政院學士劉光素為密州司戶,陸崇為安州司戶,禦史中丞王權為随州司戶,全為員外官而待遇同正員官。

     這一天,因梁将段凝上書說:“梁朝權臣趙岩等人,助成虐政,與人結怨,聖政新起,應除掉首惡。

    ”于是莊宗下诏說: “我既已消滅僞朝,平除國患。

    好生之令,在我胸中常有;懲惡之規,卻難違民衆的要求。

    況且趙岩、趙鹄等人,自從我收城幾天來,傳布恩惠,他們還躲藏不見,不願洗心革面,必須殺掉全家,以謝衆人之心。

    張漢傑昨在中都和王彥章同時被俘,還不知他們所作所為究竟如何,偶然還表示哀憐。

    現在既有将軍告狀,群情激怒,以前做盡壞事,現在難逃法網,應予嚴懲,以平民憤。

    除妻兒骨肉外,其他遠親仆吏,都予釋放。

    敬翔、李振,最先輔佐朱溫,一同傾覆唐朝社稷,殺害皇帝親屬和朝臣,天下人都知道,人神共怒。

    敬翔雖已自一殺,仍不能逃出冥界懲罰,應與李振一起全族人都殺掉,關系疏遠的仆役加以寬恕。

    朱王圭一貫狡猾,讒言邪行,惑亂人心,枉害良善,如要内外清靜,必須去掉,況且大家指控他,也應殺掉。

    契丹撒剌阿撥,既離開母親,又背叛兄長。

    我懷柔遠來之人,厚待于他,看作骨肉,賜給姓名,又給他官做,又常賞賜他。

    卻辜負大恩,背棄我朝,不顧欺違,逃竄到僞朝,既然和畜牲行徑相同,難予寬恕,應和妻子一同殺掉。

    還有朱氏近親,趙鹄本人、趙岩家屬,都要嚴加搜捕。

    其餘文武職員将校,一律不追究。

    ” 這一天,趙岩、張希逸、張漢傑、張漢倫、張漢融、朱王圭、敬翔、李振以及契丹撒剌阿撥等人,和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在汴橋下殺掉。

    又下诏毀掉朱氏宗廟神主,僞梁二主一并降為庶人。

    天下官名府号及寺觀門額曾經改過名的,一起回複原名。

    此時莊宗欲挖梁祖之墓,斫棺焚柩,河南尹張全義上書說理,請求恩典。

    莊宗才作罷,隻是下令鏟除阙室。

    二十一日,梁朝百官因誅兇族,在崇元殿等候請罪,莊宗下诏各複原位。

    任樞密使、檢校太保、守兵部尚書郭崇韬暫行中書公事。

     二十三日,莊宗到崇元殿。

    發文書說: “順天行道讨伐逆賊,少康所以誅有窮;繼承先業,光武所以滅王莽。

    都以中興天命,再造王朝,從草莽中起事,奮戰于亂世之中。

    我以天賜大寶,擔負大任,雖繼承前賢業績,卻有愧于薄德難以匹配,發誓平定首惡,複興本朝,遇上四海之危,受萬邦擁護。

    最近親自率軍掃除妖氛,振興已衰落的皇綱、消滅偷安的寇賊。

    剛報國仇,帝道大開,救百姓于覆滅之境,解天下于倒懸之中。

    自從朱溫叛逆、朱友貞繼續作惡,篡殺二君,摧一殘九廟,像毒蛇一樣傷害天下,像豺狼一樣吞滅華夷,剝喪良善,淩一辱神主,皇帝故裡多歎息,朝廷上下多艱危。

    棄德從一奸一,窮兵黩武,戰士疲勞轉戰,百姓耗竭資産,每想到這裡,哀傷尤深。

     “今天已殺叛逆,群情振奮,這是天命有歸,神靈佑護。

    豈可不臨深誡告,駕馭衰朽,要渡過艱難,應該特行寬恕。

    凡是受僞職該流放貶斥的官員已經改移近地的,可以恢複俸祿,一般流放的放歸本鄉。

    京郊及諸道被囚禁的犯人,犯死罪的降為流放,以下刑徒全部赦免。

    鄭珏等十一人不在移複之内。

    凡是随從征戰的将校,以及各官員、職掌節級、騎兵步兵及河北各地屯駐守戍士兵等,都堅心破敵,功業超過平定淮蔡,助我勘定大計,顯示忠誠節一操一,都按等級論功行賞。

    戰死而沒追贈的各予贈官;如有子孫可擔任職務的,一并量材錄用。

    凡是僞朝節度、觀察、防禦、一團一練等使以及刺史、監押、行營将校等,一并頒給恩诏,不再更改,仍允許暫稱舊銜,等以後另授新職。

     “治國之道,莫如安民;勸民生産,應該薄俺。

    這樣庶幾可以順應百姓輕松歇息的願望,希望諧合鼓腹而歌的民謠,凡是各道戶口,一并免除差役,各務農業。

    欠交稅款以及往年積下的利息和公私債務,在汴州城内,從收複之日以前,不在征收之限;在各道,從壬午年(922)十二月以前,一并放免。

    北京和河北以前因沒平定,配置征馬,如有沒領到官府本錢,以及買馬不到的,可放免。

    凡是本朝宗屬及内外文武官員,被朱氏無辜殺害者,都可追贈。

    如有子孫及本人逃難到各處流居的,都令所在機構查訪,安置回原地。

    義夫節婦,孝子賢孫,要予以表彰,按量救濟,還有鳏寡孤獨無所依靠的,要所在官府加以拯救。

    百姓有過八十歲的,免去一子從征。

    凡有原先在僞廷幹過的将校官吏,一概不加追問。

    ” 二十八日,任樞密使、檢校太保、守兵部尚書、太原縣男郭崇韬為開府儀同三司、守侍中、監修國史、兼真定尹、成德軍節度使,依任前樞密使、太原郡侯,仍賜鐵券。

    二十九日,诏任宰相豆盧革暫管吏部上铨,任禦史中丞李德休暫管東西铨事。

    三十日,滑州留後、檢校太保段凝依舊任前滑州留後,又賜姓,名紹欽。

    任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守輝州刺史杜晏球為檢校司徒,依舊任輝州刺史,又賜姓,名紹虔。

    下诏在和景門外處死随駕兵馬都監夏彥朗。

    當時宦官恃一寵一,大為侵占民宅府第,郭崇韬報告此事,于是殺夏彥朗平息民憤。

     一日,賜給百官二千匹絹、二百萬錢,給職事一千匹絹、一百萬錢。

    二日,任竭忠啟運匡國功臣、天平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兼侍中、蕃漢馬步軍總管副使、隴西郡侯李嗣源為依前檢校太傅,兼中書令、天平軍節度使、特進,封開國公,加食邑實封,其餘如舊。

    任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北部留守、興聖宮使、判六軍諸衛事李繼岌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東京留守。

    诏告禦史台,官員中有想求外官,或要分管某事,允許他們到中書投狀上報。

     三日,在崇元殿宴請功臣,梁朝故将都參加了。

    莊宗酒酣對李嗣源說“:今日宴請的客人,都是我以前的勁敵,今天能結為同盟,都是您當前鋒的功勞。

    ”梁将霍彥威、戴思遠等都伏一在地上叩頭,莊宗賜給禦衣酒器,盡歡而散。

    齊州刺史孟趚上書請求死罪,莊宗下诏原諒他。

    孟趚以前是莊宗的騎将,天..十三年,莊宗與劉尋阝在莘縣對壘,孟趚帶七百騎兵投奔梁軍,現在來請罪,莊宗回答說“:你在我危急時,帶七百騎兵投賊,有臉相見嗎?”孟趚惶恐請死,莊宗饒恕了他。

    不久,調他任貝州刺史。

    四日,莊宗在汴水北邊打獵。

     十一月一日,官員上奏:“河南州縣發現使用僞印,請追毀改鑄。

    ”答應了。

    任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左金吾上将軍兼領左龍武軍事、汾州刺史李存渥為滑州節度使,加特進、同平章事;任雜指揮散員都部署、特進、檢校太傅、忻州刺史李紹榮為徐州節度使;任滑州兵馬留後、檢校太保李紹欽為兖州節度使。

    二日,鳳翔節度使、秦王李茂貞派使者來慶賀收複天下。

    三日,河中節度使、西平王朱友謙來朝見。

    五日,賜友謙姓,改名繼麟,莊宗令皇子李繼岌把他當哥哥。

    任捧日都指揮使、博州刺史康延孝為鄭州防禦使、檢校太保,賜姓,名紹琛。

    任宋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平章事袁象先保留宋州節度使職,又賜姓李,名紹安。

    任許州匡國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溫韬保留許州節度使職,又賜姓,名紹沖。

     七日,冬至,莊宗不接受朝賀。

    八日,中書門下上書說:朝廷戰事雖停,費用仍缺乏,各寺監分别設置卿、少卿監、祭酒、司業各一人,博士兩人,其餘官員都撤掉。

    隻有太常寺事關大禮,大理寺事關刑法,除太常博士外,允許再設丞一人。

    王府及東宮官、司天五官正、奉禦之類,凡屬不關緊要的部門,請都不要授官。

    各司郎中、員外凡有雙職的,設置一人。

    左右常侍、谏議大夫、給事中、起居郎、起居舍人、補阙、拾遺,各設一半官員,三院禦史仍委托禦史中丞條理上奏。

    那些停職朝官,仍各登錄他們的名銜,注明罷任時間,留在中書,等候現任官滿二十五個月,根據資曆品級,授予官職。

    西班上将軍以下的,仍望告訴樞密院斟酌施行。

    莊宗答應了。

    當時有人議論說中興之朝,應當宏大有氣派,突然削弱,立即會失去人心。

    九日,下诏:“凡是在職官僚、諸軍将校,如聞以前事例,各有進獻,直接上奏,不隻是亵渎朝廷,而且助長聚斂,應一并禁絕,以端正風俗。

    ”又下诏“:被貶為均州司馬的劉嶽,母親過了八十歲,最近聽說去世,準許按習俗回去。

    服喪三年後,如沒被改移近地,便仍須到被貶地方任職。

    ” 十二日,诏令在本月二十四日到洛京,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祀太微宮,二十四日祭祀太廟,二十五日在南郊祭祀。

    十四日,中書門下上奏:“凡是随駕以及在京兼有官職的,請予免兼職,隻保留本職。

    ”莊宗答應了。

    十八日,任中書侍郎、平章事豆盧革判租庸使,兼諸道鹽鐵、轉運等使。

    新羅王金樸英派使者進貢土特産。

     二十日,安義軍節度使李繼韬進見請罪,下诏釋放他。

     十二月一日,駕臨西京。

    這一天,有關官員從石橋設置儀仗法物,将莊宗迎進皇帝居所。

    二日,因百官剛到,停止朝拜三天。

    三日,诏令改在明年二月一日舉行郊禮。

    九日,诏令德勝寨、莘縣、楊劉口、通津鎮、胡柳陂曾經都是大戰陣地,應令各地派人收掩戰士一屍一骨,予以祭奠,以慰亡靈。

    下诏改僞梁永平軍大安府再為西京京兆府;改宋州宣武軍為歸德軍,汴州開封府再為宣武軍,華州感化軍為鎮國軍,許州匡國軍再為忠武軍,滑州宣義軍再為義成軍,陝府鎮國軍再為保義軍,耀州靜勝軍再為順義軍,潞州匡義軍再為安義軍,朗州武順軍再為武貞軍,延州為彰武軍,鄧州為威勝軍,晉州為建雄軍,安州為安遠軍。

    淮南楊溥派使者慶賀登帝位,稱“大吳國主書上大唐皇帝”。

    十日,禁止殺牛馬。

     十一日,禦史台上言:“請使用本朝律令格式,今查訪隻有定州有本朝法書,望下诏令該州寫副本進獻上來。

    ”莊宗答應了。

    十二日,下诏貶安義軍節度使李繼韬為登州長史,随之在天津橋殺掉,因他再次謀反。

    十五日,淮南楊溥、奚族首領李紹威一起派使者來朝慶賀。

     十八日,澤州刺史董璋奏稱:潞州軍叛變,李繼達領兵出城,自一殺而死,節度副使李繼珂已安一撫全城軍民。

    二十日,有關官員進言“:皇上向上帝祈求五谷豐收,請奉高祖神堯皇帝配享;夏天求雨,請奉太宗文皇帝配享;秋天在明堂上供時,請奉太祖武皇帝配享;冬至祭祀圜丘,請奉獻祖文皇帝配享;冬天祭神州地祗,請奉懿祖昭聖皇帝配享。

    ”莊宗允準了。

     二十二日,亳州太清宮道士進言,聖祖玄元皇帝殿前枯死的桧樹重新長出新枝,畫了圖獻上。

    下诏說:“聖祖舊殿前枯桧生出新枝,符合皇家再造之期,顯示大國中興之運。

    和漢朝上林苑的倒仆柳樹那樣,祥瑞與漢宣帝時相合;可比于南頓縣嘉禾的吉兆,吉慶更超過漢光武帝時期。

    應該在史冊上記載,向天下顯明。

    ”二十三日,莊宗到伊阙。

     (五) 同光二年(924)一月一日,莊宗到明堂殿接受朝賀,儀仗侍衛合于禮制。

    三日,南郊禮儀使、太常卿李燕進上太廟登歌酌獻樂舞的名字,懿祖廟室的叫昭德之舞,獻祖廟室的叫文明之舞,太祖廟室的叫應天之舞,昭宗廟室的叫永平之舞。

    五日,幽州報告,契丹進犯到瓦橋。

    任天平軍節度使李嗣源為北面行營都招讨使,陝州留後霍彥威為副使,率軍隊救援幽州。

    三十日,已故宣武軍節度副使、權知軍州事、檢校太傅王瓒追贈為太子太師。

    八日,下诏改朝元殿仍為明堂殿,又改崇勳殿為中興殿。

    十一日,下诏改應順門為永曜門,改太平門為萬春門,改通政門為廣政門,改鳳明門為韶和門,改萬春門為中興門,改解卸殿為端明殿。

     這一天,下诏說:“皇綱已經端正,皇宮已嚴整,凡朝内官吏,不應居住在外地。

    诏令各道所有内官,不管職位高低,必須逐個連家屬一起來到京城,不得随意停留。

    ”莊宗沒登帝位時,宦官已有五百,到現在連同各道到京城的約有一千多人,都優待賞賜,衣服珍玩十分華麗奢侈,委托他們各種事務,當作心腹看待。

    唐朝時宦官任為朝内各部門使務,各鎮監軍,進出時都以皇帝名義号令,作威作福,唐昭宗因此亡國。

    到莊宗統治天下,應知以前事為鑒戒,一旦又複興舊弊,議論的人都為之歎息。

    新羅王金樸英派使者朝賀。

     十二日,有關官員上奏:“郊祀的前兩天,迎接高祖、太宗、懿祖、獻祖、太祖的神主合祭于太廟。

    ”有議論認為既然是中興唐朝,不應以追封的祖宗混雜在曾執國一柄一的祖宗之間按昭穆排列次序,從懿祖以下,應另外在代州建廟,就像後漢南一陽一的舊例那樣。

    幽州北面軍前來報告,契丹回到塞外,诏令李嗣源回師。

    鳳翔節度使、秦王李茂貞上書,請求向莊宗行藩臣之禮節,莊宗優待回報了他。

    十三日,莊宗在中興殿當面賜鐵券給郭崇韬。

    有關官員上奏:“皇太後到京城,皇帝應在銀台門内迎接。

    ”下诏親自到懷州迎接。

    中書上奏“:從二十三日後的散齋期間,車駕不應遠出。

    ”下诏改到河一陽一迎接。

     十四日,渤海國派使者進貢土産。

    幽州上奏,女為州山後十三寨百姓又複回新州。

    十七日,诏令鹽鐵、度支、戶部一起委交給租庸使管轄。

    十九日,四方館上奏“:請今後除随駕将校、以及外方進奉專使文武班三品以上官員,可以在内殿與皇帝相見外,其餘人都要到正衙,以施行正常禮規。

    ”莊宗批準。

    莊宗駕臨河一陽一,迎接皇太後。

    二十日,莊宗陪皇太後到,文武百官在上東門迎接。

    這一天,河中府上奏,稷山縣劃歸绛州管。

    西京昭應縣華清宮道士張沖虛上奏說天尊院枯死的桧樹重生枝葉。

     二十四日,有關官員上奏:“在南郊朝祭太廟,按舊例由親王行亞獻、終獻的禮儀。

    ”于是任皇子李繼岌為亞獻,任皇弟李存紀為終獻。

    二十五日,莊宗到明堂殿齋戒。

    二十六日,祭太廟,這一天到南郊。

     二月一日,莊宗親自在圜丘祭祀蒼天上帝,禮儀結束,宰相率百官按次序稱賀,還歸五鳳樓。

    宣布文告:“大赦天下,凡在同光二年二月一日天亮以前,所犯罪行不論輕重以及按通常赦免仍不能寬恕的,都加以赦免。

    十惡五逆,屠牛鑄錢,故意殺人,合造毒一藥,持仗搶劫,官員犯贓,不在此例。

    凡是以前立功将校,都與加官,再給以賞賜。

    文武常參官、節度、觀察、防禦、刺史、軍主、都虞候、指揮使,父母去世了的,都與追贈,父母還在的各與加爵進封。

    各藩鎮各賜一子出身,再封功臣名号。

    留後、刺史官位高的加階爵一級,官位低的加官一資。

    凡是本朝内外臣僚,被朱氏殺害的,特别予以追贈,凡諸州府不能讓富人分外貯藏現錢,禁止工人熔化錢币鑄造銅器,不讓商人帶錢出境。

    近年以來,婦女的衣服特别的寬大,太一浪一費缣绫布料。

    有錢人家,不管貴賤,都穿綿繡,應令所在官府糾察。

    凡是百姓婦女,曾經被俘往别處做婢妾的,全都讓家人識認。

    男子曾被刺面的,給與憑據,放回讓自謀生路。

    召天下能獻進文章書籍的人,按等次獎賞。

    要有關官員迅速檢查天下戶口正規數額,墾田實際數,整理出規範,以免煩瑣苛細。

    ”這一天,風光和暢,人心都悅服。

    有議論說,五十年來沒這樣盛大的禮儀。

    然而從此權臣剛愎暴戾,伶官幹預朝政,官員孔謙殘酷地增加賦斂,大赦令已赦免的,孔謙仍刻剝不止,大失人心就從這裡開始了。

     二日,租庸使孔謙上奏:“諸道運輸客商,多走私路想逃免商稅,請令所在關防嚴加捉拿。

    ”莊宗答應了。

    五日,宰相豆盧革率百官給莊宗上尊号為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共上了三次表章,莊宗才接受了。

    六日,下诏說:“汴州原來管轄開封、浚儀、封丘、雍丘、尉氏、陳留六縣,僞朝割許州鄢陵、扶溝,陳州太康,鄭州一陽一武、中牟,曹州考城等縣劃歸給它。

    其中一陽一武、匡城、扶溝、考城四縣,應令暫歸汴州,其餘的歸還本部州。

    ” 十日,到李嗣源府第,作樂,盡歡而罷。

    十一日,任河中節度使、冀王李繼麟兼安邑、解縣兩池榷鹽使。

    十三日,莊宗巡幸左龍武軍。

    十六日,宰相豆盧革率百官上表章,請立皇後。

    發布诏令以魏國夫人劉氏為皇後,仍令有關官員選擇日期準備禮儀來冊命。

     二十日,任天平軍節度使、蕃漢總管副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兼中書令李嗣源為檢校太尉,保留天平軍節度使,加實封百戶,兼賜鐵券;任前安國軍節度副使、檢校太保、左衛上将軍李存繧為晉州節度使、檢校太傅;任北京皇城留守、檢校太保、左威上将軍李存紀為邢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任蕃漢馬步都虞候兼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朱守殷為振武節度使,加檢校太傅。

    二十一日,任前右龍武軍都虞候、守左龍武大将軍李紹奇為鄭州防禦使,任楚州防禦使張繼孫為汝州防禦使。

    二十二日,任振武軍節度使、權安義留後、檢校太傅、平章事李存霸為潞州節度使,任捧日都指揮使、鄭州防禦使李紹琛為陝州節度使,任成德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右監門衛大将一毛一璋為華州節度使。

    二十五日,樞密使郭崇韬再次上表章,請辭退樞密一職,莊宗下诏不允。

     二十六日,下诏說:“皇太後以母親的風儀規範天下,把全體百姓看作兒子,應當另外建築宮殿,标示名号,以期借稱号更加顯出尊嚴,應以長壽宮作為名字。

    ”樞密使郭崇韬奏獻十五件有關時務便利的計策,莊宗好言表揚。

    二十七日,奚族君王李紹威、吐谷渾李紹魯都進貢駱駝馬匹。

     三月七日,鎮州報告,契丹侵犯邊塞,诏令李嗣源率領軍隊在邢州駐紮。

    八日,中書門下上奏說:“近來各州推薦上報的官員,有點亂了規矩,請今後節度使管三州以上的,每年準許推薦管區内三名官員,如管三州以下的,隻許推薦二人,仍必須政績優異,才能上報。

    防禦使隻許推薦一人,刺史沒有推薦權。

    ”莊宗批準了。

    十一日,任太子少保李琪為刑部尚書。

     十二日,幽州報告說契丹侵犯新城。

    中書門下上奏:“州縣官在任考核滿意的,可以報名送交吏部備案,本道不可用代理官替代正式官。

    ”莊宗批準了。

    有關官員上奏:“皇帝四月一日到文明殿,接受冊封徽号,應穿衮冕禮服,禦臨殿前一天,在内殿散齋。

    ”莊宗答應了。

    這一天,李嗣源上書請求辭退兵權,下诏不允許。

    此時伶人景進掌權,宦官争權,所以重臣憂懼,上表章請退職。

    十五日,左谏議大夫窦專上奏說:“請廢除租庸使這個官職,事務由三司管理。

    ”奏疏沒往上報告。

    十八日,禁止使用鉛錫鑄造的錢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