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喜傳

關燈
吳喜,吳興臨安人。本來名字叫喜公,明帝給他減為喜。最初做官是當領軍府的白衣吏。少年知書,領軍将軍沈演之讓他寫起居注,寫完以後,暗誦大略都能上口。沈演之曾經寫了一份辭讓表,還沒有上奏,奏折丢一了,吳喜曾經見過一次,就把它寫了下來,沒有一點遺漏。沈演之十分欣賞他。由此他涉獵《史記》、《漢書》,頗了解古今之事。沈演之的學生朱重人入宮擔任主書,推薦吳擔任主書吏,晉升為主圖令史。文帝曾經找圖書,吳喜開卷倒着送上,文帝很生氣,把他趕了出來。正遇上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征讨蠻人,上書文帝請求讓吳喜跟随自己,後被孝武帝所欣賞。逐步升遷為河東太守、殿中禦史。

    明帝即位,四方反叛,吳喜請求得到一精一兵三百人到東方效死。文帝非常高興,就封他為建武将軍,挑選羽林勇士配備給他。談論的人認為吳喜是耍筆杆的,不曾做過将領,不可以派他去。中書舍人巢尚之說:“吳喜跟随沈慶之久經軍營生活,一性一格既勇敢,又熟悉戰陣,如果能任用他,必然會有成績。”吳喜于是東讨。

    吳喜在孝武帝時代常被任用,一性一格寬厚,所到之處人們都很懷念他。及至東讨,百姓聽說吳河東來了,便望風歸降或逃散,因此吳喜所到的地方都打了勝仗。升遷為步兵校尉,封為竟陵縣侯。

    東部平定,他又率領部隊南讨,調任尋一陽一太守。泰始四年(468),改封為東興縣侯,任命為右軍将軍、淮一陽一太守,兼太子左衛率。五年,轉為骁騎将軍,太守、兼率職務依舊。這一年,在荊亭大破魏軍。六年,又率領軍隊向豫州抵禦魏軍,加都督豫州諸軍事。第二年返回建邺。

    起初,吳喜東征,告訴明帝如果抓到了尋一陽一王劉子房和各個賊帥,就在東部斬首。東部平定以後,吳喜見南賊正兇,擔心以後翻覆受禍,便把劉子房活着送回都城。其他幾個主帥顧琛、王昙生等人都被保全了一性一命。皇上因為吳喜剛立了大功,沒有過問,而心裡卻挂念着。等平定了荊州,他恣意搶掠,貪贓私藏數以萬計。又曾經對客人說漢高祖、魏武帝原本是什麼人。皇上聽了十分不高興。後來壽寂之死了,吳喜心裡很恐懼,于是乞求做中散大夫。皇上尤其懷疑他。等皇上有了病,為身後的事情打算,懷疑他将來不能侍奉幼主,于是便賜他自一殺。皇上把他召入内殿,和他開玩笑,談話很融洽,賜給他名食和皇帝用的金銀器一具。而又指示執行命令的人不要讓食器在吳喜家裡過夜。皇上平素多忌諱,不想讓食器停放在兇禍房一中,所以才這樣安排。等吳喜死了以後,發诏令贈予财物辦理喪事,兒子吳徽人承襲了他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