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正傳

關燈
周弘正字思行。

    父親周寶始,是梁朝的司徒祭酒。

    周弘正幼年成為孤兒,和弟弟弘讓、弘直都為伯父周舍所撫養。

    十歲時,通曉《老子》、《周易》。

    周舍每當和他談論,就感到非常詫異,說:“看你談話說理一精一辟,後世知名,一定會在我以上。

    ”河東的裴子野對他非常賞識,請求把女兒嫁給他。

    十五歲,召為國子生。

    他在國學裡面講《周易》,學生們便傳習他的解釋。

    他在晚春入學,初冬應舉,學司因為日子太短不允許。

    博士到洽說:“周郎二十就能講經,難道還需要等待策試?” 普通年間,初設司文義郎,在壽光省值勤,以周弘正為司義侍郎。

    周弘正醜而不陋,吃而能談,诙諧如同優人,剛腸好似直生,善談玄理,為當世所推崇。

    有個藏法師在開善寺演講,門徒數百人,周弘正年少,還不出名,穿着紅褲子,錦帶紮着頭,坐在門口聽講,衆人都很蔑視,但是并沒有譴責他。

    随後他就抓住機會進行駁難,在座的人都被吸引,法師懷疑他不是世間凡人,等認清以後,非常欣賞和親近。

    劉顯将到尋一陽一去,朝廷的賢士們都去為他餞行。

    劉顯拿了絲帛十匹懸賞,約定說:“有誰穿着奇特的衣服前來,就把這些帛賞給他。

    ”衆人都争相改變常規服裝,但不過是長短的區别。

    劉顯說:“将會有比這更奇特的。

    ”随後周弘正綠絲布褲,繡假種,軒昂而至,奪标取帛。

    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去世,他的後代華容公不得立位繼承,便以晉安王蕭綱為皇太子。

    周弘正上奏記入史冊,請求寫上“超越目夷仁義風範,堅持子臧大賢節一操一”。

    他就是這樣地耿直剛正。

     他常常自稱有才無相,仆射徐勉掌管選拔官員,因為他長得醜陋,不能充當尚書郎,他便上書給徐勉,其中言論十分懇切。

    後來逐步調任國子博士。

    學校中有宋朝元兇劭講《孝經》碑,曆代不改,周弘正剛剛到任,就上表删除。

    當時在城西立有士林館,周弘正住在那裡進行講授,聽講的人傾盡朝野。

    周弘正上表提出《周易》疑義共五十條,又請求解釋《乾》《坤》二《系》,武帝複诏作了回答。

     後來他做了平西邵陵王府咨議參軍,因為犯了罪應該流放,诏令賜他前往幹陀利國。

    沒有前往,囚禁在尚方獄中。

    他在獄中給武帝呈上了一首《講武詩》,降旨赦免了他的罪過,仍然恢複本來的官位。

     周弘正知識廣博,懂得玄象,善于占候。

    大同末年,他曾經對弟弟周弘讓說:“國家的困厄就在數年之間,當會有兵亂出現,我和你不知道往哪裡逃走。

    ”後來武帝招納了侯景,周弘正對周弘讓說:“禍根就在這裡了。

    ”台城陷落,周弘正谄附王偉,又和周石珍合族,避侯景的忌諱,改姓姬氏,任命為太常。

    侯景将要篡位的時候,讓他掌管禮儀。

     後來王僧辯東讨,元帝對王僧辯說:“君王的軍隊駐紮近處,朝中的士人誰會首先過來?”王僧辯說:“可能是周弘正吧。

    周弘正智力不落後于時機,體力能夠勝利到達,無妻子兒女的顧慮,有獨自決斷的一精一明,其餘的碌碌之輩不能相比。

    ”很快前面軍中傳禀周弘正到來,王僧辯飛馬迎了上去。

    見了以後,極為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王僧達不是落後于時機的人,您可以坐在我的膝蓋上。

    ”回答說:“可以說進前,而如果是坐在膝蓋上,老夫怎麼能當得起?”王僧辯當天就啟奏元帝,元帝寫了手書送給周弘正,便派使者前去迎接,然後對朝士說:“晉朝平定吳國,喜獲二陸,現在我來讨賊,也得了兩周。

    ”來到以後,禮儀十分隆重,朝臣們無可比拟。

    授予他黃門侍郎,